第三章 帕累托
- 格式:ppt
- 大小:409.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的理论应用教学目的:1.理解外部性的定义,了解外部性的类型。
2.能够图解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掌握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教学重点与难点:帕累托最优定价,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外部性定义图解外部性一、外部性的定义1.外部性的定义:英国经济学Marshall,A.提出来的概念。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或市场机制反映出来。
换句话说: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2.图解外部性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外部性的分类外部性的特征外部性的测度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一、外部性的分类1. 按有无产权划分公共外部性私人外部性2.按影响方向划分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按影响途径划分•金钱的(市场的)外部经济例:(1)鞋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皮革价格上升,影响皮包消费者的利益,但会刺激皮包制造商改造工艺,集约生产,提高皮革的利用效率。
(2)铁路开通与马车运输废业(3)火车提速与飞机乘客减少的关系特点: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技术的外部经济概念的缘由:Pigou,A.C.例:(1)渔场过量捕捞的例子(2)某一工厂处理废气的技术水平于洗衣价格4)可转移的外部性二、外部性特征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
经济活动对他人的影响并不反映在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而是在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市场机制的基本特征是,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引起了其他经济主体收益的增减变化,这一经济主体必须以价格形式向对方索要或支付货币。
如果发生了外部性,那么就不会有表现为价格形式的货币支付。
因此,外部性发生于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3.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
帕累托—贝塔跳跃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应用哪‘⑨一?硕士学位论文帕累托一贝塔跳跃扩散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其应用论文作者:杨丽指导教师:何穗教授学科专业:应用数学研究方向:金融数学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年月硕士学位论文’二黜煳⑨?.:: 讹舭.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乖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赖翮日期:冽许.月矽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作者签名:扬砌日期:刎月沙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定日期:加月护日日期:劢博岁月砌硕士学住论文’⑨摘要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模型中影响最大的是年,和提出的著名的?期权定价模型。
该模型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理定价的里程碑式的成果,它为许多相关学科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但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金融行业中的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和一些金融改革,人们发现模型不能完全适应金融市场,于是许多学者基于?模型进行推广和改进。
年, 考虑在非连续变化场合下的股价期权定价问题,提出了跳跃扩散模型。
帕累托最优状态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示例文章篇一:嘿,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词儿——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可是微观经济学里的重要概念哟!你们想啊,咱们的生活就像一个大大的拼图,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拼图里的一块。
帕累托最优状态呢,就像是把这个拼图拼得完美无缺的时候!比如说,有一个果园,果农伯伯们在里面种水果。
如果能让每种水果都长得又大又好,果农伯伯能赚好多钱,同时买水果的人也能买到又新鲜又便宜的水果,这是不是很棒?这就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呀!再打个比方,就像咱们在操场上做游戏。
如果每个同学都能玩得开开心心,没有人觉得不公平或者不开心,这难道不就是一种特别好的状态吗?这跟帕累托最优状态也有点像哟!那到底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神奇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就好像要让一群调皮的小猴子乖乖排好队一样难!有时候,资源分配不合理,有人得到的多,有人得到的少,这就没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啦。
比如说,有一家工厂,老板只给少数工人多发工资,其他人却很少,那大家工作能有积极性吗?肯定不能呀!还有啊,如果市场上的竞争不公平,有的商家靠不正当手段赚钱,那其他诚实经营的商家不就亏了吗?这也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呀!咱们想想,如果咱们的班级里,老师只表扬几个同学,忽略了其他努力的同学,大家心里会舒服吗?肯定不会呀!这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的班级状态。
所以说,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里,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总之,帕累托最优状态虽然有点复杂,但咱们明白了它,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的经济运行啦!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经济学的神秘大门哟!示例文章篇二:小朋友可能不太懂这么复杂的经济学名词呢,不过让我来试着给您讲讲吧!您知道吗?在微观经济学的世界里,有一个叫“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神奇东西。
这就好像一场超级有趣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不是我们在操场上跑来跑去的那种,而是在经济的大棋盘上进行的。
帕累托改进所谓“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
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
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目录基本含义所谓“帕累托改进”,就是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
所谓“帕累托最优”就是上述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在经济政策中为了改善某些人的利益而损害另外一些人,这就不是帕累托改进。
最好我们能够找到一些政策,对一部分人有益,同时不损害任何人。
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在经济改革中就大量地应用了帕累托改进的理论,使改革能够比较顺利地推进。
因为谁也没有受损,改革的阻力就比较小。
现在我们差不多已经达到了帕累托最优,换句话讲,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改进不得不损害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进一步的改革就很困难了.所谓帕累托改进(PARETO IMPROVEMENT)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Pareto)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PARE—TOEFFICIENCY)基础之上。
帕累托最优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福利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增加另外一方的福利;而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
帕累托改进可以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实现。
在资源闲置的情况下,一些人可以生产更多并从中受益,但又不会损害另外一些人的利益.在市场失效的情况下,一项正确的措施可以消减福利损失而使整个社会受益。
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是微观经济学,特别是福利经济学常用的概念。
福利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定理就是所有的市场均衡都是具有帕累托最优的.但在现实生活中,通常的情况是有人有所得就有人有所失,于是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补偿准则”,即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他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的另外一个著名的准则卡尔多-希克斯改进(KALDOR-HICKSIM—PROVEMENT)。
大盗贼奇幻水晶球读后感
嘿,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有意思的书,叫《大盗贼奇幻水晶球》。
这书啊,可把我给乐坏了。
书里的大盗贼那叫一个逗,老干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
就说那个奇幻水晶球吧,感觉就像有魔法一样,老能引出各种好玩的情节。
我想起有一次我自己的“小冒险”。
那天,我和小伙伴们在一个废弃的老房子里玩捉迷藏。
我找了个特别隐蔽的角落躲起来,心里那个紧张啊,就怕被发现。
等了好久,都没听到有人来找我,我开始有点无聊了。
这时候,我突然看到角落里有个旧箱子,那箱子看起来神秘兮兮的,就像书里可能藏着宝贝的箱子一样。
我好奇地打开箱子,哇,里面乱七八糟地放着一些旧书和小玩意儿。
我翻着翻着,居然找到一个有点像水晶球的玻璃球。
虽然它不是真的水晶球,但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书里的主人公发现了宝贝一样兴奋。
再说说书里的故事,大盗贼为了得到水晶球,那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他一会儿躲起来,一会儿又冒出来,把大家弄得团团转。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有个那样的水晶球,我会用来干嘛呢?也许我会用它来看看未来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或者用它找到我丢失的那些小玩具。
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冒险的乐趣。
就像我在那个老房子里的小发现一样,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惊喜。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像大盗贼一样,遇到一个神奇的宝贝,然后开启一段奇妙的冒险呢。
读完这本书,我还沉浸在那个充满奇幻的世界里。
真希望以后还能读到更多这么好玩的书,让我继续在书里的世界里冒险。
帕累托效应名词解释帕雷托效应名词解释【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种现象,即资源和福利的分配不均衡。
然而,一个经济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不平衡现象,那就是帕累托效应。
在本文中,我将对帕累托效应进行详细的解释,并探讨它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重要性。
【主体部分】1. 帕累托效应的定义帕累托效应是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雷托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一种资源或福利的分配方式可以使一个人或一组人的状况得到改善,而对其他人没有负面影响。
帕累托效应强调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并提出了一种资源分配的优化方式。
2. 帕累托效应的原理帕累托效应的核心原理是资源的非均衡分配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
当一个资源集中分配给相对较少的人时,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从而提高他们的福利水平。
这种分配方式并不会对其他人造成损害,他们的福利水平也不会减少。
帕累托效应意味着资源的集中分配可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 帕累托效应的应用举例帕累托效应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
在经济学中,帕累托效应被用来描述市场竞争的结果。
当市场上存在寡头垄断或垄断行为时,资源和福利往往会集中在少数公司或个人手中,这反映了帕累托效应的存在。
另外,帕累托效应也可以用来解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贫富差距的扩大等社会问题。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个写手,我对帕累托效应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观点。
我认为,帕累托效应的核心思想是资源分配不均衡可能带来的福利最大化。
然而,这种效应并不意味着资源应该一味地集中分配给少数人。
相反,平衡的资源分配是更为理想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我也认为,帕累托效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分配问题的方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我们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总结】帕累托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原理,它描述了资源分配不平衡时可能带来的福利最大化现象。
通过深入理解帕累托效应的原理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帕累托效率公式范文帕累托效率是一种用于评估资源分配效率的工具,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了这个概念。
帕累托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通过改变资源的分配方式使得至少有一方获得更多的福利,而不会使其他方的福利减少。
这种资源分配方式是一种无法通过调整资源分配来改善的方式。
在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帕累托效率通常用来评估市场的效率和社会福利。
帕累托效率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P=A/B,其中P是帕累托效率,A 是资源的分配效果的改进程度,B是为改进而进行的牺牲。
这个公式说明了如果A的改变程度大于B的改变程度,那么资源分配是帕累托有效的。
当A和B相等时,资源分配是帕累托最优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帕累托效率,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两个人,Alice和Bob,现在他们有10个苹果。
一种可能的分配方式是将5个苹果给Alice,5个苹果给Bob,这是一种公平的分配方式。
但是,如果我们发现Alice对苹果的需求更大,我们可以将7个苹果给Alice,3个苹果给Bob。
在这种情况下,Alice获得了更多的福利,而Bob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所以这种分配方式是帕累托效率的。
然而,如果我们将所有的10个苹果都给Alice,那么Bob将完全没有苹果。
这种分配方式不是帕累托效率的,因为Bob的福利将会减少。
帕累托效率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在市场经济中,帕累托效率可以衡量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当资源分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时,说明资源的分配不是最优的。
帕累托效率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提出改进方案。
另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社会福利。
通过帕累托效率的概念,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政策措施对不同群体的福利带来的影响。
如果政策措施可使至少一方的福利提高,而其他方的福利不会受到损害,那么这个政策措施是帕累托效率的。
在制定社会政策时,帕累托效率可以作为评估标准,优选那些对所有人都有益的政策。
帕累托边界西方经济学家帕累托,为了弄清人类在不同条件下最佳的活动,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理论:“我们永远无法找到一种最优的‘帕累托边界’。
”可以说,这是经济学界永恒的悖论。
帕累托发现,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的。
因为他假定有两个前提:其一,任何帕累托改进都可能使得效用增加;其二,不存在任何帕累托改进,使得福利损失。
于是,他得出结论:即使社会财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只是资源分配问题。
如果存在着一个帕累托改进的空间,那么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就会被打破。
每个人都在追求一种最优化状态,但却从来没有发现最优化状态,而所谓的帕累托最优则是一种近似最优,帕累托改进则可以是接近最优。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帕累托最优是通过人们的努力难以达到的,它反映了资源分配上不可能出现的状况,在客观上表明社会总资源尚未被充分利用。
1、对公司总体状况和市场机会的分析。
帕累托指出,在特定的经济领域中的一切投入都应该是等量的。
从另一角度看,帕累托要求生产的各种要素(包括技术)都应当被充分利用,并且能够促成规模经济。
显然,这意味着在竞争性经济领域中的企业家们可以找到各自相关的专长,即在完成共同的目标下协调好自己的经营活动。
这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所追求的目标。
如果企业能够成功地将自身的目标与别人的目标结合起来,整个社会的资源就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不会造成浪费。
如果企业内部不同的部门之间各行其是,那么它的目标就难以达到帕累托最优,企业也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获得发展。
因此,企业必须寻找合作的方式,或者与外部的公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或者在内部培养创新的团队,形成互补、竞争与合作的格局,以便在竞争中获胜。
2、对具体产品/服务的选择。
3、对合作伙伴选择的过程。
产品市场是由一些供应商组成的集合,市场中的交易是一个博弈过程,可能存在不止一个交易的帕累托改进的结果。
尽管公司有时希望采取一种非价格手段——像通过网络控制一个供应链那样——来确保供应链的运转,但这并不容易实现,需要克服大量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