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学、逻辑学及心理学等课程。 1924年 到列宁格勒参加第二届神经心理学会议,
并作了题为《反射学方法论与心理学研究》。 1934年 因肺结核去世,终年38岁。
3
维果斯基的主要著作
《教育心理学》(1926) 《心理学危机的历史意义》(1927) 《儿童文化发展的问题》(1928)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历史》(1931) 《思维和语言》(1934) 《儿童发展中的工具和符号》(1960) 《艺术心理学》(1965) 《心理学中的工具性方法》(1981) 《缺陷学原理》(1983)
专家的方法比较
23
对维果斯基的评价
——贡献
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创建了文化 历史学派
倡导辨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的心理 研究高级心理机能的目的就是在于研究意识
24
应用实例
情景 主动建构问题源自互动思维认知冲突
发散
质疑
积极思维
25
21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合作学习(1)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三种模式
共同学习 “拼图”模式 同伴指导模式
22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认知学徒
认知学徒:一位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一位专家 的指导性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关系。
认知学徒的特征:
观察专家榜样的行为 通过外部指导,获得外部支持 得到概念支架 支架逐渐消退 表达学习过程中的认识 学生反思自己的进步,并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
18
维果斯基理论的应用
——支架教学(1)
布鲁纳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要求 教师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的支持也应具备这种 动态变化的特征,发挥这种暂时凭借的作用, 由此 正式提出了“支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