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危险性分级
- 格式:docx
- 大小:15.74 KB
- 文档页数:5
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大量发展,仓库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仓储业业务也日益增长。
然而,仓库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
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出现,能够对仓库火灾事故的防范和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并分析其重要性。
一、什么是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是指对各种仓库的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分级分类,以便于统计、分析、简化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将仓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类。
二、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评价依据(一)危险品种类:根据仓库内储存的物品种类,评价其火灾危险性。
如物品低于一定的闪点、燃点,或者易燃易爆,就会得到较高的危险分值,例如汽油、油漆、油墨等。
(二)危险品数量:仓库内危类品数量多少也是仓库火灾危险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危险品存储于密集型货架中,数量过多,容易导致极大的火灾隐患。
(三)储存方式:储存方式是对危险品进行保管的重要措施,因此也是评价仓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依据。
例如,需要确定危险品的安全存储区域,安装防火门、烟雾探测器、自动灭火系统等。
(四)安全距离:在评价仓库火灾危险性时,还需要考虑到仓库与周边建筑的安全距离。
如危险品被存储在较为分散的仓库中,距离周边建筑也越远,危险系数就越低。
三、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的应用(一)危险等级:标明每个仓库的危险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仓库,设置不同防范措施。
一般来说,甲级仓库的防范措施应该更严格。
(二)分析隐患:通过对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表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并消除潜在的火灾隐患。
例如,在甲级仓库中存储的危险品种类和数量特别多,就需要对储存方式进行调整,增加储存设备,才能降低火灾的风险。
(三)制定防范措施:在对仓库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例如,需要对危险品进行安全包装和标识,设置防火隔离带和防火墙,以及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
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2021版)Standard text of safety management( 安全管理规范 )单位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用于工作计划/工作汇报/新年计划/全文可改易燃易爆危险品分类及危险分级(2021版)易燃易爆危险品指遇火、受热、受潮、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接触容易燃爆的物质。
按形态,易燃易爆危险品可分为气体、液体、固体、粉尘等四类。
一、可燃气体可燃气体指凡是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爆的气体。
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和固体不同,不需要蒸发、熔化等过程,速度更快,而且容易爆炸。
1·可燃气体危险特性分级可燃气体(蒸汽)按爆炸极限下限分为2级:(1)1级指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小于等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氢气、甲烷、乙烯、乙炔、环氧乙烷、氯乙烯、硫化氢、水煤气、天然气等绝大多数可燃气体均属此类;(2)2级爆炸极限下限(容积%)大于10的可燃气体,如氨、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少数可燃气体属此类。
在生产或贮存可燃气体时,将1级可燃气体划为甲类火灾危险,2级可燃气体划为乙类火灾危险。
2·影响可燃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主要有:(1)温度爆炸性混合物原始温度越高,则爆炸下限越低,上限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爆炸危险性增加;(2)氧含量混合物中氧的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尤其是爆炸上限提高的更多。
如乙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2~31%,在氧中为2.8~93%;(3)惰性介质如果在爆炸性混合物中掺入不燃烧的惰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氩等),随着惰性气体百分数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当惰性气体浓度提高到某一数值后,可使混合物的爆炸性消失。
通常惰性气体对混合物爆炸上限的影响比对下限的影响更为显著;(4)压力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有很大影响。
仓库火灾危险性类别划分仓库火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仓库内物品着火而引起的火灾。
由于仓库内存储的物品多种多样,它们之间燃烧特性不同,因此仓库火灾的危险性也各异。
为了更好地管理仓库火灾风险,需要将仓库内物品进行分类划分,根据其燃烧性能和危险性质将仓库火灾危险性进行类别分级。
仓库火灾的危险性类别划分主要有四类:一、易燃物品易燃物品是指燃点低于38℃,沸点低于60℃的可燃物品,如汽油、液体石蜡等。
易燃物品火灾爆炸威力极大,易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仓库的储存上,易燃物品需要放在防火密闭仓内,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物理条件,以避免因为温度或湿度等因素引起火灾。
二、易燃液体易燃液体燃点低于38℃,沸点高于60℃,如酒精、煤油等。
易燃液体火灾与易燃物品危险程度相当,但易燃液体燃点较高,储藏时需要有特殊的罐装,避免氧化,保持仓库内通风良好。
三、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燃点低于38℃,在常压下为气态的可燃物品,如天然气、甲烷等。
易燃气体的危险程度更高,火灾发生后可迅速扩散,引起爆炸。
储藏易燃气体时需要保持特殊的密闭容器。
四、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既不是易燃液体,也不是易燃气体,但燃点较低且燃烧强度大的固态可燃物品,如黑火药、硝化棉。
易燃固体的储存需要选择相应的仓储方法,尽量避免放于空气中。
以上四类物品都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对仓库的危害也是极大的。
为方便管理人员管理,还将危险性较大的物品划分为以下两类:一、易爆物品易爆物品是指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伴随着管制和注意要点,即使遵守规定也可能引发爆炸危险的物品,如火药、烟花、弹药等,其危险性更高,需要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和保管。
二、剧毒物品剧毒物品是指在接触人体后可能引发毒性反应,危及人体健康甚至生命的物品,如砒霜、氰化物等。
需要在仓库中单独储存,并用特殊的储存方式将其隔离开来,以防意外接触。
总之,各类仓库内物品具有不同程度的危险性,需要根据其性质进行储存,规范化管理,防止火灾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以保障仓库及人员的安全。
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
3.1.2 ):记忆口诀
1.制砖车间,石棉加工车间,卷扬机室,不燃液体的泵房和阀门室,不燃液体的净化处理工段,金属(镁合金除外)冷加工车间,电动车库,钙镁磷肥车间(焙烧炉除外),造纸厂或化学纤维厂的浆粕蒸煮工段,仪表、器械或车辆装配车间,氟利昂厂房,水泥厂的轮窑厂房,加气混凝土厂的材料准备、构件制作厂房
例
钢材,铝材,玻璃及其制品,搪瓷制品,陶瓷制品,不燃气体,玻璃棉,岩棉,陶瓷棉,硅酸铝纤维,矿棉,石膏及其无纸制品,水泥,石,膨胀珍珠岩。
火灾的事故分级火灾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安全事件之一,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很高。
对于火灾事故,分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下火灾的事故分级。
一、事故分级的定义火灾事故分级是指对火灾事故进行的分层级别划分。
主要是为了便于消防救援人员统筹调度,分配救援资源,提高救援效率,降低火灾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失。
不同级别的火灾需要不同的人力、物力及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事故分级的依据火灾事故分级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判和判断:1.火场所在地点火灾发生的地点是评判火灾事故分级的首要因素。
一个火灾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但不同的地点的火灾发生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对不同地点的火灾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工具。
2.火源的大小火灾的事故分级还会根据火源的大小来进行判断,不同程度的火源会对火场造成不同的影响。
如一般的小火源,只能造成小面积的火灾。
而大面积火源引起的火灾规模较大,火势更为猛烈。
因此,火源大小也是判断火灾事故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3.火势的强弱火势如果强烈,消防团队的灭火效果一般会比较差。
因此,火势的强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因素。
一般来说,火势强烈的火灾难度会较大,需要更加专业的救援队伍去处理。
三、事故分级的内容在火灾事故分级中,一般会分为五个级别:1.一级火灾一级火灾是最严重的一种火灾。
这种火灾火焰高达10米以上,容易引起大面积建筑物的崩溃。
一般会采取撤退的方法处理。
2.二级火灾二级火灾火焰高度在5-10米之间,火灾面积较大,对于消防团队的要求较高。
需要大量消防力量进行灭火。
3.三级火灾三级火灾是相对较严重的一种火灾,火源高度在3-5米之间,面积也较大。
消防队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方法进行扑救。
4.四级火灾四级火灾比较常见,火势不算太大,但是也有可能对周边的建筑物造成影响。
给消防队带来的困难较少,具备较高的扑灭能力。
5.五级火灾五级火灾是最小的一种火灾,一般容易控制,不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较大的影响。
3 火灾危险性分类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表3.0.1分类。
表3.0.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表3.0.2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类液体;2.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3. 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B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的丙B类液体应视为乙A类液体。
表3.0.2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0.3 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执行。
3.0.4 设备的火灾危险类别应按其处理、储存或输送介质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3.0.5 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房间内设备的火灾危险性类别确定。
当同一房间内布置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设备时,房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其中火灾危险性类别最高的设备确定。
但当火灾危险类别最高的设备所占面积比例小于5%,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类别较低的设备确定。
条文说明3 火灾危险性分类3.0.1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对可燃气体的分类(分级)相协调,本规范对可燃气体也采用以爆炸下限作为分类指标,将其分为甲、乙两类。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表1。
表1 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3.0.2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1 规定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的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
蒸气压越高,危险性越大。
但可燃液体的蒸气压较低,很难测量。
所以,世界各国都是根据可燃液体的闪点(闭杯法)确定其火灾危险性。
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在具体分类方面与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是协调的。
考虑到应用于石油化工企业时,需要确定可能释放出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可燃气体所在的位置或点(释放源),以便据之确定火灾和爆炸危险场所的范围,故将乙类又细分为乙A(闪点≥28℃至≤45℃)、乙B(闪点>45℃至<60℃)两小类。
火灾风险分级评估依据有哪些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害,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火灾,对火灾风险进行分级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火灾风险分级评估的依据都有哪些呢?首先,建筑物的用途和人员密度是重要的评估依据之一。
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工业、学校、医院等,其火灾风险特点存在明显差异。
例如,商业建筑可能有大量的易燃商品和复杂的电气设备,而医院则有许多行动不便的患者和医疗设备。
人员密度大的场所,如大型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在火灾发生时疏散难度较大,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其火灾风险相对较高。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也是评估的关键因素。
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在火灾中的承受能力。
钢结构在高温下容易变形,而混凝土结构相对较为耐火。
此外,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也至关重要。
易燃的建筑材料,如木材、塑料等,会增加火灾发生和蔓延的风险。
相反,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可以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消防设施的配备和运行情况是评估火灾风险的重要依据。
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灭火器等。
这些设施的完好性、有效性和布局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火灾能否及时被发现和扑灭。
例如,如果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经常误报或不报,就无法在火灾初期发挥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堵塞或水压不足,也不能有效地控制火势。
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的状况不容忽视。
老化、破损的电气线路容易短路引发火灾。
过载运行的电气设备会产生过多的热量,增加火灾隐患。
此外,不合格的电气产品也可能成为火灾的导火索。
火源的管理情况也是评估的要点之一。
例如,在禁止明火的场所是否存在违规用火的现象,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
如果在易燃场所没有严格控制火源,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对火灾风险有着重要影响。
这包括是否制定了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是否定期进行消防培训和演练,员工是否具备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能力等。
易燃气体的分级及其火灾危险性易燃气体是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
例如,氢气、乙炔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碳五以下的烷烃、烯烃,无水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丙烷、环丁烷、环氧乙烷,四氢化硅、液化石油气等。
一、易燃气体的分级根据《易燃易爆危险品火灾危险性分级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火灾危险性分级》(GA/T 536.1-201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Ⅰ级:爆炸下限<10%;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Ⅱ级: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实际应用中,通常还将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归为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爆炸下限不小于10%的气体归为乙类火灾危险性物质(详见第二篇第二章)。
二、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一)易燃易爆性易燃气体的主要危险性是易燃易爆性,所有处于燃烧浓度范围之内的易燃气体遇火源都可能发生着火或爆炸,有的易燃气体遇到极微小能量引火源的作用即可引爆。
易燃气体着火或爆炸的难易程度,除受引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其化学组成又决定着气体燃烧浓度范围的大小、自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和发热量的多少。
综合易燃气体的燃烧现象,其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
)】比复杂成分组成的(2)一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气体【如甲烷(CH)、一氧化碳(CO)等】易燃,燃烧速度快,火焰温度高,着4火爆炸危险性大。
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和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火灾危险性见表1-4-1。
表1-4-1 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和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火灾危险性(3)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
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或三键,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二)扩散性处于气体状态的任何物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能自发地充满任何容器。
火灾危险性分类标准1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规定,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储存物品的性质和储存物品中可燃物数量等因素划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 储存物品火灾危险性分类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表5,甲、乙、丙类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表6。
表5 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表6 甲、乙、丙类固体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精细化工企业与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过程类似,所涉及到的液化烃、可燃液体介质性质也类似或相同,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征,因此本标准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及操作温度对乙、丙类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影响等问题与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一致,其分级见表7。
表7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续表7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乙类液体应视为甲B 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A 类液体应视为乙A 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闪点的丙B 类液体应视为乙B 类液体,操作温度超过其沸点的丙B 类液体应视为乙A 类液体。
对于闪点小于60℃且不小于55℃的轻柴油,当储罐操作温度不大于40℃时,其火灾危险性可视为丙A 类。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举例见表8。
表8 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级举例续表83.0.2 本条规定了精细化工厂房或仓库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的确定原则。
有的精细化工企业由于工艺生产的特性需要,将不同火灾危险性类别的生产布置在同一座厂房内,不同生产场所之间采用防火墙或防爆墙分隔;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各生产场所可分别按各自的火灾危险性类别进行防火设计。
第1款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建筑面积比例小于5%的仍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相关条款执行;当比例在5%~20%时,按本款执行,含甲类生产部分时不适用。
物品火灾危险性的分类方法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根据物品本身火灾危险性的大小,将各种物品按天干顺序分为五个类别。
各类的特征如下所述。
(一)甲类1.闪点<28℃的液体如己烷、戊烷、石脑油、环戊烷、二硫化碳、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醚、蚁酸甲酯、醋酸甲酯、硝酸乙酯、汽油、丙酮、丙醛、乙醛及60度以上的白酒等。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以及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下限<10%的气体的固体物质。
如:乙快、氢气、甲烷、乙烯、丙烯、丁二烯、环氧乙烷、水煤气、硫化氢、氯乙烯、液化石油气、电石、碳化铝等。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如:硝化棉、硝化纤维胶片、喷漆棉、火胶棉、赛璐珞棉、黄磷等。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金属钾、钠、锂等碱金屑元素和钙、铝等碱土金属元素,以及氢化钾、氢化钠、氢化锂、四氢化锂铝等金属的氢化物和磷化钠、磷化钾、硅化镁、硅化钙等金属的磷化物、硅化物等。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着火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如:氯酸钾、氯酸钠、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铵、过氧化钾、过氧化钠、高锰酸钾、高锰酸钠等无机氧化剂,硝酸胍、硝酸脲等有机氧化剂,以及过氧化二苯甲酰等有机过氧化物等。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性物质、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着火或爆炸的物质。
如:赤磷、五硫化磷、三硫化磷、二硝基萘、重氮氨基苯,任何地方都可以擦燃的火柴以及硝化沥青,偶氮二甲酰胺等。
(二)乙类1.闪点≥28℃至<60℃的液体如: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蚁酸等。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如:氨气、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如: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亚硝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钠、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等。
火灾危险性分级
表1 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注:①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举例见附录四。
②难燃物品、非燃物品的可燃包装重量超过物品本身重量1/4时,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耐火等级(Fireproof endurance rating):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
它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
本措施之一。
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火
灾危险性、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火灾荷载的大小等因素。
1、一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全部为不燃烧性
2、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主要建筑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性,其它为不燃烧性。
3、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屋顶承重构件为可燃性。
半定量分析法
准确性比定量分析稍差的分析方法,特点是简单、迅速、费用低。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
1、P (plan) 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 (Do) 执行,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