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说课
- 格式:ppt
- 大小:419.50 KB
- 文档页数:5
第—章存货本章主要讲两节内容:第—节存货实在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存货的期末计量其中的重点内容是初始计量包含的内容和期末跌价打算的计提特别是可变现净值的计算。
第—节存货实在认和初始计量一、存货的定义与确认条件〔一〕存货的概念存货包含三个局部的内容:1.库存商品或产成品2.正在加工的半成品3.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将耗用的材料这里是典型的制造业的存货的内容。
而如果是商品流通企业或其他行业则不能用上述内容来界定。
例如:房地产公司持有的打算X的商品房,汽车生产公司生产的打算X的汽车等,都是企业的存货。
〔二〕存货实在认条件存货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本钱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一〕存货本钱的内容存货应当按照本钱进行初始计量。
存货本钱包含采购本钱、加工本钱和其他本钱。
〔二〕不同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实在定1.外购存货〔重点〕工业企业外购存货的入账价值包含:〔1〕购置价款:发票中的金额;〔2〕相关税费:计入存货的消费税、资源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关税;〔3〕其他可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本钱的费用:a.运杂费:运输、装卸、保险等费用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应计入存货的采购本钱;入库前发生的不合理的损耗,不应计入存货的本钱,依据发生损耗的具体原因,计入对应的科目中。
如果是由责任人、保险公司赔偿的,应计入其他应收款中,冲减存货的采购本钱,如果是意外原因〔地震、台风、洪水等〕导致存货发生的损耗计入营业外支出。
如果尚待查明原因的首先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查明原因后再作相应处理。
〔注意:由于发生合理损耗会使存货的单位本钱提高〕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应计入存货的入账价值;入库以后发生的挑选整理费用、保管费用应计入治理费用中。
【例题】甲企业为一般纳税人,20×9年3月22日从乙企业购入原材料一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原材料价款为400 000元,增值税额为68 000元。
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讲义教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财务报告目标二、会计根本假设〔一〕会计主体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三、会计根底工程概念关注事项权责发生制但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确认;企业会计确实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根底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五、实质重于形式〔将融资租入的生产设备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六、重要性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工程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判断会计信息的重要性。
七、谨慎性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或有应付金额符合或有事项确认负债条件确实认预计负债)第三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那么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负和所有者〕和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要素。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资产的定义:过去的、拥有或者控制的、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二〕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拥有的一项经济资源,即使没有发生实际本钱或者发生的实际本钱很小,但如果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也应认为符合资产能够可靠计量确实认条件。
【关注】资产的账面余额,不扣除作为该科目备抵的工程//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相关的备抵工程后的净额。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三〕所有者权益确实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确实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熟悉会计要素及其分类。
4. 掌握会计科目及其设置方法。
5. 理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2. 财务会计的目的和作用3.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4. 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5.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6. 会计要素及其分类7. 会计科目及其设置方法8. 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作用、基本假设、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分类、会计科目及其设置方法、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会计科目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中级财务会计》第一章内容。
2. 教案:详细记录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
4. 案例:收集典型会计案例,用于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引出本章内容。
2. 讲解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3. 讲解会计要素及其分类。
4. 讲解会计科目及其设置方法。
5. 讲解会计分录的概念和编制方法。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会计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和会计科目的运用。
7. 课堂互动:提问、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9. 总结本章内容:回顾本章重点,加深学生记忆。
10. 布置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章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
2. 熟悉会计凭证的分类和编制方法。
3. 掌握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登记方法。
5. 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2. 会计凭证的分类和编制方法3. 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登记方法4. 会计账户体系及其登记方法5. 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计量属性及其应用、会计凭证的分类和编制方法、会计账簿的分类和登记方法、会计账户体系及其登记方法、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