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折算表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学分登记及折算标准
1、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原则上集中培训按照6学时折合1学分,非集中培训按8学时折合1学分。
2、参加由培训院校举办的属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范围的各种长短培训,学完规定课程,课程考核不合格,不计学分。
3、参加由其他培训机构举办并经市以上教育局师资培训部门认可的继续教育专题讲座,可按实际听课的时数,以每小时为1学时计并折合学分。
4、经成人高考或其他进修考试录取的,教育系统举办的提高学历层次的函授、脱产进修的中小学教师,通过参加教育系统系列的自修考试提高学历的教师,学习结束,原则上按饱满学时折合学分。
如中途辍学,未能毕业均不记学分。
但上述各种类型的中小学教师均必须参加省、州、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培训,不参加者扣其总学分。
5、此前各地开展的中小学教师继教相关培训按以下项目及标准凭证登记:
WTO培训4学分
职务培训2学分
校长提高培训3学分
骨干教师培训6学分
6、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时及学分计算办法如下:。
问:继续教育的学分如何计算?
答:继续教育活动中的学分(学时)按以下标准计算:
(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国家、地区级学术会议的,每天以5学分(10学时)计算,参加其他级别学术会议的,每天以3学分(6学时)计算。
(二)参加市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培训的,每天以4学分(8学时)计算。
(三)参加培训班、进修班、学术讲座的,每天以3学分(6学时)计算。
(四)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作完成初、中、高级职称所在任期内的继续教育学分:
1.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或同等档次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出版1部以上专著、译著、合著(本人撰稿3万字以上);
3.参加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教育,获得相应的学历或学位的。
(五)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作完成当年度继续教育任务:1.获得市(厅)级科技进步四等奖和县级科技进步三、四等奖(含同等档次奖项)的主要完成者;
2.在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篇(市级3篇、县级4篇)论文;
3.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职称、执业、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的。
(六)有计划有组织有考核的自学,由单位根据学习内容、难易程度等折算学分,但不得超过本年度规定学分的三分之一。
(七)其他特殊情况的学分计算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继续教育采用学分或学时制,专业技术人员每人每年脱产或集中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或达到40学分(72学时)。
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操作说明第一部分学分登记操作一、学分项目设置学分项目按内容分有培训项目(分新技术、新理念、新课程三大板块,师德板块没有培训项目的学分)、考试项目(分属四大板块)和其它项目(在师德教育和新课程两个板块);按级别分有校本培训项目、区县级及以上的培训考试项目、教师个人参与的其它项目(如论文)。
县级及以上的培训项目和所有的考试项目由县继教中心统一设置,学校管理员只能在校本培训和其它项目中设置相应学分项目。
因此,进行学分项目设置时,既要清楚属于哪一个内容及板块,又要知道其级别分类,还要清楚设置权限。
操作基本流程:●通过“网络下载数据”-“培训项目表”、“考试项目表”、“学分项目汇总表”,获取服务器上的县级公共项目,将参与人员添加进相应项目中。
●在各个板块,根据学分标准的提示设置本校的校本培训项目、其它项目及参与人员信息。
●通过“网络上报数据”-“学分项目汇总表”将指定学年度的所有培训项目、考试项目、其它项目上报并保存到继教系统服务器。
●通过“网络上报数据”-“学分个人登记表”将指定学年度的所有培训人员、考试人员、其它项目人员上报并保存到继教系统服务器中。
提醒:1.为减轻工作量,可想办法减少项目数量。
比如论文,可以每篇2分论文的建一个项目,数量定10篇,其总分就是20分,然后根据老师所报具体篇数,登记每个老师的实际2分论文数量,如张三:3篇,李四5篇……这样,在学校进行“学分登记”时,会自动登记出3篇的得6分,5篇的得10分。
在“学分审核”时,也会自动计算出正确的审核学分。
2.请各位老师也可以参照学分折算表折算。
3.项目设置时,要特别注意根据学分标准的说明设置项目的“数量单位”。
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数量单位是“次”,在“学时/门/科”栏内就只能填“1”,应登学分就自动显示为“12”。
有的老师按学时填,比如填为“56”学时,系统就会当作是“56”次,学分就变成了56×12=672学分了,岂不吓人!二、学分登记操作步骤:1、选择“学分登记”中的“学分登记”,出现下列窗口。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指南一、对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基本认识与我们当前的任务(一)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的概念。
以教师参加培训的学时数为基本量,结合考试考核情况,对教师继续教育情况所进行的一种量化描述和评价。
是对教师继续教育情况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手段、机制。
一般情况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且考试考核成绩合格,每两学时折算一个学分。
学分制与传统的百分制考核不同。
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二)规范学分登记工作的背景。
是上级的要求,为对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是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迫切需要;是解决我市教师继续教育面临诸多问题的现实需要。
市教育局、人事局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合力推进全市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工作,合力建设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与教师切身利益相挂钩的机制。
(三)规范学分登记工作的总体步骤安排。
三步走:第一步(去年暑假至今):试点。
第二步(现在至本学期末):全面推行。
4月底前,全市进行登记;5月上旬,接受省督导检查,是必查内容;至暑假前,调研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学分学年度达标标准。
基本思路是:合理地界定出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和寒暑假时间应该参加校本培训的学时量,在此基础上确定学分达标标准。
实行双线控制,划两条线:一条总分线,一条校本培训学分线。
表述为:“学年度总学分达*,其中校本培训学分达*。
”第三步(从今年暑假开始):将教师继续教育学分与职称评聘、评先等挂钩,与学校评估、学校及校长评先挂钩。
(四)搞好学分登记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教育的根本大计。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全方位、低重心、本土化、高效益。
整个培训工作的重心在校本。
实行学分管理,必然要求我们更----------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加重视校本培训,因为绝大多数教师只有通过校本培训这个渠道取得学分。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EMBA 在职博士专升本自考网在职研究生育龙网核心提示: 为了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教为了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教育部第七号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教育对象与内容凡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均属继续教育的对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以5年为一个周期的学分管理制度,各级职务的教师5年内累计接受不少于40学分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周期管理以学年为计算单位,上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完成的继续教育学分计算为当年的学分。
本周期为2001年9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
新任教师当年度必须接受不少于120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规范化培训不少于60学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由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化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科基本功训练及其他灵活性培训组成。
其中职业道德教育5学分,规范化培训不少于20学分,现代教育技术配戏学分,学科基本功训练5学分,其他灵活性培训不少于5学分.规范性培训内容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其中公共课8学分,它包括校本教材开发《现代教育理论》、《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实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艺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4门课程,教师通过培训后,由全市组织统一考试;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其具体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及学分分配由“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另行文下发。
规范化培训应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二、继续教育学分折算办法职业道德教育学分折算:教师每年应做到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参加全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并达到合格,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做到以上要求者凭任职单位考核证明计1学分;若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体罚学生,受过处分者,则不予计算学分。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EMBA 在职博士专升本自考网在职研究生育龙网核心提示:为了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教为了加强对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根据教育部第七号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继续教育对象与内容凡取得教师资格的在职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普通中小学,成人初中等教育机构、职业中学及其它教育机构的教师均属继续教育的对象。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以5年为一个周期的学分管理制度,各级职务的教师5年内累计接受不少于40学分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周期管理以学年为计算单位,上年9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完成的继续教育学分计算为当年的学分。
本周期为2001年9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
新任教师当年度必须接受不少于120学时的继续教育,其中规范化培训不少于60学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由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化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科基本功训练及其他灵活性培训组成。
其中职业道德教育5学分,规范化培训不少于20学分,现代教育技术配戏学分,学科基本功训练5学分,其他灵活性培训不少于5学分。
规范性培训内容分公共课和专业课两部分。
其中公共课8学分,它包括校本教材开发《现代教育理论》、《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与实验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操作艺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4门课程,教师通过培训后,由全市组织统一考试;专业课不少于12学分,其具体的课程设置、考核方式及学分分配由“重庆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另行文下发。
规范化培训应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的。
二、继续教育学分折算办法职业道德教育学分折算:教师每年应做到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自觉参加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有关培训活动,参加全市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考试并达到合格,无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做到以上要求者凭任职单位考核证明计1学分;若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如体罚学生,受过处分者,则不予计算学分。
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2007—2012学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渝教师…2008‟1号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令1999年第7号)和《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07—2012学年度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细则。
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对象与周期(一)对象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干部。
(二)周期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以5年为一个周期。
本周期为2007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
继续教育周期管理以学年为计算单位,即从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止,其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为该教师该学年度完成的学分量,每年7月为继续教育年审时间。
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目标与要求(一)目标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全面加强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基础教育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二)要求本周期内,普通中小学具有高、中、初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应完成不少于100学分的继续教育学分总量,且每个继续教育的内容板块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学分要求。
每学年,必须完成不少于20学分的继续教育基础学分量。
新任教师第一学年度应接受不少于120学时继续教育,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校本培训不少于60学时(周期总学分、年度基础学分和板块学分要求参见附件1)。
凡1957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男教师和196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教师,以及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如教辅人员),其期满考核时可不执行板块最低学分制,所获继续教育学分拉通使用。
转正及新调入我市的教师,从转正和调入年度开始登记继续教育学分,其考核标准按照年度基础学分和板块学分的年度平均值执行。
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学年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202X—202X学年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渝教师〔202X〕1号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教育部令1999年第7号)和《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2X—202X学年度普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细则。
一、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物件与週期(一)物件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物件为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学校教育管理干部。
(二)週期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以5年为一个週期。
本週期为202X年7月1日至202X年6月30日。
继续教育週期管理以学年为计算单位,即从上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止,其间接受继续教育的学分登记为该教师该学年度完成的学分量,每年7月为继续教育年审时间。
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的目标与要求(一)目标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总体目标,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全面加强以师德教育和“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全面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为基础教育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
(二)要求本週期内,普通中小学具有高、中、初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应完成不少于100学分的继续教育学分总量,且每个继续教育的内容板块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学分要求。
每学年,必须完成不少于20学分的继续教育基础学分量。
新任教师第一学年度应接受不少于120学时继续教育,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60学时,校本培训不少于60学时(週期总学分、年度基础学分和板块学分要求参见附件1)。
凡1957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男教师和1962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女教师,以及其他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如教辅人员),其期满考核时可不执行板块最低学分制,所获继续教育学分拉通使用。
转正及新调入我市的教师,从转正和调入年度开始登记继续教育学分,其考核标準按照年度基础学分和板块学分的年度平均值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