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爆炸基本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7.33 KB
- 文档页数:2
矿山爆破安全知识范文矿山爆破是矿山开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通过引爆爆破药剂,将岩石矿体炸碎,以便于更高效地进行采矿作业。
然而,由于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巨大能量,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矿山爆破作业的安全进行,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安全知识。
首先,了解爆破原理和爆破药剂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爆破原理是指将能量集中到一个点上,通过爆破药剂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将岩石矿体炸碎。
了解爆破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爆破作业的过程,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同时,要熟悉各种爆破药剂以及它们的性质,以便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性。
其次,合理规划和布置爆破作业的安全区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矿山爆破作业中,需要设立安全区域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安全区域的设立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要考虑到矿山地质条件、爆破药剂的威力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
同时,安全区域内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情况。
此外,选择合适的爆破参数也是确保爆破作业安全的关键。
爆破参数包括装药量、起爆方式、点火时间等。
合理选择爆破参数可以控制爆破作业的效果和范围,避免过度震动和危险的情况发生。
爆破参数的选择应根据矿体的性质、爆破药剂的特性以及周围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性。
此外,要注意合理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在矿山爆破作业中,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同时,针对具体的作业环境和爆破药剂的特性,还需要增加防护措施,如穿戴抗静电服、防护手套、防爆鞋等专门的防护装备。
这些防护装备能有效减轻爆破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伤害,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水平。
此外,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也是确保爆破作业安全的重要手段。
爆破作业是一项技术活动,要求作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矿山企业应该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使他们熟悉爆破工艺、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并让他们了解常见的爆破事故案例,从中吸取教训。
矿山爆破安全知识爆破工程是利用炸药爆炸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破坏炸药周围介质或使其变形,从而达到一定的工程目的的技术。
采矿工程中,在矿石或岩石上钻凿炮眼称为凿岩,将炸药装入炮眼,把矿石或岩石从它们的母体上崩落下来,称为爆破。
矿山爆破工程就是利用炸药爆炸来破碎岩石和矿石的技术。
1.矿山爆破概述(1)爆炸基本理论矿山爆破采用的是工业炸药,使其爆炸以破碎、压实、疏松被爆物体,属化学爆炸。
形成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爆炸反映过程必须放出大量的热能;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化学反应过程应能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反应能自行传播。
炸药化学反应有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等4种基本形式。
这四种基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控制外界条件,按需要来“驾驭”炸药的化学反应。
(2)矿山常用炸药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因而对周围介质产生强烈的机械作用,呈现所谓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
例如,1000g硝铵炸药,完成爆炸反映的时间只需十万分之三秒,能产生4.18MJ的热量,爆炸时的温度达2000~3000℃。
在爆炸瞬间,固体状态的炸药迅速变为气体,其体积比原体积增加850~950倍。
这种气体在高温影响下急剧膨胀所产生的压力,约高达10GPa。
炸药按照其组成结构,可分为单体炸药和混合炸药两类;按照用途及其特性,可分为起爆药、猛炸药、火药以及烟火剂等几类。
我国矿山用炸药有硝铵类炸药、硝化甘油炸药以及乳化油炸药等。
硝铵类炸药是以硝酸铵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炸药。
常用的硝铵类混合炸药有铵梯炸药、铵油炸药、铵松蜡炸药以及含水硝铵类炸药。
(3)起爆器材及起爆方法爆破起爆是指通过起爆器材的引爆能引起炸药的爆炸。
根据使用的起爆器材的种类,相应的起爆方法有火雷管起爆法、电雷管起爆法、导爆索起爆法和导爆管起爆法。
●起爆器材常用的起爆器材有雷管(火雷管、电雷管)、导爆索及导爆管。
炸药引燃瓦斯爆炸理论瓦斯爆炸是煤矿等矿山中常见的一种事故,也是非常危险的一种事故。
而在煤矿等矿山中,使用炸药是非常普遍的,而当炸药引发瓦斯爆炸事故时,可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本文将介绍炸药引燃瓦斯爆炸的理论和相关知识。
什么是瓦斯爆炸瓦斯爆炸也称煤矿瓦斯爆炸,是指在煤矿、石油钻井、隧道挖掘和地下工程等矿山建设中,由于瓦斯体积增大或压力降低,使瓦斯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气体,遇到具有一定的火源(如明火、电器火花、机械摩擦火,以及静电等)而发生爆炸的一种事故。
瓦斯爆炸可分为瓦斯燃爆和瓦斯爆炸两种类型。
炸药在瓦斯爆炸中的作用在瓦斯爆炸事故中,炸药被广泛使用。
炸药因其能在瞬间释放大量的热能而被广泛用于煤矿开采中的巷道推进炸药及其它采矿炸药。
在这些应用中,炸药既能提高采矿效率,又能减少人力和运输费用,同时还可以加快巷道的推进速度。
炸药在瓦斯爆炸中作为火源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引燃瓦斯气体而引发爆炸。
炸药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高压,能够快速将瓦斯气体引燃,进而引发爆炸。
因此,对炸药在瓦斯爆炸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炸药引燃瓦斯爆炸的机理炸药引燃瓦斯爆炸的基本机理是传热和传质机理。
瓦斯爆炸需要燃料、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同时满足。
一般情况下,瓦斯与空气只属于燃料和氧气两个条件,还需要一个足够强的引燃火源,例如明火、电火花等,从而引发瓦斯爆炸。
在矿井中,炸药则被看作是一种特别的火源。
炸药本身就是一种高温高压的物质,因此炸药的爆炸现象具有一定的传热和传质机理。
当炸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能够使空气和瓦斯瞬间混合,形成可燃气体;并且炸药的爆炸波可以将产生的可燃气体压缩和加热,使其达到爆炸的条件。
因此,在矿井中,当炸药遇到瓦斯时容易引起爆炸。
如果矿井中的瓦斯浓度达到了爆炸极限,那么当炸药爆炸时,这些瓦斯会瞬间引燃,形成爆炸,同时炸药的爆炸波也可能激发其它的可燃气体,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形成更大的爆炸。
如何避免炸药引燃瓦斯爆炸虽然炸药引燃瓦斯爆炸在煤矿等矿山中是非常危险和普遍的,但是通过对矿井作业过程中各种因素的控制和防范,可以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瓦斯爆炸三角形原理及应用摘要:矿山救护队员在井下火区封闭和启封时,需要先判断火区内爆炸性气体是否具有爆炸性。
文章利用瓦斯爆炸三角形原理进行新的分区方法,准确判断火区在那个区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矿井火区;爆炸三角形;爆炸界限0 引言安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
安全工作优劣对企业生产影响极大,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
火灾不仅使企业遭受巨大的物质损失,同时它也是导致人员伤亡的重大渊源[1]。
发生矿井火灾后,无论是采用直接灭火的惰化法,还是采用间接灭火的火区封闭法,在判断火区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包括煤炭干馏后放出的可燃性气体)是否会因火源的存在而发生爆炸时,往往多采用单纯的瓦斯(CH4)爆炸三角形判别法。
对爆炸三角形的新的分区方法,对于正确评判矿井火区可燃性混合气体的爆炸危险性,尤其是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健康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1 爆炸三角形新的分区方法瓦斯爆炸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一定体积分数的瓦斯(瓦斯体积分数在可爆范围内)、足够体积分数的氧气和足够能量的引燃火源[3]。
煤矿常见爆炸性气体的爆炸特性参数如表1所示。
爆炸界限也称为爆炸极限,其含义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有火源会产生爆炸现象的可燃气体的极限体积分数,即在某一极限体积分数之内的混合气体,爆炸会自行蔓延开来。
可能产生爆炸的可燃气体的最低极限体积分数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极限体积分数称为爆炸上限。
下限以下无爆炸危险,它与可燃性气体不足或氧气过剩有关,上限以上不爆炸,这与氧气不足或可燃气体过剩有关,另外上、下限与实验条件有关[3]。
爆炸界限所受的影响因素这里不做全面阐述。
请看下面这两个爆炸三角形。
如图1所示:A,B,C,D,E五个点把整个区域分成4个区。
1区:ΔBCE—可爆区;2区:ABE—甲烷体积分数过低不爆区;3区:甲烷体积分数过高不爆区;4区:安全区。
如图2所示,在X轴中找到CH4体积分数100%的点(由于图的大小关系这个点在图中没有标出),把这个点与E点相连并延长到Y轴,这条线与Y轴的交点就是F点。
矿山爆破安全技术知识第一节爆破基本知识爆破工作是把矿岩从整体中剥落下来,并按工程要求爆破成一定的爆堆,破碎成一定的块度,为随后的采、装、运工作创造条件。
爆破工作直接关系着作业人员、采矿设备和周围建构筑物安全,影响露天边坡或地下采空区的稳定。
常用的爆破方法有:浅眼爆破法、深孔爆破法、硐室爆破法、药壶爆破法、裸露爆破法,为控制爆破破坏作用而使用的光面爆破法、预裂爆破法、缓中爆破法,为改善爆破破碎效果而使用的挤压爆破法等。
1、浅眼爆破的孔深为4—5m以下,孔径为25—75mm。
浅眼爆破主要用于井巷掘进和浅眼崩矿,在大中型露天矿山作为辅助爆破。
2、深孔爆破主要用于露天或井下深孔崩矿以及深孔爆破成井。
孔深在10—15m以上,孔径一般为75—300mm。
3、硐室爆破主要用于露天矿基建期间和一些特殊需要,少数穿孔能力小的采石场也用硐室爆破作为生产爆破的主要手段。
4、药壶爆破用于穿孔工作困难的条件下,以减少钻孔工作量,克服较大的抵抗线。
一般与浅眼爆破配合使用,以降低大块率。
5、裸露爆破就是常说的糊炮,即在岩石的表面放一定量的炸药进行爆破的方法。
主要用于二次破碎和处理根底。
二、炸药的基本特性(一)炸药的感度炸药在外能作用下起爆的难易程度称为该炸药的敏感度,简称感度。
炸药起爆所需的外能小,表示该炸药敏感度高;反之,则表示该炸药敏感度低。
包括热感度、撞击感度、摩擦感度、爆轰感度。
(二)爆炸的反应形式炸药在外能作用下,有三种化学反应形式:热分解、燃烧、爆炸(三)炸药的起爆和传爆炸药在一定外能作用下发生爆炸的过程称为炸药的起爆。
炸药在起爆后其能量以冲击波的形式在炸药内部传递称为炸药传播。
(四)炸药的爆炸性能炸药的爆炸怀能通常指炸药的爆力、猛度、爆速和殉爆。
1、爆力:指炸药在介质内爆炸做功的总能力,亦即炸药具有的总2、猛度:指炸药爆炸的猛烈程度,是衡量炸药对直接接触的局部介质破坏能力的指标。
3、爆速:指炸药爆炸时爆轰波沿炸药的传播速度。
露天矿山放炮专业解释露天矿山放炮是指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通过使用爆炸物品,将岩石或土壤进行破碎或移动的一种作业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用于挖掘矿石或矿砂,以及开采建筑材料如石灰石、花岗岩和石膏等。
露天矿山放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爆炸来破坏或破碎地下岩石层,以便更容易地开采矿石或矿砂。
这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采矿的效率和生产量。
在放炮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程设计,以确定爆炸的位置、方式和强度,确保安全和高效地进行作业。
露天矿山放炮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爆炸区域:根据地质勘探结果,确定需要进行爆破的地下岩石层或矿石区域。
2. 布置爆炸物品:将爆炸物品如炸药、雷管等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置,确保爆炸点的准确位置和深度。
3. 连接引线:将雷管与炸药连接起来,并布置引爆线路,用于远程引爆。
4. 安全措施:在进行爆破前,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设立警戒区域、疏散人员、防护措施等,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 引爆爆炸物:通过远程控制或手动操作引爆引线,使爆炸物品发生爆炸。
6. 爆炸效果评估:在爆炸结束后,需要对爆炸效果进行评估,确认矿石或矿砂的破碎程度和可开采性。
露天矿山放炮技术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安全和高效。
在进行放炮作业时,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如附近的居民区、水源、野生动物保护区等,以及防止爆炸产生的震动和飞石对周围建筑和设施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总的来说,露天矿山放炮是一项重要的矿山开采技术,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然而,由于其涉及到爆炸物品的使用和安全风险,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基础工程施工爆破是基础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广泛应用于矿山、道路、桥梁、隧道、水利等工程领域。
爆破施工是一种通过炸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作用,使岩石破碎、土体松动、结构物拆除等目的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从爆破施工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爆破施工的原理爆破施工是利用炸药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能量,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周围介质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压缩,从而达到破碎岩石、松动土体、拆除结构物等目的。
爆破施工的基本原理包括爆炸波、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三种效应。
1. 爆炸波:炸药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向周围介质传播,形成爆炸波。
爆炸波能使岩石产生裂隙,破碎成小块。
2. 爆炸应力波:爆炸波传播过程中,介质受到冲击和压缩,产生应力。
当应力超过介质的强度极限时,介质发生破坏。
爆炸应力波能使岩石产生裂纹,进一步破碎。
3. 爆生气体:炸药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形成爆生气体。
爆生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对周围介质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压缩,使岩石破碎、土体松动。
二、爆破施工的特点1. 高效性:爆破施工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岩石破碎和土体松动任务,提高施工进度。
2. 经济性:爆破施工节省了人力、机械设备和时间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
3. 适应性:爆破施工适用于各种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 安全性:爆破施工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三、爆破施工的应用范围1. 矿山工程:爆破施工在矿山工程中主要用于岩石破碎、矿洞开拓和矿石开采。
2. 道路工程:爆破施工在道路工程中主要用于路基拓宽、隧道开挖和桥梁基础施工。
3. 水利工程:爆破施工在水利工程中主要用于河道疏浚、坝体拆除和地下水位降低。
4. 建筑工程:爆破施工在建筑工程中主要用于拆除老旧建筑物、构筑物和基础开挖。
四、爆破施工的安全措施1. 施工前,详细了解地质、地形、气象等情况,制定合理的爆破施工方案。
矿山爆破技术研究与应用矿山爆破技术是矿山开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高矿石开采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爆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研究方面1. 爆破理论的研究:矿山爆破技术的研究首先要从理论上对爆破原理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分析炸药爆燃和爆炸波的传播规律,以及岩石的破碎特性,可以为优化爆破参数和设计更合理的爆破方案提供依据。
2. 炸药性能的研究:炸药是矿山爆破过程中最主要的能源来源,因此研究和改进炸药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和合理组合不同成分的炸药,可以提高爆破效果,减少气体和灰尘的排放,进一步保护环境。
3. 爆破振动与噪声的控制研究:矿山爆破过程中会产生振动和噪声,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控制爆破振动和噪声,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优化爆破参数、改进爆破装置和采取适当的监测手段,可以减轻爆破振动和噪声对周围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应用方面1. 优化爆破参数:通过对爆破参数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爆破能量,提高矿石的爆破效果。
包括合理选择炸药的种类和用量、适当的爆破孔径和布置方式、合理的起爆顺序等等。
优化爆破参数将使得矿石的破碎更加均匀,提高采矿效率,降低能耗。
2. 爆破监测与控制:在爆破过程中,及时监测和控制爆破参数的变化对于确保安全、提高爆破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爆破振动和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爆破振动和压力数据,为准确评估爆破效果和分析工程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3. 爆破安全与环保:爆破作业涉及到安全与环保的问题,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需要得到合理的控制和减轻。
在爆破作业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爆破作业的安全。
另外,采取措施降低振动和噪声的影响,合理处理爆破产生的灰尘和废弃物,以保护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
总之,矿山爆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矿石开采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非常重要。
爆炸物理学爆炸物理学是研究爆炸现象及其产生的物理原理、规律、过程及应用的一门科学。
它是现代武器技术的重要基础,也是民用炸药工业、矿山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理论基础。
本文从爆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爆炸波、冲击波、爆炸热和爆炸气体动力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爆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爆炸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爆炸现象及其产生的物理原理、规律、过程及其应用。
其研究的基本理论包括爆炸的化学、物理、力学和热学原理。
其中,化学原理指的是发生爆炸的化学反应机理,包括热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物理原理指的是爆炸波、冲击波等物理现象的基本理论;力学原理是指物质在爆炸作用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热学原理是指爆炸热的产生、传递和效应等基本理论。
二、爆炸波爆炸波是爆炸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压缩波,是爆炸能量转换成动能和热能的产物。
爆炸波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反应的爆炸性质。
根据作用方式的不同,爆炸波可分为三种类型:冲击波、球形波和平面波。
冲击波:由于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使空气迅速加热膨胀,从而使空气前沿向外扩展。
扩展到较远处时,空气将产生一定压力,推动空气前沿继续扩散,形成冲击波。
冲击波是利用爆炸波的特性进行物体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
球形波:一般是由于爆炸产生的能量在固体或液体中快速释放而形成的球形波。
通常情况下,球形波的速度比较慢,但它的作用面积却很大。
由于球形波的存在,往往会引起物体的变形或破坏,甚至产生爆炸。
平面波:平面波是指在均匀介质中,以平面形式传播的爆炸波。
平面波的特点是波前平坦、平行、垂直于传播方向,而且它的能量密度和车速与神经元的距离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三、冲击波冲击波是爆炸波中能量传递最为强烈的一种波,在爆炸现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冲击波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类:一个是物理作用,即冲击波对物体进行破坏;另一个是化学作用,即冲击波对化学反应产生促进作用。
冲击波作用下的物体破坏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1.爆炸振动。
在爆炸波作用下,如果物体能够自由振动,那么这些振动将以一个特定的频率与爆炸波的频率产生共振,使物体产生过度振荡激励,从而导致物体疲劳损伤。
露天矿山开采爆破与安全研究1. 露天矿山开采爆破技术1.1 爆破的基本原理露天矿山的开采离不开爆破技术,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爆炸物质瞬间释放的能量,将岩石破碎或者移动到合适的地点。
爆破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采矿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爆破参数的优化在进行露天矿山开采爆破作业时,爆破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爆破效果和安全性。
爆破药量、延迟时间、孔口直径等参数的合理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爆破效果,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3 爆破技术的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露天矿山开采爆破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与改进。
有机械化爆破技术、液压爆破技术、先进的爆破药剂、智能化爆破监控系统等技术正在逐步应用到露天矿山开采中,为提高开采效率和保障安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1 灾害预测与预防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常常会因爆破、崩塌等原因引发地质灾害,给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对于灾害的预测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地质勘查、监测预警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
2.2 安全管理与培训对于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培训也是至关重要的。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3 新技术在安全保障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在露天矿山开采安全保障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无人机、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实现对开采现场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3. 展望与建议随着矿山资源的日益匮乏,对于矿山开采效率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严格。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将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露天矿山开采爆破与安全领域,以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和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我们也应该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对矿山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健全的矿山安全保障体系,为我国矿山开采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露天矿山开采爆破与安全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其研究成果不仅能够推动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还能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
矿山爆炸基本理论
矿山爆破采用的是工业炸药,使其爆炸以破碎、压实、疏松被爆物体,属化学爆炸。
形成化学爆炸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爆炸反映过程必须放出大量的热能;化学反应过程必须是高速的;化学反应过程应能生成大量的气体产物;反应能自行传播。
炸药化学反应有热分解、燃烧、爆炸、爆轰等4种基本形式。
这四种基本形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人们可以控制外界条件,按需要来“驾驭”炸药的化学反应。
炸药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炸药分解反应自行加速而转为爆炸,这一温度称为爆发点,炸药分解反应开始自行加速到爆炸所经历的时间叫爆发延滞期。
炸药在明火作用下发生爆炸反应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火焰感度。
火焰感度用上限距离和下限距离表示,上限距离是利用导火索点燃装入加强帽中的0.05g炸药,100%发火的最大距离,下限距离是100%不发火的最小距离。
炸药在机械撞击下能发生爆炸,其难易程度用其撞击感度表示。
在机械摩擦条件下,炸药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摩擦感度。
一种炸药在其它炸药爆炸作用下引起爆炸的难易程度称为炸药的爆轰感度。
炸药在静电火花作用下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叫炸药的静电感度。
炸药的物理状态与晶体形态、装药密度、炸药结晶的大小、温度、惰性杂质的掺入与否等多种因素对炸药的感度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炸药由C、H、O、N等四种元素组成。
爆炸后,这几种元素重新
组合,生成CO2、H2O、N2,没有多余的氧元素将氮氧化,也不会因氧元素不够而生成CO时,这种炸药爆炸时放热量最大,称为零氧平衡。
炸药爆炸后,有多余的氧将氮氧化出现氮氧化合物时,称为正氧平衡,氧元素不够而出现CO时,称负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