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在线考试复习进程
- 格式:doc
- 大小:920.50 KB
- 文档页数:13
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提高文化素养,乃至塑造个人的精神风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整理了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一、儒家文化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
儒家始终倡导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为核心,提倡仁爱亲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孔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爱之道,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3. 论语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
二、道家文化1.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家强调顺应自然、不刻意施为,重视修身养性、养生保健,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和解脱。
2. 老子是谁?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被认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是其代表作。
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道德经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思想?《道德经》是道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共有81章。
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思想,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知足不辱”等。
三、佛家文化1. 佛教的创始人是谁?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解脱生死轮回,超脱尘世,追求涅槃。
2.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有何特点?《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主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哪些本土文化元素?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道教、儒家等本土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以上便是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复习整理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复习提纲
一、古代文学的概述
1.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和特点
2.古代文学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古代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二、《诗经》
1.《诗经》的特点和内容
3.《诗经》的主要传世版本和研究意义
三、《楚辞》
1.《楚辞》的特点和分类
2.《楚辞》的代表作品赏析
3.《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论语》
1.《论语》的背景和作者
2.《论语》的思想和主要内容
3.《论语》的意义和影响
五、唐诗
1.唐诗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唐诗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唐诗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六、宋词
1.宋词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宋词的基本体裁和代表作品
3.宋词的艺术特色和意义
七、元曲
1.元曲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元曲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元曲在中国戏剧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八、明清小说
1.明清小说的时期背景和特点
2.明清小说的基本形式和代表作品
3.明清小说的题材和艺术成就
九、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和阅读技巧
1.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2.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3.如何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之美
十、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启示
1.古代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影响和传承
2.古代文学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反思
3.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以上是一个关于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的复习提纲,可根据需要进行细分
和扩展,重点掌握每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代表作品和相关研究内容。
同时,通过阅读原著、研究相关文献和参加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
欣赏,提高复习效果。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题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1. 本课程为省开课。
2. 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3. 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
4. 四次作业及其他信息,近期将在课程网上资源中挂出。
二、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 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 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
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
3 .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
4. 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8.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 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
一. 组合题(共33题,共100分)
1. 《论语》是(?)的弟子以及他的(?)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9.09分)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 (?)问孝。
子曰:“无违。
”(?)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
4. 子曰:“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
” (9.09分)
5.
(1) 第1空(3.03分)
6.
7.
8.
(1) 第1空(3.03分)
9.
11. 以公元前(?)年左右为中心——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问孝。
子曰:“无违。
”(?)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9.09 分)(1) 第1 空 (3.03 分)A.子游B.子夏C.孟武伯D.孟懿子☆考生答案: D★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第2 空 (3.03 分)A.子游B.子夏C.孟武伯D.孟懿子☆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第3 空 (3.03 分)A.子游B.子夏C.孟武伯D.孟懿子☆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学而时习之,不亦(?)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乎?人不知而(?) ,不亦君子乎?9.09 分)(1) 第1 空 (3.03 分)A.乐B.说C.不愠D.悦☆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第2 空 (3.03 分)A.乐B.说C.不愠D.悦☆考生答案: A★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第3 空 (3.03 分)A.乐B.说C.不愠D.悦☆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论语》是(?)的弟子以及他的(?)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9.09 分)(1) 第1 空 (3.03 分)A.孔子B.弟子C.弟子的弟子D.子弟☆考生答案: A★考生得分: 3.03 分(2) 第2 空 (3.03 分)A.孔子B.弟子C.弟子的弟子D.子弟☆考生答案: C★考生得分: 3.03 分(3) 第3 空 (3.03 分)A.孔子B.弟子C.弟子的弟子D.子弟☆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4. 曾子曰:“慎(?),追(?),民(?)归厚矣。
(1) 第1 空 (3.03 分)A.终B.德C.道D.远☆考生答案: A 评语:评语:评语:9.09 分)★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2) 第2 空 (3.03 分)A.终B.德C.道D.远☆考生答案: D★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3) 第3 空 (3.03 分)A.终B.德C.道D.远☆考生答案: B★考生得分: 3.03 分评语:5. 以公元前(?)年左右为中心——在公元前(?)年至公元前(?)年之间——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赖以生存的人类精神的基础,同时又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希腊出现。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在线考试中国古代文化经典选读(专).组合题(共33题,共100 分)1.《论语》是⑺的弟子以及他的⑺编的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书。
(9.09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⑵第2空(3.03分)☆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9.09分)⑴第1空(3.03分)⑵第2空(3.03分)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9.09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4.子曰:道之以⑺,齐之以⑺,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有耻且格。
”(9.09分)第3空(3.03分)★考生得分:3.03分评语:5. 四十而不(?),五十而知天(?)。
加而数年,五十以学(?),可以无大过矣。
(9.09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⑵第2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考生答案:C★考生得分:3.03分评语:6. 学而时习之,不亦⑺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⑺ 乎?人不知而⑺,不亦君子乎?(9.09 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B⑵第2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7. 六十而⑺,七十而⑺。
广博易良,⑺教也。
(9.09 分)⑴第1空(3.03分)☆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考生答案:B⑶第3空(3.03分)A. 耳顺B .从心所欲C. 从心所欲不逾矩D. 诗* E.乐☆考生答案:E★考生得分:3.03分评语:8. 曾子曰:慎⑺,追⑺,民⑺归厚矣⑴第1空(3.03分)* A.终B. 德C. 道'D.远☆考生答案:A★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⑵第2空(3.03分)WL B.德C.道D. 远☆考生答案:D★考生得分:3.03分评语:⑶第3空(3.03分)* B.德C.道冬远☆考生答案:B★考生得分:3.03分评语:(9.09 分)9.吾十⑺五而志于学。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一网一平台《国学经典选读》教学考单选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7611)适用于22春之后的学员单选题1. 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 单选题(2 分】A. 国家>君王>人民B. 国家>人民>君王C. 君王>国家>人民D. 人民>国家>君王正确答案:D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单选题(2分)A. 躬身实践B. 废寝忘食C. 学思结合D. 冥思苦想正确答案:C3. 以下对“中庸”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是: ()单选题(2分)A. 有种解释说“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
B. 中庸的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做恰当的事,也就是恰到好处的作为与恰到好处的不作为。
C. 中庸之道就是碌碌无为,缩手缩脚,不敢直言不讳,做人圆滑,世故。
D. 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
正确答案:C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单选题(2分)A. 冥思苦想B. 废寝忘食C. 学思结合D. 躬身实践正确答案:C5. 哪一项不是孔子的言论?单选题(2分)A. 有教无类。
B.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见贤思齐。
正确答案:B6. 《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单选题(2分)A. 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 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 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D. 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正确答案:C7. 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单选题(2分)A. 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C. 邓实:一国所有之学D. 章太炎:国学是七科之学正确答案:D8. “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
2021最新《国学经典选读》考试题库附答案1.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是()A.李清照【正确答案】B.朱淑真C.卓文君D.蔡文姬2.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概括()A.平易晓畅B.深险怪僻C.雄奇飘逸【正确答案】D.沉郁顿挫3.道家学派创始人是()A.孔子B.孟子C.老子【正确答案】D.庄子4.下面选项不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观念的是()。
A.仁B.礼C.德D.道【正确答案】5.“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
()A.粟、豆、麻、麦、面B.米、豆、麻、麦、面C.粟、豆、麻、麦、稻D.粟、豆、麻、麦、谷【正确答案】6.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李斯B.荀子C.朱熹D.董仲舒【正确答案】7.《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
这两条途径之间的关系是。
()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B.相矛盾C.相中和【正确答案】D.相抑制8.以下作品不属于《春秋三传》的是。
()A.《左传》B.《公羊传》C.《新传》【正确答案】D.《谷梁传》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这句话出自()A.《学记》B.《论语》【正确答案】C.《五经四书》D.《说文解字》10.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A.是非之心【正确答案】B.进退之心C.悲喜之心D.善恶之心11.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A.义B.仁【正确答案】C.礼D.智12.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A.《大学》B.《论语》C.《学记》【正确答案】D.《中庸》1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A.不平衡性要求B.个别差异性要求【正确答案】C.顺序性要求D.互补性要求14.荀子以()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4年5月,适用于2024春季学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学员一平台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2试题及答案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绝不能谋求本职之外的任何事情。
A.正确
2.《左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左氏三传”。
A.正确
3.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
B.错误
4.《老子》一书中把“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称作“和”。
A.正确
5.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
1。
智慧树知到《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先秦到唐)》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先秦到唐)》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下列关于《卫风·木瓜》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一首描写亲情的诗歌B.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C.“投桃报李”出自该诗歌答案: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2、关于《宫之奇谏假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宫之奇谏假道》出自《战国策》。
B.文章首先陈述了虞虢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揭露出晋侯残酷无情的本质,最后提醒虞国公国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与神灵。
C.文章批判了迷信宗族关系和神权至上的迂腐,反映了当时的民本思想。
答案:《宫之奇谏假道》出自《战国策》。
3、以下不是出自论语的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答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宋玉的辞赋作品。
B.《登徒子好色赋》出自《汉书》C.《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的是齐国的故事答案:《登徒子好色赋》是战国时期宋玉的辞赋作品。
5、刘向整理的《楚辞》不包括()的作品。
A.屈原B.宋玉C.李白答案:李白6、“春秋三传”是为()做注解的书。
A.《三国志》B.《史记》C.《论语》答案:《论语》7、《宫子奇谏假道》选自《左传》,《左传》的作者是A.左丘明B.孔子C.孟子答案:左丘明8、墨子是()学派创始人。
A.墨B.道C.法答案:墨9、下列不属于《诗经》中“小雅”部分的是A.《鹿鸣》B.《文王》C.《采薇》答案:《文王》10、“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出自A.《诗经》B.《史记》C.《楚辞》答案:《诗经》第二章1、著名的“楚汉之争”最终以()的胜利而结束。
A.刘邦B.项羽C.韩信答案:刘邦2、刘邦曾经做过的职位是A.泗水乡长B.泗水亭长C.泗水县令答案:泗水亭长3、下列对出自《战城南》的字词解释错误的是A.郭:外城B.激激:清澈的样子C.野死:莫名而死答案:野死:莫名而死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汉赋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
0484《经典选读》期末在线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本课程是一门人文素质基础教育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选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篇目,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古代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风格等,以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精确使用汉语的能力。
该课程的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形式为开卷考试。
题型一:多选题(每题3分,共15题,总计45分)题型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总计15分)题型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总计20分)题型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1题,总计20分)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课程导学了解文学的本质,掌握文学欣赏的三个层面,以及文学欣赏的方法。
第二章诗经**掌握赋、比、兴等创作手法是《诗经》创作的艺术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所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重点掌握《关雎》,理解《诗经》温柔敦厚的风格一、《关雎》的段落解析(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
兴也,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雎鸠,水鸟,一名王雎,状类凫鹭,今江淮间有之,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挚字与至通,朱熹注为“情意深至”。
窈窕,幽闲之意。
淑,善也。
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君子”在诗中的内涵。
《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好逑,犹言好对,亦即嘉耦之义耳。
通义:以雎鸠鸟的挚而有别起兴,奠定全篇的情感基调,即端正和平之意。
声音:摹声词;义相称、音相对。
总结:第一章的佳处在于以舒缓平正之音领起全篇,奠定端正平和的情感基调。
(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