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s医保付费相关知识精编版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6
•引言•drgs医保付费基本概念•drgs分组方法与标准•基于drgs的医保付费机制设计目录•drgs医保付费实施过程管理•drgs医保付费效果评估及挑战应对目的和背景课件内容概述drgs定义及发展历程定义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即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病人分类的方案。
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及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500-600个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
发展历程DRGs起源于美国,由耶鲁大学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研究提出,最初应用于医疗保险的支付管理,后逐渐应用于医院绩效评价。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DRGs,并在北京等地区进行试点。
医保付费方式与drgs关系医保付费方式DRGs与医保付费方式关系DRGs 在医保付费方式改革中具有以下作用作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院间公平竞争通过DRGs 分组和付费标准的制定,可以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DRGs 可以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DRGs 可以实现同病同价,消除医院间因收费标准不同而产生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分组原则及方法论述病例组合(Case-mix)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临床过程相近、费用消耗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组(DRG)中。
分组方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先按主要诊断大类(MDC)进行初步分组,再根据治疗方式或操作进行细分。
同时,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并发症等个体特征。
常见分组标准介绍主要诊断类别(MDC)根据患者的主要诊断,将病例分为不同的疾病大类,如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
治疗方式或操作同一MDC内的病例,根据治疗方式或操作的不同进一步分组,如手术与非手术、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等。
DRGs(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国际上通用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通过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资源消耗等因素进行分类,实现医疗服务标准化和费用控制。
为了提高我国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推广DRGs支付方式。
本文将对DRGs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DRGs。
一、DRGs的定义与作用1.定义:DRGs(诊断相关分组)是一种将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资源消耗等因素分为若干组,每组设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支付标准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
2.作用:DRGs支付方式可以激励医院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费用控制。
二、DRGs的分类与编码1.分类:DRGs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为若干组。
我国采用的DRGs分类体系为CN-DRGs(中国诊断相关分组)。
2.编码:CN-DRGs采用六位数字编码,前两位表示解剖学部位,中间两位表示治疗方式,后两位表示并发症或合并症。
三、DRGs支付标准与结算1.支付标准:每组DRGs设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支付标准,包括基础费用和调整系数。
基础费用根据各组的历史成本数据确定,调整系数考虑医院级别、地区差异等因素。
2.结算:DRGs支付方式采用预付制,即医保部门根据DRGs支付标准向医院支付费用。
医院在患者出院时,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与医保部门结算。
四、DRGs在我国的实施情况1.实施范围: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地区开展DRGs试点工作。
2.实施效果:实施DRGs支付方式后,试点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控制。
五、DRGs对医院管理的影响1.内部管理:医院需要加强病案首页管理、临床路径管理、成本核算等工作,以提高DRGs入组准确性和医疗服务效率。
2.外部合作:医院需要与医保部门、药品供应商、医疗器械供应商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费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