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021年高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13
- 格式:docx
- 大小:41.63 KB
- 文档页数:14
2021年高考政治全套必考重点知识总结宝典(全四册)必修1经济生活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新高考语文重点文言文攻坚(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3 《燕歌行》《燕歌行》文章古译今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燕歌行:乐府旧题。
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
烟尘:代指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
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jié)石间。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摐:撞击。
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伐:敲击。
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
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
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
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
碣石;山名。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
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
瀚海:沙漠。
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
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
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
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高考复习】2021高考理综必考知识点梳理1二千零二十一高考理清综合科学的必要知识点:物理学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可移动的,但被认为是不可移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
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当物体沿直线移动时,位移不一定等于距离。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定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待定时器稳定后,才能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当物体加速度降低时,速度可能会增加;随着加速度的增加,速度可能会降低。
9.当物体的速度恒定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像不是物体的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像不是物体的轨迹。
在解决问题之前,找出两个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不要混淆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解决速度图像问题时,应注意图形线的交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它们相交的地方。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既可以作为阻力,也可以作为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因此在分析与静摩擦有关的问题时很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也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021年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汇总整理了一些常考常用知识,这些知识看似简单,却很容易在关键时刻混淆。
1. 文化常识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三国:魏、蜀、吴。
“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金:金、银、铜、铁、锡。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2021高考治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2021高考治必背知识点归纳篇一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1)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①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②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③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反之,其替代品需求量减少,互补品需求量增加.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刺激消费、扩大的措施①根本因素是经济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念的制约。
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3、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影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4、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消费所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5、大力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1)原因:解决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生产力,这是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的要求。
(2)措施:大力生产力:①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③科技;④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6、我国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7、企业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竞争优势。
2021高考知识点总结一、语文1. 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一直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部分。
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考生需要掌握古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并且要注重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一些古文,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古代名著和与古代文化有关的书籍,来增加对古文的认识和理解。
2.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也是占据一定的比重。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考生可以多读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
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成果,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内涵。
3. 作文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作文部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考点。
作文的命题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议论文、记叙文、读后感等等。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写一些作文,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和相关的写作技巧资料,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数学1.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一直是高考数学考试的一个重点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做一些高等数学的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高等数学教材和习题解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点。
2. 初等数学初等数学也是高考数学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做一些初等数学的习题,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初等数学教材和习题解析,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初等数学的知识点。
3. 数学证明高考数学试题中,数学证明一直是考生比较头疼的一个部分。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练习一些数学证明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
另外,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相关的证明方法和技巧资料,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证明能力。
三、英语1. 阅读理解在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考语⽂必背知识点归纳2021重点知识点总结⾼考语⽂除了必背的古诗词,还有⼀些⽂学常识、作⽂素材、常⽤成语需要我们牢记,下⾯是语⽂科⽬的必背知识点归纳,快来参考吧。
⾼考语⽂必背知识点归纳成语积累:1、安步当车:古代称⼈能安贫守贱。
现多⽤以表⽰不乘车⽽从容不迫地步⾏。
2、安⼟重还:安于本乡本⼟,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服去开辟⼭林。
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车薪:⽤⼀杯⽔去救⼀车着了⽕的柴。
⽐喻⽆济于事。
5、别⽆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的责备或处罚适可⽽⽌。
8、不落窠⾅:⽐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插嘴。
10、不塞不流,不⽌不⾏:⽐喻旧思想⽂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化就不能树⽴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论。
14、蚕⾷鲸吞:⽤各种⽅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来⽐喻平起平坐,互相对⽴。
16、狗尾续貂:⽐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学作品)17、管窥蠡测:⽐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
18、沆瀣⼀⽓:⽐喻臭味相投的⼈结合在⼀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它更深的了。
21、济济⼀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聚集在⼀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根头发,⽐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下:⽐喻情况⼀天天坏下去。
26、胶柱⿎瑟:⽐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喻引进坏⼈,⾃招祸患。
28、梁上君⼦: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学常识:《古诗⼗九⾸》选⾃南朝梁萧统《⽂选》,是东汉末年⽂⼈五⾔诗的选辑。
高考必考的13个知识点高考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试,是中国学生迈向大学的关键一步。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必考的13个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知识点是语文。
语文作为高考的一门必考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考生需要熟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同时要学会提炼、总结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写作也是语文考试的一部分,考生需要掌握写作技巧和常见文体的写作方式。
第二知识点是数学。
数学是高考中必不可少的一门科目,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各类数学定理和公式,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解题时要注意逻辑思维和严谨的推理,做到触类旁通。
第三知识点是英语。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对于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考生需要掌握单词、短语、语法等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训练。
阅读理解和写作是英语考试的重点,考生需要加强相关训练,提高文章理解和写作表达能力。
第四知识点是物理。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对于理科生来说尤为重要。
考生需要熟悉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计算。
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也是物理考试的一部分,考生需要提前进行实验练习,掌握实验技巧。
第五知识点是化学。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科学,对于理科生来说同样重要。
考生需要熟悉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
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同样是化学考试的一部分,考生需要进行实验训练,掌握实验技巧。
第六知识点是生物。
生物作为一门关于生命的科学,对于理科生来说同样重要。
考生需要熟悉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现象,并能够理解和解释生物系统的运作原理。
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同样是生物考试的一部分,考生需要进行实验训练,掌握实验技巧。
第七知识点是地理。
地理作为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对于理科生和文科生来说都有一定的要求。
考生需要熟悉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物理特征,掌握地球上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知识,能够分析地理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2021高中地理全部知识点归纳 97个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1.经度和纬度的定义和递变规律:经度向东度数增加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加为西经;纬度向北度数增加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加为南纬。
2.纬线和经线的形状和长度:纬线互相平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向两极逐渐缩短;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相等。
3.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方法:沿着自转方向增加为东经,减小为西经;度数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4.东西半球的划分方法: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5.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的关系: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6.地图上方向的确定方法: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等值线的疏密与地形、气候的关系: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8.等高线和河流、山脉的关系: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9.天体的分类和层次:包括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层次为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XXX系。
10.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11.月球的特征:正面永远面向地球,有昼夜更替;无大气,表面温差大,有陨石坑、山脉、平原和火山。
12.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3.太阳的外部结构及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4.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会影响气候,耀斑会影响电离层和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会引起磁场和磁暴。
地表温度的维持是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的能源。
2021全国卷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高考一天天逼近不知道大家的语文考点知识复习的怎么样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卷语文高考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全国卷语文高考知识点(一)1、表授予官职的词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全国卷语文高考知识点(二)2、表罢免官职的词语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3、表提升官职的词语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政治生活-2021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一、选择题重点1.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2.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3. 国体是指国家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4.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6.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7. 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特点。
8. 最广泛的民主,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9. 最真实的民主,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10. 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
11.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2. 今天中国所焕发出的蓬勃活力,就是中国人民真实地拥有广泛自由、民主、人权的生动写照。
13.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14.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5.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利来源于人民。
16. 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的。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是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17. 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18. 公民的义务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19.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021年高考知识点2021年高考是一场对学生们所学知识的全面考查,包括各个科目的内容。
下面将对不同科目的高考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语文语文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以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
其中的知识点包括:1.1 文学常识: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如诗、词、曲等的特点和代表作品;1.2 现代文学:熟悉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1.3 修辞手法: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1.4 作文技巧: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包括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等。
2. 数学数学是许多学生所畏惧的科目之一,但也是高考必考科目。
其主要知识点包括:2.1 函数与方程:熟悉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掌握一次、二次方程的解法;2.2 空间几何: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2.3 概率与统计:掌握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2.4 数列与数学归纳法: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运用。
3. 英语英语是高考外语科目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2021年高考中,英语的主要知识点包括:3.1 阅读理解: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善于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3.2 语法与词汇: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词汇;3.3 写作技巧:培养写作能力,包括写作格式、句式的多样性;3.4 听力与口语:加强听力和口语练习,提高听说能力。
4. 物理物理作为理科必修科目,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一定要求。
2021年高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包括:4.1 运动规律:掌握牛顿的运动定律以及应用;4.2 电磁学:了解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掌握电路的分析和计算;4.3 光学: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成像原理,掌握光学仪器的使用;4.4 热学:熟悉热力学基本概念,了解气体、热传导等相关知识。
5. 化学化学是另一门理科必修科目,对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有一定要求。
2021年高考化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5.1 化学反应: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方程式的书写;5.2 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常用化合物的组成;5.3 酸碱与溶液:熟悉酸碱的基本概念,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5.4 有机化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基本性质。
2121届高考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运用- 常见词义辨析- 词语搭配和固定搭配- 词语拼写和用法2.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较、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 阅读理解- 文学类文章的理解与鉴赏- 新闻报道和社论的理解与分析- 科普类文章的理解与推理二、数学知识点1. 函数与方程-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与不等式- 指数与对数函数2. 几何与几何变换- 平面几何与空间几何- 直线、圆的性质与判定- 平移、旋转、对称的相关概念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三、外语知识点1. 词汇与短语- 基础词汇及拼写- 常见短语和固定搭配- 同义词和反义词辨析2. 语法与句子结构- 时态与语态的运用- 从句和非谓语动词的使用- 各种句型的构成与用法3. 阅读与听力理解- 高级阅读材料的理解与推理- 高级听力材料的理解与回答问题 - 翻译文段和听力材料的准确表达四、物理知识点1. 力学- 质点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作用与力的性质2. 热学- 温度与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与热平衡- 热力学定律与热功与功率3. 光学-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干涉与衍射- 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五、化学知识点1.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的周期性和周期表-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元素的化合与化学键的形成2. 反应与平衡- 化学反应的控制和速率- 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 酸碱中和与氧化还原反应3. 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燃烧与能量变化- 电化学与电能的转化六、生物知识点1. 生物基础知识- 细胞与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与基因的传递- 生物分类与演化2. 生命过程与调控-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食物链与物质循环- 生长发育与激素调节3. 生态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 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2121届高考的知识点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学科。
2021年高考必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
B、必须用于交换。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①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
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区别联系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
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①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②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
①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②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
7、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是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③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
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②人民币升值使得外商在中国市场购买商品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将会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④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影响价格直接因素—供求关系. 影响价格的决定因素—价值.1、供求影响价格。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间接)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直接)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
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者意义:个别劳动时间和商品价值量无关,当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少,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小,则处于不利地位。
反之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创造的价值总量越大,则处于有利地位。
→决定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缘故。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等价交换中的“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
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商品的价格和价值相符。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这种表现形式并不违背价值规律,因为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
4、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需求量)的影响(1)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
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2)价格变动对不同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3)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也有影响。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5、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会促使生产经营者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1)影响消费的最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外,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商品自身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和保养等。
(3)提高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2、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赁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4、恩格尔系数: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5、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健康的从众心理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健康的从众心理会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出于向上看齐、人无我有的炫耀心理。
)——是不健康的。
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
)——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6、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把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怎样的?生产决定消费。
主要表现在: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主要表现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③消费调节着生产。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1)、原因: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A、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C、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原因:它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