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务会计》教学案例固定资产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会计案例分析固定资产案例案例分析:固定资产1.案例背景公司为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经营电子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业务。
公司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包括厂房、机器设备等。
在近几年的经营中,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技术更新换代,公司需要不断投资购买新的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不规范的资本开支决策,公司的固定资产管理亟待改进。
2.问题分析①能否准确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费用?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公司购买的新设备常常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更新,但是在资本开支决策中没有充分考虑到该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导致资产折旧费用没有按照实际使用寿命进行计算,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被过早折算,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②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固定资产?公司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但是在管理上存在一系列问题。
例如,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不及时,导致设备频繁故障和停工;设备的使用率低下,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不明确,容易导致人为因素引起的损坏和事故发生。
因此,公司需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和效率。
③是否能够合理选择和管理固定资产的投资?由于公司在技术更新换代方面的紧迫性,常常会盲目购买新设备,而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投资评估。
这可能导致设备使用寿命过短、陈旧设备的折旧损失较大或新设备的购买费用过高。
因此,公司需要在资本开支决策中进行合理的投资评估和比较,以确保投资获得最大回报。
3.解决方案①准确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折旧费用公司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评估制度,通过对设备使用情况的监控和维修记录的分析,将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纳入折旧计算中,以更准确地计算折旧费用,并及时进行设备更新。
②充分利用和管理固定资产公司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修。
同时,通过制定操作规范和流程,加强对设备的使用监控,提高设备利用率。
此外,可以考虑合理使用设备,降低使用成本,比如租赁设备而不是购买设备。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确认条件。
3. 学会计算固定资产的原价和折旧。
4. 能够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和分析。
二、教学内容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2. 固定资产的分类3. 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4. 固定资产的原价计算5.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确认条件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分析。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财务会计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固定资产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固定资产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固定资产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3. 讲解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阐述固定资产确认的条件和原则。
4. 讲解固定资产的原价计算:介绍固定资产原价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5. 讲解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讲解折旧的概念、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6.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固定资产的核算和分析。
7.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记忆。
9.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固定资产计算和核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固定资产概念、分类和确认条件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固定资产的原价和折旧。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和处置。
2. 探讨固定资产重估的概念和条件。
3. 介绍固定资产的跨国核算和报告。
八、教学难点1.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固定资产原价和折旧的计算方法。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案例:甲公司2009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A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货合同约定,A设备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当日支付800万元,余款分3年于每年末平均支付。
设备交付安装,支付安装等相关费用20.8万元,设备于3月31日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设备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假定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 P/A,6%,3)=2.6730,(P/A,6%,4)=3.4651] 要求:(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2)计算甲公司2009年、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及应计提的折旧额;(3)编制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与该设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案例解析:(1)计算总价款的现值=8000000+12000000/3×(P/A,6%,3)=8000000+4000000×2.6730=18692000(元)设备的入账价值=18692000+208000=18900000(元)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00-18692000=1308000(元)(2)2009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6%=641520(元)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4000000-641520)]×6%=440011.2(元)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9/12=4650000(元)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3/12 +(18900000-300000)×4/15×9/12=1550000+3720000=5270000(元)(3)编制会计分录:①2009年度:借:在建工程 18692000未确认融资费用 1308000贷:长期应付款 12000000银行存款 8000000借:在建工程 208000贷:银行存款 208000借:固定资产 18900000贷:在建工程 189000002009年末付款时: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贷:银行存款 4000000借:财务费用 641520 (10692000×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41520借:制造费用 4650000贷:累计折旧 4650000②2010年末付款时: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贷:银行存款 4000000借:财务费用 440011.2 {[10692000-(4000000-641520)]×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40011.2借:制造费用 5270000贷:累计折旧 5270000③2011年末付款时: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贷:银行存款 4000000借:财务费用 226468.8 (1308 000-641520-440011.2)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26468.82011年末计提折旧:(18900000-300000)×4/15×3/12+(18900000-300000)×3/15×9/12 =1240000+2790000=4030000(元)借:制造费用 4030000贷:累计折旧 4030000。
固定资产处置实务案例咱们就来说说我那朋友公司处置固定资产的事儿吧,就拿那些旧电脑为例。
一、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
朋友公司之前为了办公,一下子买了好多电脑。
这些电脑刚买回来的时候,那可都是“小鲜肉”,配置在当时也是杠杠的,每台电脑入账价值大概是5000元,按照公司的会计政策,折旧年限是3年,预计净残值率是5%。
这就意味着,每台电脑每个月的折旧额大概是131.94元(5000×(1 5%)÷3÷12)。
到了要处置的时候,这些电脑已经兢兢业业工作了4年了,早就过了它们的“颜值巅峰”,运行速度慢得像蜗牛,还经常死机。
二、决定处置。
为啥要处置呢?员工们都抱怨这些旧电脑太影响工作效率了。
每次打开个文件都要等半天,就像等一个慢性子的人做事情一样,大家的耐心都被磨没了。
公司业务发展了,有些软件对电脑配置要求更高,这些旧电脑根本带不动。
就像让一个老年人去参加年轻人的百米冲刺比赛,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的嘛。
所以,公司领导大手一挥,决定把这些旧电脑处理掉。
三、寻找处置方式。
这处置方式还挺多的呢。
朋友公司就考虑了好几种。
1. 直接卖给废品回收站。
这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
朋友就联系了附近的一个废品回收站,回收站的老板来看了看这些电脑,撇撇嘴说:“这些电脑啊,除了外壳有点金属能卖点钱,里面的零件都不值钱喽,我最多给你200元一台。
”朋友一听就不乐意了,心想:“我这电脑虽然旧,但也不至于这么不值钱吧,这简直就是把我的宝贝当垃圾啊。
”就像你养了多年的宠物,别人说只值几块钱,你心里肯定不舒服。
2. 在二手平台上出售。
于是,朋友决定在二手平台上试试。
他精心拍了照片,详细描述了电脑的配置、使用情况,还把每台电脑的优点都尽量放大。
比如说,虽然电脑运行慢,但是外观没有什么大的划痕啊。
结果呢,问的人倒是不少,可都是来砍价的。
有人出价500元一台,还要求包邮,朋友一算,这包邮加上可能存在的售后问题,根本就不划算。
财务会计教学大创新案例在一所充满活力的大学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财务会计教师,他可算是教学界的一股“清流”,打破了传统财务会计教学那略显沉闷的模式,带来了一系列超酷的创新。
一、情景模拟式教学:把课堂变成“财务战场”以往的财务会计课,学生们就对着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数字和概念死记硬背。
李老师可不干这种事,他直接把教室变成了一个“财务战场”。
比如说在讲到企业财务预算编制的时候,李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就代表一个企业部门。
有的小组是销售部门,得根据市场情况预估销售额;有的是生产部门,要计算生产成本和产量;还有采购部门得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
然后各小组要像在真正的企业里一样,互相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出企业的年度预算。
这可就热闹了。
销售组的同学为了多争取预算,把市场前景描绘得天花乱坠,说什么“我们的产品马上就要占领全球市场了,现在不投钱做推广,以后就没机会了”。
生产组的同学则愁眉苦脸地说:“你们销售部可别乱吹,按照你们说的产量,我们的机器得24小时连轴转,还得再买新设备,钱从哪儿来啊?”采购组的同学也不示弱:“原材料价格一直在涨,你们要是预算给少了,到时候生产断货可别怪我们。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再觉得财务预算是那些抽象的表格和数字,而是真正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
他们必须要搞清楚各个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就像在真实的商业环境里一样。
而且这种团队合作的方式,让那些原本觉得财务会计很无聊的学生也变得积极起来,因为大家都不想让自己的“企业”因为预算不合理而倒闭。
二、故事串联知识点:财务会计版“一千零一夜”李老师还有一个绝招,那就是用故事把财务会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他就像一个超级会讲故事的魔法师,把那些生硬的会计分录、财务报表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就拿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来说吧。
李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板,开了一家工厂,买了很多先进的机器设备,这些设备就像是他的“得力助手”。
但是呢,这些“助手”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人会变老一样,会慢慢磨损,工作效率也会下降。
会计案例分析:固定资产案例为了给2004年产品的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以有利于生产计划的圆满完成,诚信公司于2003年12月初对公司的固定资产顺利地进行了多项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一台加工设备进行大修理,12月底完成,实际发生大修理费用 26 0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
此项大修理费用采用摊销的方法进行核算,摊销期10个月。
以一辆卡车与大华公司的一台精加工设备进行交换。
卡车的原始价值350 000元,已提折旧 80 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 6 000元,收到对方的补价款 10 000元,卡车的公允价值 288 000元,另外支付相关的费用600元。
为了使该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公司在设备进行安装之前对其进行了改良,实际发生支出 75 600元,安装时发生安装支出980元,上述两项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将一台设备上的附属独立装置拆卸下来,进行报废处理,同时又购买一个新的装置并安装在该台固定资产上。
该设备的原始价值240 000元,已提折旧 85 000元,被拆卸装置的成本7 200元,企业购买新装置时支付款项8 190元。
为腾出一定的空间,以安装新的设备,公司将一台四成新的设备出售。
该设备原始价值38 000元,已提折旧 14 l00元,出售所得价款23 000元已存人银行。
为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将一台已提足折旧但尚可使用的设备转入报废清理。
报废设备的原始价值62 000元,已计提折旧 59 520元。
报废时发生清理费用3ho 元,残值收人450元(残料)。
一台数控机床由于使用性能有些下降,公司决定对其重新安装。
该台机床的原始价值 320 000元,已提折旧 108 800元,初始安装成本9 000元。
安装完毕后,共发生新的安装成本9600元。
年末时,诚信公司经考核认定,一项固定资产由于实体发生损坏导致其可收回金额大大降低。
经计算可收回金额为83 000元,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12 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6 000元;一台设备由于性能问题,如果再便用会产生大量的不合格产品,因此转为不使用状态,该设备原始价值127 000元,已提折旧94 000元。
固定资产核算案例一、案例背景。
咱们就说有个小公司,叫趣多多科技有限公司(名字是我瞎起的哈,就为了好玩儿)。
这个公司呢,主要是做一些超有趣的手机APP开发的。
二、固定资产的购入。
有一天啊,老板觉得员工们老挤在那几张破桌子前写代码,效率太低,而且看起来也很不专业。
于是呢,老板一咬牙,决定买一批新的办公桌椅。
他跑到家具城,挑中了一批超级酷炫的桌椅,每张桌子都自带充电接口和小抽屉,椅子还能根据人的体重和坐姿自动调整舒适度呢。
这批桌椅一共花了公司30,000元,而且安装费又花了1,000元。
那在固定资产核算的时候呢,这个桌椅就是公司的固定资产啦。
按照规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买价加上使这个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一切必要支出。
所以这批办公桌椅的入账价值就是30,000 + 1,000 = 31,000元。
三、固定资产的折旧。
这些桌椅呢,预计可以用5年。
到时候可能就过时了或者坏掉了。
而且估计用完5年后,这些桌椅还能卖个3,000元。
这3,000元就是残值啦。
那怎么算每年的折旧呢?咱们可以用直线法来计算折旧(这就好比是把这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平均分摊到每一年)。
计算公式就是(固定资产原值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那对于这批桌椅来说,每年的折旧就是(31,000 3,000)÷ 5 = 5,600元。
每个月的折旧就是5,600 ÷ 12 ≈ 467元。
公司的会计小李就会每个月在账上记一笔,借:管理费用折旧费467元,贷:累计折旧467元。
这就表示每个月桌椅因为使用产生了损耗,这个损耗的价值就反映在管理费用里了,同时累计折旧这个科目就不断地增加,就像一个小账本,记录着这个固定资产已经损耗了多少价值。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过了两年呢,其中有几张桌子的充电接口坏了。
这可不行啊,员工们的手机没电了怎么能好好工作呢。
于是公司请了个电工来修,花了500元。
这500元就是后续支出。
那这个后续支出怎么核算呢?如果这个支出只是为了保持这个桌子能正常使用,而不是让桌子变得更高级或者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很多,那这个支出就直接计入当期的费用。
【案例】广东省某化工总厂的固定资产案例
一、背景
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东省某化工总厂,是一家生产民用爆破器材的国家定点企业,下设4个分厂、3个公司,产品行销广东、湖北、浙江、湖南等省,并出口远销中东地区。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现状
固定资产管理是公司的管理难题。
由于固定资产有1000多种,编号混乱,以前常存在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仍计提折旧等问题。
三、使用的效果
使用固定资产管理子系统后,弥补了以前管理方面的不足。
按照该厂的要求,固定资产子系统中设置了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按经济用途、使用情况和部门、实务形态等进行分类,可以追加原值,处理盘盈、盘亏、毁损等业务,并能提供每项资产的原值、净值、折旧等数据,使企业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所属部门、折旧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使固定资产的核算更准确、合理。
联系以上案例,进行以下讨论。
四、小组讨论方案:
某大学的拥有的固定资产情况如下:
教学楼 2 后勤
办公楼 1 后勤
学生宿舍楼 3 后勤
食堂 1 后勤
教师宿舍楼 2 后勤
客车 3 车队
面包车 4 车队
轿车 3 车队
计算机100 校计算机中心
计算机50 会计系
计算机50 信息系
计算机 50 经济试验中心
从固定资产的所属部门、用途、种类、折旧的归属等因素,考虑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编码?固定资产卡片应当如何设置?折旧应如何计算?
1。
固定资产案例范文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易流动和长期使用的物品,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
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的案例范文,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方面的内容。
一、固定资产采购公司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决定购买一台新的机器设备。
该机器设备的采购金额为10万元,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每年可产生20万元的利润。
为了确保机器设备的质量,公司委托专业团队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和采购方案制定,最终选择了一家具有良好信誉和售后服务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在采购过程中,公司按照采购合同的规定提供了相关支付凭证,并将机器设备的具体信息进行记录和登记。
同时,公司按照财务部门的要求,将采购、安装和调试费用以及相关税费等加入到资产成本中,形成完整的资产账簿。
二、固定资产使用购买后的机器设备经过专业人员的安装和调试后,正式投入使用。
公司成立了一个设备管理小组,负责对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维护。
小组会定期进行设备巡检,记录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修情况,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维修事宜。
此外,公司还规定了机器设备的使用规范和操作流程,对员工进行了相关培训和考核,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公司还定期对机器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固定资产处置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结束后,公司决定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
根据相关法规和内部规定,公司将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和评估,确定处置的方式和价格。
在确定处置方式后,公司会进行相应的处置手续和准备相关文件,如处置方案、处置报告等。
准备工作完成后,公司会在适当的市场上进行固定资产的销售,以获取尽可能高的处置价格。
销售完成后,公司会将销售收入和处置费用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更新资产账簿。
四、固定资产管理为了保证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
在每个月的月底,公司会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核对,确保资产账簿和实际数额的一致性。
案例:甲公司2009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A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货合同约定,A设备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当日支付800万元,余款分3年于每年末平均支付。
设备交付安装,支付安装等相关费用20.8万元,设备于3月31日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交付使用。
设备预计净残值为3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假定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 P/A,6%,3)=2.6730,(P/A,6%,4)=3.4651] 要求:
(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
(2)计算甲公司2009年、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及应计提的折旧额;
(3)编制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与该设备相关的会计分录。
案例解析:
(1)计算总价款的现值=8000000+12000000/3×(P/A,6%,3)
=8000000+4000000×2.6730=18692000(元)
设备的入账价值=18692000+208000=18900000(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20000000-18692000=1308000(元)
(2)2009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6%=641520(元)
2010年应确认的融资费用=[(18692000-8000000)-(4000000-641520)]×6%
=440011.2(元)
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9/12=4650000(元)
2010年应计提的折旧=(18900000-300000)×5/15×3/12 +(18900000-300000)×4/15×9/12=1550000+3720000=5270000(元)
(3)编制会计分录:
①2009年度:
借:在建工程 18692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1308000
贷:长期应付款 12000000
银行存款 8000000
借:在建工程 208000
贷:银行存款 208000
借:固定资产 18900000
贷:在建工程 18900000
2009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641520 (1069200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41520
借:制造费用 4650000
贷:累计折旧 4650000
②2010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440011.2 {[10692000-(4000000-641520)]×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40011.2
借:制造费用 5270000
贷:累计折旧 5270000
③2011年末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0000
贷:银行存款 4000000
借:财务费用 226468.8 (1308 000-641520-440011.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26468.8
2011年末计提折旧:
(18900000-300000)×4/15×3/12+(18900000-300000)×3/15×9/12 =1240000+2790000=4030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30000
贷:累计折旧 4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