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3章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3章

第3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3.1 考点难点归纳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如下:产品市场总产出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上升,进而影响投资支出。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货币对经济非中性。

1.投资的决定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投资被视为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的决定,但一项投资是否可行,首先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半来源于外借,利息可视为其成本,而预期利润率可视作收益。当前者小于后者时,投资是可行的,当投资预期利润率固定时,投资需求就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r I I =。一般而言,假定投资需求与利率存在线性关系,即dr e I -=。其中,e 为自主投资,d 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2.资本边际效率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n i i n

i r J r R R )1()1(1+++=∑=。R 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i R 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 代表资本品在第n 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 代表资本边际效率。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3.投资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假设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 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r 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r 就是投资边际效率。由于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因此,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它更精确地反映了投资和利率间存在的反方向关系。

托宾的“q ”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还提出了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托宾称此比率为“q ”。其中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价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数。重置成本是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成本。q <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廉价,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q >1时,说明新建设企业比较廉价,因此会有新投资。这是区别于凯恩斯理论的一种投资需求理论。

4.IS 曲线

〔1〕IS 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Y b a S dr e I S I )1(-+-=-==,,。推导出IS 表

达式r b

d b

e a Y ---+=11。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tY T T T S G I +=+=+0,

))(1(1T Y b a S Y d

b d e a r --+-=--+=,或 推导出IS 表达式:r t b d t b bT G e a Y )

1(1)1(10------++=或--++=

d bT G

e a r 0Y d t b )1(1-- 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以r 为纵轴,y 为横轴所画出的IS 曲线是由左向右下倾斜的,IS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2〕IS 曲线的斜率。在两部门经济中,由Y d b d e a r --+=

1,可看出,IS 曲线的斜率为d

b -1。IS 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 ,②边际消费倾向b 。d 一定时,b 越大,IS 曲线斜率越小,IS 曲线越平缓,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在三部门经济中,斜率变为d

t b )1(1--,税率t 对IS 曲线斜率亦会产生影响,当b d 、一定时,t 越大,IS 曲线斜率越大,IS 曲线越陡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越小。

〔3〕IS 曲线的移动。由IS 曲线表达式Y d

t b d bT G e a r )1(10----++=可看出,引起IS 曲线移动的有以下几种因素:①乘数性因数,即上面提到的b d 、和t ,当b d 、增大或t 减小时,IS 曲线变平缓发生逆时针转动;反之,IS 曲线顺时针转动。②自主性因素,即自主性消费支出a 与投资支出e 、政府支出G 和自主性税收0T 。当a 、e 、G 增加或0T 减少时,IS 曲线向右上方平移,平移距离为其改变量乘以各自乘数。反之,IS 曲线向左下方平移。其中,政府支出G 的增加和税收0T 的减少属于增加总需求的膨胀性财政政策,G 的减少和0T 的增加属于降低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假设实行膨胀性财政政策,会引起IS 曲线向右上平移;假设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IS 曲线则向左下平移。可见,由IS 曲线可清楚看出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

5.利率的决定

〔1〕货币需求函数。凯恩斯认为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需要持有货币。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收入成正比,即kY L =1,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比,即hr L -=2。由于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与利率成反比,因此,货币需求函数可写作:

2121(L L L hr kY L L L 、、-=+=代表对货币的实际需求〕。当利率极低时,人们预期利率只升不跌,有价证券价格Y 只跌不升,因而会将所持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即对货币投机需求无限大,这种情况被称作“流动性偏好陷阱”。

在投机需求中,凯恩斯假定了人们持有财富的形式只能有两种形式:货币形式和债券〔或者有价证券〕形式,预期利率上升,债券的预期收益减少,债券价格下降,人们更多持有货币。

〔2〕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的通货加上银行的活期存款。在此定义下,货币供给量可视为外生变量,由国家货币政策加以调节。

〔3〕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的决定。以横轴表示货币供给量,纵轴表示利率,货币需求曲线由左上向右下倾斜,货币供给曲线则垂直于横轴。两曲线交点决定了利率和均衡水平,即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货币市场到达均衡状态。

6.LM 曲线

〔1〕LM 曲线的含义及推导。LM 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假定m 代表实际货币供给量,M 代表名义货币供给量,P 代表物价水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hr kY L P

M m -===,推导出LM 曲线的表达式h

m Y h k r k m k hr Y -=+=或。以Y 为横轴,r 为纵轴所画的LM 曲线是由左下向右上倾斜的。 〔2〕LM 曲线的斜率。由h m Y h k r -=可看出LM 曲线的斜率为h

k 。LM 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k 。h 一定时,k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越大,LM 曲线越陡峭;②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h 。k 一定时,h 越大,LM 曲线的斜率越小,LM 曲线越平缓。一般情况下,LM 曲线斜率为正值,LM 曲线由左下向右上倾斜,这一区域称为中间区域,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投机需求将成为无限,即h 为无穷大,LM 曲线斜率为零,LM 曲线成为一水平线,这一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当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即h 为零时,LM 的斜率为无穷大,LM 曲线为竖直线,此时被称为古典区域。

〔3〕LM 曲线的移动。由LM 曲线表达式h

m Y h k r -=可看出,引起LM 曲线移动的有以下两种因素:①货币需求对收入及利率的敏感系数k 、h 的影响。当k 增大或h 减小时,LM 曲线越陡峭,发生逆时针转动。反之,LM 曲线顺时针转动。②实际货币供给量m 。当名义货币供给量M 增加或物价水平P 下降,LM 曲线向右下方平移。反之,向左上方平移。其中,名义货币供给量由国家货币当局根据需要而调整。增加货币供给量属于膨胀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LM 曲线可清楚地看出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

流动性陷阱:在凯恩斯区域,LM 为水平状态,货币投机需求无限。此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就是如此。

相反,利率上升到很高水平,货币投机需求为零。导致IS 右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只会增加利率,而导致LM 右移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会极有效。这符合古典学派以及货币主义的观点,被称为古典区域。

7.IS -LM 分析

〔1〕商品市场和货币的一般均衡。在IS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商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

入组合点;在LM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 曲线与LM 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 与LM 的联立方程得到。

〔2〕两个市场的失衡及调整。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即I >S ,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导致收入上升,组合点右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IS 曲线右上方,I <S ,有超额产品供给,从而导致收入下降,组合点会左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 曲线左上方时,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即L <M ,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导致利率下降,提高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下移;当收入与利率组合点位于LM 曲线右下方时,L >M ,有超额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货币需求,组合点会上升。这四种调整使不均衡组合点最终趋向均衡利率与均衡收入。

〔3〕两个市场一般均衡的调整。假设IS 曲线和LM 曲线移动时,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都会发生变动。

8.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框架

平均消费倾向APC =y

c 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y c MPC ∆∆=

消费〔C 〕

由此求投资乘数y c k ∆∆-=

11 收入 流动性偏好〔L 〕 交易动机〔由m 1满足〕 〔L =L 1+L 2〕 预防动机〔由

m 1满足〕利率〔r 〕 投机动机〔由m 2满足〕

投资〔I 〕 货币数量〔m=m 1+m 2〕

预期收益〔R 〕

资本边际效率〔MEC 〕

重置成本或资产的供给价格

〔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要点还可以用上面说过的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数学模型来表示。

1.)(y S S = ………………………………………………………………………储蓄函数

2.)(r I I = …………………………………………………………………………投资函数

3.)()(r I y S I S ==或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4.

)()(2121r L Y L L L L +=+= ………………………………………货币需求函数 5.21m m m P

M +== ………………………………………………………货币供给函数 6.L m =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根据1、2、3可求得IS 曲线。例如,设S =-a +〔1-b 〕Y ,I=e -dr ,则I=S 时,得IS 曲线为:

Y d b d e a r --+=1 或 b

dr e a Y --+=1 根据4、5、6可求得LM 曲线。例如M 、P 为已知,则hr kY L P M m -==

,,则L m =时,得LM 曲线为:

h

m Y h k r -=

〔或P M h Y h k r ⋅-=1〕 或 r k h k m Y += 〔或r k h P M k Y +⋅=1〕 求解IS 和LM 的联立方程,即可求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

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

3.2.1 概念题

1.资本边际效率〔中南财大2004研;武大2001研;中央财大2005研;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南航2006研;首都经贸大学2006研〕

2.流动性陷阱〔中财2004研;武大2002研;人大2000研;厦门大学2006研;北邮2006研;南航2006研〕

3. 流动偏好〔华中科技大学2004研;上海财大2002研;北邮2006研〕

4.“货币失踪”之谜〔北大1997研〕

5.IS 曲线〔人大2002研;中南财大2003研;南京大学2005研〕

6.LM 曲线

7.货币需求函数〔人行2002研;中财2002研;华中理工大学2001研〕

8.恒久性收入〔人大1999研〕

9.货币交易需求〔南开大学1999研〕

10.货币幻觉〔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研〕

11.投机性需求

12.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效应

13.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规模变量

14.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时机成本变量

15.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16.惠伦模型

17.鲍莫尔存货模型

18.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

19.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

20.交易动机

21.预防动机

22.投机动机

23.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华中科技大学2006研〕

24.鲍莫尔-托宾模型〔Baumol-Tobin model〕

25.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

3.2.2 简答题

1.货币需求动机包括哪几个方面?它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武大2003研〕

2.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上海交大2001研;中南财大2000研〕

3.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北交大2005研〕

4.什么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回归期望模型?它有哪些缺点?〔北大1997研〕

5.假设货币的投机需求在每个利率水平,货币的交易需求在每个产出、收入水平均下降,试说明此时LM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理由。〔北大2003研〕

6.试解释为什么不能用讨论货币交易需求的思路来分析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北大2003研〕

7.简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8.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对外经贸大学2003研〕

9.简述消费的实际货币余额效应〔哈伯勒-庇古效应〕。〔北大1999研〕

10.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中为什么会出现“货币失踪”现象?〔北大1998研〕11.怎样理解IS-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华中理工大学2001研〕12.请画出IS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武大2000研〕

13.如果LM曲线既定,IS曲线的斜率变小,那么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南京财经大学2004研〕

14.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15.试说明凯恩斯的三种货币需求动机,并画出相应的货币需求曲线以及总的货币需求曲线。〔上海财大1999研〕

16.试说明鲍漠尔-托宾“平方根公式”的含义。〔北大1999研〕

17.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经济含义。〔中央财大2001研〕

18.试推导货币交易需求的鲍漠尔〔Baumol〕-托宾〔Tobin〕公式。〔北大2001研〕19.简述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20.简述凯恩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与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关系。

21.简述凯恩斯效应与庇古效应的含义并比较二者的异同。

3.2.3 计算题

d,投资函数为I=200-1500r,净出口函数为NX=100+O.04Y-500r,货币需求函数为L=O.5Y-2000r,政府支出为G=200,税收函数为t=O.2Y,名义货币供给为M=550,价格水平P=l。

试求:

〔1〕IS曲线方程;

〔2〕LM曲线方程;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和利率。〔华东理工大学2005研〕

2.已知某小国在封闭条件下的消费函数为C=305+0.8Y ,投资函数为I=395-200r ,货币的需求函数为L=0.4Y -100r ,货币供给m=150。

〔1〕定出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方程;

〔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如果此时政府购买增加100,那么均衡国民收入会增加多少?

〔4〕计算〔3〕中的政府购买乘数;

〔5〕写出乘数定理中的政府购买乘数公式,利用这一公式计算〔3〕中的乘数; 〔6〕比较〔4〕和〔5〕的结果是否相同,请给出解释。〔人大2001研〕

3.假定经济满足G I C Y ++=,且消费Y C 63.0800+=,投资r I 200007500-=,货币需求r Y L 100001625.0-=,名义货币供给量S M =6000亿美元,价格水平1=P ,试问当政府支出从7500亿美元增加到8500亿美元时,政府支出〔这里指政府购买〕的增加挤占了多少私人投资?〔复旦大学1997研〕

d 〔Y d 为可支配收入〕

,投资函数为I =200-1500r 〔r 为利率〕,政府支出为G =200,利率r =0.2,进出口函数为NX =100-0.04Y -500r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L =0.5Y -2000r ,名义货币供给M =550,试求:

〔1〕总需求函数;

〔2〕价格水平P =1时的利率和国民收入,并证明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总和等于企业投资。〔复旦大学1998研〕

5.假设货币交易需求为L 1=0.2Y ,货币投资需求为L 2=2000-500r 。

〔1〕写出货币需求总函数。

〔2〕当收入为10000、货币供给为2500时,均衡利率为多少?〔华东师大1998研〕

6.如果在一国的经济中,自发性消费a =250,边际消费倾向β=0.75,I =500,政府购买G =500。〔单位:亿美元〕

求:〔1〕均衡国民收入、消费、储蓄各是多少?投资乘数是多少?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600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3〕如果投资I 是利率r 的函数:I=1250-50r 〔r 的单位:%〕;货币供给是价格水平P 的函数:M/P =1000/P ;货币需求是收入Y 和利率r 的函数:L =0.25Y -100r 。那么,①价格水平P =1时的IS 、LM 曲线及均衡利率和收入。②在价格水平是变动的情况下,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含义。〔中央财大1999研〕

7.设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 =100+0.8Y ,投资函数为I =150-6r 〔r 单位:%,下同〕,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r ,设P 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 =150。试求:

〔1〕需求函数。

〔2〕假设P =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假设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 =800+150P ,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人大1998研〕

8.假定〔a 〕消费函数为C =50+0.8Y ,投资函数为I =100-5r ,〔b 〕消费函数为C =50+0.8Y ,投资函数为I =100-10r ,〔c 〕消费函数为C =50+0.75Y ,投资函数为I =100-10r ,〔价格水平都不变〕。

〔1〕求〔a 〕〔b 〕和〔c 〕的IS 曲线。

〔2〕比较〔a 〕和〔b 〕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IS 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3〕比较〔b 〕和〔c 〕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9.假定某经济中有C =100+0.75Yd ,I =125-600r ,G =50,T =20+0.2Y ,TR =0。 〔1〕推导IS 方程;

〔2〕IS 曲线斜率;

〔3〕当r =15%时,Y 是多少?如果充分就业收入Y f =465,应增加多少政府支出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4〕当增加政府支出△G =10时,收入增加多少?

10.已知IS 方程为Y =550-1000r ,边际储蓄倾向MPS =0.2,利率r =0.05。

〔1〕如果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5单位,新旧均衡收入分别为多少?

〔2〕IS 曲线如何移动?

11.假定Y =C +I +G ,消费需求为C =800+0.63Y ,投资需求为I =7500-20000r ,货币需求为L =0.1625-10000r ,价格水平为P =1,试计算当名义货币供给是6000亿美元,政府支出7500亿美元时的GDP 值,并证明所求的GDP 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12.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100-5r 和价格水平不变〔P =1〕。

〔1〕假设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5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的LM 曲线;

〔2〕假设名义货币供给量为300,找出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的LM 曲线,并与〔1〕中LM 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

〔3〕对于〔2〕中这条LM 曲线,假设r =10,Y =1100,货币需求与供给是否均衡,假设非均衡,利率该如何变化?

13.假定名义货币供给量用M 表示,价格水平P =1,货币需求用hr kY L -=表示。 〔1〕求LM 曲线的代数表达式,指出LM 曲线斜率表达式;

〔2〕找出k =0.20,h =20,k =0.10,h =10时,LM 斜率的值;

〔3〕当k 变小时,LM 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h 增大时LM 曲线的斜率如何变化; 〔4〕假设k =0.2,h =0,LM 曲线变化如何。

14.某经济社会的投资与储蓄均为产出量Y 及利率水平r 的函数,分别为:

I =0.05Y +7r

S =0.2Y +r

〔1〕求IS 曲线;

〔2〕求r=10时的均衡国民收入;

〔3〕求Y =500时的最正确利率水平。

15.假定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 =100+0.8Y ,投资I =150-6r ,名义货币供给M =250,价格水平P =1,货币需求L =0.2Y +100-4r 。

〔1〕求IS 和LM 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6.某国的货币供给由货币当局外生给定,为M =40。该国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为:

L 1

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为:

L 22-4r

求在利率r 水平多大的时候,国民收入Y 到达最大值?

17.假定某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 =0.8〔1-t 〕Y ,税率t =0.25,投资函数为I =900-50r ,政府购买G =800,货币需求为L =0.25Y +200-62.5r ,实际货币供给为

700=P

M ,试求:

〔1〕IS 曲线;

〔2〕LM 曲线;

〔3〕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8.假定经济是由四部门构成,且Y =C +I +G +NX ,d ,投资函数为I =200-1500r ,净出口函数为NX =100-0.04Y -500r ,货币需求为L =0.5Y +200-2000r ,其政府支出为G =200,利率t =0.2,名义货币供给为M =750,价格水平为P =1,试求:

〔1〕IS 曲线;

〔2〕LM 曲线;

〔3〕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9.已知消费函数为C =200+0.5Y ,投资函数为I =800-5000r ,货币需求函数为L =0.2Y -4000r ,货币供给为M =100。

〔1〕写出IS 曲线方程;

〔2〕写出LM 曲线方程;

〔3〕写出IS -LM 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国民收入〔Y 〕和均衡利息率〔r 〕。

20. 假设在一个生产能力过剩的经济体中,消费函数为C=200+O.75〔Y -T 〕,计划投资、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lOO 。请答复如下9个问题中的任意6个问题,但〔3〕问和〔7〕问必做。

〔1〕均衡的收入水平是多少?均衡的储蓄水平是多少?

〔2〕如果政府购买增加到125,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3〕〔此问必做〕假设充分就业的收入为1600,政府要实现充分就业,如果采取调整政府购买支出政策,政府购买支出应该是多少?如果采取税收政策,税收应该是多少?平衡预算政策能否实现同样的目标,为什么?

〔4〕当一个社会变得更加节约时,比方说,边际消费倾向从0.75降低为O.70时,均衡的储蓄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通过计算说明〕

〔5〕你对〔4〕的答复被称为节俭悖论,请用所学原理解释为什么会存在着节俭悖论。 〔6〕你怎样理解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储蓄是不是越少越好?为什么?

〔7〕〔此问必做〕假设这个经济体受到货币市场的影响,货币需求函数为M /P=Y -l00r ,同时投资不再是l00,而是随着利率的变化而变化的:I=200-25r 。如果货币量为1000,物价水平为2。请问均衡的收入水平是多少?

〔8〕延续〔7〕的环境,如果中央银行将货币供给从原来的1000增加到1200,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请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为什么收入会有这样的变化?

〔9〕你能否推导出总需求方程来。〔武汉大学2006研〕

21.设C=C 0+cY ,I=10-bi 。

〔1〕各参数变化对均衡产出有什么影响?

〔2〕当产出受利息率的影响而变化时,各参数起怎样的作用?

22.已知消费函数c =100+0.6y ,投资函数为i =520-r ,货币需求为L =0.2y -4r ,货币供给为m =120,求

〔1〕写出IS 曲线方程;

〔2〕写出LM 曲线方程;

〔3〕写出IS-LM 模型的具体方程并求解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4〕如果自主投资由520增加到550,均衡国民收入会如何变动?结论与乘数定理一致吗?给出解释。

22. 假定经济在开始时产品和货币市场均处于均衡状态。IS 方程为()

br A a Y -=,其中Y 为实际收入,A 为政府支出,r 为实际利率,a ,b 为参数,且a=2。LM 方程为

⎪⎪⎭

⎫ ⎝⎛-=P M kY h r 1,其中P M 为实际货币供给余额,h ,k 为参数,且k=0.5。 当中央银行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亿美元时,假设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政府支出A 必须增加多少?〔厦门大学2007研〕

论述题

1.凯恩斯是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的?他由此引出的政策结论是什么?

2.LM 曲线有哪三个区域?在这三个区域,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区域分别与什么样的经济状况相对应?〔人大2000研;中国海洋大学2001研;北交大2006研〕

3.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请概括地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提示:你可以先画一个简要的图表,然后根据这一图表阐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纲要。〕〔中南财大2003研〕

4.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LM 曲线是怎样得到的?请画图说明。〔首都经贸大学2002研〕

5.考虑在IS -LM 模型中给定收入水平来决定均衡时价格水平和利率水平

IS :G y r i y c y ++=),()(

LM :),(y r l P

M = 其中P 为价格水平,G 为政府花费水平,M 为货币供给水平,函数)(y c ,),(y r i 和),(y r l 满足0,0,0,0)(<><>'r y r l i i y c 和0>y l 。

答复下面的问题:

〔1〕讨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均衡时的价格和利率的影响。

〔2〕分别讨论什么时候出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无用性?

〔3〕假设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货币的需求函数分别为下面的形式:

wy vr u y r l gr fy e y r i by a y c +-=-+=+=),(,),(,)(,其中a ,b ,e ,f ,g ,u ,v ,w 为正常数,求出均衡的价格水平和利率。〔北大2001研〕

6.评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南财大2000研〕

7.试述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特征。

8.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国民收入如何变动?其变动机制是什么?

9.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10.用图形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

11.假设总供给曲线是非垂直的,据以下情况预测产出、价格和就业的变化:

〔1〕为了平衡预算,政府削减支出;

〔2〕为了平衡预算,政府提高税率;

〔3〕某项新的减税计划使消费者增加储蓄;

〔4〕某项进口税使人们购买国产车而不买进口车。

12.用IS —LM 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者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2005研〕

13 比较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均衡的分析〔IS-LM 分析〕和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说明IS-LM 分析在哪些方面得出了与凯恩斯的现代国民收入理论不同的结论。〔北师大2007研〕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概念题

1.资本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capital 〕:指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而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能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计算资本边际效率的公式为:

n n p r Q r Q r Q r Q C )1()1()1(133221++++++++=

式中,C p 表示资本的供给价格,Q 1、Q 2、……、Q n 表示资本预期未来的收益,r 表示资本边际效率。资本的供给价格也就是资本的重置成本。公式说明,资本边际效率与资本重置成本成反比,与资本预期收益成正比。凯恩斯认为,预期收益的减少与重置成本的上升都会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2.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 〕: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到达很高,人们为了防止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3.流动偏好:又称灵活偏好,是指人们为应付日常开支、意外支出和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 ·M ·Keynes 〕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它根源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呈负相关。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收入〔Y 〕呈同方向变动,可以表示为L1〔Y 〕;由交易动机引起的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与利率〔r 〕呈反方向变动,故可以用L2〔r 〕表示。这样,有流动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L 〕就可以表示为:L=L1〔Y 〕+L2〔r 〕。

4.“货币失踪“之谜:指实际的货币需求量小于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计算出的货币需求量,这意味着实际货币需求的下降,被认为是金融制度创新引起的,然而,传统的货币需求是利率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函数,并不包括这种因素。

5.IS 曲线〔IS curve 〕: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曲线。它是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幅简单图像。它表示的是任一给定的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在两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 〔r 〕=S 〔y 〕,它的斜率为负,这说明IS 曲线一般是一条向

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 曲线右上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剩的供给;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即商品市场上存在着过度需求,只有位于IS 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6.LM 曲线:指货币市场上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 〕与货币供给〔M 〕相等时所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

7.货币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 for money 〕:指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建立货币需求函数主要为满足以下三个用途:一是用于分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和影响的程度;二是用于验证货币需求理论分析的结果;三是作用于预测一定时期内全社会货币需求量及其变化的方向,作为制定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的依据。

影响和决定货币需求的变量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三类:规模变量、时机成本变量和其他变量,其中规模变量是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时机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收益率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除上述各种变量外,影响货币需求的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两种因素。可测量的因素有货币自身收益率;不可测量的因素有制度因素,宏观经济政策等。

比较典型的货币需求函数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交易方程式〔MV=PT ,式中,M 为货币数量;V 为货币流通速度;P 为一般物价水平;T 为商品与劳务的交易量〕;剑桥方程式〔M=kPY ,式中,M 为货币数量;k 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P 为一般物价水平;Y 为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PY 表示名义国民收入水平〕;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M=M 1+ M 2= L 1 (Y)+ L 2 (r)=L(Y ,r)],M 1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M 2为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Y 表示国民收入,i 表示利率,L

1表示M 1与Y 的函数关系,L 2表示M 2与I 的函数关系〕;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u y w dt dp p r r p f M c b ,,,1,,,,式中,M 表示名义货币量;p 表示价格水平;b r 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c r 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dt dp p ⋅1表示物价的预期变动率;w 表示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率;y 表示货币收入;u 为其他随机因素。〕。

8.恒久性收入:指人们在较长时期内取得的平均收入,它区别于带有偶然性的即时性收入,是一种比较稳定的收入。由于“恒久性收入”易于计算且具有稳定性,因而可以防止即时性收入受偶然因素影响而使货币需求函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在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当中,他不使用当前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而采用他在消费理论中提出的“恒久性收入”的概念代替,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和非人力财富的总和即是人们持有的财富总额,其数值大致可以用恒久性收入Y 作为代表性指标。因此,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在弗里德曼看来,在货币需求分析当中,究竟哪个决定性因素更重要,这要用实证研究方法来解决;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就可以用实证方法加以证明。对于货币需求,弗里德曼最

有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因而也是比较稳定的。

9.货币交易需求: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假定支出水平是收入的稳定函数,则货币交易需求也就是总收入的正相关函数,通常与收入水平呈相同方向变化。收支时距也是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货币交易需求来自收支时差,如果收入与支出是同步的,人们也将不会存在交易需求。所以,在收入既定时,收支时距越长,货币交易需求越大;相反,收支时距越短,货币交易需求越小。

一般来说,满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可将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增函数,如图3.1所示。

图3.1 交易动机货币需求与收入之间的关系

图3.2 交易动机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同时,凯恩斯认为,货币交易需求取决于收入,而同利率无关,如图3.2所示。 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汉森〔A ·H ·Hansen 〕在《货币理论和财政政策》一书中,就对凯恩斯的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当利率上升到相当高的程度时,货币的交易余额也会具有利率弹性。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William Baumol 〕发表了《现金的交易需求——存货的理论分析》一文,第一次深入地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同利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著名的“平方根定律”〔The Square root Formula 〕,这一定律也称为鲍莫尔模型,交易性货币需求可写为r

bT M C d 22==〔式中,T 表示某一时期可预见的交易支出,C 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而获得的货币量,b 表示每次出售证券获取现金所需支出的手续费,r 表示市场利率〕,它说明:①货币的交易需求,并不与交易〔收入〕总量依同一比例变化,而是与交易总量的平方根依同一方向变化,这称为“平方根定律”;②货币的交易需求与利率有关,这

就补充和发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③由于存在着交易成本b ,所以就需要持有一定货币。这印证了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功能。

10.货币幻觉:指价格变动或货币存量变动,而其他真实变量如实际收入、相对价格、实际利率以及包括实际现金余额在内的实际财富等皆未变动时,人们由于只注重名义价值的改变而改变对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的一种心理错觉。此时,人们不是对商品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货币幻觉可能来自对币值的错误估计,从而货币幻觉是个人〔或企业〕的一种非理性抉择行为。如果准确地估计到名义货币量的实际值,在其真实财富未变而只是名义收入变动,并且其嗜好、习惯等未改变时,经济主体是不会在供给〔或需求〕商品或劳务时作出与原先不同的抉择的。以工资为例,人们易于觉察绝对货币工资增减的变化,而较难发现物价水平的变动,当物价与工资按同一比例提高时,人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视作实际工资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际的消费水平上升,这时就存在货币幻觉。货币幻觉的另一个例子是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区别:在存在正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只有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实际〕利率才是投资者实际得到的利率水平,这种区别在决定投资支出时尤为重要。

11.投机性需求: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财富:货币和债券,人们在货币和债券之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这两种资产分别能给人带来的预期报酬。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因为,当利率较高时,持有债

券的利率收入较大;同时,当利率较高时,利率在未来时期内下降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持有债券获得资本利得的可能性也较大。这两方面因素加起来,就使利率越高,债券越有吸引力,货币的投机性需求越小。反之,当利率水平很低时,从债券上获得的利息收入还不足以补偿可能的资本损失,所以人们就宁愿持有货币。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水平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肯定将上升时,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就可能变得无限大;任何新增的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所持有,而不会增加对债券的需求,结果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假设受利率影响的投机性需求称作2L ,利率为r ,则)(22r L L =,0/2

图3.3 投机性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但是,在凯恩斯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中,隐含着几个假设,即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每个人都认为未来利率的高低将如其所预期的那样。因此各人将根据他预期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来决定是持有货币还是持有债券,二择其一,而不是两者兼有。然而现实情况往往不是这样,即人们持有财富的选择是多样化的资产组合,而非单一资产。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就是研究在未来预期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人们怎样选择最优的金融资产组合问题。这一理论主要说明了以下三个问题:〔1〕在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同时持有货币和债券的原因,以及对二者在量上进行选择的依据;〔2〕货币投机需求与利率

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当r上升,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但却不会因此而增加持有债券的风险,因此投资者会减少货币需求而增购债券,反之则相反;〔3〕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来实现的。总的说来,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是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12.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效应:利率对货币需求的效应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假设利率提高了,这表示预期的债券价格会提高,就会鼓励财富拥有者冒更大的风险——少持有货币,多持有债券。这就是利率提高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如果利率下降,替代效应就会朝向相反的方向——多持货币,少持有债券。可见,替代效应使货币需求和利率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利率的变动还会产生另一种效应,即“收入效应”。由于利率提高意味着财富拥有者收入的增加,这将使得他多持有货币;反之,如果利率下降,财富拥有者的收入减少,则收入效应将使得他少持有货币。这样,收入效应使货币需求和利率朝同方向变化。凯恩斯学派认为,在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替代效应要大于收入效应,因此,货币需求总是同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化的。

13.货币需求函数中的规模变量:指决定货币需求规模的变量。这类变量主要有财富和收入两种。货币需求是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的行为,因此财富总额是货币需求的上限。一般情况下,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财富只是总财富的一部分。收入是财富的重要来源,而财富又是人们借以取得收入的资本,是未来收入的现值。收入可观察和测量,而财富比较难以测量,尤其是人力财富难以计量,因此,在货币需求函数中,通常把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在货币需求理论中,收入分为过去收入、预期收入和长期收入三种。过去收入是用统计方法得到的已取得的收入;预期收入是人们估计未来将要取得的收入;长期收入是过去收入与预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收入。

14.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时机成本变量:指因人们的货币需求而持有货币,从而产生的一些时机成本变量。由于货币需求是人们资产选择的结果,人们在决定持有货币的数量时,会对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所能取得的收益进行比较。因此,持有货币便会有时机成本,这种时机成本是人们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持有其他资产所能取得的收益。据此,货币需求函数中的时机成本变量即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和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可用预期通货膨胀率来反映。

15.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指货币需求与其相关的解释变量〔包括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较大波动的问题,也就是在某一时间、某一地区上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经验公式能否被用到另一时间或地区的货币需求估计的问题。

16.惠伦模型:指由美国经济学家在《现金的预防需求的合理化》一文中提出的一种关于货币预防性需求的模型。凯恩斯认为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这与现实情况不相吻合,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论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的结论,并创立了惠伦模型。这是对凯恩斯货币预防性需求理论的发展。

惠伦模型的主要思路如下:惠伦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事物的不确定性,这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以收入和支出为既定或可预料的前提正好相反。考虑了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后,惠伦分析了最适度预防性货币余额的影响因素。他认为影响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3个: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时机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惠伦认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最优预防性货币余额持有量为:

r b

s L 2

12

2 =

*

这就是惠伦模型的结论,式中:*

12

L表示最优预防性货币余额持有量;2s表示净支出方

差;b 表示非流动性成本;r 表示利率。

惠伦模型的结果说明,最优预防性货币需求和净支出方差2s 以及非流动性成本b 正相关,与利率r 负相关。在上述结果中,收入对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影响是通过净支出的方差间接表现出来的。

17.鲍莫尔存货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在《现金的交易需求——存货的理论分析》一文提出的一种关于交易性货币需求的模型。凯恩斯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而同利率无关,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第一次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平方根定律”,即鲍莫尔存货模型。

鲍莫尔将管理科学中最优存货控制理论,运用于对货币需求的研究。鲍莫尔认为人们持有的作为交易媒介的现金,同企业持有存货一样,也有成本,由于现金是无利息收入的,持有现金就要放弃利息收入,这种放弃的利息收入就是持有现金的时机成本,因此人们总是在保证正常交易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金持有,寻找最低的现金持有量。

假定人们的交易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预见的,而且收支规模正常,那么人们可将期初收入的大部分先投资于有价证券或贷放出去以获取收益,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卖出一部分有价证券变现,用于日常交易需要。假设:T 为某人的月收入;C 为每次变现数;b 为每次变现的手续费;r 为市场利率;n 为每月变现次数)(C

T n =,则每月变现的成本为:b C T nb =,两次变现期间所持有的平均余额2

C M =,此期间持有现金所失去的利息收入即时机成本为:)2(C r ⋅。设x 代表持有现金余额的总成本,则2C r b C T x ⋅+⋅=。要使总成本最小,对其求一阶导数,并令该导数为0,即022=+-=r C Tb dc dx ,可得出r Tb C 2=,而最适度持有现金量为2

C M =,即2/r Tb M =,这就是鲍莫尔存货模型,也称“平方根定律”〔The Square Root Formula 〕。由此可见,鲍莫尔存货模型认为,即使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会对利率的变化作出敏感反应,而且相对于交易数值而言,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呈现出规模经济的性质。

18.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指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都是宏观分析模型。宏观分析的共同特点是:都没有顾及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素,不考察各种时机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主要是从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来考察,因而不能得出一个确定的数值,且在进行分析时,假设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不同的观点都会导致通过宏观分析而得出的货币流量与货币存量这个比值的很大出入。

但是,如果对所有问题都进行微观分析,姑且不说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能否承担,也不说所需时间可能使得计算出来的结果已大大失去时效,就是难以防止的误差累积也无法令人相信计量出来的结果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说,宏观分析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克服货币需求微观分析的缺陷。因此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在研究中两者相互推动,在实践中两者相互配合。

19.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指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方面考察货币需求变

动规律的方法。剑桥方程式、凯恩斯的货币理论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对货币需求从微观角度进行考察,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辨明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从而将时机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函数。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可划分为三类:一类为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为时机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还有一类称之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而将时机成本变量引入到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中,是以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这样可以更好地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拥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其次,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其好处集中表达在四个方面:①在规模变量一定时解释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②提醒人们注意,货币不仅有交易媒介功能,而且还有资产和价值贮存功能;③强调利率价格等市场信号对货币需求能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④有可能使短期货币需求分析得更精确。

当然,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有可能使计算出来的结果已大大失去时效,甚至难以防止的误差累积使计算结果失去实用价值。因此,货币需求的宏、微观分析在研究中两者应相互推动,在实践中两者应相互配合。

20.交易动机:指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从个人的角度看,在这方面保持货币的目的在于度过从支出费用到取得收入这一段时间间隔。交易动机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和收入间隔时间的长短。从一家企业着眼,持有货币是为了在业务上度过从支出成本到获得销售收入这样一段时间间隔。这种需求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本期收入数额和本期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所需时间的长短。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他们持有货币都是为了应付在收支时差中的业务开支需要。这种支出是有规律的,大致确定的。

21.预防动机:也称谨慎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根据预防动机持有货币,对个人来说是应付失业、患病等意料不到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其目的在于预防不时之需,或者准备用于事前没有料到的进货时机。这种支出都是突发的,不确定的。

22.投机动机:凯恩斯认为,所谓投机动机,指人们根据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满足从中获利的愿望。也就是指人们根据自己对利率变化的预期,为防止资产损失或增加资产收益而产生货币需求。例如,假设利率过低,债券价格过高,投资者预期利率会上升,将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以待利率变化时进行投机。假设利率过高,债券价格过低,投资者预期利率会下降,将增加对债券的购买而减少货币持有量,以待利率变化时卖出债券以获得资本利得。

后来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交易需求动机理论加以发展。新剑桥学派认为投机动机是为推动商业流通和金融流通而引起的货币需求。因为商业流通量是由货币收入的支出所决定,是由实现了的收益所构成的。而进入金融流通的货币虽然是独立于收入的,但金融流通主要同资本市场有关,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经常存在着货币剩余的转移,这种转移将影响各个市场的价格,而市场价格的变动则会引起人们调整他们的手持货币量。这种调整的本身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收益,是一种投机行为。引起这种投机行为有三个具体的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还款和资本金融化动机,以及通货膨胀下的再投资动机。预防和投机动机需求是指在手中保留一部分超过交易需求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等待更好的获益时机。还款和资本金融化动机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并按规定的条件归还债务、支付利息等以建立良好的信誉。通货膨胀下的再投资动机是物价上升货币贬值的结果。为了弥补物价上升币值下降造成的缺口,必须追加货币持有量以待机行事。

23.实际余额效应〔real balance effect〕: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降低导致消费和投资两者都增加的理论。实际余额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帕廷金把庇古效应与凯恩斯效应结合起来提出的。它既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商品市场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价格水平变动对货币

市场的影响。实际余额效应理论在揭示这些影响时遵循的是这样的思路:①个人在处理持有的货币余额与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消费的关系时,具有一种理想的模式;②价格水平下降,持有的货币实际价值上升;③一定数量的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服务增加了;④原来的理想模式被打破,且个人的流动资产有多余了;⑤一部分增加的流动资产被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消费增加;⑥一部分流动资产被借出去,这使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增加,利率降低;⑦利率降低,引起投资增加。这样,实际余额效应既增加了消费,也增加了投资。

24.鲍莫尔-托宾模型〔Baumol-Tobin model〕:由威廉·鲍莫尔和詹姆斯·托宾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模型。

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面的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这个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时机成本的,即持有货币的替代资产如债券的利息收入。而持有货币的好处是防止了交易成本,持有债券是有交易成本的。人们在应付日常交易的时间段里,可以频繁的置换货币和债券,只要利息收入大于交易成本。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时机成本必然增大。只要在不影响日常交易的时间内,持有货币的时机成本大于持有债券的交易成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债券,以谋求利益。反之亦然。可见交易需求对利率也是敏感的,即交易需求与利率水平呈现负相关。

同样,沿着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思路可以得到谨慎动机也与利率水平呈负相关。鲍莫尔—托宾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其中,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每期开始时个体收入,b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

用,i表示债券利率。这个模型又称平方根法则。

对于货币需求而言,它的意义如下:

〔1〕收入的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2〕交易费用b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

〔3〕债券利率i的增加,将是债券需求增加;

〔4〕价格的变动使b,同时变动,结果使作同比例的变动。

25.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对有效需求有两种理解:①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有效需求指有支付能力的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与之相区别的是名义需求〔notional demand〕,这种需求只是一种愿望而没有支付能力。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经济的产量水平和就业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②在新古典综合学派的非均衡理论中,有效需求指的是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处于均衡状态时,即厂商提供的商品量等于居民户的需求量,居民户提供的劳动量等于厂商的需求量时,居民户对商品的需求和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总和。

简答题

1.货币需求动机包括哪几个方面?它对货币需求具有何种影响?〔武大2003研〕答:〔1〕货币需求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凯恩斯将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成三种: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该理论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M·Keynes〕于1936年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2〕交易动机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预防动机是为了应付紧急情

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而投机性动机是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数量取决于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并且是收入的增函数。假定以1L 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Y 表示收入,则)(11y L L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负相关,假定以2L 表示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i 表示市场利率,则)(22r L L =。总之,以L 表示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函数,则),()()(21r y L r L y L L =+=。很显然,当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强烈时,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就会增加。

2.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上海交大2001研;中南财大2000研〕

答: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 ·M ·Keynes 〕在早期是剑桥学派的一员,1936年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标志着独树一帜学说的形成,导致了西方的经济学革命。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奉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石是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对于流动性偏好的抉择,他分析了人们为什么不以其未消费的那部分收入全部用于购买有价证券以得利息,而要手持一部分不生息的货币,从而归纳了货币需求即流动性偏好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①交易动机。指个人生活上或厂商业务上为应付日常支出而对货币的需求。因为企业的收支活动并不完全一致,企业在收到销售货款后,为了支付日常成本开支,需要在手边保持一定数量可随时支用的货币,以弥补业务收支的差额,可谓营业动机;从个人来说,收入一般是定期取得的,但对收入的花费则是经常进行的,因此为了满足日常支付的需要,也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可谓所得动机。

②预防动机。指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紧急支出而须持有货币的需求,就是说,出于交易动机而在手边保存一定量货币以备日常交易之用,这些货币以后支出的时间、金额和用途等是大致确定的。而且,为了预防一些未曾遇到的,不确定的支出和购物时机,人们也必须保持一定量的货币在手边。

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都注重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两者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为收入的递增函数。凯恩斯以1M 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1L 代表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以Y 代表收入,则函数关系如下:)(11Y L M =。

③投机动机。对于货币的需求动机,剑桥学派已认识到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凯恩斯的创新在于提出了投机动机。所谓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在货币与生利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而保留一定量货币的需求。

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认为,人们拥有货币除为了交易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为了贮藏价值或财富。凯恩斯把用于贮藏财富的资产分为两类:货币和债券。货币是不能生利即不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生利即能产生利息收入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货币未给他带来收益,即收益为零。人们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在后一种情况发生时,

当然持有者有收益。而在前一种情况发生时,假设债券价格下跌幅度很大,使人们在债券价格方面的损失超出了他们从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则收益为负。如果持有者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人们就会增大对货币的需求。在相反的情况出现时,人们的货币需求自然会减少,而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这里的关键是微观主体对利率水平的估计。假设人们确信现在利率水平高于正常值,则意味着他们预期利率水平将会下降,从而债券价格会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如有相反的预期,则会倾向于多持有货币,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

出于投机动机对货币的需求直接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与收入水平无关。凯恩斯以2M 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以2L 代表由投机所引起的流动性偏好函数,r 代表利率水平,则函数关系如下:

)(22r L M =

概括起来,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易需求,二是资产需求。交易需求主要由收入Y 决定,资产需求主要由利率r 所决定。现以M 代表货币需求总量,则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可用以下函数关系表示:)()(2121r L Y L M M M +=+=或写成更一般的形式:),(r y f M =。

3.什么叫“流动性陷阱”?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北交大2005研〕

答:〔1〕流动性陷阱的含义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流动性陷阱”的基本原理:凯恩斯认为,对利率的预期是人们调节货币和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利率越高,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极高时,这一需求量等于零,因为人们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或者说有价证券价格不大可能再下降,因而将所持有的货币全部换成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决不肯再去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2〕流动性陷阱时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应

在流动性陷阱情况下,货币投机需求无限,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此时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不能降低利率,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凯恩斯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情况就是如此。但在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如图3-4所示,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0r 时,LM 曲线呈水平状态,这就是“流动性陷阱”,此时,不管政府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不大可能使利率再下降。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极为有效,能使IS 右移至S I ',利率保持不变,不产生“挤出效应”。

2011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11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 一、简答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 【分析】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对于内生增长理论考察不多。但是,内生增长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区别是什么,内生增长理论中的“内生性”体现在什么方面,这些知识点,建议考生一定要掌握,很容易出考题。 【圣才答案】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 2.简要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如何? 【分析】在资本完全流动的小型开放经济条件下,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有效。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这个结论要记住,更重要的是能够画图予以证明分析。 【圣才答案】 第一种方法: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作答 (1)资本完全流动是指该国居民可以完全进入世界金融市场。特别是,该国政府并不阻止国际借贷。在这样的假设下,所考察的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利率r 必定等于世界利率w r ,即w r r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套利资本的存在使小国利率与世界 均衡利率水平保持一致。 (2)在固定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中,当政府增加货币供给时,对汇率产生了向下的压力。为了维持本国汇率的稳定,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卖出外汇、买进本币,引起货币收缩,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宏观)第3章

第3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3.1 考点难点归纳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关系如下:产品市场总产出增加,货币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利率上升,进而影响投资支出。凯恩斯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认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货币对经济非中性。 1.投资的决定 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等,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在西方国家,人们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都被说成投资,但在经济学中,这些都不能算是投资,而只是资产权的转移。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投资被视为外生变量参与总需求的决定,但一项投资是否可行,首先要对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由于用于投资的资金多半来源于外借,利息可视为其成本,而预期利润率可视作收益。当前者小于后者时,投资是可行的,当投资预期利润率固定时,投资需求就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关系,这种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r I I =。一般而言,假定投资需求与利率存在线性关系,即dr e I -=。其中,e 为自主投资,d 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 2.资本边际效率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n i i n i r J r R R )1()1(1+++=∑=。R 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i R 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J 代表资本品在第n 年年末的处置残值,r 代表资本边际效率。遵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由左上向右倾斜,表示资本边际效率之值随资本存量的增加而下降,而将曲线上各资本边际效率之值与利息率作比较,即可得均衡投资量。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3.投资边际效率与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资本是存量概念,投资则是流量概念,相当于本期资本对上期资本的改变值。当利率下降时,假设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R 就会上涨,在相同预期收益情况下,r 就会缩小。这个缩小了的r 就是投资边际效率。由于投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边际效率,因此,投资边际效率曲线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它更精确地反映了投资和利率间存在的反方向关系。 托宾的“q ”说。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还提出了股票价格会影响企业投资的理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可以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托宾称此比率为“q ”。其中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企业的股票的市价总额,它等于每股的价格乘以总股数。重置成本是指建造这个企业所需成本。q <1时,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设廉价,于是就不会有投资。相反,q >1时,说明新建设企业比较廉价,因此会有新投资。这是区别于凯恩斯理论的一种投资需求理论。 4.IS 曲线 〔1〕IS 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Y b a S dr e I S I )1(-+-=-==,,。推导出IS 表

2021年辽宁大学《816西方经济学》考研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 C.人们具有机会主义倾向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在人们进行决策时,必然受到资源稀缺性的制约。 2假设供给曲线为正斜率曲线,需求曲线为负斜率曲线。已知当某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10美元的时候,均衡交易量是5000单位。先假定买者收入的增加使这种商品的需求增加了8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水平上,买者的购买量是()。 A.5000单位 B.多于5000单位但小于5800单位 C.5800单位 D.多于5800单位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收入增加使得需求增加800单位,但供给曲线不变,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但是均衡数量低于不考虑价格上升时的数量,即小于5800单位。 3某商品的需求价格是100元,需求数量是100件,价格下降到80元,需求数量没有发生变化,说明该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等于1 B.等于-1 C.等于零 D.不能确定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数量不受价格的影响,说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

4如果货币的边际效用等于5,商品的价格为5,在消费者处于均衡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 A.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25 B.货币的总效用等于25 C.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5 D.货币的边际效用大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根据基数效用论的最优化条件可知,MU/P=λ,则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λP=25。 5若某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是垂直曲线,这表明消费者对()已达到饱和。(X由横轴度量,Y由纵轴度量) A.商品Y B.商品X C.商品X和Y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垂直的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消费一定量的X的情况下,无论消费多少Y,其效用都是不变的,因此商品Y的消费量已达到饱和。 6如果某厂商增加1单位劳动使用量能够减少3单位资本,而仍生产同样的产出量,则MRTS LK为()。 A.1/3 B.3 C.1 D.6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边际技术替代率为:MRTS LK=-?K/?L=3。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U形的原因是()。 A.厂商的生产经历了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两个阶段 B.厂商的生产经历了规模报酬不变阶段 C.由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D.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 【答案】A查看答案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7年暨南大学803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伐木工将树木以1000元价格卖给了木材厂,木材厂加工成木板后以2500元价格卖给了家具厂,家具厂加工成衣柜后以5000元价格卖给了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GDP增加了()。 A.1000元 B.2500元 C.4000元 D.5000元 【答案】D 【解析】GDP计算的是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价值,本题中最后家具厂生产出的衣柜以5000元价格卖给了消费者,因此GDP增加了5000元。 2、2010年苹果和桔子单价分别是2元/斤和1元/斤,2016年苹果和桔子单价分别是4元/斤和3元/斤。假定用于计算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一篮子商品构成是5斤苹果和10斤桔子,2010年CPI是100,那么2016年CPI是()。 A.150 B.200 C.250 D.300 【答案】C 【解析】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2016年(现期)的价格指数为: 已知2010年(基期)的价格指数为100%,则2016年CPI为: 3、某国2016年12月总人口是200万,成年人口是160万,劳动力总量为120万,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力为100万,失业人口为6万,该国的失业率为()。

A.3% B.3.75% C.5% D.6% 【答案】C 【解析】失业率的计算不是失业人数和总人口的比率,而是劳动人口(就业人口加失业人口)中失业人数和劳动力总数的比率,即: 另外,未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力属于劳动力总量的一部分,达到退休年龄继续劳动的也属于劳动力。 4、某国2016年GDP达到70万亿元,其中总消费达到30万亿元,净出口达到5万亿元,则该国的总储蓄和资本净流出分别是()。 A.40万亿元和5万亿元 B.40万亿元和35万亿元 C.35万亿元和5万亿元 D.35万亿元和35万亿元 【答案】A 【解析】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为: 而国民储蓄S=Y-C-G,资本净流出为S-I=(X-M)。由于该国GDP为70万亿元,总消费为30万亿元,净出口为5万亿元,因此该国的总储蓄为70-30=40 (万亿元),国内投资70-30—5=35 (万亿元),资本净流出等于净出口,为5万亿元。 5、根据货币数量理论,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货币流通速度没有发生变化,央行提高货币供给增长速度1个百分点,那么价格水平的上涨速度将提高( )。 A.小于1个百分点 B.等于1个百分点 C.大于1个百分点 D.无法确定

《现代西方经济学指南(宏观经济学)》2021考研真题库

《现代西方经济学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 版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宏观经济学导论 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

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 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 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 B.一定是不对的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比如说,如果是居民拿来直接食用,则就是最终产品;如果是面粉厂拿来加工馒头,则就是中间产品。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 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

经济学考试科目

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100400-财政金融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 2011年人大802经济学综合考研全攻略 攻略, 经济学, 人大, 考研 最近有很多同学询问关于人大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的问题,为了方便同学特写此贴,希望 大家认真学习和踊跃交流。 一、参考书目篇: 初试(适合所有考人大802经济学综合的专业): 1.高鸿业主编,人大出版社出版,<西方经济学>第四版 2.政治经济学(第4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作者: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 3.宋涛主编,人大出版社出版,《政治经济学教程》,第八版 4方福前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以上三本为主,这本书其次) 从2010年经济学综合出题来看,有必要辅看其他书籍,像范里安的现代观点(微观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此观点仅供参考,有异议可以跟帖讨论。 配套辅导书: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政治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6版)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6版) 以上蓝色标记的书籍点击书名即可链接到卓越、当当查看,没有链接的请自己到卓越、当当上搜索,最好能去大一点的书店购买最新版本。 二、免费资料下载篇 (https://www.doczj.com/doc/3919225299.html, ... 332200911610957901/)

2005-2009年人大历年招生名额 中国人民大学2002-2009年研究生招生工作简报 人大802经济学综合 1998-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 1998-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802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详细解析 《西方经济学常考知识点》姚开建 政治经济学常考知识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第七版)PPT课件 南开大学精品课程逄锦聚《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含宏观和微观)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微观)》尹伯成第三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曼昆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第五版) 三、方法篇 人大802经济学综合专业课复习方法 [各科复习体会] 人大经济学综合和北大经济学院类似,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共四个部分,下面依次简单谈谈个人体会。

2022年四川大学9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考研试题和答案

2022年四川大学9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考研试题和答案 2022年四川大学经济学院《9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考研全套 内容简介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9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名校)•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试卷分析及真题详解(含中央财大、武汉大学等名校)•全国名校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说明:本部分收录了本科目近年考研真题,方便了解出题风格、难度及命题点。此外提供了相关院校考研真题,以供参考。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展开视频列表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网授精讲班展开视频列表说明:以上为本科目参考教材配套的辅导资料。 3.视频讲解 •2022年非统考专业课辅导:经济学考研导学班展开视频列表 •2022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2022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视频讲解]说明:本部分为该科目的通用视频讲解产品,对复习备考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试看部分内容

2023年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金圣才

第1章引论 1.1增长点难点归纳 提纲挈领 经济学旳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旳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第1章引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应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考点难点归纳 一、西方经济学旳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怎样将稀缺旳资源有效地配置给互相竞争旳用途,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程度旳满足旳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时下常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旳“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旳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刊登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旳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旳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旳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旳资源约束时怎样进行选择旳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重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旳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旳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己作为其行为旳基本动力,详细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旳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旳最大化,要么是寻求在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旳经济代价旳最小化。“完全信息”假设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有关经济状况具有完全旳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在背面旳有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怎样处理旳。这种措施意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旳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当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当是怎样处理旳。这种措施一般要以一定旳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旳前提和制定政策旳根据,并考

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西方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4*8=32)2011年开始,题型已改 1.规范经济学 2.消费者剩余 3.机会成本 4. 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5.有效需求理论 6. 流动性偏好 7. 菲利普斯曲线 8.货币中性 二、简答题(10*5=50) 1. 完全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时一定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吗? 2. 公共物品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怎样说明公共物品生产上市场是失灵的? 3. 试简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含义,并比较说明两者的区别。 4. 在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中,我们知道:国民收入=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问:储蓄和税收增加能否直接增加总供给或国民收入?投资和政府支出增加能否直接增加总需求?为什么?这两种变动有何区别? 5. 试阐述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及其传到机制。 三、计算题(15*2=30) 1. 某厂商使用资本(K)和劳动(L)进行生产,在短期中K是固定的,L是可变的。短期生产函数是:Q=—L3+24L2+240L Q是每周产量,L是使用的劳动人数,每人每周工作40小时,工资每小时为12元,求: (1)计算该厂商在生产Ⅰ、Ⅱ和Ⅲ阶段上L的数值 (2)厂商在短期中生产的话,其产品最低价格为多少? (3)如果该厂商每周利润要达到1096元,需使用16个劳动力,该厂商的固定成本是多少? 2. 假定在三部门经济的宏观经济模型中,已知: 货币需求:L=0.2Y; 货币供给:M=200;消费:C=90+0.8Yd;税收:

T=50 投资:I=140-5i ;政府支出:G=50 其中,Y是国民收入,Yd是可支配收入,i是利率。 要求: (1)导出IS曲线方程和LM曲线方程,求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便,政府支出G增加20,则均衡的国民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四、论述题(19*2=38) 1. 结合图形分析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实现过程,并评价其在资源的方面的效率。 2. 什么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论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应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政策和措施。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第1章引论 1.1 复习笔记 一、什么是经济学 1经济学的定义 关于经济学,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给出的定义是: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稀缺 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

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因此,现实生活中便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经济社会都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从资源稀缺性的角度出发,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任务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来使稀缺的或有限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2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为了有效率地使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欲望和需求,任何社会或国家都必须解决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 (1)生产什么产品,各生产多少?面对稀缺的经济资源,人类需要权衡各种需求的轻重缓急,确定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以满足比较强烈的需求。 (2)用什么方法去生产?由于各种生产要素一般都有很多用途,各种生产要素之间也大多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所以同一种产品的生产往往可以采用很多方法,但它们的生产效率却不尽相同。经济社会必须在各种可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1、汇丰真题 1)汇商2007——2012年真题(北京大学不公布真题,真题都是考生回忆的较为完整的试题); 2)由于汇商的真题跟ccer有点像,所以ccer真题及答案供你参考: ccer1996——2011年真题 ccer1996——2011年真题答案 3)北大经济学院的真题也是考中级宏观和微观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996——2011年北大经济学院真题及答案(超全版本)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重要资料 1、范里安重点总结一份(10页) 2、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编辑推荐 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标准中级微观经济学教材之一,本书是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配套教材。全书共分37章,主要内容包括预算约束、选择、需求、斯勒茨基方程、跨时期选择、资产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资产、市场需求、成本曲线、垄断行为、博弈论的应用、外部效应等。每章又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强化习题详解,是参考大量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补充了部分难题,以巩固和强化本章的知识难点。 3、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读书笔记(纸张) 4、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读书精华笔记浓缩版(纸张) 5、范里安中级微观摘要(电子版)(提纲挈领,强化复习必备); 6、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复习重点提纲(电子版) 7、范里安中级微观习题集8 8、、范里安微观经济学视频全套 54讲(最新更新) 9、本视频是依据范里安的教材讲解的,对于考上海财经大学有很大帮助。 第一周绪论(123) 第二周预算约束与偏好(123)

最新消息: 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答案复习资料

2013年最新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资料专业课考研复习资料 资料清单: 求求 1274272179 1. 2004, 2005, 2006, 2007,2008年西方经济学真题(纸质)好评后送2010,2011回忆版的试题; 2、2004,2005, 2006, 2007,2008年,2010年答案(市面上的真题基本上没有答案,答案是辅导班提供的答案),订购全套资料可以免费获赠2011年,2012年真题答案;(好评5星星后,后续发送!) 3、2013年爱他教育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交流会全程录音,录音 60多分钟,是爱他教育组织了一次江南大学大型考研交流讲座,包含了江南大学各个专业,由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的高分研究生主持,很多江南大学考研的问题都讲到了,而且还有互动,2013年考研的同学问到了很多考研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考研复习的难题和诸多困惑;好评5星星后发邮箱; 4、2013年爱他教育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考研交流会全程文字实录,图片格式,和录音配套,本店独家;好评5星星后发邮箱; 5、2012年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辅导班讲义(word原版格式打印,是今年辅导班整理的最新讲义,讲义覆盖江大考研所有的知识点和考点,对

难点进行了重点讲义,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 6、2012年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最后冲刺140分全真模拟题及答案解析(全真模拟题江大出题风格,命题趋势以及特点,掌握真题以及辅导班讲义内容以外,然后认真做模拟题,就可以让分数冲刺140分了!) 7、2012年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最后冲刺班全套录音(录音为去年江南大学冲刺班全套录音,是江南大学总分400多分的研究生讲课的,重点突出,突出考点,简明扼要,去年冲刺班价格500元) 8、最新江南大学经济学课件(纸质,由丁卫国授课)外面提供的都是旧版课件,我们通过江大商学院学姐更新到了最新的PPT课件,是丁卫国老师讲课的最新课件; 9、旧版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学课件,电子版; 10. 江南大学西方经济内部资料(却几章的内容,按章节排序,涵盖几乎每一个考点和知识点,很厚的一本,非常详细) 11、模拟试题(纸质) 12、最新《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非常经典,电子版,非手写,原版非常清晰,共106页,(纸张); 13、2013年西方经济学考研经典研究生笔记,笔记是高分研究生整理的,

2021年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回忆版) 微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补偿预算线 实证经济学 机会成本 二、简答题 1、说明垄断市场形成的原因 2、举例说明实际生活中是否存在逆向选择的行为 3、完全竞争市场中,规模报酬不变时,分析科布-道格拉斯公式中a、b两字母的经济含义 三、计算题 完全竞争市场中,给出厂商的成本公式,以及产品价格,求利润最大化产量,平均成本,利润?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如果不是,那么长期均衡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利润。 四、论述题 结合图形分析局部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变动 宏观经济学 五、名词解释 流动偏好陷阱 自然失业率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六、简答题 1、运用相关理论说明经济增长有哪些因素决定?结合新古典模型说明为什么技术进步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决定作用? 2、运用国际收支相关理论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3、说明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两种机制 七、计算题 给出一组数据,求GDP,NDP,NI,PI,DPI 八、论述题 运用IS-LM模型以及AS-AD模型说明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目标实现的两难机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说明我国政府目前是否处于这种两难局面之中? 4.5.1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解析 微观部分 一、名词解释 1、补偿预算线 【参考答案】: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不变的一种分析工具。 具体地说,在商品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时,假设可以取走消费者的一部分货币收入,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线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下降到只能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一情况。相反,在商品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时,假设可以对消费者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货币收入补偿,以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维持原有的水平,则补偿预算在此就可以用来表示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提高到得以维持原有的无差异曲线的效用水平(即原有的实际收入水平)。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习题详解(第3节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能够在那个地址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体会,从先辈中取得的体会对初学者来讲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定题 1.封锁经济中,投资必然等于私人储蓄。( ) 【答案】F 【解析】封锁经济中,Y C I G =++,即I Y C G =--,那么投资必然等于国民储蓄。 2.假设所得税不是成比例增加,政府购买的增加将致使赤字的增加。( ) 【答案】T 【解析】预算赤字为:G T -,当G T ∆>∆,预算赤字增加。在非比例税下,税收并非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税收不变,而政府购买增加,从而致使赤字增加。 3.减税将增加收入,因此必然会增加预算盈余。( ) 【答案】F 【解析】预算盈余BS T G =-,减税使得政府收入减少,在政府支出不变的情形下,预算盈余减少。 4.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取得充分利用,失业问题就能够解决,国民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 ) 【答案】F 【解析】国民经济必需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生产能力才能取得充分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才趋于合理。 5.政府支出的转变直接阻碍总需求,但税收和转移支付那么是通过它们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阻碍间接阻碍总需求。( ) 【答案】T 【解析】依照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0r Y C I G C b Y T T I G =++=+-+++,政府支 出G 直接作用于国民收入,而税收和转移支付第一阻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然后阻碍消费和投资决策,对国民收入发生间接阻碍。

2013年复旦大学西方经济考研资料

2013年复旦大学西方经济考研资料(真题笔记讲义) (2012-02-21 11:55:51) 转载▼ 标签: 分类:考研资料 教育 上海市 宋体 复旦大学 微观经济学 杂谈 【写在前面:特别提醒】 1.现在网上资料鱼龙混杂,千万要谨慎,有的甚至要求购买资料的同学先汇 款,提醒学弟学妹千万不雅上当受骗。下面教两招让大家识别骗子(这些人根本就不是复旦的研究生)的简单方法: a.询问一些关于复旦大学专业课的考研信息,当然千万不要是一些简单的 百度就能找到的信息,也不要是一些极其容易应付的问题,比如考研难 不难啊,考的人多不多啊,复旦好不好啊等问题。问的问题最好能上点 级别 b.类似于第二点,可以询问对方的发货地址,如果不是复旦大学,甚至都 不是上海市,无疑是假冒的研究生 2.所有复习资料均是经过我们的细心整理。网上盗卖者很多。有的拿去,或 者完全复制我们的资料清单说明,或者再到网上胡乱下载拼凑杂加上七杂

八的资料再冠以复旦大学内部资料的名义,貌似完整强大,其实都是垃圾! 我们只提供对学弟学妹最具参考价值的资料,面面俱到而又不失重点,网上随便下载的垃圾资料,既浪费您的复习时间,又会误导复习方向,我们就不再提供,也不建议您去看。 【联系我们】 QQ 1519176060 【关于咨询】 1.提供任何关于复旦大学专业课考研信息的免费咨询,包括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分数等考研信息 2.专业课考研复习方面的任何问题,童鞋可以发到我们的QQ邮箱,我们保证会给童鞋们及时的回复 3.凡是通过初试的同学,我们可以免费提供复试材料和信息,同时帮忙联系导师 【关于更新】 专业课资料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的,除非有新的消息,目前就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些资料足够了。我们本校的同学现在复习考研也无非使用这些资料。如果再有新的消息,会相应的补充和增加资料,增加的资料都是做成电子版免费发送QQ 邮箱。增加了我们会在QQ签名中说明,保持联系即可 ----------------------------我是华丽丽的分割线-----------------------

考研西方经济学历年真题及完整答案

20XX年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超额剩余价值 【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它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是由于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工人在同样时间里创造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2.跨国公司 【解析】跨国公司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利润的大型垄断企业。它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主要的私人国际垄断组织形式,跨国公司在战后资本主义体系以及全球经济中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扩张,标志着产业资本国际化真正达到了全球规模。 3.产权 【解析】产权是指财产权利、所有制权利或财产权,它是人们(财产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产权的直接形式虽然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却是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产权的内容包括狭义的所有权(归属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受益权。 4.社会保障制度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是指是指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它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 5.经济发展 【解析】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发展的一般定义,除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物质福利的改善,对那些低收入地区的人们来说,则强调消灭贫困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文盲、疾病和过早死亡;改变投入和产出的构成,把生产的基础结构从农业转向工业;以生产性就业普及于劳动适龄人口的方式来组织经济活动;相应的使有广泛基础的集团更多的参与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决策,从而增进自己的福利。 (二)辨析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简要说明其理由;每题3分,共12分) 1.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其所生产的商品价值,这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不利。 【解析】此观点错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又是由部门平均生产率决定的,在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和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个别企业的商品仍然按照社会价值量来出卖。这样,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虽然单位商品个别价值降低,但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量不变,因而它在同一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量。因此,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商品生产者是非常有利的。2.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 【解析】此观点错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销售出去,使预付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并获得剩

金圣才西方经济学重难点归纳

西经济方学重难点分析一 微观局部 第一章引论 这一章只是了解性的内容,考试时不会涉及。 第二章需求和供应曲线 本章主要内容是需求和供应曲线,内容较简单,大家只需掌握根本概念即可。 以下术语可能会考名词解释:需求函数,需求曲线,需求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供应函数,供应曲线,供应弹性,恩格尔定律,等等,但考试几率较小,不过这些概念都比拟根本,所以掌握也比拟容易。同时要了解影响需求,供应弹性的因素。总体上来说,本章考点不多。 第三章效用论〔重要〕 本章重要知识点较多。 〔1〕如下术语容易知名词解释: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02年西经〕 消费者均衡〔01年国贸〕 消费者剩余,无差异曲线〔01年〕 边际替代率〔00年国经,经济思想史〕,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01年〕 预算约束线,补偿预算线 三个曲线〔价格消费曲线〔01年〕,收入消费曲线〔00年西经〕,恩格尔曲线〕[三个曲线容易知名词解释] 答复时要把曲线画出来,直观清晰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04年〕 吉芬物品〔99年,01年〕 〔2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比拟〔区别和联系〕〔00年初试,05年复试〕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00年〕 需求曲线的推导〔序数效用论由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基数效用论由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边际效用递减来推导〕〔01年西经,04年政经和网经〕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05年初试涉及到〕 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00年西经,由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可知,需求曲线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上追求最大效用的结果,因而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水平下对应予市场价格选择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预算约束线的含义〔03年,答复时要画曲线〕 注:答复名词解释时遇到有曲线的最好把曲线画出来! 第四章生产论 本章也比拟重要,复习的时候要与下一章本钱论结合起来,相互对照,相互比拟。 〔1〕重要概念: 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TP, MP, AP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注意与边际替代率递减对照记忆〕 等产量曲线,等本钱线〔02年西经,大家要学会比拟对照记忆,把类似的概念比照记忆〕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斜线,扩展线〔考试时最好把曲线画出来,清晰明了〕 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宏观经济学(考研真题)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概念题 1.宏观经济学(杭州大学)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国政法大学) 3.名义GDP和实际GDP(武大) 4.潜在的GDP(人大;北师大) 5.国民生产净值 (武大) 6.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人行) 二、筒答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 2.为什么说GD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 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东南,北大)4.写出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北大 ) 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届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人GDP之中?(武大 ) 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 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人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人GDP?(北方交大) 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 (1)转移支付; (2)购买一辆旧车; (3)购买普通股票。(复旦大学1995研) 9.”GN P=C+I+G+(X-M)"的内涵。(武大)

lo.简要评述国民收人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浙大) 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人行) 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浙大 ) 三、计算题 1.某地区居民总是把相当于GDP60%的部分存起来,并且不用缴税也不购买外地商品。今年该地区将总值2000万元的汽车销往外省,这对高地区的GDP产生影响,请回答:(武大) (1)该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 (2)假如该地政府增加同样2000万元购买本地汽车,是否会产生与(1)相同的结果?为什么? (3)假如该地政府将2000万元以补贴的方式发给居民,该地GDP是否会增加?为什么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一、概念题 1.均衡产出(武大 ) 2.加速原理(北方交大 ) 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武大) 4.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中南财大 ) 5.边际消费倾向(武大 ;中南财大) 6.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武大 ) 7.边际储蓄倾向(上海财大) 8.持久收入假说(武大 ) 9.税收乘数(武大 ) 10.投资乘数(首都经贸大学) 1I.平衡预算乘数(华中科大) 12.相对收人假说(武大 ) 二、简答题 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 2.试述相对收人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武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