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痢疾的病因及症状
- 格式:docx
- 大小:4.93 KB
- 文档页数:2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文章导读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危重症。
那么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与分型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
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如循环衰竭、突然惊厥(常在肠道症状发生前发生)。
病初其泻痢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大便等症状常不明显,往往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h才出现。
或根本无大便,甚至需用肛门指检、肛拭、灌肠采集大便,才发现黏液脓血便。
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
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一)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本型多见。
有感染性休克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早期可有高热、精神委靡、口渴、出汗;进而面色青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音低钝、烦躁不安、谵妄、尿量减少等;晚期则口唇与指甲紫绀、皮肤发花有淤点、血压和脉搏消失、无尿、昏迷等。
(二)脑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比休克型发展更快,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
早期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神志模糊、嗜睡或躁动、谵妄、可突然发生惊厥;晚期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瞳孔忽大忽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反复惊厥、昏迷加深,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整,可有叹息样呼吸、呼吸缓慢或暂停,甚至突然呼吸停止死亡。
(三)混合型兼有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表现,预后凶险,常因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有上述临床表现;发现有脓血样大便或肛拭或灌肠取样,大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即可诊断。
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本病诊断需排除急性食物中毒,休克型则需排除其他感染性休克,脑型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中医内科学——痢疾细目一:概述一、痢疾的概念及源流1.痢疾的概念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2.痢疾的源流《内经》称本病为“肠澼”、“赤沃”,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是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
《难经》称之为“大瘕泄”,指出“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
《伤寒论》、《金匮要略》将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其治疗痢疾的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之说,以“痢”称本病,逐步为后世医家所接受。
《千金要方》称本病为“滞下”。
宋代《济生方》正式用“痢疾”病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
《丹溪心法》进一步阐明痢疾具有流行性、传染性,指出“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论述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
清代有痢疾专著,如吴道琼的《痢症参汇》、孔毓礼的《痢疾论》。
二、痢疾的临床特征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痢疾与西医病名的关系本节讨论的内容以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而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疾的症状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痢疾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
外因:外感湿热、疫毒之邪。
二、痢疾发生的病机痢疾病位在大肠,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
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
病理性质:初期多为实证,因湿热或寒湿所致。
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理演变:湿热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为疫毒痢。
如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或收涩太早,关门留寇,正虚邪恋,可发展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的休息痢。
三、暴痢与久痢的病理特点及转化本病初期多为暴痢,属湿热或寒湿壅滞,表现为湿热痢或寒湿痢。
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湿热伤阴,形成阴虚痢;脾胃素虚寒湿留滞肠中,则为虚寒痢。
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指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按临床表现可分为胃肠型与神经型两类。
胃肠型食物中毒在临床上最为多见,本节主要阐述此型。
病原学1.沙门菌:革兰阴性杆菌,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在水、牛奶、蛋及肉类食品中可存活数月。
不耐热,60℃25--30分钟灭活,沸煮即死。
其中以猪霍乱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等常见。
2.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盐条件下不能生长,故又称嗜盐杆菌。
此菌广泛存在于海鱼、海虾、墨鱼等海产品以及含盐较高的成菜、成肉、咸蛋等腌制品中。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但对热和酸极为敏感.56℃5~10分钟可灭活,在食醋中3~5分钟即死亡。
3.变形杆菌:革兰阴性小杆菌。
变形杆菌在外界环境中极易生长繁殖,夏季的凉拌菜或存放稍久的饭、菜均易被此菌污染。
变形杆菌的致病力主要是肠毒素,摩根变形杆菌还可产生组胺脱羧酶,使肉类中的组氨酸脱羧基成为组胺,可引起类似组胺中毒的过敏反应。
4.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革兰阳性球菌。
本菌广泛存在于外界环境,人体的皮肤、鼻咽部粘膜、指甲下及各种皮肤化脓性感染灶内。
此菌污染食物后,在37℃经6~12小时繁殖而产生肠毒素,此毒素耐高温,煮沸30分钟仍保持毒性,能致病。
5,蜡样芽胞杆菌:为一种需氧、有芽胞、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体外抵抗力极强,能在110℃存活1-4天,能分泌强烈的外毒素。
此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尘埃、水、草和腐物均可检出,也可存在于人、畜肠道中。
6.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是肠道正常存在的菌群,一般不致病。
引起食物中毒的大肠埃希菌有下列几种类型:①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是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的重要原因;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婴幼儿腹泻和大规模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③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可累及成人和较大儿童,引起类似细菌性痢疾的症状;④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表现为出血性肠炎。
痢疾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痢疾症状,尤其是痢疾的早期症状,痢疾有什么表现?得了痢疾会怎样?以及痢疾有哪些并发病症,痢疾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痢疾常见症状:典型症状: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高热*一、症状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
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
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
志贺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较重,易出现中毒型痢疾,多见于3~7岁儿童。
人工喂养儿体质较弱,易出现并发症。
痢疾分证痢疾分证,有白痢、赤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1、白痢:湿胜于热,邪伤气分,其症痢下粘腻白物,或如豆汁,腹痛后重,胸腹痞闷,溲行色白或黄,或称湿痢。
2、赤痢:热胜于湿,邪伤血分,其症痢下物为黄赤色,或纯赤色,或如鱼脑,腹痛,里急后重,小便赤热,烦渴引饮,或见高热,亦名热痢。
3、赤白痢:湿热蕴积,气血两伤,其症赤白杂下,状如鱼脑,腥臭异常,烦渴,腹痛,脉濡而数,亦名湿热痢。
4、噤口痢:下痢赤白,呕逆,不能纳食,胸脘痞闷,神疲乏力。
多因湿热不化,壅塞胃口,或秽浊阻隔胃脘而成。
5、休息痢:正虚邪陷,留连肠胃,痢久不愈,屡发屡止,神气疲惫,面色萎黄,形羸无力,脉象细弱。
*以上是对于痢疾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痢疾并发症,痢疾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痢疾常见并发症:阿米巴痢疾、小儿中毒型痢疾、小儿细菌性痢疾、痢疾后综合症、细菌性痢疾、赤痢、休息痢、湿热痢、疫毒痢、小儿疳痢、气痢、噤口痢、暴痢、白痢*一、并发病症偶可并发肠穿孔、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
在恢复期或急性期偶可有多发性、渗出性大关节炎,关节红肿可在数周内自行消退。
并发败血症者,虽国内外均有报道,但极为罕见,常有菌痢的一般症状和败血症症状的双重表现。
起病如一般急性菌痢,但病情随即迅猛恶化。
此外,细菌性痢疾还可引起下列罕见并发症,如直肠脱垂、腮腺炎、角膜溃疡、中耳炎、骨髓炎、女婴阴道炎、急性膀胱炎、肺炎及胸腔积液等。
痢疾的症状
痢疾的症状在夏秋季节,有突发高热、惊厥、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发冷、脉细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
如今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生活节奏加快了,很多人为了方便吃路边摊、快餐和不规律饮食,这样加快了细菌的滋生,细菌性痢疾也接着而来。
下面介绍一下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着。
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痢疾的治疗1、病原治疗:近年来痢疾杆菌的耐药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株渐见增多,粪便培养检得致病菌时需作药敏试验,以指导合理用药。
2、抗生素:尽量口服给药。
氯霉素、四环素族等抗痢疾杆菌活性差,耐药菌株日趋增多,因而在广泛应用抗生素的某些大城市中,不宜以氯霉。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ws287-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报告。
第一部分细菌性痢疾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起病急骤,突起寒战、高热,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
3 诊断依据3.1 流行病学史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3.2.1 潜伏期数小时至7d,一般1d-3d。
3.2.2 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10次-20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3.2.3 临床分型3.2.3.1 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2.3.3 急性中毒型3.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常伴有腹痛、腹泻。
3.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校址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3.2.3.3.3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3.2.3.4 慢性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
痢疾常识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主要以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多见。
痢疾的传染途径是粪便、手、口,即痢疾病人排出的大便中存在着大量的痢疾杆菌,可以通过污染水源引起大流行,也可以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还可以通过病人用过的餐具、玩具、工具等传染给健康人。
无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只要痢疾杆菌进入人体消化道,就有可能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数小时-7天左右的潜伏期引起痢疾。
病因病理痢疾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
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急性痢疾: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
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
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1). 轻型痢疾这是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
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 普通型此型具有较典的痢疾症状,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左右,个别孩子可高达40℃以上。
开始可无腹痛、腹泻,只有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因此,开始时常被误诊为重感冒,数小时之后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
开始为稀便,继而出现脓血便,因为此时肠黏膜已出现溃疡和坏死,故有明显的下坠感。
(3). 重型,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热,每日大便次数可达20-30次,大便呈脓血样,量少,腹痛剧烈,下坠较重,甚至不想离开便器,四肢发凉,很快出现脱水现象,有的可发生意识障碍。
(4). 中毒型,中毒型痢疾多见于2-7岁的儿童,常突然发病,开始时只有高热,体温可达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肤常出现花纹,呼吸浅而弱,可反复出现惊厥。
多数孩子没有腹痛、腹泻和呕吐,少数孩子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无脓血。
夏季常见疾病——细菌性痢疾及预防办法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胃口差,不适应高温天气,导致出现很多疾病,细菌性痢疾、热中风、热感冒等等都是夏季比较常见的疾病。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夏季常见疾病细菌性痢疾以及预防办法。
细菌性痢疾又称为志贺菌病,是一种由于肠道系统组织感染志贺菌属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部分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会破坏结肠、直肠、肾小球微血管中的内皮细胞,而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继发性病症。
目前药物治疗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1-2周的治疗即可痊愈。
一、细菌性痢疾的分类1.普通型细菌痢疾(1)典型细菌性痢疾:普通型急性痢疾,以起病急快、持续高热、腹泻不止、恶心、呕吐等典型临床表现为主,多伴有里急后重。
排便次数高度频繁、腹部鸣音亢进、粪便形态呈现水样便状。
随着病程发展,粪便会携带血丝、脓液状物质。
(2) 非典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较为轻微。
大多表现为低热消疲、里急后重、腹部压痛等。
病程发展进度更为缓慢,无出现血便、脓便等现象。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除了会表现出病情急骤、高热惊厥、畏冷等症状表现以外。
还会出现明显中毒性症状,尤其以意识障碍、面容青灰、呼吸不畅、晕厥、休克等为主要特征表现。
常见于2-7岁体质虚弱的幼童患者。
)3.慢性痢疾慢性痢疾常出现于细菌性痢疾反复性发作或迁延性腹泻超八周未治愈患者。
此类病症患者多表现为长期腹泻、腹疼、脓便、血便等。
部分患者甚至会伴随有结肠、直肠等肠道溃疡或炎症病变情况。
二、好发人群任何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生,以下类型人群具有高发性特征:1.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等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全者。
2.生活状况不佳会增加发病风险,例如疲劳、营养不良、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等。
3.青壮年也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人群。
三、诱发因素1.气候因素:气温以及雨量相对较高的月份以及地区,饮水和食物易被污染,细菌性痢疾病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中毒性菌痢1症状中毒性菌痢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临床上起病急骤,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
若不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休克、昏迷。
也可由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致全身皮肤和各脏器出血儿死亡,预后较差。
2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7岁儿童发病最多,其次是20—39岁青壮年,1岁以内的年龄组最少发病。
在青壮年及儿童中,无性别差异,老年人中,女性比男性多。
以上现象,原因不十分清楚,但菌痢的发病,肯定与免疫力降低有关,尤其是肠道的局部免疫力起主要作用。
菌痢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中抗体的高低并不一致,而与肠道免疫球蛋白A水平有关。
免疫球蛋白A粘附于肠壁形成保护膜,可与细菌特异性结合,形成包被抗体,使细菌不能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
营养不良者、慢性病患者及肠功能紊乱者,其肠道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低下,不仅容易发病,且比较容易形成慢性菌痢。
所以在生活中可以见到,两人吃同一份污染食物,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
病因:1)传染源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
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不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3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中毒型菌痢又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三型:3.1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临床上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突然发病,开始即为高热,体温迅速上升到40℃以上(少数体温可不升),意识障碍,紧接着出现抽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毒性痢疾的病因及症状
导语:中毒性痢疾是一种细菌性的疾病之一,最早发于2-7岁的儿童身上,由于主要产生在肠道繁殖并释放出大量的毒素,所以一些小儿对此有着特别敏感
中毒性痢疾是一种细菌性的疾病之一,最早发于2-7岁的儿童身上,由于主要产生在肠道繁殖并释放出大量的毒素,所以一些小儿对此有着特别敏感及引发严重的中毒性休克,使得病情更为严重起来,下面就请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中毒性痢疾的病因及症状,希望每一位患者都可以有所重视起来。
中毒性痢疾起病急骤,来势凶猛。
主要表现为突然高烧、抽风、昏迷,此时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口周青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多数患儿此刻并没有消化道症状,更不见脓血便,因此给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抢救,常可中毒性休克直接致死。
在诊断上,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细菌性痢疾流行季节(夏秋季),适龄儿童突然出现高烧、抽风、昏迷、体克的不明原因患儿,应即刻进行温盐水灌肠,取出大便化验,一旦发现有潜在的“脓血便”便可确诊。
每年的7-9月份为中毒性痢疾的发病高峰期。
小儿患上中毒性痢疾后,其症状往往不是腹痛、腹泻,而是高烧、惊厥、精神萎靡。
这种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应当引起家长的重视。
中毒性痢疾和普通痢疾一样,都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
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并有显著的不稳定性,对痢疾杆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和外毒素反应较为敏感,所以,发病常见于2-7岁的儿童。
发病时,患儿突然高烧,嗜睡、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发生惊厥及昏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