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违约责任
- 格式:ppt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51
第9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运输
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运输条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关系
到货物的交付、风险转移以及成本分配。
以下是制定运输条款时需要
考虑的关键要素:
1. 运输方式:明确货物是通过海运、空运、陆运还是多式联运进行运输。
每种方式都有其特定的风险和成本。
2. 交货地点:确定货物的交货地点,这通常与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相关联,如FOB(离岸价)、CIF(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等。
3. 风险转移:根据所选择的Incoterms,明确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风险
何时从卖方转移到买方。
4. 运输成本:明确谁负责运输成本,包括运费、保险费、关税和其他
可能的费用。
5. 运输时间表:设定货物运输的时间表,包括预计的装运日期和到达
日期。
6. 包装和标记:规定货物的包装要求和标记,以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
中的安全和易于识别。
7. 运输文件:列出所有必要的运输文件,如提单、发票、装箱单、保
险单等。
8. 保险:决定谁负责购买货物运输保险,以及保险的覆盖范围和金额。
9. 违约责任:规定如果运输过程中出现延误或货物损坏,各方的责任
和赔偿条款。
10. 争议解决:设定争议解决机制,包括适用法律和解决争议的地点。
11. 不可抗力条款:明确不可抗力情况下的责任免除和合同的终止条件。
12. 货物追踪和监控:考虑是否需要货物追踪系统,以及如何确保货
物在整个运输过程中的监控。
确保这些条款在合同中得到明确和详细的规定,可以帮助减少运输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误解。
第九章违约责任第一节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点一、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一)债务与责任的区分违约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以区分债务与责任为前提的。
1、责任是为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置的措施,它是以债务的存在为前提。
2、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现,而单纯的债务本身,并不具有责任制度所体现的国家强制力。
正是因为责任制度的存在,才使债权获得了一种“法律上之力”。
也就是说,责任制度的存在,使债权人在债务人不为给付时,要凭借法律上之力,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其他责任,以确保其权利的实现。
3、责任是与诉权联系在一起的。
民事责任之所以能成为保障民事权利的有效措施,是因为民事责任具有诉权,从而使其成为联结民事权利与国家公权力之中介。
因为在债务不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必须通过诉讼方式对债务人强制执行,才能使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得到满足。
总之,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责任是债务不履行的结果;无债务不产生责任,无责任的债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债务。
(自然债务如时效届满后的债务)(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伴随着合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而产生的,它的存在既体现了不法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又反映了合同法与侵权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状况。
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在民法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了所谓的“盖尤斯分类法”。
根据这一经典的分类,民事责任被主要划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两大类,区分的基础是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分别。
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民法学教科书都是按照这样的体例来展开其关于民事责任的叙述的。
尽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不可避免,但竞合现象却不能抹煞两类责任之间的区别,对两类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构成要件上。
第八章违约责任第一节违约责任概述一、违约责任的概念与特征违约责任,也称违反合同的责任,是指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法定或约定的条件时,依法应向对方承担的民事责任。
1.违约责任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违约时产生的民事责任。
2.违约责任的内容可以由当事人依法预先约定。
3.违约责任原则上具有相对性。
《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解决。
”4.违约责任是一种具有补偿性的财产责任。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基于一定的归责事由而确定行为人是否承担违约责任的法律原则。
(一)严格责任原则:债务人对其违约行为,无论主观上有无过错,只要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第107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债务人对其违约行为,仅在主观上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法》分则中的过错责任:供电人的责任(第179—181条)、赠与人的责任(第189条、第191条第2款)、承租人的责任(第222条、第227条、第231条)、承揽人的责任(第265条)、施工人、承包人的责任(第281条、第282条)、承运人的责任(第300条、第303条第1款)、托运人的责任(第304条第2款、第320条)、寄存人的责任(第370条)、保管人的责任(第371条、第374条、第394条)、受托人的责任(第406条)、居间人的责任(第425条)。
三、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都要求具有违约行为第二节违约行为一、违约行为概述违约行为,是指债务人不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既包括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行为(《合同法》107),也包括债务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的行为(《合同法》第108条)二、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一)预期违约概述预期违约(先期违约),是指债务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前,向债权人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债务。
合同法教案第九章违约责任第九章违约责任第一节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点一、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一)债务与责任的区分违约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以区分债务与责任为前提的。
1、责任是为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置的措施,它是以债务的存在为前提。
2、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现,而单纯的债务本身,并不具有责任制度所体现的国家强制力。
正是因为责任制度的存在,才使债权获得了一种“法律上之力”。
也就是说,责任制度的存在,使债权人在债务人不为给付时,要凭借法律上之力,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其他责任,以确保其权利的实现。
3、责任是与诉权联系在一起的。
民事责任之所以能成为保障民事权利的有效措施,是因为民事责任具有诉权,从而使其成为联结民事权利与国家公权力之中介。
因为在债务不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必须通过诉讼方式对债务人强制执行,才能使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得到满足。
总之,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责任是债务不履行的结果;无债务不产生责任,无责任的债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债务。
(自然债务如时效届满后的债务)(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伴随着合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而产生的,它的存在既体现了不法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又反映了合同法与侵权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状况。
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在民法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了所谓的“盖尤斯分类法”。
根据这一经典的分类,民事责任被主要划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两大类,区分的基础是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分别。
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民法学教科书都是按照这样的体例来展开其关于民事责任的叙述的。
尽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不可避免,但竞合现象却不能抹煞两类责任之间的区别,对两类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构成要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