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340.77 KB
- 文档页数:3
腔镜碎石术并发感染性休克【导读】泌尿外科中的腔镜碎石术(包括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镜碎石术等)已成为输尿管结石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特点。
但在临床工作中,这类手术围术期也会发生一些比较严重并发症如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
感染性休克虽然发生率比较低,占0.3%~2%,但如果救治不及时,患者病死率高达29%~50%。
因此对于麻醉医师来说应该掌握该类手术的特点,提高临床警惕性,对感染性休克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73岁,体重56kg,因“肉眼血尿2年”入院,入院时已查全腹CT提示双侧输尿管中部伴双肾积水、右肾萎缩、双肾多发结石;腹部B超提示双肾积水、双肾结石、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
故入院诊断为双侧输尿管结石、双肾积水、双肾多发结石,准备行双侧输尿管镜下激光碎石术。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降压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血压控制情况不佳;糖尿病史10余年,口服降糖药物(具体不详)控制血糖,自诉血糖控制较好。
患者术前积极完善各相关检查,结果提示:钾3.1mmol/L,尿素氮6.47mmol/L,肌酐112μm ol/L,凝血酶时间19.10s,纤维蛋白原4.43g/L,予口服补钾后复测钾3.8mmol/L,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正常;尿常规示白细胞(镜检)阳性(3+)/高倍、红细胞(镜检)0~3/高倍、尿潜血弱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大伴ST改变;心超示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胸片正常。
手术当日患者入手术间后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心电监护后显示BP 165/94mmHg,HR72次/分,SpO2 100%,RR 20次/分。
麻醉医生进一步向患者家属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平素就有淡漠,近几日程度稍有加重。
麻醉方法选择腰硬联合,取L2~3点为穿刺间隙,给予腰麻药物0.5%罗哌卡因3ml (10%葡萄糖1ml+0.75%罗哌卡因2ml配制),操作过程顺利,但测定麻醉平面时患者不配合。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后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328例行MPCNL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34例临床资料,总结出现并发症及相应的防治对策。
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出血3例,感染5例,肾盂输尿管穿孔5例,胸膜穿孔导致液气胸者2例,结石残留4例,腹腔积液2例,低钠血症3例。
所有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均治愈,无死亡病例。
结论: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了解MPCNL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对MPCNL术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标签:钬激光;碎石术;并发症;防治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MPCNL)具有安全、快速、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1]。
该术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 ~14%[2-3]。
MPCNL术具有创伤小、效率高的治疗特点,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本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32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34例。
现将该术式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本院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患者328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34例,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36~60岁,平均53岁。
34例患者中出血的13例,5例患者经历了二期碎石取石,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在术后的24 h内,3例发生于术后4 d。
感染5例,3例患者术前即存在尿路感染。
肾盂和输尿管穿孔的患者有3例,液气胸者2例,结石残留3例。
腹腔积液的患者2例。
低钠血症3例。
1.2 手术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麻醉,取截石位,经尿道插入输尿管导管,经输尿管导管向肾盂内灌注生理盐水进行人工积水,再将患者摆至俯卧位,患侧垫高约15°。
B超定位,穿刺点选自第11肋间腋后线与肩胛旁线交界,中盏入路行穿刺。
将17.5 G穿刺针刺入预定肾盏,置入斑马导丝,使用筋膜扩张器沿导丝逐级扩张通道,通道扩展至16 F,留置合适的工作鞘,经工作鞘插入输尿管镜,用钬激光进行碎石或取石钳夹出,术中复查B超,根据残石情况,建立第二通道或第三通道予以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