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人 习惯在养成——寄宿制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8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农村地区为了方便孩子们接受教育而设置的教育机构,这些学校通常位于偏远的地方,学生需要住在学校里面,并在学校提供的宿舍里生活。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
而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也是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如何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成为了学校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要重视卫生宣传教育。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学校应当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了解卫生知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卫生知识,比如讲解洗手、饮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卫生宣传活动,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养成卫生习惯的积极性。
要加强卫生设施建设。
农村寄宿制小学通常条件有限,卫生设施建设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
学校应当重视改善宿舍和学习环境的卫生设施,保证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干净卫生。
学校还可以适时引进一些卫生设备和器具,比如蒸汽清洁机、消毒餐具、环保垃圾桶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培养他们的卫生习惯。
要加强家校协作。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生通常和父母分隔较远,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变得尤为重要。
学校应当积极与学生的家长沟通,做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工作。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卫生教育工作,并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督促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一些卫生宣传活动,增强家庭对学生卫生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度。
要注重激励引导。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学校也要善于采用激励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设立一些卫生习惯养成奖励制度,比如每周评选出卫生标兵、月度卫生明星、季度卫生之星等,对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
对于小学寄宿生来说,住宿环境的卫生情况和个人的生活卫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它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
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帮助小学寄宿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寄宿生宿舍卫生管理。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让寄宿生知道哪些事情是不允许的,例如不允许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堆乱放等。
学校应该定期检查寄宿生宿舍的卫生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营造一个整洁、舒适、和谐的宿舍环境。
其次,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配合,帮助小学寄宿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首先,学校教育寄宿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讲究个人卫生,比如刷牙、洗脸、洗手等。
学校可以设置定期洗澡的时间,并鼓励寄宿生每天换洗内衣裤和袜子。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营养餐的管理,指导寄宿生正确安排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最后,学校可以鼓励寄宿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此外,家长也应该和学校密切合作,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教育。
家长可以向小学寄宿生提供生活用品,鼓励孩子自理,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
家长还应该与孩子保持常期电话联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为孩子提出合适的建议。
综上所述,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小学寄宿生的生活卫生习惯。
只有在多方的努力下,小学寄宿生的健康成长才能得到有力保障,这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摘要】寄宿生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卫生习惯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帮助家长和学校联手培养小学寄宿生的生活卫生习惯,建议建立定期打扫卫生的制度,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正确处理个人卫生问题,保持个人物品整洁。
通过家长与学校的共同努力,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长的引导和监督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至关重要。
通过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可以让小学寄宿生学会自我管理和保持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愿家长们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小学寄宿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家长、学校、寄宿生活、生活卫生习惯、定期打扫、自我保护意识、勤洗手、个人卫生、个人物品、整洁、培养、引导、监督、共同努力、良好习惯。
1. 引言1.1 学校寄宿生活的重要性学校寄宿生活的重要性在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素质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寄宿生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寄宿生活中,学生需要学会照顾自己,包括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方面。
通过寄宿生活,学生也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环境,培养出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
寄宿生活也有利于学校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校寄宿生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家长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2 家长在培养孩子生活卫生习惯中的作用在培养孩子生活卫生习惯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在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家长不仅需要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需要与学校联手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自己要注重生活卫生,保持整洁和卫生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孩子,让他们懂得生活卫生的重要性。
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作为小学寄宿生,学生们需要自己管理好个人的生活卫生,维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然而,很多的小学寄宿生缺乏生活卫生意识和管理能力,需要家长与学校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
首先,家长与学校需要共同制定寄宿生生活卫生规定,例如:保持宿舍整洁、定期打扫、垃圾分类等。
制定规定时,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有一定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制定出的规定需要向学生宣传并贯彻执行,每个学生都需要了解规定的条款和内容。
同时家长也要与学校密切沟通,了解孩子在宿舍内的生活情况。
其次,家长可以督促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醒孩子:1. 定期清洗、晾晒被褥和衣物,及时更换洗漱用品和卫生纸等必需品。
2. 培养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嘱咐他们在食用食品前一定要洗手,避免疾病传播。
3. 饮食需要规律、健康,可以根据宿舍的情况给孩子购买一些易于存放、方便食用的零食。
4. 定期检查孩子的学习用品是否齐全,并告诉孩子正确使用、保管它们的方法。
5. 学习时的习惯也很重要,要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方法和时间规划的重要性。
最后,家长和学校要共同配合,时刻留意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卫生情况。
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导,学校也要及时反馈消息并协调处理。
当发现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存在不足时,家长和学校都要及时给予提醒和帮助,并协助学生加强管理能力,让他们能够自我管理,并且良好的保持生活卫生习惯。
总之,小学寄宿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与他们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息息相关的。
家长和学校需要共同努力,建立起有效的协作机制,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至城市寄宿学校接受教育。
寄宿生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这段时间往往会对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的生活卫生习惯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寄宿学校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学生们需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保持整洁和卫生。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生活卫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学生们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如要求学生每天打扫自己的卧室、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个人卫生等。
学校也可以通过制定奖惩制度,激励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们卫生习惯的培养,包括要求他们每天刷牙、洗脸、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宿舍整洁大赛、个人卫生小常识宣传等方式,增强学生们对卫生习惯的重视和培养。
二、与家长共同合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在孩子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校应与家长们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学校对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要求,鼓励家长们在家中也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校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生活卫生管理中来,建立家校协作的机制。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们来参观宿舍,提供建议和改进建议,增强家长们对学校生活卫生管理的参与度。
在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也增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共识。
三、注重个性化培养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习惯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培养生活卫生习惯时,学校应注重个性化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观察和了解每个学生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对于邋遢的学生,学校可以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洁癖的学生,学校也可以进行专门的引导和培养,帮助他们调整生活习惯。
通过个性化培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摘要】在小学寄宿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家长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可以与学校一起制定合理的生活卫生计划,监督和激励孩子执行,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生活卫生观念,培养细致的生活卫生习惯。
通过与家长的联手共同努力,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寄宿生活中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寄宿生活的卫生习惯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问题,更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重点,只有通过合作与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孩子健康生活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卫生观念、生活卫生计划、生活卫生习惯、监督、激励、自我管理能力、家长、寄宿生活、健康生活习惯、联手、共同努力。
1. 引言1.1 家长的重要作用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
对于小学寄宿生来说,家长的支持和关注更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他们的引导者和榜样。
在寄宿生活中,家长的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和引导者。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包括生活卫生习惯。
如果家长自己不注重生活卫生,孩子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支持者和监督者。
在孩子离家寄宿时,家长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时刻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及时提醒和纠正他们在生活卫生方面的不良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激励者和鼓励者。
在培养孩子生活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家长的关心和支持,将成为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力量。
1.2 寄宿生活的挑战寄宿生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需要独立管理自己的生活空间和个人卫生。
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寄宿生活通常会让孩子们感到孤独和不适应,他们需要努力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习惯。
寄宿生活也可能会让孩子们放松对自身卫生的要求,因为他们没有家长的监督和激励。
与家长联手共同培养小学寄宿生生活卫生习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孩子送到学校寄宿。
小学寄宿生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了培养小学寄宿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家长和学校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家长和学校更好地培养小学寄宿生的生活卫生习惯。
一、建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学生的卫生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在家庭中培养和形成的。
家长需要从小就要重视孩子的卫生教育,培养孩子爱干净的习惯。
在家庭中,家长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孩子自觉保持个人卫生,比如洗手、刷牙、洗澡等。
家长还可以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教育孩子正确的卫生常识,生病时应该怎么做,如何正确使用卫生纸,如何预防传染病等。
在培养正确的卫生观念过程中,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不仅自己要注意卫生,还要要求孩子保持身体的整洁,力求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也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卫生教育。
学校可以在校园卫生教育中设置特定课程,通过课堂学习和实地教学,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卫生观念。
在寄宿生的生活中,学校可以设置一些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如每日早晨要求学生进行集体整理卫生,每周举办卫生知识学习活动等,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学校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条件。
在家庭中,家长需要为孩子创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家长要及时清理家庭卫生死角,保持家居整洁,教育孩子将个人物品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收拾习惯。
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每天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对于学校来说,也需要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学校要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清洁消毒,及时清理卫生死角,保持宿舍整洁。
学校还要规范管理学生用水用电,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
三、加强家校沟通,协同助力家校沟通是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引导:重视卫生意识的培养。
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意识到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开展卫生常识教育、组织卫生日活动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卫生知识,增强他们的卫生意识。
加强卫生习惯的养成。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培养学生遵守卫生习惯,如每天洗手、勤洗脸、勤换衣等。
学校可以设置卫生规范,要求学生按时保持个人卫生,定期检查卫生状况。
家庭也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给予他们必要的监督和教育。
提供良好的卫生设施。
学校应该配备干净、宽敞的洗手间和浴室,提供清洁卫生的餐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庭也应该提供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
加强卫生管理和监督。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卫生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对于不遵守卫生习惯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和教育。
家庭也应该对孩子的卫生情况进行关注和监督,及时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
加强卫生活动的开展。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卫生清洁活动,如每周集体清洁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环境整治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
家庭也可以组织孩子参与家庭卫生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卫生的重要性。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通过重视卫生意识的培养、加强卫生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卫生设施、加强卫生管理和监督、开展卫生活动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
也需要学生自觉配合,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这样,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整体卫生状况将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浅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由于离家较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往往容易忽视个人卫生问题。
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健康。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卫生保健意识的教育。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讲座或者课程,让学生们了解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卫生。
学校可以邀请医生或者卫生专家来给学生讲解卫生知识,如洗手、刷牙、洗脸等,以及杀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卫生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也应该重视卫生习惯的养成。
家长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自己保持卫生的能力,并且给予他们正确的卫生习惯指导。
家长可以在孩子们洗手、刷牙、洗脸等时候给予他们指导,并且示范正确的方法。
家长还应该检查孩子们的卫生情况,及时提醒他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家庭应该保证寄宿学生的生活环境干净整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
学校和家庭还可以通过游戏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卫生擦拭比赛,比赛结束后给予获胜队伍奖励,激励他们主动关心和参与卫生工作。
家庭也可以给予孩子们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游戏和奖励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们参与卫生保健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和家庭还可以通过组织学校卫生队、家庭卫生队等方式,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卫生工作。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定期进行校园清扫和整理,整齐摆放教室桌椅,打扫卫生间等;家庭可以组织孩子们打扫自己的寝室、院子等。
通过参与卫生工作,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卫生意识,自觉维护卫生环境。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卫生保健意识的教育,家庭应该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
通过游戏和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组织学校卫生队和家庭卫生队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卫生工作。
家校共育人习惯在养成——寄宿制小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之我(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在这四年的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携手,共同育人。
每周一信,注重家校联系;培训家长,共同提高育人水平;及时沟通,重点督促。
在学生常规训练中,寓教于乐,学习养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在环境熏陶下,促进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更好地养成。
【关键词】家校;习惯;育人【Abstract】In this four years of the boarding make the form master of class the work, I tight tight around the student be good of life hygiene habit of become education, hold hands with parent, together teach a person.Each Monday letter, pay attention to a school contact;Training parent, common exaltation teach person’s level;In time communication, the point speed up.Learn through playing in the student the normal regulations the training, the study become, let the student is in the activity and in the environment smoked under the pottery,promote good life hygiene habit betterly become.【Key words】School in the house;Habit;Teach a person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学生成才需要健康的体魄,养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是前提。
然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时常发现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水平、职业特点、教子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家养成的行为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小学生到学校寄宿后,一切都得自己料理,刷牙、洗脸、叠被、系鞋带、清理房间、洗餐具、洗澡、洗袜子等小物件,妥善保管自己的东西,要合理安排好自己一周的零花钱,还要适应学校的膳食。
刚接受寄宿制班级的班主任工作那阵,我发现,他们的生活卫生习惯存在很多问题:如不会洗脸洗澡的孩子不少,不爱刷牙的孩子很多,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好吃零食、随手扔包装纸,在墙上、桌椅上乱涂乱画,读书、作业时不注意用眼卫生,环保意识淡薄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训练,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所好转。
也有学生的卫生习惯还停留在学校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中,特别是一些男生,一旦放松监管就会呈现出不良的卫生习惯。
我意识到,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往往需要花较大的精力,反复坚持,才能成功。
只有加强家校联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才有保证逐步养成。
因此,在这四年的寄宿制班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紧紧围绕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家长携手,共同育人。
1.家校联系,形成合力1.1 每周一信,家校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此,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
特别是学生刚入学的那一学期,我坚持每周给家长发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教育思想,希望家长能跟上来,特别是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更是特别要求。
如:我在2006年11月16日给家长的信中写道: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星期天回家请丝毫不要懈怠.有一个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每个星期一孩子们显得特别野,不能静下来搞学习上的事,上课有一些孩子吃零食,下午打瞌睡的也特别多。
老师分明感觉到有一部分家长不能较好地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上几封信都说过,星期天不能让孩子太疯玩,晚上让孩子早睡,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很多家长体会到了我的苦心,跟着一道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2 培训家长,共同提高。
每学期都要定期召开多种形式的家长会,每一次家长会,我都高度重视,认真准备。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按学生生活习惯的差异分类开家长会,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
内容有自己亲自办讲座,指导家长如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好榜样;请一些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孩子的家长来给其他家长传经验……这些既提高家长的素质,也更加密切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 及时沟通,重点督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只有真正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性,才能发挥对孩子的最大教育。
而前提是学校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水平、思想情操等有全面的了解。
从一年级到现在四年级,我班星期五放学都有一个习惯,如果学生在学校有问题,我会把家长找来,交流沟通,取得教育的一致性。
我班有一个女生,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上海打工,跟乡下的爷爷、奶奶生活,生活卫生习惯特别差,入学后,既不喜欢洗脸、刷牙,头发时常也是乱蓬蓬的,课桌里的书籍、本子一团糟,衣服穿不到一天,准会脏脏的……为了改变这个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我找来她临时监管的姨妈,请她帮助督促这孩子周末回家后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这个孩子已经逐步爱卫生了,也能把书包整理得比较整齐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寓教于乐,学习养成我班充分利用晨会、读报课、班队活动等阵地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卫生习惯为主题的宣讲、督促活动2.1 活动育人。
班队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生活,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我班每学期至少五次开展以培养学生生活习惯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如:如何保护眼睛;如何洗袜子等小物件;如何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一天的时间;如何提高晚上睡觉的质量……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生活习惯好了,也更爱卫生了。
难怪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最喜欢班队活动课了,它教给了我许多以前不会的知识……。
”文明寝室评比活动对于寄宿的孩子来说,寝室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家,如何让家更舒适,更温暖,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寝室卫生好了,走进去让人感觉舒服了,学生也能睡个好觉了。
在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特别重视充分发挥生活老师的指导督促作用,配合生活老师教会学生一些日常的生活卫生技能,并和生活老师一道检查督促,持之以恒,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组织每个寝室的室长和生活老师一道进行文明寝室的评比活动,在评比中激励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竞赛我班每天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分别从教室卫生、公共区域卫生、自我形象、文明、桌椅餐柜五方面入手。
由值周班长和劳动委员记好检查表,写清扣分情况,评出一周生活卫生星级学生并在星期五向全班学生汇报。
日常行为规范竞赛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2.2 环境育人。
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大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
因此,我十分重视教室的布置,有队角、好人好事栏、行为规范栏、图书栏等等。
充分利用教室的四周,教育学生,随时随地让学生注意自己的习惯。
我还和生活老师一起,美化寝室环境,在墙壁的四周贴上文明标语,如:被辱整齐、讲文明、讲礼貌、团结同学、按时就寝……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培养。
2.3 责任育人。
建立班级监督岗为了强化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我班成立了值周监督岗,负责教室、公共区域的卫生监督。
对全班学生早、中、晚三餐就餐情况进行监督。
通过记录和星级学生评比挂钩。
这样促进了学生良好卫生、生活习惯的形成。
开展个人卫生检查每星期都定时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
由值周卫生委员对每个学生逐个检查:是否经常洗头、洗澡;衣着是否整洁;指甲是否勤剪等方面来督促学生自己动手,整洁一身。
3.循序渐进,持之以恒3.1 循序渐进,形成训练。
从学生的发育成长的规律,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内容的卫生习惯要求,把培养卫生习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加以培养。
如一年级刚入学第一个月,我着重教给他们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第二个月着重教会学生能正确地做眼保健操,注意用眼卫生。
在低年级时逐步培养学生服装整洁,书包干净,不留长发和长指甲,每天刷牙,养成刷牙习惯,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乱扔果皮纸屑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现在到了中年级我要求学生自己做到勤换衣服、勤洗澡洗头,自己洗袜子等小物件,能够整理自己的床铺,清扫教室以及公共区域的卫生并注意保持。
3.2 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
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幼小稚朴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
如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前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学习用品要整齐摆放在课桌指定的位置。
课间行为的训练:看到地上的垃圾能及时捡起来,不随地吐痰、扔垃圾。
个人卫生的训练:要保持指甲、手、脸、衣服要清洁,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3.3 个别指导,全面训练。
培养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集体的卫生习惯状况是通过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
我对班里各种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坚持正面教育个别卫生习惯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孩子的思想实际,了解孩子的困难,帮助孩子尽快形成好习惯。
同时,让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学生成为骨干,作为榜样带动卫生差的学生,当他们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肯定,予以鼓励。
4.齐抓共管,成效显著经过几年的养成教育实践,我班学生的生活卫生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已经有80%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卫生习惯不理想的学生明显少了。
许多学生从以前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成长为今天的自理能手,明确了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对习惯培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刚住校的那段时间,我什么都不会,晚上睡觉不洗脸、不洗脚,有时连衣服也不脱。
早上起来系鞋带也要花上好几分钟。
现在,在班主任和生活老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
我能自己穿衣,叠被、系鞋带、洗碗、洗袜子、红领巾。
在家里也变得勤劳了,爸爸妈妈都夸我长大了爱劳动!我真高兴啊!……”家长普遍反映:“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他们的启发很大,感触更深的是学生的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