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副厅长在全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现场会讲话2009年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5
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
会在长春市双阳区召开
周慧
【期刊名称】《吉林农业》
【年(卷),期】2009(000)022
【摘要】@@ 2009年11月13日,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在长春市双阳区组织召开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全省确定的20个具(市、区)首批试点单位的代表,全省各市(州)、各具(市、区)的代表.【总页数】1页(P5)
【作者】周慧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武山县召开 [J], 文霞
2.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现场会在庆阳召开 [J], 文霞
3.像耕田一样耕山像种菜一样种树——全省森林抚育经营试点工作现场会在建德召开 [J], 王珺
4.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场会在长春市双阳区召开 [J], 周慧
5.全省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现场会在舞钢市召开 [J], 张永强;孟宪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东省农村工作会在济南召开 姜异康姜大明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01月17日 来源:大众日报【字体:大 中 小】 【推荐1月15日至 16日,山东省农村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
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体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
会前,山东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作了研究,省委书记姜异康,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作了重要讲话,对做好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省委副书记刘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贾万志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
姜异康在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农业农村工作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农业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并与贯彻落实省九届六次全委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保持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努力再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四项工作要求,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要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搞活商品流通。
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工作重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特别要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
新年和春节临近,要重视和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活,特别要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放松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选好配好农村带头人。
王守臣副省长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9年11月17日)同志们:这次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是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来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部署工作,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更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新型组织基础。
刚才,梨树县等几个先进典型介绍了经验,很有说服力,各地要认真学习和借鉴。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房俐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阐述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合作社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各项要求,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问题。
一、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形势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现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主要标志有以下五个转变.一是经历了由缓慢发展到快速发展的转变。
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慢到快的渐进过程,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农民兴办的热情和政府推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雨后春笋般的强劲发展态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初的2007年,全省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合作社只有96家,2008年就猛增到1976家,到今年三季度末又翻了一番多,达到4629家,首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入社农户和带动农户由前几年的几万户增加到现在38万户和46万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
16%和12.29%;入社成员人均增收也由前几年的百元左右增加到现在的千元以上。
二是经历了由起伏发展到稳步发展的转变。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没有明确之前,发展的规模小、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各地虽然办了一些但也黄了不少,起伏不定,断断续续,生命力不强。
而这几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律地位的明确和重要作用的不断增强,发展的稳定性以及数量、规模和层次日益提高,基本上是办一家、成一家、稳定一家、壮大一家,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在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暨项目编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副县长王斌(2011年8月2日)这次全县新农村建设现场观摩暨项目编报工作会议,即是对上半年工作的总结会、交流会,也是一次鼓劲会、加压会,更是一次全力抓好当前工作的动员会、部署会。
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必将对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刚才,大家现场观摩了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两个示范村作了典型发言,洪水同志布臵了2011年项目编报工作,新民同志总结分析了上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了年内工作。
讲得很全面、很细致。
我完全赞同,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关于年内新农村建设工作怎么干,我再强调三点。
一、振奋精神,再鼓实劲,再掀建设高潮。
大家看到,今年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启动迅速,推进有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问题也不少,特别是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更可怕,更要不得。
从主观上看,一些示范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工作推着干,坐等上级投入,工作主动性不强,个别乡镇责任不落实、指导不到位。
从客观上看,近2个月来,由于受农业生产及连续降雨等因素影响,新农村建设推进放慢,进展不快。
对以上这些问题,各乡镇、示范村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迅速掀起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热潮。
尤其是前一阶段工作推进不力,成效不大的乡镇和示范村,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对照先进找差距,查漏补缺,奋力赶超。
县新农办要加强督查和指导,务求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各乡镇一把手和分管副职要高度重视,深入实际,加强指导协调。
各示范村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松懈思想,积极主动想办法,务求工作再上新台阶。
推进新农村建设没困难,是不可能的。
但还是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落后找理由。
只要心齐、劲足,深入抓、抓深入,持久抓、抓持久,我县新农村建设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展、更大的突破。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推进步伐。
为什么有些示范村工作能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一些示范村的成效不明显,我看不是群众不支持、不积极、不主动,关键是乡镇、村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没有宣传好、发动好、引导好。
在全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现场会讲话同志们:今天,省政府在这里召开全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现场会**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说明省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次会议是首次由省政府召开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全省大会,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我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翻开了新的篇章。
今天上午大家实地参观了弥渡县的农村市场建设,刚才三家单位交流了经验,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下面我就努力推进我省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快速发展工作,代表省商务厅讲几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推进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农村商品市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农民与居民、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农产品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孵化器。
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必须通过市场体系才能转化为收入。
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必须通过市场体系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工业消费品才得以体现。
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商务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主要任务就是要狠抓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满足农村的工业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需求。
同时,要让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以较短时间、较低流通成本流向城市,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等省领导都非常关心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多次专题听取我厅关于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工作汇报。
今年三月份,**还专门召开专题会议,召集省级各有关部门研究我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
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一实施意见,并以省政府文件发布,确定了每年6000万元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专项资金。
今天省政府又在这里召开了首次全省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现场会,使我们商务部门备受鼓舞。
我省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之所以能在最近几年得到这么大的进步,是省委、省政府关心、重视的结果。
全省各级商务部门一定要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的推动下,我省农村市场体系不断加强。
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2.45亿元,同比增长16.1%。
全省农村共有各类批发交易市场2982个,县以下农村商业网点21.3万多个,农贸集贸市场2562个。
除了传统的集市贸易市场外,各种综合市场、专业市场以及批发市场,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品、农产品、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的农村商品网络。
农村消费市场流通业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州市、县城镇超市化程度加快,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标志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小型超市及便利店等经营业态,从城市开始走向广大农村乡镇。
近年来,全省商务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推进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各级商务部门的内贸流通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我们把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狠抓这项工作。
我们工作思路的重点就是要针对目前我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消费水平偏低、农民“买难卖难”等问题,着力抓好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工作,修筑“农村商品流通公路”,推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切实搞活农村工业品和农产品流通,有效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004年省商务厅成立以来,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
在去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孙厅长到全省各州市对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亲自撰写了促进农村市场建设的调研报告。
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6年,省商务厅联合省政府研究室、省农业厅等部门,专门赴山东、浙江、上海、广东、四川等省市20家著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进行了学习考察。
今年3月,又会同省政府办公厅到大理、保山等州市开展了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专题调研。
我厅组织开展了多次全省性的农村商品市场调查工作和农村商业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企业等数据调查统计工作。
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厅先后向省政府上报了实施“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的建议,起草了《**省“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我省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编制了《云南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发展规划》。
我们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一是搭建工业品下乡平台,建设农村流通网络,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培育流通业龙头企业,切实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支持鼓励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精品店、专营店等在农村的发展,抑制地摊式的工业品零售市场,做到工业品在农村有质量安全保障、有较完善的售后服务、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泛滥。
我们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和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
从2005年开始实施,到去年底,全省有137家承办企业具体实施了该项工程,累计建设农家店11710个,配送中心215个,农家店覆盖率县达到98%,乡镇达到85%,行政村达到50%。
投入财政资金1.38亿元(其中获得中央扶持资金6245万元,省级扶持资金6100万元,州市县三级扶持资金1500多万元)。
带动社会就业人数46640多人,受惠农民达到2000多万人。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把现代商业经营方式传播到乡村,促进了城乡一体化的商业发展。
新华社记者说:“农家店成为云南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点”。
我们会同财政部门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促进农村消费。
截至8月31日,我省有家电下乡中标销售企业45家,备案的销售网点达5336个。
全省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3.33万台,总销售金额达3.76亿元。
兑现给农民补贴3098.24万元。
我省的销售量在同批次的省份中名列第9位,在同批次的西部省份中名列第2位,有力地拉动了农村消费,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是搭建农产品现代流通的平台,大力开展农产品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抓好“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和“双百市场工程”,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
在这方面,我们大力实施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007年,省政府设立了2000万元专项资金,在普洱、曲靖、昆明、大理30个乡镇的31个市场启动了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天参观的弥渡县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省政府又设立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范围内的乡镇全面开展建设改造工作。
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省级每年重点支持建设改造100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
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的建设改造工作。
计划到2012年,在全省新建和改造1000个乡镇农贸(集贸)市场,让全省农村彻底告别“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的落后面貌。
我们积极争取商务部、财政部的“双百市场工程”,2006 年以来,我省有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4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列入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改造项目,建设冷链系统、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29个,获得国家扶持资金3396万元。
从实施工程以来,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增交易额18亿元,4家农产品流通企业新增销售额10亿元,带动就业人数5万多人。
有力促进了蔬菜、茶叶、辣椒、鸡蛋等云南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培育,改善了农产品流通设施,拓宽了流通渠道,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保障了市场供应和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今年又争取到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和20家农贸市场的建设改造项目,“双百市场工程”示范、带动作用将进一步提高。
通过几年来的工作,我们对如何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提高对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是思想基础;二是加强对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是组织保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关键措施;四是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动,是根本思路;五是培育发展农村流通龙头企业,是重要途径。
二、目前我省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省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省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
一是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我们的差距太大。
甚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们也还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我们现在重点推动的“乡镇农贸集贸市场建设改造”工程,就是具有明显的云南特色的工程。
因为目前在东部沿海省份,“农改超”已经非常普及,传统意义上的集贸市场已经很少,农产品连锁经营企业发展迅猛。
超市、便利店逐步发展成为农产品零售的主渠道。
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化的流通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村商品流通,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商品流通企业已经向规模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我省地处边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多,经济发展缓慢。
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方针,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了“兴边富民”、“山区综合开发”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程。
但是,这些政策主要侧重于种植养殖等方面,对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还是力度不够。
对农村流通的投入还是太少,农村流通欠帐太多,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农村消费难以有效拉动。
200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8.54亿元,其中农村只有367.84亿元,占全省总人口76%的农村人口,消费额仅占全省的21%。
“买难”、“卖难”两难仍然存在。
“买难”:我省多数农村山高路远,交通不畅,商品物流成本高、难度大,农村商品流通网络建设的成本远远高于平原地区。
因此,长期以来,我省农民能够享受到的商品流通服务质量有限,很多农村难以购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农村成为了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市场。
我省的大部分乡镇农村,目前的农贸集贸市场都没有场地、没有大棚,主要是以路为市、以街为市的“马路市场”。
农民交易商品要承受日晒雨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一到赶集天,必然交通堵塞,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卖难”:我省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商品经济意识弱,加之交通、信息制约,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难以培育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要转化为消费商品、转化为货币困难较多,农村的特色产品要发展成为经济优势产业,缺乏的是市场。
农村商品流通的滞后,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
去年4月,元谋县等地洋葱丰收,但全省24万吨洋葱滞销;去年12月,宾川县柑桔丰收,但10.3万吨柑桔难以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