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地理二模考试卷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54.00 KB
- 文档页数:25
2021届全国I 卷高考高三临考全真模拟地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一般为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表示意我国某城市2014~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户籍常住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数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全市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2380 2415 2426 2415 2420 2418 户籍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1420 1425 1429 1433 1440 1445 外来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960 990 997 982 980 973 1.2017年以来,该城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环境污染严重 B .学历要求提高 C .适婚人口不足 D .经济结构调整 2.该城市目前最可能处于( ) A .虚假城市化阶段 B .再城市化阶段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C.郊区城市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下面左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城市防洪堤下的河滩,在河流水位位于平均水位以下的时期,该河滩常被当地民众用做白菜、豌豆等蔬菜种植用地;右图示意为该城市气候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防洪堤下的河滩常被当作农业用地的主要的原因是()A.水质较好B.市场需求大C.土壤肥沃D.土地价格低4.影响该河滩农产品种植的主要社会性限制因素是()A.交通建设B.河流污染C.住宅建设D.城市规划5.理论上图中河滩最长的种植时间最可能是()A.2个月B.3个月C.5个月D.9个月气生根是指由植物茎上发生的,生长在地面以上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不定根。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第二次新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图为非洲某国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中北部地区每年有两个旱季,5月中旬到9月中旬为大旱季,12 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为小旱季。
其小旱季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受东南信风和洋流的影响B.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C.受东北信风和洋流的影响D.受到副高控制,气流下沉2.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河水量大,可以全程连续通航②洋流可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沉积③港口主要输出木材、蕉麻和椰枣④港口风浪小,泊船气象条件优越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C2.D【解析】【分析】该组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1.根据纬度,该地区位于赤道附近,不受副高控制;该地区12月中旬到次年2月中旬是冬半年,东北信风南移,信风控制下,空气干燥,以及沿岸洋流的降温作用,形成小旱季;位于山地的背风坡,不是出现两个旱季的原因。
故该题C正确。
2.甲河的河床内有多处急滩和瀑布,阻碍了航运的发展,目前只能分段通航;图中自南向北流的洋流将甲河泥沙带到港口附近,与北部自北向南流的洋流交汇,导致泥沙在港口沉积;蕉麻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等国家,椰枣主要分布在热带沙漠地区的绿洲,该港口主要输出木材和矿物和燃料等;图中港口位于赤道附近,属于赤道无风带,因此港口风浪小。
故该题D选项正确。
【点睛】刚果河及其许多支流形成本洲可航行水道的最大网络。
但是适航性却受不可逾越的障碍所限制,在河的下游有一串32条瀑布包括著名的利文斯通瀑布横亘其中。
这些瀑布使刚果河在刚果支流源头上的马塔迪(Matadi)海港和河身扩展似湖的马莱博湖(Malebo Pool)之间一段不能航行。
2.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
1984年,《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户籍严控制度开始松动,规定农民可以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一样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北京市宣武区2021届新高考第二次大联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通风管路基主要由路基主体、道渣和通风管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
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
某地一年中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
负温期(日平均气温小于0℃的时期)约5~6个月。
下图为通风管路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通风管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区域不利自然条件对路基的影响,其主要工作是( )A.防止热量散失B.防止路基积水C.防止路基冻融D.保护生物通道2.通风管挡板( )A.正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B.负温期一直处于关闭状态C.夏季多打开,通风、散热D.夜晚多打开,储冷、降温【答案】1.C2.D【解析】1.根据材料得知,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自重和风的作用下将管中的热空气带出,并不断将周围土体中的热量带走,同时也可以自动关闭入口阻隔热空气进入;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有多年冻土,所以通风管可以防止冻土融化,保障铁路安全,C对;通风管的主要作用是可以防止冻土融化,带走热量作用,并非防止热量散失,也和路基的积水的预防及动物通道无关,排除ABD。
故本题选择C。
2.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低于0℃时打开,并非表述为正温期和负温期,AB错;通风管两端挡板在气温高于0℃时关闭,即夏季外界气温高,通风管会关闭,C错;材料中得知,日平均气温的变化范围为-14℃~8℃,说明夜晚外界气温低,通风管会打开,通风管打开才会进入工作状态,进行储冷、降温。
故本题选择D。
2.安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石桥。
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
2021北京高三二模地理汇编人文地理一、单选题(2021·北京丰台·统考二模)某地区以特色民居和“丹霞流光、飞瀑落潭”等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可能位于图中()A.①地B.①地C.①地D.①地2.利于保护该传统民居文化的措施是()A.搬迁居民,民居用作特色商品店铺B.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丰富文化内涵C.实施封闭管理,禁止游人参观游览D.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游客参观(2021·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图为我国河南省、江苏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的谷物种植面积及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乙省区简称为()A.豫B.内蒙古C.苏D.闽4.丙省区比丁省区水稻播种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A.平原为主,地形平坦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C.纬度较低,热量较高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2021·北京昌平·统考二模)563/4次列车是一趟连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雄镇和攀枝花市的绿皮慢火车,全程353千米,运时11小时4分钟。
自1970年以来该列车一直穿行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大凉山中,当地人出行多半依靠这趟慢火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慢火车慢的原因()A.火车票价低廉B.沿线停站较多C.基础设施落后D.人们生活悠闲6.在大凉山中,慢火车的存在可以()A.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B.用于矿产资源的外运C.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D.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2021·北京海淀·统考二模)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出现在寒露节气前后。
为有效分散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国家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下图是广东省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寒露风()A.多发生于每年11月下旬B.常伴有风力较大的偏南风C.会出现暴雪、冻雨等天气现象D.可通过夜晚灌溉农田有效防御8.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会综合考虑水稻生产水平及致灾因子等,广东省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①夏季风强度①土壤条件①城市化水平①水稻产量①国家政策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9.(2021·北京昌平·统考二模)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的首都,整座城市坐落在海岸边的一片沼泽地带上,现已经成为世界上下沉最快的城市之一。
2021年高三二模试卷地理含答案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1卷的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l为中东地区一种特别的种植方式。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植物的突出特征应该是A.叶大且厚B.根系深长C.果实皮薄D.植株高大2.形成该种植模式的主导因素是A.生产技术B.大气降水C.土壤质地D.市场需求图2为某城市1996 - xx年发展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某城市1996--xx年发展示意图反映出的城市化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加B.城市总人口增加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D.城市道路网密集4.某房地产商欲开发该城市1996~xx年发展示意图中EF沿线房地产,预先调查了沿线地价,图中正确反映EF沿线地价变化曲线的是A.① B.②C.③D.④地表各种自然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
读图3回答5-6题。
5.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上面哪幅图能正确表示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A.a B.b C.c D.d6.下列山地中,垂直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A.勃朗峰(46N 海拔4810M)B.文森峰(78S 海拔5140M)C.麦金利峰(63N 海拔6193M)D.乞力马扎罗峰(3S 海拔5895M)某学校(115E)地理小组在夏至日测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326',据此回答7-8题。
7.此刻,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地区范围是A.从0向西至180之间B.从65W向东至180之间C.大于全球面积的3/4 D.小于全球面积的1/28.关于此日太阳直射地的正确叙述是A.太阳从该地东南方向升起B.该地处于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C.此日是该地全年气温最高的一天D.该地正午人影达到全年最长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
2021北京高三二模地理汇编中国地理一、单选题(2021·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下图为我国河南省、江苏省、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的谷物种植面积及结构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省区简称为()A.豫B.内蒙古C.苏D.闽2.丙省区比丁省区水稻播种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A.平原为主,地形平坦B.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C.纬度较低,热量较高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2021·北京朝阳·统考二模)2020年末,四川藏族小伙丁真走红网络,并作为理塘县旅游大使为家乡拍摄宣传片《丁真的世界》。
理塘县西南110千米处的格聂雪山山麓有一自然景观“格聂之眼”,被称为“通往天堂的眼睛”。
下图为丁真工作照、“格聂之眼”景观图、成都至拉萨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丁真常穿的藏袍方便褪袖和掖在腰间,这是因为当地()A.高寒的气候B.紫外线较强C.昼夜温差大D.低压和缺氧4.丁真的家乡理塘县()A.属于雅鲁藏布江流域B.为我国海拔第二的城市C.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D.处于横断山脉5.“格聂之眼”为()A.火山喷发的熔岩流阻断河道形成的堰塞湖B.板块运动导致地层断裂、下陷形成的湖泊C.地层中的冰核融化导致地层下陷形成湖泊D.牧民在山坡、山麓开挖的圆形牲畜饮水池(2021·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江苏淮安水上立交枢纽位于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的交汇处,“上槽下洞”成为运河穿越淮河的模式,上演了一幕“水上立交”的有趣景象(下图)。
上部通航渡槽是南北向的大运河,下部东西流向的淮河经15孔涵洞流入黄海。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淮河()A.属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洪水期较长,3月会出现凌汛C.处于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D.以南地区多亚热带常绿硬叶林7.修建“水上立交”可以()A.传承、宣传古运河文化B.实现东西南北航运互联C.彻底解决引淮灌溉问题D.保证京杭运河航运通畅(2021·北京西城·统考二模)涝是雨后农田积水,超过农作物耐淹能力而形成。
2021年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地理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组(共6小题)1. 国务院决定xx年全面开展首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普查内容包括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
天津、新疆等地为首批普查试点区。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xx年2月中旬,普查专家飞往乌鲁木齐(44°N,88°E)做前期调研,于北京时间12:50抵达。
专家抵达大致为()A.① B.② C.③ D.④2.本次普查()A.主要运用GPS技术对地物进行动态监测B.数据可用于资源配置、环境治理研究C.天津应重点普查水土流失和水稻种植状况D.新疆应重点普查水能资源和能源短缺状况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答案:1.A 2.B试题解析:1.2月份是北半球冬季,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应该在地方时6:00之后,北京时间12:50时,根据材料中所给的经度,可以计算出新疆乌鲁木齐的地方时为上午10:42,图中②、④两种情况明显是当地的下午时间,所以B、D 错。
通过时间计算可知,①的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9:00,相当于地方时6:50日出,日出晚于6:00,应为冬季,所以A对。
③北京时间6:27日出,相当于地方时4:19日出,日出早于6:00,应为夏季,所以C错。
2.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需要进行各种数据的分析处理,应使用GIS技术,建立储存的数据信息,可以了解、分析资源、环境的分布状况与保护程度,制定出针对性计划措施,A错,B对。
天津市位于河流下游平原地区,水土流失少,普查重点应为泥沙沉积为主,C错。
新疆此次普查的主要内容为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及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
不是矿产资源与人口容量,D错。
2. 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甲)及地形剖面图(图乙)。
读图,回答1-2题。
(新高考)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卷高三地理(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欧洲农业的主流是大型的工业农业类型,即大规模单一种植、严重依赖农药和化肥、需要大型的农业机械来代替高昂的人工费用。
科梅霍夫农场位于欧洲南部奥地利寒冷贫瘠的山区,海拔1500米,占地约700亩,以坡地为主。
农业活动全靠两个人打理,农作物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产出主要有谷物、蔬菜水果(含热带水果)、菌菇类、鱼、猪肉和禽蛋等,其产品是附近一高档餐厅的指定食材。
该农场目前已成为永续农业(进行农业生产而不依赖外界的输入)的代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欧洲主流的大型工业农业相比,该农场 A .单位产量高 B .机械化程度高C .生产投入多D .产品类型丰富2.该农场在热带植物旁堆砌大量石块的主要作用是 A .诚少水分蒸发 B .吸收和储存太阳辐射 C .防止水土流失D .增强夜间的保温作用3.该农场农产品作为高档餐厅的指定食材,主要得益于 A .生产成本低 B .靠近消费市场C .绿色无污染D .品种丰富多样【答案】1.D 2.B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1.根据题意,欧洲主流的大型农场种植作物单一,严重依赖农药化肥,需要大型的农业机械,劳动力成本高。
而科梅霍夫农场位于山区,占地规模小,人工打理,但农产品种类丰富且不用农药,不用化肥,所以该农场的优势是产品种类丰富,D 项正确。
北京宣武区外国语实验学校2021年高三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面右图为某时30°N纬线上的昼夜分布状况,左图为72.5°E经线上此时的昼夜分布状况,P点的纬度为70°,读图回答若一架飞机在该日的F地日出时起飞,飞往T地,沿途飞行员一直看到“旭日东升”的景象则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飞行时间分别为A.东北、6小时 B.西北、6小时C.东北、5.5小时 D.西北、5.5小时参考答案:D2. 下图为某地区剖面图,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图中岩层1和岩层3为透水岩层,岩层2和岩层4为不透水岩层。
若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
完成下列各题。
24. 从地质构造看,甲处为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25. 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能够推断出的结论是A. 乙河平均水位下降B. 丙河流量明显增加C. 海陆间水循环加快D. 两河径流总量减少参考答案:24. C 25. D24. 甲处两侧岩层发生断裂,为两个同性质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因此为地垒,故C正确。
25.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因此两河流径总量下降,故D正确。
植被恢复后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丙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丙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中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丙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平均水位上升,故A、B错误。
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等影响较小,因此对海陆间水循环影响不大,故C错误【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森林植被恢复、山地坡面坡度较大,岩层倾斜、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3. 湖水中含盐量变化可以反映湖泊水位和气候变化,图4为青海湖距今1.2万年来含盐量变化,完成11~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