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件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萌芽和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105
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基础科学和农业科学、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实用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经验即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
它的发展取决于生产的发展。
原始社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因生产工具简单、粗笨,还受到原始宗教及其他意识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缓慢的。
不过,人类取得的每一个科技进步,都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同时又促进自然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预示着科技的新突破。
因此,尽管当时的人们尚处于蒙昧与野蛮状态,但他们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以辛勤的劳动与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国古代居民对天文学知识的认识与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暑往寒来的变化,月亮的盈亏圆缺,各种动物的活动规律,植物的生长与成熟的周期等等,并且逐渐摸索到它们的规律性。
因此,差不多与进入新石器时代同时,农业与家畜饲养业便出现了。
以后,人们为使农作物的生长不误农时,迫切需要掌握季节变化的规律。
这就促使天文与历法知识的产生。
从考古学提供的材料表明,可能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人们已经有意识地观测天象了,并用以确定方位、时间与季节。
方位的确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方位的辨别知识。
他们从日出、日落及日落后北斗等星体出现的规律中探索出东、南、西、北的不同方位。
他们在营造房舍、埋葬死者时,都注意到朝向。
例如住房的朝向大多选择南向;同一个墓地,甚至同一个考古学文化的不同墓地中,绝大多数死者的头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虽然其中有些朝向与正方向(正南、正北等)略有偏差,但基本方向都是不变的(少数不同方向的墓葬,应与死因有关)。
如西安半坡墓地中墓葬的排列十分整齐,它们的方向基本一致,略有偏差者也与正西方向相差不超过20°u12290X在年代更早的新郑裴李岗墓地清理的114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墓,排列密集,很有规律,所有头向均朝南或稍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