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外科知识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34.86 KB
- 文档页数:10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已近一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履行护士职责,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现将我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能1. 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乳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培训,了解国内外乳腺外科领域的最新进展。
3. 学习并掌握乳腺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护理要点。
4. 积极参加护理技能比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 认真倾听患者需求,耐心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顾虑。
2.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4.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5. 积极与医生沟通,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三、加强团队协作,共同提高科室护理水平1. 主动与同事沟通交流,分享护理经验,共同提高。
2. 积极参加科室护理查房,学习他人优点,弥补自身不足。
3. 关心同事,互相帮助,营造和谐的科室氛围。
4. 参与科室护理质量改进,为科室发展献计献策。
四、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身综合素质1. 参与科室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 学习并掌握科研方法,为科室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3. 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预防感染。
3. 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熟练掌握乳腺外科各项操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4. 加强团队协作,与同事共同提高科室护理水平。
5. 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为科室科研工作贡献力量。
乳腺外科个人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中,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积极参与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的工作总结:
1. 临床工作:我参与了大量的乳腺外科手术,包括乳房肿瘤、乳腺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的手术治疗。
我确保了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团队的讨论和病例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技能和知识。
2. 科研工作:我参与了一项乳腺癌治疗新药的临床试验,并担任该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者。
通过对病例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并向医学杂志提交了论文。
这个研究项目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
3. 学术交流:我积极参加了各种学术会议和讲座,与其他乳腺外科专家进行了交流与学习。
我也受邀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分享我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
这不仅使我与同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也提高了我的学术声誉。
4. 患者教育:作为乳腺外科医生,我始终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我积极与患者沟通,解答他们的疑虑,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
我相信通过患者教育,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并积极参与治疗计划。
5. 团队合作:作为乳腺外科团队的一员,我与其他医务人员保持密切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方位的护理。
我积极参与团队会议和讨论,与团队成员分享我的经验和观点。
通过团队合作,
我们共同提高了乳腺外科的整体水平。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
我将继续关注乳腺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将继续加强团队合作,与其他医务人员共同致力于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乳腺外科进修小结
在乳腺外科的进修期间,我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对乳腺外科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以下是我的乳腺外科进修小结:
1.乳腺解剖学:通过学习乳腺的解剖结构和相关血管、淋巴引流
等知识,我对乳腺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乳腺疾病的分类和诊断:我学习了乳腺疾病的常见分类,包括
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炎和乳腺癌等。
同时,我熟悉了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各种诊断方法。
3.乳腺手术技术:乳腺外科的核心是手术治疗,我在进修期间学
习了各种乳腺手术技术,包括乳腺肿块的切除术、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和乳腺重建术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
4.术后护理和康复:我了解了乳腺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指导,包
括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等。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综合治疗和团队合作:乳腺外科治疗常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
我学习了与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学科的协作关系,以提供综合治疗方案,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6.学术研究和进展:我关注并学习了乳腺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
展,如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等。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这段乳腺外科的进修,我不仅提升了乳腺疾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且对乳腺外科领域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乳腺外科的实习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首先,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对乳腺外科的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乳腺的体检,掌握了各种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同时,我也了解了乳腺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以及这些治疗方法的优缺点。
这些知识对我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在实习期间锻炼了沟通技巧。
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温暖、关怀的语言安慰患者,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向患者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我还学会了与医生、家属及其他护士进行有效沟通,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照顾。
在实习期间,我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
我学会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例如,在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时,我能及时发现患者的引流管堵塞、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此外,我还学会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他们的情绪波动,给予关心和支持。
此外,我在实习期间也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在处理突发情况时,我能保持冷静,迅速采取措施。
例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紧急情况时,我能立即进行抢救,并配合医生完成紧急手术。
这些经历让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更加从容。
最后,实习期间,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和团队协作。
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
在团队合作中,我能积极配合他人,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乳腺外科的实习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外科乳腺知识点总结1. 乳腺解剖乳腺是人体中一对呈扁平圆形的器官,位于胸骨前后缘之间,紧邻第2至第6肋间,呈树枝状结构。
乳房由腺体和脂肪组织构成,腺体结构较复杂,由小叶、导管和腺泡组成。
乳腺解剖结构复杂,对乳腺外科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2. 乳腺疾病的分类乳腺疾病包括良性乳腺疾病和恶性乳腺疾病两类。
良性乳腺疾病包括囊性增生、乳腺增生、乳腺腺瘤等。
恶性乳腺疾病主要是乳腺癌。
乳腺外科医生要能够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疾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临床检查包括乳房触诊、乳头溢液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等。
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活检或手术取材,送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外科医生要结合各种检查手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诊乳腺疾病。
4. 乳腺疾病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乳腺疾病,乳腺外科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于良性乳腺疾病,如囊性增生、乳腺增生等,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等。
而对于恶性乳腺疾病,如乳腺癌,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乳腺外科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乳腺外科包括乳腺解剖、乳腺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乳腺外科医生应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以提供准确、有效的诊疗服务。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乳腺外科学科也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乳腺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乳腺科出科自我小结乳腺科出科自我小结回顾这段时间在乳腺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感收获良多。
乳腺科作为一个重要的妇科学科,涉及到许多妇女的健康问题,对于我们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社会责任。
在这篇小结中,我将总结自己在乳腺科的学习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首先,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注重细节和仔细观察。
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在每次病历记录和检查中,我们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乳房外形、皮肤情况、乳头溢液等细节,并与患者详细询问病史,筛查是否存在乳腺癌、乳腺增生等问题。
此外,要学会使用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等辅助检查方法,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其次,要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心理支持。
乳腺疾病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作为医生,我们要耐心倾听患者的病情描述和心理困扰,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支持。
同时,要向患者解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并回答他们的疑虑和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
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关注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再次,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
乳腺科作为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科,需要医生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我们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指南,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好奇心。
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学习,相互促进。
此外,要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努力探索乳腺科的新方法和新治疗,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最后,要注重团队合作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乳腺科疾病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医生需要与放射科、病理科、外科等不同科室的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沟通和协调,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我们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医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临床技能的熟练度、科研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外科学第二十三章乳房疾病重难点参考书目:《外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说明:划线部分为曾作为题目出处的知识点(人卫题库、医考帮)【解剖生理概要】1.腺叶数目:15~20个,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乳管靠近开口的1/3膨大处为“壶腹部”,是乳管内乳头瘤的好发部位2.淋巴(1)淋巴液的输出途径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肿瘤跳跃性转移的基础)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流向肝(2)腋区淋巴结分组I组:胸小肌外侧腋窝淋巴结II组:胸小肌后方的腋静脉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III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淋巴结【乳房检查】1.体位:端坐/仰卧位,上肢外展、放松上肢2.扪诊:采用手指掌面而不是指尖,不要用手指捏乳房组织。
[顺序]先健侧后病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淋巴结检查]直立位:右手左腋窝,左手右腋窝。
3.影像学检查:(1)乳房X线摄影:筛查乳腺癌的重要手段(2)超声:进行血供情况观察,鉴别肿块是囊性还是实质性(3)MRI:对微小病灶、多中心、多病灶的发现及评价病变范围有优势(4)乳腺钼靶:乳腺癌的普查(5)乳腺癌骨转移:骨扫描4.常用的活检方法:(1)有肿块乳腺癌确诊:首选乳腺肿物切除活检(不是切取);次选:乳腺空心针穿刺活检(针吸)(2)乳头有溢液确诊:首选溢液脱落细胞血检查,有肿块时切除活检(3)乳头糜烂确诊:乳头刮片细胞检查Part1.急性乳腺炎【好发人群】哺乳期产妇【病因】(1)乳汁淤积:①乳头发育不良②乳汁过多③乳管不通影响排乳(2)细菌入侵:[主要途径]细菌从破损乳头沿淋巴管入侵[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表现】(1)乳房:[典型炎性表现]红、肿、热、痛(2)全身症状:寒战、高热、脉搏加快,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抗感染措施]1.早期:蜂窝织炎。
乳腺外科小知识点总结一、乳腺解剖学1、乳腺的结构:乳腺由乳房和乳头组成,内含乳腺腔,与乳腺导管相连。
2、乳腺的血管和淋巴管:乳腺的供血主要来源于内乳动脉和外乳动脉,淋巴引流主要通过腋下淋巴结和乳腺直接淋巴引流两种方式。
3、乳腺的神经:乳腺神经主要包括腋下、第二肋间、第四肋间、第六肋间等分布的感觉神经。
二、乳腺良性疾病1、乳腺囊性增生: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乳腺结节、乳腺积水等。
治疗方法包括维持良好生活作息、避免刺激性食物、常规的乳房按摩等。
2、乳腺纤维腺瘤: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多见于青年女性,单发或多发,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微创介入治疗等。
3、乳腺导管扩张症:也称为梅尔-戴维生病,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乳腺包块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患乳腺导管。
4、乳腺炎:主要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两种类型,多见于哺乳期的女性。
治疗方法主要是抗生素治疗、热敷、乳腺按摩等。
三、乳腺恶性肿瘤1、乳腺癌: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乳头溢液、乳腺轮廓不规则等。
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
2、乳腺淋巴瘤:乳腺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乳腺包块、乳头凹陷、乳头溢液等。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3、乳腺间皮瘤:乳腺间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女性。
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
四、乳腺外伤1、乳房挫伤:乳房挫伤多见于年轻女性,一般轻微挫伤后可以自行缓解。
严重挫伤可引起乳房肿胀、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2、乳房挤压伤:乳房挤压伤多发生于工作、生活中,表现为乳房疼痛、淤青出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冰敷、止痛药物、局部护理等。
以上就是乳腺外科的一些小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乳腺相关问题,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诊治。
祝你健康!。
乳腺外科实习个人总结前言在乳腺外科实习的一个月中,我有幸亲身参与了临床工作,深入了解了乳腺外科的诊治流程和一些常见病例的处理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提高了乳腺外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也提高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实习的个人总结。
实习目标在实习的开始,我给自己设定了几个学习目标,包括:1. 熟悉乳腺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乳腺疾病的常见病因、病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2. 熟悉乳腺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操作;3. 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实习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主要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和教材,系统地学习了乳腺外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我了解了乳腺疾病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我对乳腺外科的知识体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 临床观摩在理论学习后的第二周,我开始参与临床工作,与老师一起观摩诊疗过程。
我跟随老师进入病房,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程。
通过实地观察和与患者的交流,我了解了乳腺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流程,对乳腺外科的实际操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3. 手术操作在第三周和第四周,我开始逐渐积累手术操作的经验。
我通过观摩和模拟操作,熟悉了乳腺外科手术的常用器械和操作流程。
经过初步训练后,我得到机会参与一些简单的手术操作,如乳房肿瘤的肿块切除术和乳腺钼靶检查。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理解了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手术操作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训练。
4. 患者交流在参与患者诊疗过程中,我学到了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的重要性。
我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病情、需求和担忧,并提供适当的解释和安慰。
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提高了我的沟通和倾听能力。
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乳腺外科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提高了我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
乳腺外科出科总结引言乳腺外科作为外科学科的重要分支,主要负责乳房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我的乳腺外科专科医学教育即将结束,本文将对我在乳腺外科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以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
乳腺外科诊断与治疗乳腺疾病的分类乳腺疾病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常见的良性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和乳腺导管扩张等,而恶性乳腺疾病最常见的是乳腺癌。
乳腺疾病的诊断乳腺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生育史、家族史等,对后续的诊疗起到重要作用。
-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和触诊,了解患者乳房的外形和质地,排除其他病变。
- 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超声、乳腺钼靶、乳腺磁共振等,可以检查乳腺的结构和异常情况。
- 活体组织检查:通过穿刺活检、乳腺细针穿刺等方法,获取乳腺组织的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疾病的治疗根据乳腺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 良性乳腺疾病的治疗:对于乳腺增生、纤维瘤等良性疾病,一般可以采取药物治疗、手术切除、微创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 乳腺癌的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可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而对于晚期乳腺癌,可能需要进行全乳切除、淋巴结清扫等手术。
乳腺外科技术与操作乳腺手术技术包括乳腺肿瘤手术、乳腺整形术、淋巴结清扫术等,这些手术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熟悉手术操作的各个环节。
手术中注意手术切口的选择、手术器械的使用、术中出血的控制、术后创面处理等。
乳腺微创手术技术和传统的乳腺手术相比,乳腺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等特点。
乳腺微创手术主要有乳腺腔镜手术、乳腺微型导丝定位手术、乳腺微创抽吸术等。
乳腺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乳腺手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功能康复等。
医护人员需要在术后及时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咨询病史以及提供恰当的康复建议。
乳腺外科的发展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乳腺外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时光荏苒,转眼间在乳腺普外科的学习与实习已告一段落。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乳腺普外科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收获颇丰。
现将我在乳腺普外科的实习经历总结如下:一、实习环境与科室概况乳腺普外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主要负责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科室环境整洁、设备先进,医护人员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科室的日常诊疗工作,了解了乳腺普外科的运作模式。
二、实习内容与收获1. 专业知识学习在乳腺普外科实习期间,我系统学习了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阅读病历、参加查房、观摩手术等方式,我对乳腺普外科的常见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 操作技能培训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乳腺、甲状腺等疾病的检查方法、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等技能。
具体包括:(1)乳腺超声检查:掌握了乳腺超声检查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乳腺穿刺活检:学会了乳腺穿刺活检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的处理。
(3)甲状腺超声检查:掌握了甲状腺超声检查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4)甲状腺手术:观摩了甲状腺手术的操作过程,了解了手术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
3.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乳腺普外科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科室医护人员团结一心,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同时,我也学会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关爱。
4. 职业素养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
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实习反思与展望1. 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如临床思维不够敏锐、操作技能不够熟练等。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弥补这些不足。
2. 展望通过在乳腺普外科的实习,我对乳腺、甲状腺等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乳房疾病外科知识点总结一、乳腺疾病的分类1. 良性乳腺疾病良性乳腺疾病主要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增生性腺瘤等。
这些疾病通常会在月经周期中出现乳房胀痛、增大和结节等症状,多数可以通过简单的治疗方法缓解症状。
2. 乳腺炎乳腺炎是由于乳腺感染引起的乳腺组织炎症,通常表现为乳房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
乳腺炎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3. 乳腺囊性病变乳腺囊性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乳腺疾病,包括囊肿、纤维囊性病等。
囊性病变通常会引起乳房疼痛、肿块等症状,有时需要通过穿刺抽吸术进行治疗。
4.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为乳房结节,乳头溢液等。
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较好,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5. 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通常呈单个、多发或弥漫性生长。
一般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二、乳腺疾病的诊断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最基本的乳腺疾病诊断方法,包括触诊、乳头溢液检查、乳房观察等。
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初步判断乳腺疾病的性质,并确定进一步的检查方法。
2. 影像学检查乳腺疾病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光摄影、乳腺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乳腺内部的情况,对病变进行定性和定位。
3. 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是乳腺疾病诊断的关键方法,包括细胞学检查、乳腺组织活检等。
通过细胞学与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乳腺病变的性质,对乳腺癌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分子生物学检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检查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包括基因检查、蛋白质检测等,可以辅助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三、乳腺疾病的治疗1. 药物治疗对于乳腺疾病,如乳腺炎、乳腺增生等良性疾病,可以通过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抗生素、激素、降脂药等,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和治疗疾病。
2.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心胸乳腺外科知识点总结一、心胸乳腺外科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心胸乳腺外科心胸乳腺外科是外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心脏、胸腔以及乳腺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包疾病、乳腺肿瘤等。
2. 心胸乳腺外科的发展历史心胸乳腺外科起源于19世纪,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外科手术的发展,对心胸疾病和乳腺疾病的治疗越来越深入,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外科学科。
3. 心胸乳腺外科的发展现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胸乳腺外科的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手术方法不断改进,术后康复效果逐渐提高,对很多心胸和乳腺疾病的治疗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改善。
4. 心胸乳腺外科的临床意义心胸乳腺外科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因为心胸和乳腺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相关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心胸乳腺外科的治疗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心胸外科知识点1. 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位于胸腔中部,主要由心脏肌组织、心包膜、心房和心室等组成。
心脏的解剖结构对心胸外科手术非常重要,外科医生必须深入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才能进行准确的手术操作。
2. 心脏疾病的分类心脏疾病包括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后天性心脏病是指在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病变。
常见的心脏疾病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疾病等。
3. 心脏手术的常见方法心胸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开胸手术和胸腔镜手术两种,常见的心脏手术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心内膜平整术等,手术方法选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来决定。
4. 心胸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心胸外科手术是一项高风险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心脏功能不全等,在手术前、术中和术后都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心胸外科术后护理心胸外科手术术后的护理非常重要,包括心脏监测、呼吸功能监测、饮食调理、药物治疗等,术后护理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效果。
第1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转眼间,一年又即将过去,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谨以此篇年终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在此,我要感谢院领导对我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护士长及同事们对我的帮助与指导,让我在乳腺外科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土地上,不断成长,收获颇丰。
一、工作回顾1. 思想与政治方面过去的一年,我始终坚定信仰,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
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我积极参加科室的各项政治学习活动,时刻与党的要求保持一致,严守医德医风,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 业务技能方面作为一名乳腺外科护士,我深知业务技能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努力学习乳腺外科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理论知识学习:我积极参加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认真学习《乳腺疾病诊疗指南》等相关书籍,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操作技能提升: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乳腺肿块穿刺、乳腺导管镜检查、乳腺钼靶摄影等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护理工作方面(1)患者护理: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关爱每一位患者,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为他们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术前术后护理:在术前,我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肠道准备、饮食指导等工作;术后,我负责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切口观察、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等工作。
(3)健康教育:我积极开展乳腺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乳腺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
4. 团队协作方面在乳腺外科这个大家庭中,我深知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我积极参与科室的各项活动,与同事们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亮点与不足1. 工作亮点(1)护理质量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与努力,我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2)团队协作能力增强:我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与同事们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乳腺外科的工作已过去一年。
回顾这一年,我深感责任重大,收获颇丰。
在护士长的正确领导下,科室同事的关心与帮助下,我不断学习、成长,现将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深入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作为一名乳腺外科护士,我深知自身肩负着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因此,我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1. 理论学习:我认真学习《护理学基础》、《乳腺疾病学》等专业知识,深刻领会护理学理论,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 操作技能:我熟练掌握乳腺外科各项护理操作,如乳腺肿瘤切除术、乳腺癌根治术等,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3. 患者沟通:我注重与患者的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严谨工作,确保护理安全1. 规范操作:我严格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确保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执行医嘱、给药、输血等环节,我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
3. 观察病情:我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及时的病情信息。
三、关爱患者,传递温暖1. 心理护理:我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生活护理:我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亲情关怀:我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四、团结协作,共同进步1. 科室团队:我积极参与科室团队活动,与同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 护理交流:我积极参加各类护理学术交流活动,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乳腺外科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贴心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表现:1. 在日常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求,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2. 我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
乳腺外科进修医师个人总结引言作为一名乳腺外科进修医师,经历了一段充实而充实的学习和训练过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下面我将总结我在乳腺外科进修期间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个人收获1. 专业知识的提升在进修期间,我参与了多个乳腺手术案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通过与主治医师的合作以及对临床病例的深入学习,我巩固了乳腺解剖学、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以及综合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也学到了更多的乳腺外科手术技巧,例如乳房保留手术、乳房重建术等。
通过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我逐渐培养出对手术操作的熟练性和自信心。
2.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乳腺外科医师,与多个科室的医生、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等不同群体的人进行合作与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在进修期间,我积极参与科室的学术讨论和团队会议,与其他医师共同商讨疑难病例的治疗方案,共同探讨乳腺外科的新进展和技术。
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我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出了良好的医疗团队合作精神。
3. 患者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乳腺外科进修期间,我接诊和管理了大量的乳腺疾病患者。
通过与患者的面对面沟通和观察,我学到了如何细致入微地记录病史、观察疾病进展和回应治疗效果。
我也学到了如何与患者进行艰难的谈话,例如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告知及治疗方案的解释。
这些实践经验使我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提供更加全面和贴心的医疗服务。
心得体会在乳腺外科进修期间,我收获了专业知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患者管理能力的提升。
但是,我也意识到乳腺外科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待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乳腺外科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科,我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以适应患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此外,碰到各种疑难病例和医学争议时,我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提供给患者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我决定将终身学习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医生生涯中,不断追求更高的医疗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
乳腺外科医生工作总结
乳腺外科医生是负责诊断和治疗乳腺疾病的专业人员。
他们在乳腺外科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乳腺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手术服务。
以下是乳腺外科医生的工作总结:
1. 诊断乳腺疾病:乳腺外科医生使用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乳腺影像学和病理学等手段来诊断乳腺疾病。
他们可以评估乳房肿块、乳腺疼痛、乳液分泌等症状,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测试,以确定诊断。
2. 进行手术治疗:乳腺外科医生在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下,可以执行乳腺手术。
这包括乳腺肿瘤切除手术、乳腺癌切除手术、乳腺重建手术等。
他们使用尖端的手术技术和器械来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提供术后护理和指导:乳腺外科医生不仅负责手术治疗,还负责术后的护理和指导。
他们会监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建议和治疗。
他们还能为患者提供关于乳腺健康和预防的教育和咨询。
4. 参与多学科团队:乳腺外科医生通常是多学科乳腺团队的重要成员。
他们与放射科医生、肿瘤学家、放射治疗师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紧密合作,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供患者的护理。
5. 进一步教育和研究:乳腺外科医生积极参与教育和研究工作。
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他
们还参与乳腺疾病的研究,为改善诊断和治疗方法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乳腺外科医生的工作职责包括诊断和治疗乳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提供术后护理和指导,参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并进行教育和研究工作。
他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乳腺医疗护理,帮助乳腺病患者恢复健康。
乳腺外科一、本章基本概念:①Cooper韧带:乳腺腺叶间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称Cooper韧带.②酒窝征:当乳腺癌侵及Cooper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称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
③炎性乳腺癌(inflammatory breast carcinoma):炎性乳腺癌并不多见,特点是发展迅速、预后差。
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④乳头湿疹样乳腺癌(Paget'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
乳头有痰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痴皮。
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们及肿块。
较晚发生腋淋巴结转移。
⑤橘皮样变: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毛囊处与皮下组织紧密连接,皮肤水肿时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小孔,使皮肤呈“桔皮样”改变。
⑥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
临床上60%呈急性炎症表现,肿块大时皮肤可呈桔皮样改变。
40%病人开始即为慢性炎症,表现为乳晕旁肿块,边界不清,可有皮肤粘连和乳头凹陷。
⑦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实际上肿瘤向远处转移总是有一个淋巴结首先受到癌细胞的转移,称之为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时该淋巴结已有转移表明腋淋巴结也有转移,在该淋巴结阴性时,那么其他淋巴结又转移的可能性小于3%。
前哨淋巴结活检时证明该淋巴结有转移时则进一步做腋淋巴结清扫,如该淋巴结无转移则可不必施行淋巴结清扫术。
⑧隐性乳腺癌:隐性乳腺癌是指乳房内未扪及肿块,而已有腋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远处转移的乳腺癌。
原发癌病灶常很小,往往位于乳腺外上方及尾部,临床不易察觉。
腋淋巴结病理检查、激素受体测定、乳腺摄片有助于明确诊断。
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
根据前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预测腋淋巴结是否有肿瘤转移,对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病人可不作腋淋巴结清扫。
⑩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在家族性乳腺癌发生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突变基因可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给子代,目前研究最多的是BRCA1和BRCA2基因。
BRCA1和BRCA2是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两个基因,研究认为,两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家族性、早发性、双侧性乳腺癌的发生。
11.乳腺癌根治术(radical mastectomy)手术应包括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12.乳腺癌扩大根治术(extensive radical mastectomy)即在上述清除腋下、腋中、腋下三组淋巴结的基础上,同时切除胸廓内动、静脉及其周围的淋巴结(即胸骨旁淋巴结)。
13.全乳房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手术范围必须切除整个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
该术式适宜于原位癌、微小癌及年迈体弱不宜作根治术者。
14.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lumpectomy and axillary dissection)手术包括完整切除肿块及腋淋巴结清扫。
适合于临床I期、II期的乳腺癌患者,且乳房有适当体积,术后能保持外观效果者。
原发灶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肿瘤周围1-2 cm的组织及胸大肌筋膜。
确保标本的边缘无肿瘤细胞浸润。
术后必须辅以放疗、化疗等二、基本知识点(略)三、主要简答及问答隐性乳腺癌的诊治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和适应证乳腺癌化疗方案的选择和适应证乳腺癌内分泌治疗5. 保乳手术的适应证第一章:乳腺的临床解剖(了解)【乳腺的基本解剖】成年妇女乳房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平之间,内侧近胸骨缘,外侧达腋前线。
腺体有向腋窝角状突出称为乳腺尾部。
除乳晕周围外,整个乳腺周围有一层脂肪组织包绕,乳腺及周围组织又位于浅筋膜内,浅筋膜分成前后两叶将其包裹,浅筋膜前层与皮肤紧密相连,深层则大部附于胸肌筋膜的浅面,在乳腺基底与胸肌筋膜间有一潜在间隙。
乳房腺体具有15-20个腺叶,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在腺叶间垂直行走的纤维束.称cooper韧带或称为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s of breast。
对乳房起支持和固定作用。
当乳腺癌侵及此韧带时,纤维组织增生,韧带缩短,牵引皮肤向内凹陷,称为酒窝征,是乳腺癌早期常有的一个体征。
【乳腺外科的局部和邻近解剖】1.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 muscle:为全身最大的扁肌,位于背的下半部及胸的后外侧,以腱膜起自6个胸椎的棘突,全部腰椎的棘突、骶正中嵴及髂嵴后部等处,肌束向外上方集中,以扁腱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作用是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主要受胸背神经支配。
2.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muscle:为一宽大的扁肌,位于胸廓侧壁,以数个肌齿起自上八个或九个肋骨,肌束斜向后上内,经肩胛骨的前方,止于肩胛骨的内侧缘和下角。
主要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
当此肌瘫痪,肩胛骨下角离开胸廓而突出于皮下时称为翼状肩。
此时不能完全上举臂或作向前推的动作。
前锯肌主要受胸长神经支配。
3.胸大肌pectoralis major:覆盖于胸廓前壁的大部,起自锁骨的内侧半、胸骨和第1-6肋软骨等处,各部肌束集合向外,以扁腱止于肱骨大结节嵴,作用是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
4.胸小肌pectoralis minor: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起自第3-5肋软骨,止于肩胛骨的喙突。
作用是拉肩胛骨向前下方。
5.胸大肌前面的深筋膜与乳腺体后面的包膜之间为乳腺后间隙,内有一层疏松的结缔组织,但无大血管存在,有利于隆胸术时将假体(如硅胶等)植入,使乳房隆起。
有时也可将假体植入胸大肌后面的深筋膜与胸小肌之间的胸大肌后间隙。
6.乳房的动脉供应:①乳房内侧部的动脉来自胸廓内动脉穿经第3-6肋间隙的穿支。
②乳房外侧部的动脉有以下来源:胸肩峰动脉穿胸小肌、胸大肌的分支,分布于乳腺深部;第3-7肋间后动脉的外侧皮支,分布到乳房外侧。
供应乳房的动脉皆来自上方和两侧,切开乳房时应尽可能低于乳头做切口。
乳房内外侧的动脉分支,在乳房内形成3-4层吻合,在乳头周围形成动脉环,这种血管分布方式有利于哺乳期血液循环的通畅。
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分支,沿胸骨外侧缘下行。
7.乳房浅静脉大部分向内侧汇集至胸骨两侧,穿过胸壁注入本侧胸廓内静脉,少部分浅静脉与对侧浅静脉吻合,或向上方汇入颈前静脉。
乳房深部静脉与同名动脉动脉伴行,分别回流至胸廓内静脉、腋静脉、肋间后静脉。
乳房的静脉经肋间后静脉与椎外侧静脉丛形成吻合,由于椎外侧静脉丛的静脉压较低,又无瓣膜,一旦乳腺癌细胞侵入肋间后静脉,就有可能经椎外侧静脉丛扩散到椎骨及附近组织。
胸廓内静脉internal thoracic veins:通常每侧为两条,在第三肋间隙汇合后,右侧注入右头臂静脉与上腔静脉交角处,左侧汇入左头臂静脉。
8. 乳房的淋巴网非常丰富。
腺体内各小叶间有着稠密微纫的淋巴网。
除乳头、乳晕和腺体中部的小部分淋巴管汇集形成乳晕下淋巴丛外,极大部分的腺体内淋巴管部汇集到胸大肌筋膜,形成深筋膜淋巴丛。
乳腺癌主要经淋巴途径扩散转移。
乳房的淋巴输出有四个途径:①腋窝途径:约75%的乳腺淋巴回流沿胸大肌外缘流向腋淋巴结,(亦可分为胸小肌外缘以下为下群,胸小肌后方外中群,胸小肌内侧缘以上为上群),继而达锁骨下淋巴结,这是其主要的途径。
在这外侧的途径上有20-30个淋巴结存在。
再从锁骨下淋巴结流向锁骨上淋巴结。
但亦有少量淋巴(多来自乳房上部)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otter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
②内乳途径:约25%淋巴(多来自乳房中央区和内侧)沿肋间隙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分布在第1-6肋间隙乳内动静脉周围,以第1-3肋间隙多见).继而直接或经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静脉。
③乳房深部淋巴网还沿腹直肌鞘和镰状韧带通向横膈和肝脏④乳房皮肤淋巴网可沿皮下淋巴管到对侧乳房、腋窝及两侧腹股沟淋巴结。
第二章: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产后哺乳的初产妇。
【病因】①乳汁淤积;②细菌入侵:乳头有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沿管蔓延到腺叶或小叶间的脂肪、纤维组织引起蜂窝织炎,是急性乳腺炎的主要感染途径;致病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到腺小叶。
金黄色葡萄球菌常常引起深部脓肿,而链球菌感染往往引起弥漫性蜂窝织炎。
【诊断依据】1.病史:产后哺乳的初产妇。
2.临床表现:①症状:病人感乳房疼痛,可有寒战、高热、脉快。
②体征:患侧乳房体积增大,局部变硬,乳房局部红肿发热;有压痛及搏动性疼痛,如短期内局部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需要切开引流;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压痛;③辅助检查:WBC明显增高【治疗原则】基本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
①早期乳腺炎时患侧乳腺停止哺乳,同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用乳罩托起乳房,局部用热敷或鱼石脂油膏外敷。
②全身应用抗生素:早期成蜂窝织炎表现而脓肿未形成时应用抗菌药治疗。
抗生素治疗应持续5-7天。
未停止哺乳者以青霉素或头孢类为首选,病人对青霉素过敏时选用红霉素(应用青霉素、头孢类,红霉素比较安全)。
炎症早期注射含有100万u青霉素的等渗盐水10-20ml于炎症灶四周,每6小时一次能促使炎症灶消退。
③治疗后病情无改善则应反复穿刺以证明脓肿是否形成,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脓肿切开引流。
应作放射状切口,避免乳管损伤引起乳瘘,在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也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在乳腺后间隙与胸肌筋膜间分离,直达脓腔,此种切口便于引流,不易损伤乳管。
脓腔较大时可在脓腔最低部位另作切口做对口引流。
脓腔引流用乳胶片效果最好。
④一般健侧不停止哺乳,患侧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局部热敷。
若感染较严重或并发乳瘘应停止哺乳。
退奶可选用苯甲酸雌二醇4mg im Bid 2-3天(肝功能正常时使用),当肝功能异常时,可选用生麦芽100g 水煎服。
溴隐亭1.25mg PO q12h 服7-14天或乙烯雌酚1mgQ8h 共2-3天(用于退乳两者择一)注意:新生儿脐带脱落后,乳房稍肿大质较硬,并有少量略呈黄色的乳样液体自乳头流出,一般不需处理,切忌强行挤出乳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