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 格式:pptx
- 大小:9.03 MB
- 文档页数:50
单元(章节)教学授课计划一、单元(章节):第-•单元透视经济现象第一课商品的交换和消费二、单元(章节)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1课商品的交换与消费2课时三、课时授课计划授课时间第1 周星期1、3 第节课题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第1、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和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憧得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理解科学消费的原则。
2、过程与方.法:能识别商品,正确对待货币,能分析商品价格变化的原因;用科学的消费观引领自己的消费行为;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保行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看待商品价格的变化;培养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艰苦奋斗为荣,重点商品的基本属性;影响价格的因素;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难点价值规律内容和表现形式;科学的消费观教学准备课件过程设计教师活动一、导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P2的四组图片课堂设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几组图片中有哪些商品呢?这些商品的买卖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师生互动:理发服务、项链、蔬菜、服装、鞋子(正在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上述五样);这些商品展示的商品买卖方式,从支付方式来说有现金交易、刷卡交易、购买大件耐用品的贷款消费;从买卖的渠道来说有直接的钱货交易,网络购物、电视购物或邮购等。
二、教学过程1、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课堂设问:前面我们讲述了图中的商品及其买卖的方学生活动式,那么商品的含义是什么呢?分析问题:首先,图中的商品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其次,这些劳动产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不通过交换就不是商品。
板书设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课堂设问:既然劳动产品要通过交换才能是商品,那么商品的交换要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换句话说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分析问题:最初的商品时通过物物交换实现的,请同学们思考:是不是交换的双方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且各方拥有其所有权?结合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社会分工使不同的劳动者生产不同的商品,商品属于不同所有的所有者是商品的交换成为可能。
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商品交换和消费的主要内容。
2.了解企业是怎样生产和经营的。
3.学习关于个人收入和理财的相关内容。
【能力目标】
1.掌握价格和价值规律。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养成好的理财习惯。
◆学习建议
1.上网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2.收集一些关于理财方面的书籍。
第一节商品交换与消费一、商品与货币
(一)商品
(二)货币
二、价格与价值规律
(一)价格
(二)价值规律
三、消费与消费观
(一)不同的消费方式
(二)常见的消费心理
(三)影响消费的因素
(四)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节企业生产和经营一、企业的基本内涵
(一)企业的含义和作用
(二)企业的特征
(三)企业的类型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
(二)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三、做新时代的就业者和创业者
(一)劳动最为光荣
(二)锻造高素质的就业者
(三)培养新时代的创业者
第三节个人收入和理财一、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家庭的多元收入
(二)收入与分配
二、税收与依法纳税
(一)税收
(二)个人所得税
(三)依法纳税
三、投资和理财
(一)认识不同投资理财方式的利弊
(二)学会投资与理财。
经济政治与社会一.透视经济现象(一)商品的交换与消费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中产生的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基本职能: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一般职能: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E支付手段4.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5.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1)商品的价值(根本原因)(2)商品的供求关系(3)纸币的发行量6.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7.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8.价值规律的作用:(1)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2)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
(3)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9.常见的消费方式:(1)按照消费的目的:生存资料消费、生活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
(2)按照消费的内容:物质资料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劳务消费。
10.影响消费的因素:(1)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2)家庭收入水平。
(3)物价水平(4)人口数量11.正确的消费观:(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二).企业的生产于经营1.企业的含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2.企业的主要类型:3.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1)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4.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5.企业的破产、兼并和联合:(1)企业的兼并:指的是由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劣势企业的经济现象。
(2)企业的破产:指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而且扭亏无望的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3)企业的联合:指的是大企业为了增加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实施的联合。
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透视经济现象一课一练【参考】2011-09-27 21:09:34| 分类:经济政治与社会|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货币的本质是(A )A 一般等价物B 商品C 金银D 人类劳动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必须是(C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 想象的货币 C 现实的货币 D 一种价值符号3、在商店里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这里,货币执行的是( A )的职能。
A 价值尺度B 流通手段C 储藏手段D 支付手段4、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B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 想象的货币 C 现实的货币 D 一种价值符号5、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C )①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6、信用卡和货币(C )A 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B 都能在任何一个交易场所使用C 都是商品交换的媒介D 都能用于国际贸易7、曾有广告语称“一卡在手,走遍天下”。
但是,到目前为止,消费者仍离不开现金,这表明(B )A 信用卡还需要继续加强宣传、推广B 在目前,信用卡与现金各有所长C 商品交换永远离不开现金D 消费者的观念落后8、“商品——商品”和“商品——货币——商品”两个公式的区别是(B )①前者是商品交换,后者是商品流通②前者买卖行为在时空上不分,后者买卖行为在时空上分离③前者无等价物,后者有等价物④前者适用于当代,后者出现的更早A ③④B ①②C ②③D ②④9、下列关于汇率变化对外币和本币影响的看法正确的有(C )①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升值,本币贬值②外汇汇率跌落,外币贬值,本币升值③外汇汇率升高,外币贬值,本币升值④外汇汇率跌落,外币升值,本币贬值A ③④B ②③C ①②D ②④10、一段时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
《透视经济现象》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认知目标: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目标: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二、教学内容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学会理性消费。
2、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树立效益意识和质量意识;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3、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