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古诗词知识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11
关于文明礼仪的古诗关于文明礼仪的古诗一、尊敬师长地势艰险万千重,师长耕耘祈丰收。
敬仰心灵如轻灵,温情款待浇颗苗。
二、待人有礼云卷云舒山川间,相遇日暮礼献闲。
微笑盈盈传情意,和谐友善暖人心。
三、言行得体心行合一如融液,言语举止有度时。
真诚礼貌传真情,和谐社交赏芳菲。
四、守时守约晨钟暮鼓声声响,千载传统久崇尚。
守时守约自克己,翻开新篇向前行。
五、互助合作同舟共济大河航,齐心协力任东方。
团结合作强大国,品德高尚展英芳。
六、尊重他人人皆有情皆有意,相互尊重成共识。
唯有平等无偏见,和睦相处尔归宿。
七、谦虚好学江山如画心犹在,虚心好学知天足。
囊装不深无智趣,博学不倦步虚靡。
八、环保意识绿树成荫满山峦,环保意识根植间。
保护环境人人动,美好家园显英颜。
九、文明旅游山河秀丽游中观,脚踏青山心漫游。
驻足闲谈互问答,爱护景点传山楼。
十、乐善好施乐善好施渡世人,贫富悬殊心相亲。
微笑善举传美德,善行感恩广扬云。
以上,是关于文明礼仪的古诗十篇。
这些诗篇以古人智慧和文明礼仪为题材,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人们尊敬他人、待人有礼、言行得体、守时守约、互助合作、尊重他人、谦虚好学、环保意识、文明旅游以及乐善好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希望这些古诗能够成为我们文明礼仪的指南,铭记于心,指引我们迈向文明进步的道路。
让我们坚持传承美德,共同创造和谐、美丽的社会共同体。
文明礼貌古诗
文明礼貌是我们的美德,古人早已经深知此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诗中关于文明礼貌的经典之作吧。
《江雪》: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的是江雪景象,但是却想要表达的是一种绅士风度。
诗人在这里不仅自己在雪中行走不留痕迹,更是看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仍未侵犯,不管何时都不会失去对他人的尊重与体谅。
《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这首诗短小精悍却表达了深情厚谊之美。
诗人在临别时殷勤的寄情词,即使在夜半无人私语时仍尽显绅士风度,令人感觉他温暖的心灵。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没有任何的放肆,而是用温柔的口吻去呈现,这也展现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柔软和对他人的关怀。
以上三首诗均是古人表现出的文明礼貌之美,我们应该学习和继承他们的优良品质,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礼貌。
- 1 -。
文明礼仪常识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一)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
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
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
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
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
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
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关于文明有礼的古诗词
嘿,朋友!你知道吗?古诗词里藏着好多关于文明有礼的宝藏呢!
就像“不学礼,无以立”,这简单几个字,不就像一声警钟在耳边敲响?它告诉咱们,要是不懂礼,连立身之地都没有!你想想,在生活中,
如果一个人举止粗俗,毫无礼数,谁会愿意跟他打交道呢?
还有“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不
就跟我们朋友之间相处一样吗?比如说,我生日你送我礼物,等你生
日我却没表示,这多不讲究啊!这不就是没礼貌的表现嘛!
再看“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多形象啊!
就好比我们在舞台上表演,不能走错步,不能变脸色,更不能说错话。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不也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让人挑出
毛病来吗?
你说,这些古诗词是不是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文明有礼
的重要性?它们不只是文字,更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明灯啊!
我的观点是:这些关于文明有礼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让文明有礼的风尚永远传承下去!。
文明礼仪古诗句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南川西路中学李婷)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
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也很广。
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
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接讲解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
例如,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无所知。
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后汉书·礼仪志上》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也就是说,‘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这就是‘修禊’。
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
流觞,也称‘流杯’,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
”这样,学生一方面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遗韵。
二、结合文本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
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招致杀身大祸。
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
关于文明礼仪的古诗词第1篇:文明礼仪古诗词ÎÄÃ?ÀñÒÇÐ?Ê??èÐÂÊÀ?ͺÃÉÙÄê??ÎÄÃÀñÃ??ûÀÏÊ?ÀÏÊ?ºÃÒ??äÀë?ÚÐ?Ð?Äã?Ô??Æð??ÓÃÓï?ÉÏ?ߺìÁì?íÅå?øºÃÒÇ?íÕýÈËÈË??ÐØÍ?Ö?ÍÈÕ?ºÃÊÖ?ÅÆ?ÊÕÆð??Õ?ÈçËÉ×øÈçÖÓÎÔÈç?-ÐÐÈç?ç×?ÖðòÄÖ??ÍÅ?á?áºÏ×?ÇÚÑ?ÏÄÔÐéÐÄÎÊÁÏʵºÃ??Èö?Ñ??Ì?ÐÄËµÕæ??ÔçË??õÔçÆð??ºÃÏ??ßÔçÑø?ÉÁÊéºÃºÃ?ÁÊé?ÁºÃÊéÁÊéÎÄÃ?ÀñÒǺÃÏ??ß??ÈËÈË??µ?ºÃÉÙÄê??×ÈÚÈÃÀæ×ÈÚÐ?Ê?ºò?ÏÃ?ºÃÑÅË?Ãô?Ý??ÇÉÑÔÃî?ðó?ÒäËûÊÇÆæÍ4ËêÊËûÒÑÄÜ??ËÐÐí?àÊÇÒ??µÃÀñ?ÚÄ?Ç×?Ç??ÏËû??Ò?ÈÕÇ×ÂòÁËÒ?Ð?Àæ×Ó??ÌØµØ?ðÁËÒ??ö×î?óµÄÀæ×Ó?ø?×ÈÚ×ÈÚÒ?Ò?ÍÈÁíðÁËÒö×îеÄÀæ×Ó˵?º??ÎÒÄê?Í×îÐ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关于文明礼仪的好诗歌文明礼仪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的重要,讲文明懂礼仪,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文明礼仪的好诗歌,欢迎欣赏阅读。
文明礼仪的古诗十首赏析《文明礼仪的古诗十首赏析》这是优秀的古诗词合集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礼海云寺新成宝相其二(明代-谢长文)不因割截生嗔恨,宁为庄重得宠爱。
成住坏空俱是幻,何妨色相借人看。
2、颂古五十三首其十一(宋代-释文礼)即心便是佛,姮娥不画眉。
才将脂粉污,妍好却成媸。
3、奉和皇帝上( 一作丘)礼抚事述怀应制(唐代-陈子昂)大君忘自(一作物)我。
应(一作膺)运居紫宸。
揖让期明辟。
讴歌且顺人。
轩宫帝图盛。
皇极礼容申。
南面朝万国。
东堂会百神。
云陛旗常满。
天庭玉帛陈。
钟石和睿思。
雷雨被深仁。
承平信消遣。
王业本艰辛。
愿罢瑶池宴。
来观农扈春。
卑宫昭夏德。
尊老睦尧亲。
微臣敢拜手。
歌舞颂维新。
4、庆行俭初度并赠礼闱校文之行其一(明代-杨士奇)三朝冠绂殿东头,人物当今第一流。
银汉奎文光午夜,玉壶寒露炯清秋。
终知鼎鼐归台辅,共待经纶阐大猷。
二月帝城春似海,寿筵先醉紫金瓯。
5、送欧四公子例入仪部并从乃兄北上礼闱(明代-李英)少年游上国,名冠部儒绅。
惜此三冬别,照旧万里人。
天际同大被,终古见情亲。
总是班行侣,明时献纳臣。
6、礼尼总持塔【宋代:释居简】诵莲华品谤斯经,业识芬陀舌上生。
旧日阿閦如再见,定应无此恶名声。
7、太子受册礼成赴西内朝贺退归书事【元代:柳贯】乐舞充庭见象箾,重瞳日月丽璇霄。
双龙承检才升册,九虎开关恰御朝。
内厩皆陈朱鬣马,左珰新换紫金貂。
青袍最困微班忝,亲向前星挹斗杓。
8、双清轩为赵府王引礼赋【明代:林环】月湖一泓天镜光,湖上居人临水傍。
绿堤不种桃与李,春风绕舍琅玕长。
晴云低拂苍波浅,坐来引兴潇湘远。
凉气常涵碧树秋,清阴每落渔矶晚。
由来清景难久留,曳裾今向王门游。
身依蓟北关山迥,梦落闽南烟雨愁。
家林犹喜未衰歇,客路不须叹离别。
他年当乞鉴湖归,截取长竿钓明月。
9、闺人礼佛词其三【明代:王彦泓】佛手霜柑奉佛前,锡瓶亲注锡山泉。
漳兰乍折花三四,未敢先教插鬓边。
10、再次韵礼之见贻之什【宋代:强至】传家素业志雄轲,乌足区区羡决科。
古代礼仪诗词关于礼仪的诗句1、《荀⼦.富国》商朝:礼之正于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于称轻重,⽊⼯的⿊线⽤以判曲直,圆规与直⾓尺⽤于量度⽅与圆。
2、《礼记·经解》商朝荀⼦: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
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于称轻重。
3、《荀⼦·王霸》商朝荀⼦: 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
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于称轻重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于称轻重。
4、《荀⼦·⼤略》商朝荀⼦: 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把礼看作治理国家的最重要的“道”,实际上即是礼法对于国家的治理,就如同天平⽤于称轻重。
5、《群书治要·经解》商朝荀⼦: 夫礼之于国也。
犹衡之于轻重也。
绳墨之于曲直也。
⼈⽴⾝处事必须遵照执⾏的基本原则。
⼈如果失去了⽴⾝之处,就⼀定会跌倒沉沦。
礼仪是⼈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谈举⽌等⽅⾯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礼仪⽂明礼仪的古诗词静以修⾝,俭以养德。
—— 诸葛亮君⼦忧道不忧贫。
—— 孔丘贫⽽⽆谄,富⽽⽆骄。
—— ⼦贡强本⽽节⽤,则天不能贫。
—— 荀况侈⽽惰者贫,⽽⼒⽽俭者富。
—— 韩⾮夫君⼦之⾏,静以修⾝,俭以养德,⾮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诸葛亮奢者狼藉俭者安,⼀凶⼀吉在眼前。
—— ⽩居易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求⽊茂,塞源⽽欲流长也。
—— 魏徵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霸祖孤⾝取⼆江,⼦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侈则多欲。
君⼦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谁善⽓迎⼈,亲如弟兄;恶⽓迎⼈,害于⼽兵。
文明礼仪的古诗七言一、古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1.1 古代文明礼仪的定义文明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准则。
古代文明礼仪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也是维系人们心与心之间的纽带。
1.2 古代文明礼仪的作用古代文明礼仪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人们通过遵守文明礼仪的规定,尊重对方的权利和尊严,减少了矛盾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古代文明礼仪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能够培养出一种谦和有礼、守纪守法的优秀品质。
此外,古代文明礼仪也有助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维护社会稳定和进步。
二、古代文明礼仪的诗词2.1 古代文明礼仪的呈现在古代的诗词中,文明礼仪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许多古代诗人通过笔墨,抒发了对文明礼仪的推崇和讴歌。
他们用精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文明礼仪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人对礼仪的重视和执着。
2.2 古代文明礼仪的经典名篇以下是一些古代文明礼仪的经典名篇:1.《礼记》中的《大同篇》2.《诗经》中的《周南·关雎》3.《周礼》中的《坊记》4.《三礼图》中的《礼仪图》5.《诗经》中的《鲁颂·南山有台》三、古代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3.1 礼在古代,礼是文明礼仪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古人认为,“礼者,人之端也”,礼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通过礼仪,人们能够准确判断是非、尊卑,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
3.2 仁仁是古代文明礼仪的又一个重要价值观。
仁者,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乐于助人。
古代文人崇尚仁义道德,认为只有通过对他人的慈爱和关怀,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3.3 智智在古代文明礼仪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价值观。
智者,指的是具有高尚智慧和明辨是非能力的人。
古代文人常常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智慧才能真正理解和践行文明礼仪的精髓。
3.4 信信是古代文明礼仪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信者,代表诚信和守信。
在古代社会中,人们非常重视信用,认为只有通过守信才能建立起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文明礼仪古诗词文明礼仪小诗歌新世纪好少年讲文明懂礼貌见老师老师好一句话不离口谢谢你对不起常用语成习惯红领巾佩带好仪表正人人爱胸挺直腿站好手放平收起腹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不追逐不打闹讲团结会合作勤学习爱动脑虚心问不骄傲诚实好不撒谎不贪心说真话早睡觉早起床好习惯早养成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爱读书文明礼仪好习惯,人人都当好少年。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孔融让梨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
文明礼貌诗朗诵爸爸常说,中华是文明古国。
妈妈常讲,我国是礼仪之邦。
(合)老师教导我们,知书达礼儿时起。
我告诉自己,文明礼貌要发扬。
(男)学习礼仪善交往,团结同学敬师长。
(女)主动帮助老弱残,孝顺长辈问暖寒。
(合)礼仪知识认真学,从小养成好习惯。
大方热情懂礼貌,言行处文明礼仪倡议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树立现代文明意识,争做文明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我四年级全体学生围绕礼仪教育主题郑重向全体同学倡议:一、在校园里,我们是文明的学生。
我们能做到:师生见面点头问好,师长见面鞠躬行礼。
课间不追撵,不打闹,上下楼道靠右行。
不说脏话,不喧哗,轻声细语讲文明。
二、在家庭中,我们是文明的孩子。
我们能做到:尊老爱幼,勤俭节约。
三、在社会上,我们就是文明的使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小公民。
我们能做到: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和希望,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抵制不良信息、告别不文明行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将来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时刻准备着!四年级全体学生 2011、5、15 小小公民小小学生讲公德,爱家爱当爱祖国尊敬老师由礼貌,团结合作争第一社会是个大家庭,人人都要多关心花草树木有感情,请你别上他的心随地吐痰不文明,果皮纸学不乱扔过马路走人行道,这条千万别忘掉红灯亮时请等候,绿灯闪烁方才行我们都要讲公德,人人才能夸你棒夸你棒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出山帮助自己统一国家大业。
第一次,三人来到隆中,得知孔明不在,失望而归。
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立即叫人备马,到了草屋,诸葛亮还是不在,三人又怏怏而回。
春天来了,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张飞和关羽都不耐烦了。
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来到草屋,知道诸葛亮在睡觉,刘备便等他。
孔明醒了,,两人礼让一番,便谈论起国家大事,刘备一再邀请,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又诚心诚意,便答应刘备了!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亲爱的妈妈:您好你从小把我养到大,您就像一阵阵春雨,滋润着我,一点一滴流入我幼小的心田.妈妈的爱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走出寒冷.总而言之,妈妈的爱数也数不胜数.既像天上的星星,又像地上的花.记得有一次,那天有体育课,早上起床,发现运动鞋坏了.我就穿着姐姐的运动鞋去上学.姐姐找不到鞋子,就穿普通鞋子去上学,晨跑的时候,姐姐把脚扭了.这事让妈妈知道了,罚站了我一会儿.又让我写检讨书.后来,姐姐的体育老师来了.他说:鞋子大了,就容易掉,鞋子太紧了,就容易脚起泡.跟穿什么鞋子无关.有时,由于姐姐经常没锻炼身体经常扭伤的.妈妈知道误会我了,立即把我抱入她的怀中.还有一次,我放学正要回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在门口站了很久,才见到妈妈那着雨伞过来.她全身湿透了,身体微微颤抖着,我连忙那过伞来,挡住她身上的雨点.我们到家了,我和妈妈换了身衣服,我叫妈妈躺在床上,我给她盖被子.三八妇女节那天,我决定给她一个惊喜.爱,好像一座桥梁,妈妈的养育之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祝你身体健康! 您的女儿陈 2011年3月8日篇二: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古诗文中的礼仪文化(南川西路中学李婷)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保留了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礼仪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
选入中学教材中的古诗文反映传统礼仪的篇目很多,而且涉及礼仪的面也很广。
所以,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不但能将文明礼仪教育常态化,而且也是古诗文教学担负文化教育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
根据传统文明礼仪的形式以及在教材中呈现方式的不同,古诗文教学在渗透文明礼仪教育时,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手段。
一、直接讲解教材中有些涉及文化礼仪的内容,因为时代久远,流传下来已不多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会有不小的隔膜,所以阅读起来会有一些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直截了当做一阐释。
例如,在教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不少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修禊事也”、“流觞曲水”一无所知。
这时,教师可以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后,为学生做详细讲解:“《后汉书·礼仪志上》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
洁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洁之矣。
’也就是说,‘上巳’这天,人们要相携往水边焚香沐浴,以祓除不祥,这就是‘修禊’。
修禊祭祀仪式后,进行曲水流觞的活动,尤为文人所喜爱。
流觞,也称‘流杯’,就是投杯于水的上游,听其流下,停在何处,则其人取而饮其酒。
”这样,学生一方面了解了中国古代的传统风俗礼仪,另一方面也体会了文本中传达的那种魏晋雅士文人的流风遗韵。
二、结合文本古诗文中的很多篇章与传统文明礼仪的内容血肉相不可分割。
这时候,教师只须结合文本,适当点拨,就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心领神会。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的名篇,李密想辞谢晋武帝的再三征召,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可不是那么好说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招致杀身大祸。
为此他找到了一个响当当的政治依据,这就是晋武帝自己提出来的“以孝治天下”的口号。
在这里,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孝悌”这一传统文化礼仪: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
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再结合文本看,李密在结构全篇时,就是紧紧扣住了一个“孝”字,将他对祖母的深情,祖母病情加重,使他进退两难、狼狈不堪的情境描绘得淋漓尽致,以致晋武帝不仅没有对李密的“辞不赴诏”表示不满,而且还痛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甚至赏赐他两个奴婢,命郡县按时给他的祖母送饭。
传统文明礼仪的讲解与文本紧密相连,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研习文本和渗透礼仪的双重目的。
三、当堂演示传统文明礼仪从交际的角度看是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方式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现场感。
教学中,择机演示一些传统礼仪规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可强化他们对文明礼仪的记忆了解。
教学《史记·项羽本纪》,其中对座次的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文中写道:“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座。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由此可见,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项羽和刘邦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身份地位应该是相同的,但项羽却把自己置于尊位,而把客人置于卑位,这不但反映了刘、项的矛盾,更表现了项羽的惟我独尊的思想性格。
此时,请学生分别以古代常规的座次礼仪和项羽鸿门宴的待客座次分别演示,让传统的礼仪形式和项羽的人物特点,在演习的举手投足间表现得形神兼备。
四、归纳比较除了针对某一篇章在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之外,我们还可以跳出文本的局限,从“面”上加以整理,并进行横向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教师可以将古人宾主见面的常用礼节加以归纳:“拱”是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
”“长揖”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俗称叩头。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如丘迟《与陈伯之书》:“陈将军足下无恙,幸甚幸甚??丘迟顿首。
”“跪”是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然后让学生搜集整理关于古人分别时的常见礼仪:1 . 饮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音乐作别,白居易的《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折柳相送。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设帐饯行。
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教师与学生的归纳互动,对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明礼仪的兴趣,锻炼举一反三的能力,大有裨益。
《文明礼仪伴我行》诗歌朗诵稿礼仪是歌,一首焕发向上的歌;礼仪是诗,一首没有结尾的诗;礼仪是泉,一股清澈透亮的泉;遵守礼仪,是你生活中的亮点;学会礼仪,说明你正走向成熟。
如果礼仪已经在你心中成长,那么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去哺育,用理解去培养!中国礼仪代代传孔融让梨敬父母黄香暖被教育人中国礼仪不能忘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是一朵花,一朵永久芳香的花。
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用热情来哺育,让文明之花尽情绽放在你我的心中。
礼仪是一首诗,一首清新淡雅的诗。
我们用理解去融化,用关爱来抚慰,让礼仪之诗永久珍藏在彼此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