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直击1984年国庆盛大阅兵:场面宏大壮观 令人热泪盈眶
- 格式:doc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2
钢铁洪流:苏联随军记者拍摄的1948年百万解放军入关场景!科罗廖夫2017-09-27 08:13只因缺少中国彩虹5号的独门绝技:美军死神无人机被瞬间击落!突发:美军一架MQ9死神隐身无人机被老式防空导弹击落!歼10音爆干掉恐怖分子:从12个军事细节看《空天猎》地球上唯一起飞时还到处漏油的战机:比导弹速度还快!这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用火车装载大批坦克进入山海关的镜头,是苏联随军记者拍摄下的1948年11月百万解放军入关的壮观场景。
看上去就像是装备精良的机械化部队。
军列满载着解放军的日式坦克和重炮部队,冲进关内。
东北野战军在关内数千里大迂回,歼灭百万敌军。
一路势如破竹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全中国。
这些镜头都是《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记录片的精彩内容。
这两部影片由北京电影制片厂与苏联中央文献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导演谢尔盖·格拉西莫夫,影片获得了1950年斯大林金奖。
是建国初最著名的几部记录片。
有一些历史发明家,看了这两部影片以后,认为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得到了苏联的大量军事援助,以至于有过以下网络段子:根据苏联的解密史料证明,中国内战中四野的部队里有日本关东军34万,还有朝鲜籍日军15万,伪满州国军17万,苏联陆海空三军全面参与了辽沈会战。
辽沈会战其实是由苏联将领科瓦廖夫亲自指挥的,因为林根本指挥不了"苏日联军"的陆海空大兵团的立体作战!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根据地在延安,内战却从东北开打的原因。
米哈伊尔·普罗科菲耶维奇·科瓦廖夫大将,1939年率领白俄罗斯方面军解放波兰东北,1943年任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员,1948年率领第四野战军解放中国东北。
还有更离谱的段子,譬如以下这段:在辽沈战役中,东北野战军的歼星舰获得奇功,由于该舰性能先进,战力强大,外形科幻,后来被美国抄袭,运用在星球大战中。
在锦州战役中,由于东北野战军歼星舰的参与,仅用三十秒就结束了战斗。
一、1949年建国大阅兵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
首都30多万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陆海空三军部队一万多名官兵接受了检阅。
开国大典阅兵,是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誓,奠定了新中国国庆阅兵的基础,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最盛大、最庄严的一次阅兵。
1949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以怎样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时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于当年6月提出要举行开国庆典,庆典时间确定在10月1日,并拟定了庆典方案,其中就包括了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式。
因为阅兵式对场地有着特殊要求,阅兵式怎么搞和在哪里搞的问题,就成为筹备开国大典的中心问题了。
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庆典筹备委员会,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任筹备委员会主任。
下设开国庆典阅兵指挥所,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任指挥所副主任,具体负责阅兵的各项筹备工作。
在确定阅兵地点时,在天安门广场和西苑机场两者之间有过争论和分歧,最后由周恩来提议,经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同意,选定了前者。
因为天安门广场作为阅兵地点有着明显的优势:地处北平市中心,届时领袖、军队和群众能够欢聚一堂,开国大典可以搞得轰轰烈烈,特别是天安门城楼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不必费太多的力气,就可以让全体政协代表到天安门城楼进行检阅。
并且,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天安门赋予了崭新的含义,其既浓缩着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又代表了新中国的形象和威严。
同时,在阅兵司令员和阅兵指挥员方面,周恩来建议分别由朱德和聂荣臻担任。
对此,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均予以同意。
阅兵地点确定以后,开国大典的其他内容便依此展开。
为了做好阅兵庆典,身经百战的杨成武查阅了许多有关阅兵的资料,还四方求教,最终精心制定了《阅兵典礼方案》。
为了统一各受阅部队的训练进度,阅兵指挥部还制定了训练实施计划。
整个训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1日至9月6日,各受阅部队主要进行基础训练,解决好单兵、单马、单车的基本技能、基本技术问题;第二阶段,9月7日至9月24日,各受阅部队展开合练,解决好本方队的整齐、协调、一致的问题;第三阶段,9月25日至9月27日,整个受阅部队组织预演,到实际阅兵现场,熟悉程序、熟悉场地、熟悉指挥、熟悉协调动作。
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红场大阅兵
1941年11月7日,莫斯科铅云低垂,纳粹兵临城下。
数十万苏联红军官兵列队走过红场,接受斯大林检阅,然后在市民泪光注目下直赴战场。
2005年5月9日,莫斯科天空雨后放晴。
二战老兵和俄罗斯现代军人重赴红场,接受俄罗斯总统普京和50多位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检阅。
俄罗斯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阅兵式的方式纪念卫国战争胜利和纳粹德国投降60周年。
寒冬到仲春,黑发到银首,远不足以概括其间变迁。
曾经历卫国战争的老兵坐着特别仿造的战时军车,浩浩荡荡驶过莫斯科红场
2600名亲历卫国战争的老兵,乘坐军车组成方队重返红场
展示现代俄罗斯武装部队风貌的18个方阵入场,分别代表俄罗斯国防部所辖陆、海、空三军及其他所有兵种
从红旗到红色康乃馨,红色作为鲜血的颜色、也是最鲜活的颜色,令9日的红场名副其实。
俄女兵抬着印有宣传语的气球参加阅兵式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自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及一些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
各国领导人向无名烈士墓献花
俄罗斯飞机编队
俄罗斯士兵列队经过红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焰火齐放,为庆典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回放作者:东方来源:《决策与信息》2009年第09期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它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一国军队的军威,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阅兵通常是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
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
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举行过5次较有影响的阅兵;新中国成立后,共举行过13次国庆大阅兵,2009年首次举行了海上大阅兵。
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共举行的19次大阅兵见证了中国军队历史变革的缩影。
新中国成立前我军5次大阅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与我军最早的阅兵式瑞金在江西省南部,是30年代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府。
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城北6公里的叶坪村,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
参加检阅的部队主要是:红一方面军各军团、军的代表,红军随营学校,警卫部队代表等。
参加阅兵式的有毛泽东、朱德、项英、任弼时等领导同志。
●中央苏区庆“五一”与红军大阅兵1933年“五一”节,中国共产党在瑞金组织了盛大庆祝会,主会场有4万多人。
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红军第一军团正规部队列队参加了这一重大活动。
●红军成立纪念日阅兵式1933年6月,中共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议,以南昌起义日——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每年8月1日开展纪念活动。
当年8月1日,举行庆祝“八一”大会,进行了阅兵式。
项英、朱德等检阅长达600多米的红军指战员队列。
●八路军南下支队在延安举行阅兵式1944年10月中旬,时驻在延安东南45公里的南泥湾屯垦练兵的第359旅接受战斗任务后,主力5000余人由旅长王震率领,迅速从南泥湾、金盆湾一线向延安城郊集结待命。
出征前举行了阅兵式。
●西苑机场阅兵式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党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由住了10个月的西柏坡出发向北平开进。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军人的礼仪-军人礼仪规范-各国军人礼仪部队里要求严格,对意志有很好的锻炼,所以军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军人气质,你知道军人有哪些基本礼仪吗?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军人的礼仪,欢迎阅读!军人基本礼仪一、军人的称呼军人之间通常称职务,或者姓加职务,或者职务加同志。
首长和上级对部属和下级以及同级间的称呼,可以称姓名或者姓名加同志;下级对上级,可以称首长或者首长加同志。
在公共场所和不知道对方职务时,可以称军衔加同志或同志。
军人听到首长和上级呼唤自己时,应当立即答“到”。
回答首长问话时,应当自行立正。
领受首长口述命令、指示后,应当回答“是”。
二、军人的着装军人必须按照规定着装,保持军容光焕发严整。
1.严格按照授予军衔的命令佩带军衔标志。
2.严格按照规定佩带帽徽、肩章、军种(专业技术)符号、领花。
3.军人着军服时,应当戴军帽。
载大檐帽、作训帽时,男军人帽檐前缘与眉同高,女军人帽稍向后倾;戴绒(皮)帽时,护脑下缘距眉,男军人为一指,女军人为三指。
水兵帽稍向右倾,帽墙下缘距右眉一指,距左眉两指。
大檐帽饰带应当并拢,并保持水平。
士兵大檐帽风带不用时应当拉紧并保持水平。
大檐帽、水兵帽松紧带不使用时,不得露于帽外。
4.军服应当保持整洁,配套穿着,不得混穿。
不得在军服外罩便服。
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
扣好领钩、衣扣。
着长袖衬衣(内衣)时,下摆扎于裤内。
军服内着毛衣、绒衣、棉衣等内衣时,下摆不得外露。
着礼服,夏常服时,必须内着配发的衬衣,系配发的领带。
着冬装时,内衣领不得高于军衣领,女军人内衣领外露部分颜色应当与军服颜色相近。
5.操课和集体活动时通常着军鞋。
着便鞋(含凉鞋)时,只准穿黑、棕色鞋(女军人还可以着浅色凉鞋),鞋跟高度男军人不超过3厘米,女军人不超过4厘米。
除工作需要和洗漱外,不得着拖鞋、赤脚和赤脚穿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
十年积淀成长智慧中国从容面对未来
一甲子一个轮回。
当国庆庆典的烟花散尽、天安门广场的喧嚣归于沉寂,新中国又站到
60年前,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60年后的今天,胡锦涛昭告世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
在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中方将如何循序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避免台海局面的“倒春寒”?
在经济高速发展中所付出的环境和资源的代价、腐败对权力体制的损伤、极端物质化对道德理想的侵蚀,则引发外媒对中国的忧患。
在第一个甲子画上圆满句号后,中国面临的挑战也和新的“甲子命题”同期而至。
但站在60。
歌颂中国建国70周年华诞阅兵式优秀感悟及观后感5篇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观后感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歌颂中国建国70周年华诞阅兵式优秀感悟及观后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歌颂中国建国70周年华诞阅兵式优秀感悟及观后感今天是国庆节,时间一转眼就消逝了,现在已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了,除了祝国运昌隆外,更重要是大家都健康,身体100分、事业100分连学业也要100分。
以前的我不懂事有爱计较,常惹事生非,让父母担心来收拾善后,现在的我虽然仍有许多不好的缺点,但是比较会想了,懂得节制、懂得以身作则,让弟妹以我为榜样,尽力做到好大姐的模范。
成绩的不理想,还是我很大的死穴,只能说粗心大意惯了,想要细心点,还要多加努力。
爸妈看到我努力的诚意,不会常常唠叨,出口就要我去读书。
家里也有很多是发生,身为家中的一份子,无法改变生、老、病、死这人生必经阶段,但多做事少说话,别惹人碍眼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是把粗心、不专心、作是敷衍的态度改善,让自己在学校的课业都能达到尽善尽美,多阅读课外书增加知识,尽力朝向目标前进。
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医生,成为悬壶济世、拯救病患,让大家健康而且无病无痛活着。
陪着妈妈到医院时,看到病床是奄奄一息的病患,心中无比震撼,尤其听到昨天还在隔壁床咳的小女孩,今天竟然送入加护病房,我好想拥有什么神力,能让她一下子就恢复健康。
我决定好好用功,让自己的能力大跃进,让人人健康快乐。
这个国庆节,我的期待很大,希望世界和平、没有灾难、没有战争,但是小小的我,最深的希望是阖家聚在餐桌上,吃热呼呼的火锅,这是我每天的期待,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事。
歌颂中国建国70周年华诞阅兵式优秀感悟及观后感近年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E-mail文化传播网
今年9月3日,中国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这次阅兵是建国后首次非国庆节大阅兵。
回顾世界历史,多国曾不止一次出现过非“常规”阅兵,他们或为临危慑敌,或为庆贺扬威,都在历史上留下难忘的一笔。
E-mail文化传播网 阅兵活动是一项政治性非常强的国家行为,回望历史,每一次打破常规的阅兵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含义,不少
阅兵式更是留下值得铭记的瞬间。
今年中国举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非常规”阅兵式,早已被赋予多种含义和解读,备受各界关注。
图为6月12日,北京上空大量直升飞机演练排出“70”的队形。
1984年国庆阅兵作者:黎煦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09年第10期在新中国历次阅兵中,1984年的国庆大阅兵给人们的印象也很深。
但是,人们也许不知道这次国庆阅兵背后的许多故事。
对是否搞这次阅兵一开始有争议自从1959年我国国庆阅兵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再没有搞过国庆阅兵。
到1984年,时间已经过去了25年。
这25年中,我国国庆阅兵是个空白。
出现这种空白,是有原因的。
1960年,我国处于困难时期。
党中央、毛泽东出于勤俭建国的考虑,决定今后不再年年搞国庆阅兵,每年的国庆活动不再搞典礼,采取群众活动等其它方式进行。
国庆典礼还是要搞,但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办法。
这个意见,当时在党内和军内得到广泛赞成。
1964年,我国已经从三年困难时期走了出来,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城乡一派繁荣景象。
这一年,又恰逢建国15周年,是“小庆”之年。
有人提出,是否在“小庆”之年也搞阅兵。
但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不赞成这样做,他们认为,“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全国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不适宜搞大型的庆典活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阅兵被扣上了形式主义的帽子,连军队内部的阅兵活动也被取消了。
在动乱之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包括1969年、1979年这两个“大庆”之年的国庆都没有搞阅兵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4年。
对于这种现象,党内外看法不同。
党内军内一直有许多入主张还是要在“小庆”和“大庆”之年搞国庆阅兵,认为这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重大检阅,是扬国威、振士气之举。
但也有人认为,阅兵是搞形式主义;阅兵搞的分列式,是从苏联搬来的搞国庆阅兵,要花很多钱,是浪费,不赞成搞国庆阅兵。
邓小平对阅兵的看法则十分明确。
早在1981年3月10日,他就说了这样一段话:不能说检阅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它对部队作风培养有实际意义,通过阅兵式把军队摆一摆给大家看,也可以密切军民关系,对加强军队训练也有作用。
老照片直击1984年国庆盛大阅兵:场面宏大壮观令人热泪
盈眶
图:装甲兵部队方阵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这是在1959年国庆阅兵之后间隔了25年后,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举行的一次盛大阅兵。
在这次阅兵式上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大量新型武器装备首次参阅,特别是战略导弹部队的第二炮兵的洲际导弹方队公开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捍卫国防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强大实力。
图:北京军区军医学校学员方队在这次举世瞩目的大阅兵中,我们能看到很多让人热泪盈眶的场面,从中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
这次阅兵,在当时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这次阅兵在组织的时机、阅兵规模、受阅内容、对外影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在新中国阅兵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图:三军仪仗队方阵图:空军方阵图:战略导弹方阵图:地空导弹方阵图:海军导弹方阵图:火箭布雷车方阵图:首次亮相二炮战略导弹部队方阵图:阅兵式军乐队图:装甲运兵车方阵图:自行火炮方阵图:女民兵方阵图:海军学员方队图:民兵方阵图:首次亮相的女兵方阵图:邓小平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1984年10月1日,一位伟人邓小平在万众瞩目之下,挺立在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国庆大典的阅兵车上,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
检阅结束后,邓
小平登上天安门城楼,用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普通话,向世人描绘了共和国的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图:二炮战略导弹部队方阵图:反坦克导弹部队方阵图:阅兵式开始前,正在训练场挥汗如雨训练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