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0
浅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资源。
所谓核心资源,也就是那些不能轻易为其他企业所复制、也不能从市场上购买到的资源。
正是这种不可复制性和不可交易性带给了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势力,从而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一个竞争不充分、行政保护严重的经济中,拥有特定的市场准入权,一种自然资源,一种与政府的特殊关系,一项技术,甚至一台设备,都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当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之后,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很容易消失。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角度入手,着重分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提升Abstract:Inthemarketeconomy,theenterprise’scorecompetitioncomesfromthecorere sourcesitpossesses.Thecoreresourcesarethosewhichcanneitherbeeasilyduplicatedbyother enterprises,norbepurchasedinthemarket.Itistheunduplicatednessandnon-tradabilitythatbringmarketinfluencetotheenterprise,andthenitscompetitiveadvantageisfor med.Intheeconomywithinadequatecompetitionandexcessiveadministrativeprotection,the enterprise’scorecompetitioncanbeformedfromaspecificmarketaccessright,anaturalresourc e,arelationshipwiththegovernment,atechnology,orevenafacility.However,aftermarketcom petitionbecomesabundant,suchcorecompetitioncaneasilydisappear. Fromtheviewofenterprise’scorecompetition,thispaperanalyzestheproblemsofenterprise’scorecompetition,andputsforwardsthecountermeasuresonhowtoenhancetheenterprise’scorecompetition.Theelaborationinthispapermaymaketherealizationtotheenterprise’scorecompetitionmoreclear.KeyWords:corecompetition,innovation,enhancement目录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2)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3)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3)1、战略不明确 (4)2、创新能力差 (4)3、研究人员水平过低 (4)4、企业过于多元化 (5)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问题的防范对策 (6)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6)2、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7)3、积极打造人才资本 (8)4、建立企业联盟,走共赢发展 (10)四、总结 (10)五、致谢 (11)六、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小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且有很多企业往往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难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原因和对策两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一、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1.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匮乏,缺乏科技研发经费,往往无法投入足够的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导致无法保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人才获取和管理困难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和管理上相对大型企业存在着困难。
一方面,由于资金有限,中小企业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管理和培养人才方面的能力也相对较低。
3.市场开拓和营销策略不当中小企业在市场开拓和营销策略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有些企业往往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和终端消费者的情况,导致产品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接受。
4.缺乏品牌和口碑许多中小企业缺乏品牌和口碑,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也与市场开拓和营销策略的不当有关。
二、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加强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增加技术投入,掌握核心技术和专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注重人才管理和培养企业应该完善现有的人才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制定合理的晋升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
同时,也应该通过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开发。
3.改善产品质量和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特点,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加强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产品可靠性和品牌知名度,进而获得市场的认可和信任。
4.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小企业应该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发挥合作的优势和资源的互补性,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和提高竞争力。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和对策十分复杂,需要企业家们具备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危机和对策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中小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我国经济的基石,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是创新和发展的驱动力。
然而,近年来,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本文将从危机概述、市场竞争激烈、融资难题、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短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政策支持以及展望未来的方向。
危机概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危机。
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市场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给中小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
同时,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也是影响危机的重要因素。
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小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凭借其品牌优势、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相对较弱,很难与大型企业竞争。
此外,市场竞争的加剧还导致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压力加大。
融资难题融资难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抵押资产有限,很难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
此外,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不健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也使得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融资难不仅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着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由于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持,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进行技术研发投入,导致技术水平落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技术创新不足不仅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也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人才短缺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然而,中小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缺乏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激励机制,中小企业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此外,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和发展方面的投入也有限,导致员工技能水平不高,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之根源。
长期以来,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在系统分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并借鉴了发达国家知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文化的构建、核心技术的培植扣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作了详细论述.关键词: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目录第一章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 (2)1。
2 中国传统文化及落后观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3)1.3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 (3)第二章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对 (4)2.1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此提供制度保证 (4)2。
2 创新经营理念造就独特企业文化,形成企业核心组织能力 (5)2。
3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 (6)2.4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7)致谢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在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曾在八十年代辉煌一时的许多企业发生了经营危机,巨人集团的崩溃,沈阳飞龙的停滞与反省,一大批彩电生产厂家的倒闭等等,我国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通过对这些企业衰败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的竞争弱势,在于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能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正如陈惠湘在为《研究失败》作序时所说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由成功到失败的情况却是一致的。
那就是他们的优秀只是昙花一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是我国企业长期不注意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所导致的.那么为什么我国的企业长期不注意,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1 企业核心竞争力赖以建立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形成首先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未完全建立。
我国在1949年~1978年期间实行的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通过构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促进其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涵把握不清、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以及缺少战略规划等现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84-01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定位不准,协同意识缺乏在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延伸到国内市场这一新的竞争态势下,我国一些企业还处于重视不够、准备不足的状态,有的企业尚没有自己的战略定位,有的定位不准确,产业策略、市场策略、经营策略都大大缺乏,不仅原有的竞争力难以保持,甚至导致了核心竞争力衰退以至丧失。
在战略管理上,受传统“战略经营单位”思想的影响,企业各业务单元之间的联系被人为割开。
(二)目光短浅,缺乏预见能力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一些企业缺乏国际视野,缺乏在全球化浪潮之下,开展市场竞争的能力。
即使在沿海地区的企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缺陷,它们往往固守眼前的地盘和市场,而缺乏在全球化下进行资源配置和产销经营的能力和眼光。
在这点上,我们的地方政府其实做得也很不够,没有在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做出足够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及其它辅助工作。
在我国,似乎江浙一带特别是温州地区的企业家比较先知先觉地走出国门,在经济全球化之下去分一杯羹。
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种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非市场因素还在起着负面作用,这也是导致企业生存困难的因素之一。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贡献率低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研发机构不健全,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多数行业、企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基本依赖从国外引进,自主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弱。
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当今世界竞争环境已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大胆“走出去”似乎成了国内企业家的共识。
然而中国企业实力弱是现实问题,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认清自己,快速发展壮大,才能和西方跨国公司抗衡。
本文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竞争力低下的原因,着重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现状对策1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1999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管理竞争力排在第40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38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33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40位。
这说明:我国大企业的竞争力还不行。
1.管理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
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2.总体竞争力。
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大型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
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
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
3.内在竞争力。
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
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
多数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
4.环境竞争力。
从环境竞争力状况看,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说明中国企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2012级物流管理〔2〕洁 150312078 摘要:中小企业由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而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又普遍存在着核心竞争力弱、可持续开展能力差的问题。
本文运用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在对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进展界定的根底上,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开展的根本保证,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中小企业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分析随着WTO承诺的逐渐落实,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生存瓶颈越来越严重,有专家指出,入世后,我国中小企业应突出三大优势:外乡优势、比拟优势和后发优势。
在WTO"国民待遇〞原则的要求下,贸易壁垒将逐渐打破,不同的生产要素将在全球围优化配置,外乡优势所剩无几,形成后发优势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一定的比拟优势,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要想取得一定的比拟优势,必须在自身所处的价值链中打造独特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企业开展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点:1.价值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是通过市场检验实现的,符合市场需求程度越高,为顾客创造价值越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越大,企业的竞争也就越显著。
可见符合市场需求的价值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特性2.领先性。
本企业的竞争力与同一产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力相比具有较大的领先性,这种领先性表达在3个方面:一是独特性;二是不易模仿性;三是满足顾客需求的超前性。
3.整合性。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技能、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独的任何一项都不能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一个有活力的低本钱、高效率的具有很强市场敏感力的组织系统要具有整合这些关键性要素的能力。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引言在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
现状分析1.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2.技术创新不足:许多我国企业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需求,导致核心竞争力的下降。
3.品牌建设缺失: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我国企业的品牌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策提出1.加强技术创新:企业应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升自身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立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2.增强品牌意识:企业要重视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
通过提供高品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树立企业的良好口碑。
3.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
通过合作,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打开国际市场。
4.关注人才培养:企业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通过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5.加强市场营销:优化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消费者需求和市场趋势,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结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关注品牌建设、开展国际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加强市场营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为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摘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中取得优势的关键因素。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一直不够强,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包括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管理结构、加强品牌建设等,旨在为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国际市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管理结构正文:一、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市场中取得比其他企业更具优势的因素,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其中一个原因是缺乏核心竞争力。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瓶颈。
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不足。
因此,很多核心技术和专利仍然被外国企业所垄断,也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
2.管理结构亟需优化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结构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企业在管理上仍然存在很多传统模式,缺乏创新。
一些企业的管理团队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的经营效率和产能利用率低下,这也成为制约其核心竞争力发展的一个因素。
3.品牌建设不够在国际市场上,品牌是企业获得市场份额和口碑的关键之一。
我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有待加强,缺少一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品牌。
同时,一些企业在品牌形象塑造上还存在问题,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
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对策针对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应该采取以下的对策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1.加强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基础工作,当前,我国各个领域的技术与管理水平都在积极提高,企业需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大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力度,培育出更多的技术创新领袖,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优化管理结构企业的管理结构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优化内部管理结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前提。
论当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企业独具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如果企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那么它将将无法生存。
从我国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出发,客观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试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
标签: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是带领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繁荣的主力军。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普遍较弱。
虽然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有所增强,但国际竞争力仍然还不高。
人力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依然是行政任命制,这就容易造成,管理者不懂企业管理,对企业产品不了解,导致阻碍企业的发展。
企业用人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经常有混水摸鱼的人存在,而人才难以留下。
技术创新能力差,不是没有能力创新,而是管理者不愿去投入。
因而,要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认真分析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同时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构建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有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研究在国有企业中有效构建核心竞争力有关理论和方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
国际性知名品牌的匮乏是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薄弱的重要反映,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还没有批量产生真正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企业。
在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有54家企业上榜(其中大部分都是国企),这是历年来国企上榜最多的一次,但是世界百强我国仅占5席。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依旧刻板。
通过行政命令来任命企业管理者,这就导致被任命的管理者对企业的经验管理没有任何经验,容易使管理者把官僚作风带到企业的管理中去。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用人和激励机制也不科学。
企业员工的调动、升迁不是看对企业的贡献,而是重资历,政治色彩浓重。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各企业的管理层都在探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
在当前多元化、个性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代表着企业的立足之本,也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
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状1、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但是现实情况众所周知–许多企业尝试过在研发部门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新产品或其他领域上的创新上也进行了尝试,结果却收效甚微。
例如,技术上的研发成果传达不到市场,产品的定位与客户需求无法相应,企业的创新能力大打折扣。
2、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同时也没有明确的职业晋升途径,这使得人才流失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而人才流失被视为损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利因素之一。
3、品牌建设难题消费者越来越理智,过去的品牌忠实度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环境。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品牌形象和信任感,对于企业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资金,更加重视内部创新研发和服从市场需求的产品定位。
另外,企业要建立与市场直接联络的渠道,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尝试创造新产品,推广新服务。
另外,创新管理模式也非常重要,通过创新活动的组织和调动创新的积极性,来促进企业的创新能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留存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和职业晋升途径,定期进行员工培训计划,鼓励员工不断提高技能,提高工作质量。
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引导和帮助,并让优秀的员工有机会晋升,培养团队文化,吸引人才,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
3、改善品牌形象品牌建设要始终保持客户的真实需求为中心。
通过不断反思,遵从市场趋势并作出灵活的相应,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形象,保持品牌的活力和感染力。
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向消费者传达出行业知识、专业素养等品牌价值培育。
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
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关键因素,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企业本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定位上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定位较为模糊,缺乏明确的目标客户群体和市场定位,导致企业产品无法针对特定的需求进行研发和生产。
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明显的优势,影响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明确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客户群体,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实现市场与企业战略的有效对接。
其次,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上存在问题。
我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过于依赖进口技术和成熟产品。
这使得企业无法在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核心竞争力受到制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另外,我国企业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物流配送效率低下、供应链信息共享不足等,使得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的布局和流程,加强对供应链环节的管控和监测,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敏捷性,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
此外,我国企业在人才队伍结构和素质上存在不足。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企业内部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然而我国企业的人才队伍普遍存在结构偏单一、素质不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注重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制或拥有大部分股份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现状分析1.经营效益不高尽管国有企业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但由于长期存在行政化管理和行政干预,造成了决策效率不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相对较低。
2.创新能力不足由于体制原因,国有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
但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3.人才流失问题国有企业在薪酬制度、晋升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对策建议1.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股权多元化,引入市场机制和法治化运作,使国有企业更加透明、规范和有效。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动力。
2.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鼓励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3.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国有企业应加强技术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创新能力。
同时,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给予创新型国有企业更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
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积极开展人才选拔和培养计划,提供良好的晋升、发展机会,留住人才,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5.加强监管与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防范腐败和不当行为,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与对策一、发展现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和应对各种变化,以保持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
目前,企业的发展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1.经济增长与市场扩大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企业通过加大投资、拓展市场、加强品牌建设等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行业竞争与压力增加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和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
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压力。
3.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等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品牌建设与市场影响力提升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企业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市场营销等手段,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二、存在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缩小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导致企业发展受阻。
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以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2.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问题。
这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负担,还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金周转。
企业需要优化产能结构,降低库存成本,以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3.技术创新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部分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4.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那么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1.打造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们很多企业的产品在国外屡遭反倾销指控,一方面确有我国产品制造成本低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更多地是因为我们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品牌或品牌知名度差,这样被迫以数量对质量,吃了很大的亏。
同时,世界上许多拥有知名品牌的企业选择我国作为制造基地,实行贴牌生产,这说明我们不少企业已经具备了世界水平的制造能力,但却因为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只能成为别人的加工厂。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企业从“世界加工厂”成长为“世界制造工厂”,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品牌工厂”呢?出路即在于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我们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1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2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很多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验证明,企业在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一定要确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对很多卓越的企业来说,都拥有一种核心理念,正如一个民族要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企业靠什么凝聚优秀人才,就是要形成一种可以凝聚员工的价值观。
确立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而这恰恰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
2.3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为此,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良好的制度条件下形成的,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搞不活或者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制度的束缚和制约。
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现有的企业制度,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而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提高执行力,使企业各项制度得到落实,同样是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责任。
2.4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层次因素。
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竞争环境已日趋激烈,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加入WTO后,大胆“走出去”似乎成了国内企业家的共识。
然而中国企业实力弱是现实问题,所以中国企业必须认清自己,快速发展壮大,才能和西方跨国公司抗衡。
本文从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了竞争力低下的原因,着重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现状对策1
【Abstract】Nowadays the world compete the environment already and gradually vigorous,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want to want to exist continuously and then must establish to rise the own 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Our country affiliation after the WTO, courageous" walk out" apparently common ground of the local entrepreneur. However the weak of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real strengths is a realistic problem, therefore the Chinese business enterprise must recognize pure oneself, fast development strong, the talent match with western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is text is from the our country business enterprise the competition ability's present condition, analyzed the lowly reason of competition ability, and put great emphasis on to bring up the solution's way with the counterplan.
【Key words】Core competition ability ; Present condition; Counterplan
【正文】
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状
p 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1999年)》,中国在参评的46个国家中,管理竞争力排在第40位,总体竞争力排在第38位,内在竞争力排在第33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40位。
这说明:我国大企业的竞争力还不行。
p 1.管理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管理竞争力成下滑趋势,研究表明,企业文化竞争力、公司绩效竞争力同企业管理竞争力相关系数达到了0.9191和0.8895。
因此,企业管理竞争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和公司绩效竞争力的大幅度下滑。
2.总体竞争力。
在1999年企业总体竞争力排序中,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得分仅为25.72,处于46个国家的第38位,说明大型企业总体竞争水平极低。
相比之下,超过80点的国家有11个,其中欧洲7个,美国和加拿大居于第一和第三。
可见,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多寡,小国的企业在现代竞争中同样可以获得优势地位。
3.内在竞争力。
中国的内在竞争力排名第33名。
我国企业资源的相当一部分不能适应需求,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重新构建。
多数
企业忽视市场信息、商标、品牌、营销策略、企业形象、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忽视对无形资产的积累与维护;加之,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产品积压、流动资金不足;此外,企业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普遍匮乏。
4.环境竞争力。
从环境竞争力状况看,中国列第40位,处于落后地位,说明中国企业在环境方面存在着严重制约企业竞争力发展的问题。
市场竞争是企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排33位比整体环境上的竞争力排名提前了7位,说明了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
二、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1.我国企业规模小,效益差,产业集中度过低,专业化协作程度差。
表一已显示出我国产业集中度过低,除垄断行业集中度已在50%以上,其余产业的集中度过低,而日本则均在60%以上。
从日本1973年与我国1992年的比值可以看出,纺织、机械、建材加工、食品制造、电气机械等的比值达9-33.1倍。
可见,我国产业集中度确实过低,极难达成规模经济效应,再加上企业管理模式封闭化,企业竞争力由此更会低下。
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销售总额1998年约2000亿美元,而美国的“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同期销售额3057.31亿美元,远远超过我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的总和。
我国企业如果能有10个进入“世界百强”,其竞争力之强自不言说。
正是由于没有世界级企业,我国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水平极低,大中小型企业间分工不够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