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母乳喂养咨询技巧
- 格式:ppt
- 大小:404.00 KB
- 文档页数:31
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咨询指导内容一、营养与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食物,应尽量在宝宝出生后的前 6 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
母亲要保持良好的营养和休息,以保证乳汁的质量和产量。
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方式能确保宝宝有效地吸吮,减少乳头疼痛和损伤。
2、配方奶喂养如果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宝宝年龄的配方奶。
严格按照配方奶的说明进行冲调,避免过浓或过稀。
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清洁与消毒。
3、辅食添加宝宝 6 个月左右开始添加辅食,首先添加富含铁的米粉。
逐渐引入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等食物,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观察 3-5 天,无过敏等不良反应后再添加另一种。
辅食的质地应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锻炼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
4、饮食均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要保证饮食的多样化,包括谷类、蔬菜、水果、肉类、蛋类、豆类等。
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避免给宝宝吃过多的零食和饮料。
二、睡眠与休息1、睡眠环境为宝宝创造安静、舒适、温暖的睡眠环境,房间温度适宜,保持适当的湿度。
床垫要软硬适中,床上用品要柔软舒适。
2、睡眠时间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约 16-20 小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1 岁以内的宝宝白天需要多次小睡,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3、睡眠姿势新生儿应采用仰卧位睡眠,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当宝宝能够自主翻身时,可以选择自己舒适的睡眠姿势。
4、安抚宝宝入睡可以通过轻柔的抚摸、摇篮曲等方式帮助宝宝入睡,避免过度依赖安抚奶嘴或摇晃。
三、身体活动与锻炼1、新生儿可以进行适当的抚触,促进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身体感知。
2、婴儿期鼓励宝宝多趴着,锻炼颈部和背部肌肉。
当宝宝能够翻身、坐立时,可以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其自由活动。
3、幼儿期每天保证一定的户外活动时间,增强体质,促进维生素D 的合成。
可以进行简单的游戏和运动,如踢球、追逐等。
四、疾病预防与护理1、预防接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按时带宝宝进行预防接种,预防各类传染病。
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是新生儿早期成长发育所需的两种重要喂养方式。
对于从事月嫂工作的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月嫂中的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指导进行探讨,并就如何正确辨别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中的困惑和误区进行讲解。
一、母乳喂养指导母乳喂养是自然、健康的喂养方式。
对于婴儿的免疫系统、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月嫂来说,提供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可以帮助妈妈正确理解和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1.1 母乳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母乳供应尚未建立,建议在婴儿醒来后每次喂养15-20分钟,约每2-3小时喂养一次。
待母乳供应建立后,婴儿可以控制自己的进食量和频率,一般建议按需喂养,让婴儿自行决定何时进食。
1.2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保证婴儿吃到充足的奶量和避免乳房疼痛非常重要。
月嫂应当指导妈妈采用正确的姿势,如侧卧喂养、趴卧喂养或躺平喂养等。
同时,保持婴儿头、颈部和躯干在同一直线上,确保婴儿能够正确吸吮。
1.3 母乳喂养的特殊情况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月嫂提供额外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对于早产儿、有唇腭裂的婴儿或生病的婴儿,可能需要采取特殊的哺喂技巧来保障他们的营养摄入。
二、奶粉喂养指导奶粉喂养是母乳喂养的一种代替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必需的。
月嫂应当掌握奶粉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以保证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2.1 选择适合的奶粉选择适合婴儿年龄段和特殊需求的奶粉非常重要。
月嫂应当帮助父母了解奶粉产品的成分表和相关信息,以便能够正确选择适合婴儿的奶粉品牌和类型。
2.2 奶粉喂养的时间和频率婴儿奶粉喂养的时间和频率与母乳喂养相似,但可能会有所不同。
月嫂应当根据婴儿的需求和品牌的建议进行喂养,并尽量保持稳定的喂养时间和频率。
2.3 准备奶粉的正确操作正确准备奶粉非常重要,以避免婴儿吞食过早或过热的奶粉。
月嫂应当指导父母按照奶粉包装上的说明准备奶粉,并确保正确的温度和比例。
母乳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母乳喂养是确保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正确的喂养方法能够有效促进母婴健康,建立亲子间的情感纽带。
以下是一些关于母乳喂养的正确指导方法。
一、建立正确的喂养姿势正确的喂养姿势对于宝宝的吃奶效果和母乳流通非常重要。
妈妈应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如坐立或半躺。
将宝宝的整个身体转向妈妈,确保鼻子对准乳头。
同时,宝宝的头部和身体应保持轻微的倾斜,以便更好地吞咽乳汁。
二、观察宝宝吃奶的信号宝宝吃奶时会给出一些特定的信号,如吮吸手指、张嘴、舔嘴唇等。
妈妈要密切观察这些信号,并在宝宝有饥饿感时及时喂奶。
不要等到宝宝哭闹才开始喂奶,因为这样宝宝已经非常饥饿,可能会导致无法顺利吃奶。
三、正确把握宝宝吃奶的时间宝宝一般需吃到饱为止,一次完整的吃奶过程大约需要15至30分钟。
妈妈要耐心地等待宝宝自行停止吃奶,不要急于中断。
如果宝宝开始放松或入睡,表示他已经吃饱了。
四、忌过度哺乳过度哺乳可能导致宝宝肠胃负担过重,甚至引起呕吐。
妈妈要遵循宝宝的需求,不要追求“吃得多就好”。
在宝宝吃奶期间,要经常观察他的饥饿状态和饱食感,及时调整喂奶的时间和频率。
五、保持乳房的卫生母乳喂养时,妈妈要保持乳房的卫生。
每次喂奶前后要用温水轻轻清洁乳头和乳房,保持干燥。
不要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或强碱性清洁剂,以免对宝宝产生刺激。
六、合理饮食和休息妈妈的饮食和休息对乳汁的分泌和母乳素的质量非常重要。
妈妈要保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蔬菜和水果。
此外,妈妈要注意饮食的多样性,避免食物单一造成宝宝乳汁不均衡。
合理的休息也有助于提高母乳素的质量。
七、及时咨询专业人士如果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妈妈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建议。
专业人士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帮助妈妈和宝宝建立良好的喂养习惯。
总之,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营养来源之一。
妈妈们要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给予宝宝充分的关爱和呵护。
更新版成功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更新版母乳喂养是婴儿营养和健康发展的最佳选择,对于妈妈和宝宝都有诸多好处。
为了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我们可以推出一些更新版的措施,以下是十项这样的措施。
1.提供更多的母乳喂养教育:社区保健工作者和医疗机构应该加强对准妈妈和新妈妈的母乳喂养教育,包括孕期、产后和喂养技巧方面的知识。
2.支持产假延长:政府可以制定政策,支持妈妈们延长产假,为她们提供更多时间来建立并维持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
3.设立母乳喂养室:在公共场所、商场和工作场所等地方设立母乳喂养室,为妈妈们提供方便和舒适的环境来哺乳。
4.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应该进行更多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关于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为妈妈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
5.推广母乳喂养友好医院:设立母乳喂养友好医院认证制度,并向认证的医疗机构提供额外的资源和支持,以鼓励更多医院加入到母乳喂养促进的行列中。
6.建立相互支持的社群:鼓励妈妈们加入母乳喂养的社群,分享经验、交流问题,并互相支持。
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组织相关活动和讨论。
7.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通过广告、宣传和公共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了解,鼓励更多的妈妈选择母乳喂养。
8.加强公司支持:企业可以制定相应政策,包括设置母乳喂养室、延长产假、提供母乳喂养期间的弹性工作时间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母乳喂养支持。
9.提供更多的母乳储存设施:在各种公共场所、商场和医疗机构里,设立更多的母乳储存设施,让妈妈们可以方便地保存母乳。
10.加强家庭支持:家人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支持和鼓励作用,因此需要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家庭更好地支持妈妈的母乳喂养。
通过以上十项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母乳喂养,提高婴儿的营养和健康水平,为母婴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支持母乳喂养的环境,为妈妈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便利条件。
母乳喂养好的10条秘诀一婴儿出生后母女喂哺越早越好。
这是因为出生一小时内的小宝宝对喂养的兴趣较高,易于用母乳喂养。
请记住:开奶前不要让婴儿接触橡皮奶头,否则婴儿会产生乳头错觉,造成母乳喂养困难。
这是因为,用奶瓶喂养时婴儿由于吸吮橡皮奶头,婴儿的口腔运动截然不同于母乳喂养,婴儿的吸吮要比母乳喂养时省力,妈妈再用母乳喂哺时,婴儿往往会出现据奶、烦躁等现象。
所以新生儿断脐后,应早于30分钟内裸体放在妈妈胸前,开始吸吮。
妈妈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给小宝宝喂奶有许多好处:1、可练习早吸吮、巩固吸吮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
2、早吸吮可以延长母乳喂养时期。
3、有利于保护新生儿少得疾病。
4、减少妈妈奶胀发生。
5、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
二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和饮料,母乳的优点有:1、母乳营养丰富,完全能满足出生至4—6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不必添加果汁,饮料。
2、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抵抗疾病能力。
3、有益于母亲健康,因为哺乳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
4、母乳喂养还能密切母子感情。
5、母乳经济方便,母乳喂养有利于家庭、社会和人类。
三哺乳时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及母亲婴儿的正确体位。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但是要取得成功的母乳喂养,每一位妈妈必须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
喂哺时:用乳头轻轻地触摸婴儿的小嘴唇直到婴儿张大口,同时挤出少许奶汁以引起婴儿的味觉和嗅觉。
当婴儿的口长大时,妈妈应迅速将婴儿向怀里抱紧,一旦婴儿的小舌触及乳头时便会用双唇含紧乳头,产生吸吮动作。
如需停止婴儿的吸吮,可轻轻地将您的一只食指放入婴儿的嘴角便可。
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婴儿身体转向母亲,并紧贴母亲身体做到胸贴胸、腹贴腹、下颌贴乳房。
婴儿吸奶时要张开嘴,唇突起,吸入大部分乳晕,吸吮时两颊鼓起有节奏的咕嘟,妈妈能听到吞咽声。
妈妈正确姿势:体位舒适喂哺可采取不同姿势,重要的是让母亲了解心情愉快、体位舒适和全身肌肉松弛,有益于乳汁排出。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1.提供早期接触: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将婴儿放在妈妈的胸前,利用早期接触的机会,促进婴儿与妈妈的亲密接触。
这有助于婴儿对母亲的味道和气味产生认知,同时也促进母亲体内的乳汁分泌。
2.提供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哺乳姿势对于成功母乳喂养至关重要。
妈妈应该坐着,背部支撑,保持舒适的姿势,并将婴儿舒适地放在胸前。
确保婴儿的脸对着乳头,嘴巴张开90度,嘴唇紧贴乳头,从而确保有效地吸吮乳汁。
3.掌握正确的吸吮技巧:妈妈应该学会观察和理解婴儿的吸吮行为。
婴儿的嘴唇应该完整地包围住乳头,而不仅仅是乳头头部。
婴儿的吸吮动作应该是均匀、有力且有规律的。
妈妈可以根据这些指标来判断婴儿是否有良好的吸吮技巧。
4.频繁哺乳:根据婴儿的需求来进行频繁的哺乳。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而且需要更频繁地进食,通常每2-3小时一次。
频繁哺乳有助于促进母乳分泌并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
5.不使用乳峰:乳峰是指婴儿无法有效吸吮乳头时,通过使用乳峰将乳汁强制推出。
然而,使用乳峰可能会导致婴儿对真正的哺乳习惯产生混淆,让婴儿无法正确吸吮乳头。
7.避免使用奶瓶和奶嘴:在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习惯后,最好避免使用奶瓶和奶嘴。
使用奶瓶和奶嘴可能会给婴儿造成混淆,让他们无法正确吸吮乳头。
8.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妈妈在母乳喂养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帮助。
医生、助产士或母乳顾问可以提供有关哺乳姿势、吸吮技巧和乳房护理的建议和指导。
9.妈妈合理膳食:妈妈的饮食对于乳汁的质量和数量有直接影响。
妈妈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确保乳汁的营养价值。
10.支持和理解:促进母乳喂养成功需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家人应该支持妈妈的决定并提供帮助。
社会也应该提供积极的环境,如公共场所提供哺乳室和便携式哺乳墙,以方便母乳喂养的妈妈们。
总结起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需要妈妈们提供早期接触、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技巧,以及频繁哺乳。
引言概述婴幼儿的喂养是每位父母关注的重点之一。
很多父母在婴幼儿的喂养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宝宝不肯吃奶、乳头疼痛、喂养时间不规律、喂养量不足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这些常见的喂养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宝宝不肯吃奶1.定期喂养:建立一个固定的喂养时间表,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使宝宝逐渐形成规律的喂养习惯。
2.改变喂养姿势:尝试不同的喂养姿势,如手持式、抱式、侧卧等,找到宝宝最舒适的姿势。
3.温暖乳头:在开始喂奶之前,使用热毛巾轻轻擦拭乳头,增加宝宝吸吮的兴趣。
4.检查乳房:确保乳房没有剩余的乳头膜或其他异物,以免影响宝宝的吸吮。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宝宝持续不肯吃奶并出现其他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儿科专家的意见。
二、乳头疼痛1.调整喂养姿势:尝试不同的喂养姿势,确保宝宝正确吸吮乳头,避免过度拉伸乳头。
2.使用乳头护理产品:在喂养前后使用适当的乳头护理产品,如润滑剂或乳头霜,保护乳头皮肤,减轻疼痛感。
3.注意乳头清洁:每次喂养后用温水轻轻清洁乳头,避免使用过热水或刺激性清洁剂。
4.避免用力拔出:宝宝吸吮完母乳后应缓慢松开吸嘴,避免过度牵拉乳头。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乳头疼痛持续且严重,建议咨询医生或乳房咨询师的意见。
三、喂养时间不规律1.建立固定的喂养时间表:根据宝宝的需求和生活习惯,制定一个固定的喂养时间表。
2.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学会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如舔唇、吮指、握拳等,及时喂养。
3.避免过度喂养:不要因为宝宝哭闹而立即喂养,要观察宝宝是否真的饥饿。
4.逐步调整时间:如果需要调整喂养时间,逐渐延长或缩短时间间隔,以适应宝宝的生活规律。
5.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宝宝的喂养时间一直不规律,建议咨询医生或儿科专家的意见。
四、喂养量不足1.调整喂养姿势:确保宝宝正确吸吮乳头,避免过度拉伸乳头,以便宝宝获得足够的奶量。
2.增加喂奶频率:适当增加喂奶的次数,每隔23小时喂养一次,以增加宝宝的摄入量。
母乳喂养咨询与指导(一)母乳喂养的优点:1、各种营养成分与热量最适合婴儿生理需求——易消化吸收2、含有大量具有活性的多种免疫物质——增强抗病能力3、母乳中蛋白质属人体蛋白质——减少过敏反应4、有利于母亲产后康复、婴儿智力情绪发展——增进母婴感情5、母乳温度适宜,经济方便。
(二)指导喂养1、早开母乳。
足月正常新生儿生后30分钟即可开奶;早产儿也应强调早开奶,体重2300克以上的早产儿,一般情况良好者,产后30分钟即可试喂5%糖水,1~2次后无呕吐时即可喂奶;2300克以下者,可把母乳吸出装入奶瓶和滴管喂哺;低出生体重儿一般情况良好者,鼓励吸吮母乳,为防止低血糖,可于生后30分钟试喂5~15%葡萄糖水,如能承受,可改为母乳;有窒息者,情况好转之后尽早开奶。
2、有利于母子感情的建立。
3、促进母乳分泌。
4、初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可增强抗病能力。
5、喂养方法①在孕中期即开始做母乳喂养的准备工作。
②喂奶前换好尿布。
③喂奶前母亲应洗手,用温开水揩洗乳头,挤掉几滴奶后再喂。
④坐位喂奶,注意乳房不要堵塞鼻孔。
⑤两侧乳房交替喂奶。
⑥喂毕竖起小儿,轻拍背部,以免呕吐。
⑦喂奶后采取右侧卧位。
⑧对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或吸吮能力弱者,可缩短喂奶时间,亦可将母乳挤出,用小滴管喂,哺乳用具要保持清洁(可煮沸消毒)。
6、喂奶时间对新生儿喂奶间隔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尽量延长夜间的间隔时间。
每次喂奶时间以20分钟为宜。
(三)母乳喂养禁忌症:1、母亲患危重病症:重症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败血症、癌症2、母亲患急性传染病:各型急性肝炎、活动性结核、艾滋病、伤寒、疟疾等3、母亲患慢性疾病:癫痫、结缔组织病、精神病(乳汁中有药物成分)或身体过于虚弱3、母亲暂时生病:暂停母乳喂养。
病愈后可哺喂,如乳头皲裂、乳房脓肿等。
4、小儿吸吮困难:体弱儿、先天畸形(唇、鄂裂、舌系带过短)将母乳挤出后用滴管或小勺喂小儿5、小儿患先天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吃专用奶粉(四)乳汁充足的表现:1、体重增长:0—3月≥800克/月(生病除外)4—6月每月平均增长500—1000克第一月内体重每周平均增长112—200克2、一昼夜排尿:8—10次以上,每次尿量不少3、乳房感:喂前:奶涨感,常有奶水溢出喂时:下奶感,听到吸吮咽奶声喂后:排空感,小儿松口入睡2—3小时(五)母乳量不足指导1、休息:保持精力充沛。
母乳喂养指导流程规定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1.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2. 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3. 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有利于婴儿心理发育。
4.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身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如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等疾病的风险。
二、母乳喂养的指导原则1. 尽早开奶:分娩后30分钟内,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以促进乳汁分泌。
2. 按需哺乳:根据婴儿的需要进行哺乳,一般每2-3小时喂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
3. 正确含接:确保婴儿的口唇紧密含住乳头和乳晕,面部肌肉放松。
4. 避免过度喂养:观察婴儿的饥饱信号,避免强迫喂食。
5. 保持乳房清洁:每次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房和乳头。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方法1. 乳房按摩:哺乳前,用手掌按摩乳房,从边缘向乳头中心方向按摩,以刺激乳汁分泌。
2. 正确挤奶:用手挤奶或使用挤奶器,注意挤奶时的力度和方向,避免损伤乳腺。
3. 储存母乳:将挤出的母乳储存于标有日期和时间的容器中,冷藏保存,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 代乳品的选择:如母乳不足,可选择合适的代乳品,遵循医生建议。
四、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1. 母婴分离:确保定期哺乳,可通过吸奶器将母乳储存,以便婴儿按时喂养。
2. 母亲疾病:母亲如有特殊情况,如患有传染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采取适当措施。
3. 婴儿疾病:婴儿如有特殊情况,如先天性疾病等,应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母乳喂养方式。
五、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 避免烟酒等有害物质,避免食用可能导致婴儿过敏的食物。
4. 保持心理健康,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六、母乳喂养的推广与支持1. 加强母乳喂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
2. 医疗机构应设立母乳喂养咨询室,为哺乳母亲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促进社会和公众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和支持母乳喂养。
今年母乳喂养周的主题是“职场妈妈‘喂’爱坚持”.一、母乳喂养的重要性1、母乳成分的变化初乳是母亲产后5日之内产生的乳汁,它很稠,颜色为黄色或清的。
成熟乳是几天后产生的母乳,量变大、乳房充盈、变硬、变重,某些人称此时为“下奶”。
前奶是在一次哺乳过程中早期产生的奶后奶是在一次哺乳过程中后期产生的奶后奶外观较前奶白,因其含较多的脂肪,这种脂肪使母乳提供较多的能量,这就是让孩子吸吮较长时间的重要原因,应让孩子吸够为止。
前奶较后奶蓝些,产生的量大些,提供了大量蛋白、乳糖及其它营养物。
2、初乳的性质和重要性性质重要性丰富的抗体保护婴儿防止感染及过敏许多白细胞抵抗感染泻剂排胎糞,有助于预防黄疸发生生长因子帮助肠道成熟、防止过敏及乳汁不耐受丰富的维生素A减轻感染的严重性,预防眼病二、婴儿喂养的术语1、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其它食品及饮料,包括水(除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外;也允许吃挤出的母乳)。
2、几乎纯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乳喂养孩子,但也给少量的水或以水为基础的饮料,如茶。
3、全母乳喂养是指纯母乳喂养或为几乎纯母乳喂养。
4、人工喂养是指用人工食品喂养孩子,完全没有母乳喂养。
三、如何评估母乳喂养1、你从母亲那里观察到什么?2、母亲是如何抱着婴儿的?3、你从婴儿那里观察到什么?4、婴儿的反应如何?5、母亲如何把婴儿放在她的乳房上?6、在哺乳是母亲如何托着她的乳房?7、婴儿是否很好地含接乳晕?8、婴儿是不是有效的吸吮?9、母乳是如何结束的?10、婴儿是否已满足?11、母亲乳房的条件如何?12、母亲对母乳喂养的感受如何?四、观察母乳喂养—含接姿势五、几个定义必须记住1、早吸吮:产后30分钟内婴儿与母亲皮肤接触,目光交流30分钟。
2、按需哺乳:每当婴儿嘀哭或母亲感到该喂哺的时候,就该给孩子喂奶,不规定次数和时间。
以下是国际母乳协会的内容,这个内容的建议对哺乳的你有一定帮助。
第一.促进奶水的分泌奶水分泌过程;许多新妈妈的困惑是,她们将来怎么会知道宝宝是否得到足够的奶水,或者自己可能不会有足够的奶水来喂小孩。
让我们先了解母奶产生的过程吧:奶水的多少由婴儿吸吮的情形而决定。
当孩子吸吮你的乳头时,他的吸吮刺激你体内的两种荷尔蒙—泌乳激素及催产素—由脑下垂体分泌。
婴儿吸吮越多,荷尔蒙、蛋白质分泌的越多。
如果你的孩子需要吃的奶超过你现有的产量,那么他会吃的更加频繁,努力的吸吮产生更多的奶水。
催产素在乳房内引起收缩,挤出奶水供给婴儿,这称做“喷乳”反应,这也是妈妈们为什么在刚开始喂奶时乳房内会有一种麻麻酥酥的感觉。
第二.母乳制造是一个最好的供需原理。
在刚开始时,你的身体不知道孩子需要多少奶水。
在哺乳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身体便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来配吅你的婴儿所需。
你的孩子获得足够的奶水吗?从以下几点可以肯定你的婴孩获得了足够的奶水:1. 每天换6到8次很湿的尿片以及排大便约二至五次。
稍大时(六至八周以后)排大便次数会渐减,可能一天一次或三、四天才一次,仍可从湿尿片来观察他是否得到足够的奶水。
2. 他体重每星期平均增加4到7盎司或一个月一英磅(453克)。
虽然一般婴儿一星期增加4到7盎司,但不一定每星期都一样,有时多,有时少,这都是正常的。
3. 他需要时常喂奶—在一天24小时内须喂8到12次或者每2或3小时喂一次。
这是平均情况,但有些婴儿吃的次数多,有些少。
吃的次数少不见得是不正常,除非他的体重增加情形不良好。
4. 他看起来是健康的—他肤色很健康、皮肤很有弹性,长胖了、长高了而且机警有活力,肌肉有弹性。
第三.错误的警讯有些妈妈以为她们没有足够的奶水,而事实上她们奶水的供应是正常的。
她们不了解喂母乳喂养的婴儿的一些正常的差异,有时会为一点点特别的症状而烦恼。
其实如果孩子体重增加正常,换尿片情形也正常,那么便没有什么好烦恼的。
如果你的婴儿有以下的情形:1. 需要时常喂奶:这是许多婴儿需要时常吸吮或时常与妈妈在一起的需求,这都表示他得到足够的奶水,而不是缺乏奶水。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1】
1、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常规地传达到全体卫生人员,并张贴作为母亲、婴儿和儿童提供服务、保健的地方。
2、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的培训,产儿科工作人员不少于18小时培训(包括临床实习3小时)。
3、加强孕期宣教,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帮助正常产妇在产后半小时内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30分钟;剖宫产的婴儿娩出进行常规处理后即与母亲进行脸贴脸皮肤接触,回母婴同室后即刻协助母亲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30分钟。
5、指导母亲如何喂奶包括母亲正确的喂奶姿势、婴儿的正确含接。
母亲与婴儿分离或母亲奶胀影响婴儿含接时的正确挤奶手法。
6、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
7、鼓励产妇给婴儿按需哺乳,没有次数和时间的规定。
8、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饮料、代乳品除非有医学指征。
禁止给为有母乳喂养的婴儿吸人工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9、严格执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严禁进行代乳品的宣传,医院小卖部不得销售奶粉、奶瓶和橡皮奶头。
10、建立院内外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扶持组织,并将出院产妇转给这些支持组织,医院设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和热线电话。
2022年3月23日;第1页共1页。
母乳喂养宣教知识要点(医务人员)(1)母乳喂养的好处;(一)对婴儿1.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食品母乳中合营养素最完备,比例最适宜,且易消化吸收,能满足出生4-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不必加牛奶、果汁和水。
2.预防疾病母乳申含有丰富抗感染物质,如免疫球蛋白、巨噬细胞、溶菌酶等,可保护婴儿预防感染性疾病。
母乳中所含粘多糖能抑制大肠菌生长,故母乳喂养婴儿息肠道感染率低,初乳中所含有抗病物质最丰富,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等。
(二)对母亲1.有利于产后康复婴儿吸吮乳头能刺激母亲垂体分泌生乳素、催产素,从而促进乳汁分泌,同时又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有利于产后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2.有利于延长生育间隔哺乳期闭经是产后6个月内有效的避孕方法之一。
3.减少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哺乳过程也是促进乳房充分发育的过程,可降低乳腺癌及卵巢癌的发病率。
(三)对家庭和社会1.增进母子感情2.减少家庭和社会消费母乳既卫生又无菌、喂养省时、方便又经济,且新鲜不变质,吃母乳的婴儿较少患病,可减少医疗费用。
3.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母乳中含有婴儿大脑发育所必须的氨基酸,有益于婴儿大脑的发育,使宝宝更聪明。
(2)什么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其他食品及饮料,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和继续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的重要性——婴儿出生后在第2—4周生长最快,每日增加体重约30克,并持续三个月,所需要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较多。
6个月的婴儿是大脑发育关键时期,脑神经细胞数还在继续增加,如缺乏营养,可影响神经的发育。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含有大量的抗病物质,营养素最完全,比例最适宜,且易消化吸收,有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不用加任何代乳品,就可满足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感情,提高婴儿智力发育水平,有利于产后子宫复旧,减少出血,省时、方便经济。
母乳喂养知识宝典大全一、母乳喂养八建议母乳喂养不论是对新生宝贝的成长发育,还是对于新妈咪的身体恢复都有好处,新妈咪也希望产后能够用自己的乳汁哺喂宝贝。
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有许多妈咪遇到一些难题,怎样成功进行母乳喂养,新妈咪既要有充足的信心,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1. 分娩后尽早开奶产后30分钟即可能开奶,新生儿与妈咪同室同床,以便以不定时、不定量的哺乳原则按需喂养,使宝贝得到最珍贵的初乳。
虽然新妈咪可能身心疲惫,乳房也不感到胀,但一定要及早让宝贝吸吮乳房,以免失去最佳时机。
2. 保持心情舒畅焦虑情绪所产生的荷尔蒙,会影响乳汁的正常分泌,造成恶性循环。
所以,当出现母乳分泌问题时,家人要及时宽慰新妈咪,不要再施加心理压力;妈咪自己也要学会调节心理,放松心情,着急只会使情况更糟。
3. 学会了解小宝贝新妈咪因为没有育儿经验,往往宝贝一哭就手忙脚乱,总认为是饿了。
其实宝贝哭,即便是频繁地寻找奶头,也并不一定就是因为饿了。
当宝贝哭起来,先不要急着喂,看看他是不是有其他的要求,比如—— * 需要母亲的怀抱。
即使是新生儿,也非常渴望母亲怀抱着自己,感受母亲的肌肤和体温,那会让他感到十分安全。
* 尿布湿了,非常不舒服。
* 环境温度过高、过低或过于嘈杂;或者是穿得太多(少),感觉太热(冷)了。
* 身体不适,可能是吃奶时肚子里进了气等。
* 妈咪心神不定或心情烦躁,导致小宝贝焦躁不安。
4. 不要过于拘泥于时间表“定时哺喂”并不适用于新生儿,应该提倡“按需哺喂”。
母乳本身比奶粉容易消化,母乳喂养的宝贝吃奶次数比奶粉喂养的频繁。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宝贝吸着吸着小嘴松开了乳头,可能是吸累了或其他原因,但妈咪以为是吃饱了,就将他放回小床。
不一会儿宝贝又醒了,哭着要吃,这个时候如果坚持“定时哺喂”的观念,就会陷入困境,不仅使宝贝不能及时满足,还会使妈咪情绪紧张,直接又会影响乳汁分泌。
所以建议在产后一两个月,只要宝贝饿了,就应当给他喂奶,此阶段及时满足比培养好习惯更重要!5. 耐心等待母乳的分泌确实因人而异。
促进母乳喂养十项措施母乳喂养对于婴儿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母乳喂养,有许多措施可以采取。
以下是十个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1. 宣传教育:在医院、社区和妇幼保健机构开展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活动。
向准父母和家庭成员普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好处,提高大众对母乳喂养的认识和支持。
2. 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包括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母乳喂养咨询团队,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解答母乳喂养相关问题。
3. 亲属的支持:鼓励家人和亲属对母乳喂养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是父亲在母乳喂养中的参与和支持对于母乳喂养的持续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减少早期人工喂养:尽量避免在婴儿出生后立即进行人工喂养。
将婴儿早期接触到母亲的乳房,帮助建立母婴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和情感联系。
5. 尊重哺乳需求:积极响应和尊重婴儿的哺乳需求。
在婴儿表现出饥饿的信号时,尽量给予母乳喂养,不要过早引入奶瓶或吸奶器。
6. 减少人工奶粉的使用:有条件的情况下,减少对人工奶粉的使用。
在必要时,应咨询专业的医疗人员,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人工奶粉。
7. 鼓励哺乳频率:鼓励频繁哺乳,尤其在婴儿出生后的前几周。
增加哺乳频率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满足婴儿的成长需要。
8. 提供方便的哺乳环境:提供舒适和方便的哺乳环境,如靠背椅、母婴室等。
提供私密的哺乳环境,帮助母亲感到放松和自在。
9. 减弱对奶水质量的过度担忧:向母亲们传递正确的信息,减弱对奶水质量的过度担忧。
母乳喂养可以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和抗体,即使奶量较少或颜色透明,也不必担心。
10. 合理安排产假和哺乳时间:为母亲提供充足的产假和哺乳时间,以便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哺乳和照顾婴儿。
同时,鼓励和支持母亲在工作场所继续母乳喂养,提供适宜的哺乳环境和时间安排。
通过以上十项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母乳喂养,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创造一个支持母乳喂养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