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 格式:docx
- 大小:16.53 KB
- 文档页数:1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全在东半球)。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太大印北)5.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洲)。
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亚欧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非两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两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两洲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两洲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两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初一学习指导】《陆地和海洋》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初一上册地理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初一上册地理,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一、世界海陆原产大势:1、海陆分布大势:(1)地球表面71%就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到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是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几个基本地理事物(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六块大陆中全部坐落于北半球的存有:亚欧大陆(世界面积最小)、北美洲大陆。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有:南极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小)。
(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四面环水。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
(3)半岛:陆地塞进海洋的部分。
三面环水,一面与陆地相连。
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4)海峡:沟通交流两个海洋的窄小水道。
(5)世界著名运河: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七大洲(1)大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2)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洲:欧洲、北美洲(3)全部坐落于南半球的洲:南极洲(4)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洲:南极洲(5)横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3、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洋贯通。
以上就是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陆地和海洋》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初一下册地理,怎么样,大家还令人满意吗?期望对大家的自学有所协助,同时也预祝大家自学进步,考试成功!。
初中地理知识点重点考点总结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知识网络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
大洲名称经过重要经纬线位置特点
亚洲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东半球、南北半球
热、温、寒带,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欧洲北极圈、0°经线东半球
处于温带,中、高纬度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排序
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南极洲跨经度最多)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大洲分界:
亚欧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界线:巴拿马运河。
欧非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 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识图: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图)
2. 通过图中板块运动方向可以解释或预测一些地理现象:
①喜马拉雅山在不断长高: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②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③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
④预言:几千年,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地中海将会消失,大西洋面积将超过太平洋。
3.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啸,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4.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5.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
高频、易错题精练。
初一上册地理知识点初一上册地理主要涵盖了地球与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解析: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6371千米为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为赤道周长,若乘坐一架时速为800千米的飞机,要连续不断地飞行50小时才能到达赤道周长。
3.经纬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是纬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经纬度:为了区别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5.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定;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二、陆地与海洋1.海陆分布: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其中,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3.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其中,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4.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
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三、天气与气候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称为天气。
天气具有多变性。
2.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称为气候。
气候具有稳定性。
3.气温和降水: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
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降水的单位是毫米(mm)。
初⼀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整理今天⼩编为同学们分享的是关于初⼀地理:陆地和海洋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简单地学习这⼀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掌握,下⾯就让我们⼀起来学习⼀下吧。
第⼀节⼤洲和⼤洋⼀.地球?⽔球?1.海陆分布的⽐例:地球表⾯71%是海洋,⽽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半球总是⼤于陆半球。
⼆.七⼤洲和四⼤洋1.地球表⾯积是5.1亿平⽅千⽶,其中有六个⼤块和⽆数⼩块陆地,⾯积较⼤的是⼤陆,⾯积较⼩的是岛屿,合起来叫⼤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道。
2.被⾚道穿过的⼤陆:⾮洲⼤陆,南美洲⼤陆。
3.按⾯积排列七⼤洲的是亚洲,⾮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洋洲,其中⾯积最⼤的是亚洲,⾯积最⼩的是⼤洋洲,世界上⾯积最⼤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乌拉尔河,⾥海,⼤⾼加索⼭脉,⿊海,⼟⽿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洲的分界线:苏伊⼠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洋的狭⼩⽔道。
②四⼤洋按⾯积⼤⼩排列分别是太平洋,⼤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跨经度最⼴)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洋与陆地》期中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海洋与陆地一、海陆散布:(1)运用地图和数听说出全世界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散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散布:世界海陆散布很不均匀,陆地要紧散布在北半球;海洋要紧散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散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路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限最长,自北向南别离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画图:地理书第33页图2.6大洲的散布、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二、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缘故: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觉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起落(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割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2)明白板块构造学说,说避世界闻名山系及火山、地震散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识记P37图2.19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说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发的。
板块构造学说以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数是海洋。
一样来讲,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固;板块与板块交壤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散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壤处。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七年级上册海陆分布知识点海陆分布是生物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说是生物地理学的基础。
在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海陆分布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一、什么是海陆分布?海陆分布是指动植物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包括陆地和海洋两个主要分布区域。
动植物在不同的分布区域中,受到的物理和生态条件都不同,因此它们发展出了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
二、海洋生物的分布特点1. 海洋生物分布范围广泛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分布区域,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海洋高低不平,水温不均,水压大,光照弱,饱和度低,这为海洋生物的分布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2.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洋生物种类丰富多样,包括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
浮游生物是指常生活在水中,受水流漂浮的微小动物和植物,如浮游动物和植物。
底栖生物包括生活在海底或者近海海底的生物,如海星、海胆、海葵等。
3. 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强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强,可以在低温、高压、寒冷、饥饿和其他危险条件下生存。
许多深海生物甚至可以在没有光的情况下生存,它们借助化学能或者其他生物产生的光源进行生存。
三、陆地生物的分布特点1. 陆地生物分布相对较窄陆地是地球表面上的另一个重要分布区域,面积只占地球表面积的29%。
陆地生物所处的环境比海洋生物要稳定,但是受到气候、食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
2. 陆地生物种类较少与海洋生物相比,陆地生物的种类相对较少。
陆地生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昆虫、植物等。
3. 陆地生物适应能力强与海洋生物相比,陆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加强,例如爬行动物和昆虫可以耐受高温和干燥的环境。
四、海陆边缘带生物的分布特点海陆边缘带是一种生态过渡区域,包括海岸线、浅海海域和河口区域。
这是一个特殊的生物分布区域,它同时包含了海洋和陆地生物的特点。
1. 海陆边缘带生物数量众多海陆边缘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区域,生物种类众多,包括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同时还有一些只在过渡区域生存的特殊生物。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海洋与陆地第一节:海陆分布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为亚欧大陆,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
北美洲、南美洲分布在西半球,还有亚洲的一小部分,大洋洲中的新西兰。
四大洋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变迁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三、熟练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轮廓特点(课本34/35页)。
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由高到低: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四.看图写出特殊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180°)经过的大洲大洋(参照课本最后一页的世界地形图)主要位于北半球大洲——亚洲、欧洲、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南美洲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完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完全在东半球——非洲,完全在西半球——南美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亚洲赤道横穿的大陆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赤道横穿的大洲是——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同时被南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大洋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大洲——亚洲、北美洲没有热带的大洲——南极洲、欧洲没有寒带的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热带面积最大的大洲——非洲寒带面积最广的大洲——南极洲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大西洋,穿过欧洲非洲0度纬线既赤道,经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80度经线经过北冰洋、太平洋被五大洲环绕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被四大洲环绕的大洋:印度洋,被三大洋环绕的北冰洋五.熟记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补充南美洲与南极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丹麦海峡)(参照地图册16页)能通过读图说出各海峡、运河沟通的海域或大洋巴拿马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红海和地中海),马六甲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六.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关系(课本35页第一题)格式参照——例如: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部与欧洲相邻,西南与非洲相邻。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