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之防治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7.69 MB
- 文档页数:241
简论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病毒性疾病是畜禽养殖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要想有效防治病毒性疾病,中兽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预防、检测、控制和治疗等方面,下面将从几个方面简单论述一下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
一、预防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要做好畜禽的预防工作,首先要做好养殖管理。
包括环境卫生管理、饲养管理、灭鼠灭蝇、隔离管理等。
环境卫生管理要求保持畜禽的养殖场所清洁卫生,经常通风透气,定期消毒等。
饲养管理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畜禽的营养需求。
灭鼠灭蝇也是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些害虫是病毒的潜在传染源,一旦传染到畜禽身上,很容易传播。
隔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发现有病畜禽,应该及时隔离,防止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畜禽。
2. 疫苗预防疫苗是预防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畜禽在出生后要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免疫力。
在养殖过程中,根据不同季节要定期加强免疫,保护畜禽的身体免受病毒侵害。
在使用疫苗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疫苗生产厂家,使用合格的疫苗产品。
3. 保障饮水及饲料卫生饮水和饲料是畜禽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
所以要做好饮水和饲料的卫生管理,避免病毒通过这些途径传播。
保障饮水的卫生,经常更换水源,保持水质清洁;饲料的储存和配送要规范,防止发霉变质。
二、检测控制1.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及时发现病毒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观察畜禽的饮食情况、精神状态、体温、排泄物等来判断畜禽的健康状况。
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疾病的传播。
2. 严格隔离一旦发现有畜禽患病,要及时隔离,避免传染给其他健康的畜禽。
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医护工作,给予患病畜禽及时的治疗,提高其抵抗力。
3. 采用消毒剂消毒剂是控制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饲养场所、饮水设备、饲料槽等都要定期消毒,避免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
三、治疗措施1. 药物治疗如果畜禽患上了病毒性疾病,要及时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发展。
简论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方法病毒性疾病一直以来都是畜禽养殖中常见的问题,它们对畜禽的健康和生产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中兽医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方法,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一、免疫预防免疫预防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给畜禽接种疫苗,可以帮助它们建立免疫防线,增强自身抵抗能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兽医在接种疫苗时,必须严格按照疫苗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和指导进行操作,确保接种的疫苗是有效的,并且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部位进行接种。
在免疫预防中,兽医还需要根据不同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和传播方式,选择适当的疫苗和接种方案。
还要考虑到畜禽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环境因素,制定科学的免疫预防方案,确保疫苗能够发挥最大的保护效果。
二、环境卫生控制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往往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因此环境卫生控制也是预防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兽医在养殖场的管理中,需要定期对畜禽舍、饮水设施、饲料储存等进行清洁消毒,消除病毒的滋生和传播环境。
还要控制蚊蝇等害虫的繁殖,减少它们对病毒的传播。
在环境卫生控制中,兽医还需要注意畜禽的饮水和饲料卫生安全,确保它们的食水和饲料不受病毒污染。
还需要加强对畜禽的日常护理和管理,保持畜禽健康状态,提高其抵抗病毒的能力。
三、疫情监测与早期预警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为了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控制措施,兽医需要做好疫情监测与早期预警工作。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畜禽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健康状况,定期对畜禽进行体温、粪便、呼吸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兽医还需要关注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疫情动向,通过建立畜禽疫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疫情信息,分析疫情趋势,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的处置和控制工作。
兽医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兽医协会的合作,共同做好疫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四、合理用药在防治病毒性疾病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兽医在用药方面需要严格按照药品的使用说明和兽医处方进行使用,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一、加强畜禽疾病防控意识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疾病防控意识。
只有充分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兽医才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疾病防控工作。
兽医应该密切关注畜禽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情况,及时了解最新的疫情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如此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处理。
二、掌握畜禽疾病预防知识兽医需要深入了解畜禽的常见疾病,掌握其传染途径、症状与防治措施。
只有深入了解疾病,兽医才能更好地为畜禽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实践中,兽医应该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方案,并及时对养殖场进行防疫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三、提高畜禽疫苗接种技术兽医在畜禽疫苗接种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提高。
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而疫苗接种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预防效果。
兽医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疫苗接种的技术要点,确保接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疫苗接种后,兽医也需要及时跟踪观察,确保疫苗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四、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疾病的预防离不开对疫情的监测与报告。
兽医在实践中需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疾病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趋势,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尽早采取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蔓延。
兽医还应该及时向养殖场提供相关的防治建议,帮助其控制疫情,减少损失。
五、推动兽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了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的技术水平,需要不断推动兽医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兽医应该不断学习新的防疫技术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兽医技术的培训和支持力度,为兽医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从而推动兽医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畜禽疾病往往是跨国性的,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解决畜禽疾病的防治问题。
兽医可以通过赴国外的培训学习与交流,了解其他国家的先进防疫技术和措施,为我国畜禽疾病的防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也能够通过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防疫技术和设备,提高我国兽医技术水平和疫病防治水平。
常见羊病的中兽医治疗与预防措施羊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羊病的发生和流行越来越成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羊病,介绍中兽医治疗与预防措施。
一、病毒病1、口蹄疫口蹄疫是一种猛烈的病毒性疾病,对羊养殖业的危害极大,容易引起大规模疫情。
中兽医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病情采取对症治疗,如营养液补充、退热镇痛、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等。
预防措施是定期进行免疫,年轻羊直接注射弱毒疫苗,成年羊单独免疫。
羊的病毒性腹泻病是由游离病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厌食、体温升高。
治疗方法是补充营养物质、维生素、缩小致病菌范围的抗生素治疗。
预防措施是保持饲养环境卫生,适时免疫。
二、细菌病1、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是通过皮肤或黏膜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或食入带菌食物。
中兽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及时用青霉素和四环素类药物,以及防治继发感染。
预防措施是养殖场环境卫生保持清洁,提高抵抗力,适时进行疫苗免疫。
2、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定、乳汁减少、肝脾肿大等。
中兽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四环素类、氨苄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预防措施是定期检查羊群健康状况,免疫注射相应的疫苗。
三、寄生虫病1、羊羔痢疾2、口腔疾病口腔疾病主要包括口蹄疫、口炎、龈炎等,严重时会影响食欲和牙齿发育。
中兽医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洗液和药物治疗,保持口腔卫生和饲养环境清洁,避免营养不良和细菌或病毒感染。
四、营养缺乏病1、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缺乏病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毛色变差、食欲减退、肌肉无力等,主要缺乏的是维生素A、D、E和B族。
中兽医治疗方法主要是补充缺乏的维生素,预防措施是合理饲养、搭配合理的饲料和添加维生素制剂。
2、矿物质缺乏病总之,预防和治疗是防止羊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手段,养殖户应根据病情及时进行治疗,并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养殖技能水平。
中兽医基础与针灸和防治方法的总结与应用一、中兽医针灸的发展中兽医针灸学以家蓄为主要医治对象除了广泛地用于马、牛、骆驼、绵羊、山羊、猪和鸡的针灸。
中兽医针灸学初自人为针灸学分出后逐渐变成的动物独特的针灸疗法其显著发展乃近50年来的事。
中兽医针灸在用来治疗骨骼、皮肤、生殖、心脏、胃肠的疾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在犬猫上,针灸应用于椎间盘疾病、内牙瘤、关节发育异常、关节炎、轻耀、耀疾、慢性呼吸道病、创伤性神经损伤、肌肉损伤、呼吸道病等疗效显著。
二、中兽医针灸的基础原理大部分兽医在诊断及治疗疾病时称中兽医称为治疗症候为基础的老兽医学形式则,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改进和提高传统的针灸术。
传统中医包括许多治疗思想:中药疗法、营养疗法、锻炼疗法及针灸。
简单地说,经络也就是当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相同或相似作用的集合三、中兽医针灸防治疗法1、艾灸疗法艾灸是用艾叶,经晒干加工搞碎,筛去粗硬的杂质,制成艾绒为燃料的一种物理疗法。
艾叶具有温通经脉、促进机能旺盛的治疗作用间接艾灸疗法经常使用,方法是:距穴位2到3cm处惠烤或在针柄部点燃艾叶,使热量顺针体到深部组织。
2、水针疗法该方法是针刺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大动物应用广泛。
针刺人穴后注射药物。
Dermo-iets是-种把高压液体喷射到皮下组织的器械。
利用这种方法止痛效果较好。
主要用于治疗闪挫疼痛、肌肉风湿的破行症和胃肠疾病等,有较好的疗效。
3、电针疗法电针装置已被应用于兽医临床,电流、通电频率、脉冲幅度等都可以调节。
电极与铜针柄相连接,电流通过针体到六位。
电针麻醉能够产生与阿片样物质相似的作用。
电针能够对穴位产生强烈和连续的刺激,这是手搭针灸所不能代替的。
用电针疗法治疗不孕症、消化不良、神经麻痹、肌肉姜缩、风湿症、卵巢囊肿、直肠脱和阴道脱、马骤四胶病、猪滩疾、猪传染性胃肠炎等,均有定的疗效。
4、理植疗法为对穴位保持长时间的刺激通常采用理植疗法,方法是在穴位内植入不锈钢或金银制作的串珠状针柄、u形针、肠线等。
仔猪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因母猪妊娠后期或母猪分娩后营养不足或过剩,母猪带毒、亚健康状态、乳房炎等母病及子;或仔猪出生后饲养管理不良,圈舍潮湿污浊,突然换料,断奶应激等外源性刺激,诱发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使仔猪发病。
该病根据其发生的日龄、临床表现和对仔猪健康的危害程度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
临床治疗仔猪大肠杆菌病的方法很多,疫苗接种、西药混饲、化药注射、中药防治等各具特色,均能收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随着细菌耐药性增长与感染力变化,一些常用的西药呈现疗效降低或用药量剧增,使得防治效果事倍功半。
本文旨在通过中兽医学辨证论治方法,将“治未病”理念贯穿于饲养管理全过程,在有效预防的同时,对临床发病仔猪进行分类辨证,精准施治,以期在全面禁抗条件下,实现仔猪健康生长与人类食品安全保障的双重效应。
现分别浅述如下,以飨读者。
1仔猪黄痢1.1病因病机母猪带毒、亚健康状态、乳房炎等母病及子。
仔猪为稚阴稚阳之体,形气不足,卫外不固,多雨潮湿,冷热不和,场圈污秽,乳汁不化,脾胃失常,疫毒内侵,湿热交蒸,胶着难解,以致清浊不分,水湿下注而成痢。
1.2临床症状多于出生后12~72h 发病,常常是一头仔猪发病,很快蔓延至整窝仔猪。
病初排黄色稀粪,后拉半透明黄色液体,有腥臭味,严重时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粪水污染尾巴、会阴、臀部及后肢。
病猪衰弱,常昏睡,扑捉时尖叫,肛门流稀粪。
后期被毛粗乱无光,皮肤松弛,肚腹蜷缩,不吃奶,喜饮水,眼球凹陷,行走不稳,严重者卧地不起,昏迷而死。
有的病例未见下痢,突然衰竭无力,结膜苍白,呼吸急促,卧地不起,不久昏迷而死。
1.3防治措施1)预防。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卫生,尤其是怀孕后期,要特别注意饲料搭配。
临产前20d 用黄连解毒散+茵陈蒿散+平胃散按1:1:1比例混合,拌料饲喂,40~50g/d ·头,连续饲喂10d 。
产前必须对产房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临产前3~4d 要逐渐减少母猪喂料,产前1d 用5%黄连解毒散开水冲泡,过滤去渣,候温清洗母猪乳头和外阴,同时用手按摩母猪乳房并挤排母乳,清洁乳头孔。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
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畜禽健康、提高畜禽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着重从防疫措施、疫苗研发和应用、药物防治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兽
医在畜禽疾病防治技术。
加强防疫措施是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
在畜禽养殖场中,应建立
健全的疫情报告制度和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定位和控制疫情的传播。
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对新进入的畜禽进行检疫和观察,确保畜禽种群的健康。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畜禽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兽医应加强与相关科研部门的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不同畜禽疾病的疫苗,并推广应用于养殖场。
在疫情高发季节或高风险地区,兽医可以组织畜禽疫苗集中接种活动,提高养殖场畜禽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药物防治是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重要手段。
兽医应熟悉不同畜禽疾病的病因、临床表
现和病理变化,掌握常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准确判断药物
的适用范围与禁忌症,并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防止滥用抗生素和产生耐药菌株。
兽医应关注科技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提高畜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如利用PCR
技术对畜禽样本进行快速、准确的病原检测,以及引入智能养殖设备,实时监测畜禽的生
长环境、饲料摄入与消耗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治疾病。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技术需要加强防疫措施,推动疫苗研发和应用,合理用药并
关注科技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
中兽医防治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动物疾病的防治问题备受关注。
中国农村地区仍然是畜牧业的中心,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动物疫病问题。
因此,提高中兽医防治技术的能力是当前和未来农村地区重要的课题。
本课程旨在为牧民、兽医学生提供综合防治动物疫病的技术和知识,使他们能够适应动物疫病防治的需要,提高动物疫病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掌握兽医防治动物疫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2.熟悉动物疫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3.熟练掌握兽医诊治和防治常见病症的能力。
4.掌握兽医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熟悉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6.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防疫计划和控制措施,及时处理疫情。
三、课程大纲第一章:动物疫病的基本知识1.1 动物疫病的定义和分类1.1.1 动物疫病的定义 1.1.2 动物疫病的分类1.2 动物疫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1.2.1 动物疫病的危害 1.2.2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第二章:动物疫病的防治2.1 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2.1.1 动物疫病的预防 2.1.2 动物疫病的控制2.2 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2.2.1 养殖场的卫生管理 2.2.2 消毒工作第三章:常见病症的防治3.1 常见病症的诊治3.1.1 常见病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3.1.2 常见病症的预防和控制3.2 兽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2.1 兽药的使用方法 3.2.2 兽药的注意事项第四章:防疫计划和控制措施4.1 如何制定防疫计划4.1.1 防疫计划的制定原则 4.1.2 防疫计划的制定内容4.2 如何处理疫情4.2.1 疫情监测与报告 4.2.2 疫情处理和处置四、教学方法1.组织理论课,讲授兽医防治动物疫病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
2.考虑到学生在实践中的感性认识,采用现场观察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设计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策划、实施、评估防治疾病的过程。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畜禽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养殖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畜禽疾病的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给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兽医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疾病监测和预防兽医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中首先需要加强疾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通过对养殖场的畜禽进行定期的体检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疾病的迹象并进行预防性的控制,能够有效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
兽医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养殖场环境和养殖方式,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疾病监测和预防方案,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养殖业的经济损失。
二、提高疾病诊断技术水平疾病的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及时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
兽医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疾病诊断技术水平。
对于常见的畜禽疾病,兽医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其传染规律和病因,掌握先进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时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兽医还需要做好病例记录工作,为后续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三、加强疫苗研发和应用疫苗是预防畜禽疾病的重要手段,兽医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中需要加强疫苗的研发和应用。
针对常见的畜禽疾病,兽医需要积极参与疫苗的研发工作,为养殖业提供更加有效的疫苗。
在疫苗的应用过程中,兽医需要对疫苗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有充分的了解,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兽医还需要指导养殖户对畜禽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提高畜禽对疾病的抵抗力。
四、加强疾病防治知识宣传兽医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中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疾病防治知识宣传。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养殖户传达疾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措施,使养殖户对畜禽疾病的防治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疾病防治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兽医还需要对养殖户提供实用的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帮助养殖户提高对畜禽疾病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也变得越发重要。
畜禽疾病不仅影响着养殖业的生产效益,还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是十分迫切的。
本文将从预防、诊断和治疗三个方面来讨论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防治技术。
一、预防预防是畜禽疾病防治的首要之策,而兽医在预防方面的技术和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养殖管理是预防的基础。
比如对饲料、饮水的管理,合理的养殖密度、通风条件、温度和湿度等都对畜禽的健康和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
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也是预防的关键。
兽医需要通过定期体检、血液检查等手段来监测畜禽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科学的免疫计划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
兽医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畜禽,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对畜禽进行定期的免疫接种,提高它们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二、诊断在畜禽疾病的防治中,准确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兽医需要借助各种先进的检测技术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利用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病理学检查等手段,可以更精准地诊断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
还可以借助纸条法、电子鼻、电子舌等快速检测技术来进行疾病初步的快速筛查和诊断,提高工作效率。
更有甚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兽医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建立疾病诊断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速度。
通过不断地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诊断技术,可以提高兽医在畜禽疾病中的诊断能力,为疾病的及时和准确治疗打下基础。
三、治疗当在预防工作和诊断工作都没有取得成效时,就需要对畜禽疾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兽医需要掌握各种治疗方法和技术,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传染病防治措施等,来保障畜禽的生命健康。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兽医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类型和药物的特性来合理地制定用药方案,保证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兽医还需要对药物的使用方式、用量等细节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管理,以避免药物滥用和药物残留。
兽医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术和器械,以便在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84浅谈中兽医的疾病诊断与防治方法李学虎1,李学标2(1.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畜牧兽医站734000;2.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畜牧局734000)摘要:中兽医作为我国医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兽病的诊断以及防治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兽医讲究望、闻、问、切、触,能够对各种疾病起到准确的诊断,并采用辩证疗法治疗兽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兽医疾病的诊断方法,其次探讨了中兽医疾病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中兽医;疾病诊断;防治方法;研究分析利用中兽医望、闻、问、切、触诊断疗法,能够有效提升兽病诊断效率,同时利用中医辩证疗法治疗兽病,有着显著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中兽医疾病的诊断方法分析1.1望诊望诊指的就是通过观察牲畜的神色、形态、分泌物以及排泄物,进而断定牲畜所患疾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兽医当中,望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望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观形第一,观察体形。
一般来说,较为肥胖的病畜,易患热证和实证,在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清热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较为瘦弱的病畜易患寒证和虚证,治疗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温补类的药物来治疗。
第二,观察被毛,观察病畜被毛是否有光泽、如果发现存在毛焦肷吊的话,那么大多是由营养、消化不良所导致的。
第三,观察眼鼻,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细致的观察病畜的鼻液,患病较轻的病畜鼻液呈白色、较重的病畜鼻液呈黄色、最重的病畜鼻液呈红色。
第四,观察步行。
观察病畜是否存在跛行的现象,不同的病因,病畜跛行的姿势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病畜上部患病大多是由血热受风所引起的,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火针抢风穴进行扎针,同时也可以使用血统筋散风药来进行治疗,并内服活血止痛祛风药;中部患病主要是由血瘀所引起的,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选择冷针里膝筋;下部患病往往会出现蹄漏的现象,在治疗的过程当中可以采取重新钉掌挖漏的方法来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