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成型产品标准手册
- 格式:pdf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3
1、本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制定出适应本厂的产品检验标准,使质检员检验物料时能按照其标准把关,而采取的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
2、本规范用来规定注塑与五金物料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方法及来料抽样方案,使其能够达到生产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
3、本规范定义产品外观品质的基本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之准则, 使公司的产品要求和供应商的来料要求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一、应用文件:1.依据MIL-STD-105E II抽样计划表(国家标准GB2828-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取一般抽样检验水平II。
AQL定为CRITICAL= 0,MAJOR =1.0及MINOR =2.5。
2.依据产品规格书、样板。
3.有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二、检验工具:1.胶带:3M600思高原装测试胶带2.游标卡尺:0~150mm,精度0.02mm3.千分尺:0~25mm,精度0.01mm4.推拉力计:NK500, 指针式5.标准光源灯箱6.外观检验菲林7. 塞规0.02-1.0mm三、检验环境:照度:飞利浦4000K,800~1200LM,显色指数Ra≥80日光灯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45±15°丝印、移印、喷涂表面检验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外观与结构检查时间:A面5~6秒/PCS,B面:3~4秒/PCS,C面:3~4秒/PCS 检验项目1、包装标识的确认;2、产品外观检验;3、结构尺寸检验;4、结构配合的检验;5、丝印、移印、喷涂表面检验。
缺陷类别及定义:缺陷检查项目代码:外观缺陷判定面定义:A面:使用中经常会被看到的并经常触摸到的面,如勺柄。
B面:使用中经常会被看到的表面,但比较少触摸到的面,如铲的上表面C面:使用中较少会被看到的表面,但比较少触摸到的面,如铲的下表面D面:装配或加工后(喷油、丝印、电镀),被包装或覆盖,而看不到的表面,如装配后的勺键头与勺柄内孔装配组件不良缺陷定义缝隙: 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注塑: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
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
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
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
注塑件检验标准:闭合度为0.65即可。
检验标准:1、MIL-STD-105E II表,正常检验、单次抽样计划,AQL订定为CRI=0、MAJ=0.65、MIN=1.5。
2、相关抽样标准或判定标准,可视品质状况或客户要求等做修正。
质量要求:一、基本尺寸1、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应符合正式有效的开模图纸(或3D文件)要求。
2、通用结构尺寸标准。
a、胶件一般要求做到平均胶厚,非平均胶厚应符合图纸要求。
b、螺柱根部直径:M3螺丝为φ6.0+0.2mm,火山口直径φ10.0mm;M2.6螺丝为φ5.0+0.2mm,火山口直径φ9.0mm。
c、叉骨、围骨根部厚度:1.2+0.2mm。
d、按钮的顶RUBBER十字骨顶部厚度:0.9+0.1mm。
e、司筒柱顶部壁厚:1.2±0.1mm。
f、电池箱后模勾针位胶厚小于2.0mm。
g、胶件同PL面处前后模出胶位时其错位小于0.05 mm。
h、面底壳配合。
3、二级或三级止口配合要求PL面错位小于0.1 mm,没有刮手现象;4、包止口配合单边间隙为0.1~0.3 mm,外形复杂取大值。
a、电池门与电池箱间水平方向单边间隙为0.2~0.3 mm。
b、钮与孔配合。
一般几何形状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15~0.25 mm。
异形钮与孔单边间隙为0.3~0.4 mm,喷油钮间隙应取大值。
钮与花仔配合时其配合情况能达到安全测试标准。
c、插卡位配合。
插卡门与面底壳的配合单边间隙为0.2~0.3 mm。
插口与插盒单边间隙为0.5mm。
d、四大件转轴位轴向单边最小间隙0.1~0.2 mm。
e、LOCK与其配合枕位孔单边间隙为0.2 mm。
注塑类产品检验标准注塑类产品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检验标准,以便对注塑类产品进行检验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注塑类产品检验标准,以供参考。
首先,注塑类产品的外观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外观质量包括产品的表面光洁度、色泽、尺寸和形状等方面。
对于不同类型的注塑产品,其外观质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产品表面不应有明显的气泡、砂眼、裂纹、变色等缺陷,尺寸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在检验时,可以使用目视检查、尺寸测量仪器等方法进行评估。
其次,注塑类产品的物理性能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理性能包括产品的强度、硬度、耐磨性、耐候性等指标。
不同类型的注塑产品对这些性能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一些工程塑料制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破裂。
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则需要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耐候性,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因此,在检验时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评估。
另外,注塑类产品的化学性能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化学性能包括产品的成分、成型工艺、添加剂使用等方面。
不同的原料和添加剂对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化学成分分析和成型工艺评估。
此外,一些特殊要求的产品还需要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环保和安全标准。
最后,注塑类产品的包装和标识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重要内容。
产品的包装应符合相关的运输和储存要求,能够保护产品不受损坏。
产品的标识应明确、准确,包括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家等信息,以便对产品进行追溯和管理。
综上所述,注塑类产品的检验标准涉及外观质量、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包装和标识等多个方面。
通过严格的检验和评估,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要求。
希望本文介绍的内容能够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也希望行业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检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水平。
注塑成型管理规范一、引言注塑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了确保注塑成型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制定一套科学的管理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注塑成型管理规范,以指导企业进行注塑成型工艺的优化和管理。
二、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的设定1. 温度控制- 熔融温度:根据塑料材料的熔融指标和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熔融温度范围。
- 注射温度:根据塑料材料的注射指标和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注射温度范围。
- 模具温度:根据产品要求,确定合适的模具温度范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表面光洁度。
2. 压力控制- 注射压力:根据产品的尺寸、结构和塑料材料的流动性,确定合适的注射压力范围。
- 保压压力:根据产品的尺寸、结构和塑料材料的收缩性,确定合适的保压压力范围,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密度。
3. 注塑速度控制- 注射速度:根据产品的尺寸、结构和塑料材料的流动性,确定合适的注射速度范围。
- 保压速度:根据产品的尺寸、结构和塑料材料的收缩性,确定合适的保压速度范围,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密度。
4. 冷却时间控制- 模具冷却时间:根据产品的尺寸、结构和塑料材料的收缩性,确定合适的模具冷却时间,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和表面质量。
三、注塑成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 注塑机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检查注塑机的润滑系统,确保润滑油的充足和质量。
- 定期清洁注塑机的进料口、喷嘴和模具,防止杂质进入注塑机。
- 定期检查注塑机的电气系统,确保电源稳定和线路连接良好。
2. 模具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清洗模具的表面,防止残留物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 定期检查模具的冷却系统,确保冷却水的流通畅通。
- 定期检查模具的开合机构和导向系统,确保正常运行和定位准确。
3. 辅助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清洗和更换冷却塔的冷却水,确保冷却效果良好。
- 定期检查和清洁热流道系统,确保热流道的流通畅通。
四、注塑成型品质控制1. 原材料控制- 严格选择符合产品要求的塑料原料,并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
可降解注塑件1本文件规定了注塑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本企业开发、生产和销售的注塑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1040.1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1 部分: 总则GB/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843 塑料悬臂梁冲击强度的测定GB/T2828.1-2003 抽样标注GB/T9341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GB/T14486-MT5 塑料注塑件尺寸公差3贯穿或未贯穿材料外表或其整个厚度的裂缝,处于裂纹两侧壁之间的聚合材料是完全分离的。
塑料制品表面或潜表面的一种缺陷,是由于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密度降低所造成桥搭的表观裂纹。
因配料、注射工艺或杂质等控制不好,造成注塑件内部或表面出现局部颜色与整体颜色不同的缺陷。
由于物料缩离模具使注塑制品的表面出现的凹陷。
通常出现在制品厚度有较大变化的区域。
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注塑件在注塑过程中,因内应张力不均衡而发生的产品形变现象。
模塑期间从模腔逸出的部分物料或在模具合模面之间形成的过量物料。
由于塑胶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当塑胶件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
4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材料颗粒一致,原材料中不能有明显的黑点、杂质。
以标准色板或样板为标准进行对比,色差符合标准色板上下限范围要求。
第一观测面:从90℃、60℃、45℃观看无明显缩水痕,如在柱位、骨位背面之缩水,以30CM 距离观看(90℃)不明显,且触摸无严重凹陷感为准。
注塑成型管理规范标题:注塑成型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注塑成型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为了确保注塑成型过程的质量和效率,需要遵循一定的管理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塑成型管理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原料管理规范1.1 确保原料质量:选择优质的原料是保证成型产品质量的关键。
应定期检查原料的质量,并及时更换过期或者劣质原料。
1.2 原料存储:将原料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或者受污染。
应按照不同种类的原料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理仓库,确保原料的质量。
1.3 原料投料:在投料过程中,应按照配方要求准确称量原料,并避免混料或者错料的情况发生。
二、模具管理规范2.1 模具保养: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和清洁,确保模具表面光洁,避免因模具损坏导致产品质量问题。
2.2 模具更换:根据生产计划和产品要求,及时更换模具,并确保更换过程中的操作规范,避免损坏模具或者产品质量问题。
2.3 模具存储:将闲置的模具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生锈或者变形。
三、注塑机管理规范3.1 机器保养:定期对注塑机进行保养和清洁,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和稳定性。
3.2 机器调试:在生产前进行机器的调试和检验,确保各项参数设置正确,避免因机器问题导致的产品质量不良。
3.3 机器操作:操作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熟悉注塑机的操作规程,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四、生产过程管理规范4.1 注塑工艺:根据产品要求和注塑机的性能参数,确定合适的注塑工艺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4.2 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顺序和生产数量,避免因生产计划不合理导致的生产延误或者浪费。
4.3 质量检验: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五、成品管理规范5.1 成品存储:将成品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或者受污染。
按照不同产品分类存放,并定期清理仓库,确保成品的质量。
5.2 包装运输:对成品进行合适的包装,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塑料注塑工艺标准1、PP塑料制品:1.1概述:聚丙烯,英文简称PP,为一种白色蜡状材料,密度0.90g/cm3。
PP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其机械性能、耐热性均高于PE,经过增强的PP可用做工程材料。
PP成纤性好,耐疲劳性好,用其制成的铰链几十万次不断;PP低温冲击性不好,成型收缩率大,产品精度不高。
1.2加工:1.2.1成型特性:1.2.1.1结晶性料,吸湿性小,可能发生熔融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发生分解。
1.2.1.2流动性极好,溢边值0.03mm左右。
1.2.1.3冷动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散热缓慢。
1.2.1.4成型收缩范围大,收缩率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方向性强。
1.2.1.5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方向性明显,尤其是低温高压时更明显,模温低于50℃以下塑件不光泽,易发生熔接不良、流痕;90℃以上时易发生翘曲、变形。
1.2.1.6塑件应壁厚均匀,避免缺口、尖角,以避免应力集中。
1.2.1.7注塑模及注塑制品:A、最小脱模斜度30’---1°。
B、最小壁厚0.85mm。
C、流程与壁厚的关系: ,其中t为壁厚(mm),l为流程(mm)。
D、塑件转接处均应有不小于0.5---1mm的圆角。
E、塑件壁厚应尽可能均匀一致,以防制品结构缩水和翘曲、变形。
1. 3注塑工艺条件:1.2.3.1干燥温度和时间:封袋PP无须干燥即可注塑,预热温度和时间:80---100℃/1---2h。
1.2.3.2料筒温度:200---230℃。
1.2.3.3射嘴温度:180---190℃。
1.2.3.4模温:20---60℃。
1.2.3.5注射压力:≤69---98Mpa1.2.3.6注射时间(包括保压时间):≤20---60S。
1.2.3.7冷却时间:≤20---90S。
1.2.3.8螺杆转速:≤80rpm。
2、PE塑料制品:2.1概述:聚乙烯,英文简称PE,有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及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三种。
注塑检验指导书一、引言注塑检验是在注塑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注塑检验,可以确保产品达到设计要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注塑检验的实施过程,包括注塑模具检验、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检验和成型产品检验。
二、注塑模具检验1. 模具清洁检查在进行注塑模具检验前,需先对模具进行清洁检查。
清洁模具可以保证产品表面的质量,并减少模具的损坏风险。
清洁模具包括定期清洁模具表面、深层清洁模具内部和检查模具各部件的状态等内容。
2. 模具尺寸检验在进行注塑模具检验时,需要对模具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模具的准确度和稳定性。
模具尺寸检验包括模具整体尺寸检查、模腔尺寸检查、模具配件和附件尺寸检查等内容。
3. 模具磨损检查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会有一定的磨损情况,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模具磨损检查包括模具表面磨损检查、模腔磨损检查和模具配件磨损检查等内容。
三、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检验在进行注塑成型工艺参数检验时,需要确保注塑成型的工艺参数设置合理,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和产品的质量要求。
1. 温度参数检验温度参数是注塑成型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进行温度参数检验时,需要检查熔融温度、注射温度、保压温度、冷却温度等参数的设置情况,确保温度参数能够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2. 压力参数检验压力参数是控制注塑过程中材料流动和成型压力的重要参数。
在进行压力参数检验时,需要检查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射胶速度等参数的设置情况,确保压力参数能够满足产品的成型要求。
3. 注塑时间参数检验注塑时间参数是控制注塑时间的重要参数。
在进行注塑时间参数检验时,需要检查注塑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等参数的设置情况,确保注塑时间参数能够满足产品的成型要求。
四、成型产品检验成型产品检验是对注塑产品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1. 外观检查外观检查是对产品外观质量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外观检查,可以检测产品表面是否有缺陷、色差、气泡等问题。
注塑厂质量手册1. 前言本手册旨在规范我公司注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以确保生产出的产品符合客户要求,并开展持续改进和创新。
2. 质量方针我公司的质量方针为“以客户为中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持续改进,提高顾客满意度”。
3. 组织结构和职责我公司设有质量保证部门,其职责如下:•确保所有生产工艺符合客户需求和技术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确保生产一次性合格品率达到100%;•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管,倡导以质量效益为核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不断提高质量水平。
4. 质量控制过程4.1 生产准备在生产前,我公司将进行如下准备工作:1.检查生产用的原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2.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符合要求,且生产环境整洁、温度适宜;3.检查员工的培训和操作技能,确保员工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
4.2 生产过程1.材料搅拌:在生产过程中,每一批材料都必须进行搅拌,确保材料充分混合。
2.注塑成型:在成型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严格控制注塑温度与时间,以保证产品成型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注塑出的零部件应进行清晰的标记,需要注意零件的自然收缩率以确定模具缩小的尺寸。
4.3 检验验收在生产成型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测试和验收:1.外观检查:检查商品表面和组成结构是否完整,有无缺陷;2.功能测试:对功能要求严格的产品进行测试,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3.期望尺寸和材料检验:对产品的期望尺寸和材料检验进行复核,以确保符合客户要求。
5. 建立质量档案公司针对生产的每个批次产品建立相应的质量档案,并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6. 术语定义质量保证:对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高标准、优质量。
卓越: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精益求精:在现有基础上不断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生产效益。
持续改进: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客户满意度:客户在产品和服务使用中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1.目的明确公司注塑外观质量标准,规范塑胶产品外观检验与判定标准,确保客户及协力厂商对本公司品质要求的认知。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或外购的塑胶产品3.过程描述3.1缺陷划分3.1.1严重缺陷(CR)对人身安全有危险或存在对人身健康有危害的缺陷。
如漏电、漏水、塑胶有毒、利边等。
3.1.2主要缺陷(MA)产品主要功能丧失、会影响使用寿命、会影响装配速度或严重外观不良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
如刮花、异色严重等。
3.1.3次要缺陷(MI)轻微外观不良,不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即除了CR、MA之外的缺陷。
如轻微油污、刮花、水纹、缩水等。
3.2表面等级划分A面:在正常使用时,能看到的外表面,如丝印位、铭牌位所在面作为A面B面:在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外表面,如产品的侧面、背面作为B面C面:不借用工具可看到的内表面或需要打开后才看得到的表面作为C面3.3塑胶件表面缺陷定义1)异色点:胶件表面由不同于本体颜色可见杂质或烧焦的碎片形成2)划伤:产品受外力作用在表面出现的各种凹线或痕迹3)披锋:在产品的分模线上溢出的胶料4)色差:胶料着色时色粉混搅不均匀,水口料使用比例不当,注塑温度变化等原因造成与色板颜色形成的偏差.5)缩水:注塑成型后,塑料冷却时由于受到各种影响,产品体积内收缩在表面形成的凹陷6)缺胶:注射量不足而造成产品形体的缺损7)变形:注塑时,温度太高,冷却时间不够,出模后收缩,本身残留应力变化导致弯曲或由于出模不顺,顶针强行顶出变形。
8)油污:啤塑时为了消除顶白、拉白在模具型腔内喷射脱模剂或在啤塑前没有把模具型腔内的油渍抹擦干净,在胶件表面上出现油花(污)。
9)汽纹:模具设计排气不良或调较不当,熔融胶料在模具型腔内充模时,胶料走胶速度太慢,造成排气困难,气体只能由入水位排气,在入水位表面或附近出现圈状色变或反光。
注塑成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表单编号:QR-QP22-04
客户要求,造成退
客户要求,造成退
增加,成本增
风险顺序数(RPN)=(S)*(O)*(D) RPN值超过100需做改善行动. SC表示客户指定特殊特性. T 表示公司自己识别的特性
风险顺序数(RPN)=(S)*(O)*(D)
严重度数(S) 级别 频度数(O) 不易探测度数 (D) 无警告的严重危害 10 严重 ! 很 高 失效率≥1/10 Cpk〈0.33 10 绝对不肯定 10 有警告的严重危害 9 关键 ● 很 高 失效率 1/20 Cpk≥0.33 9 很微小 9 很 高 8 重要 ○ 高 失效率 1/50 Cpk≥0.51 8 微小 8 高 7 一般 --- 高 失效率 1/100 Cpk≥0.67 7 很小 7 中 等 6 客户指定特殊特性, 中 等 失效率 1/500 Cpk≥0.83 6 小 6 低 5 用客户的符号 中 等 失效率 1/2000 Cpk≥1.00 5 中等 5 很 低 4 中 等 失效率 1/10000 Cpk≥1.17 4 中上 4 轻 微 3 低 失效率 1/100000 CPK≥1.33 3 高 3 很 轻 微 2 很 低 失效率 1/1000000 Cpk≥1.50 2 很高 2 FMEA小组成员签署:。
共 2 页 第1页作 业 标 准 书QR7-01-24版次:1.1工序编号 工序名称 零件名称零件号 编号版本批准 审核 编制P30注塑成型GRILLE ASSY-RAD62310 9W00070124-62310 9W000-30 2.0简图:1、品质检查(进料检查、工序检查、成品检查)重要度 NO检查项目规格确认方法确认频度数据形式C 1 外观:1.划痕 无明显缺陷 目视/依限样 全部 首末件/制程检验记录表C 2 2.粒点 外观验收标准 目视 全部 C 3 3.合模线 无明显缺陷 目视全部 C 4 4.熔接痕 无明显缺陷 目视/依限样 全部 C 5 5.缩痕无明显缺陷目视/依限样 全部 C 6 6.浇道口不平整手触摸无划痛感,无高出目视 全部 C 7 7.缺肉 不可 目视全部 C 8 8.飞边 不明显 目视/依限样 全部 B 9 重量 1082±10g电子秤 1次/1hr C 10 原材料配比ABS+MB:30P △28061=150:1 电子秤 换料时 树脂投入记录表B 11 上边线形状 ±0.6 检具、卡尺 首末(各一件)△2 检查报告书B 12 上边面间隙(0.7) ±0.6 检具、尖角塞尺 首末(各一件)△2 B 13 侧边线形状 ±0.6 检具、卡尺 首末(各一件)△2 B 14 侧边面间隙(0.7) ±0.6 检具、尖角塞尺 首末(各一件△2) B 15 下边线形状 ±0.7 检具、尖角塞尺 首末(各一件)△2 B16下边面形状±1.5检具,塞尺,钢直尺首末(各一件)△2 2、设备条件重要度 NO 项目设定值 确认方法确认频度 数据形式 B 1 供给机点检 供给机保养点检表 目视 作业前 供给机保养点检记录表B 2 模温机点检 模温机保养点检表 目视 作业前 模温机保养点检记录表B 3 热流道控制器点检 热流道控制器点检表目视 作业前 热流道控制器点检记录表B4射出成型机点检 射出成型机保养点检表 目视 作业前射出成型机保养点检记录表 B 5 成型条件:树脂温度;射出压力;注射量;保压时间;冷却时间;模具温度等 成型条件表 目视 作业前 工艺查检表 B6模具作业点检模具点检表目视首末模具点检记录表作业标准书QR7-01-24敏孚企业版次:1.1工序编号工序名称零件名称零件号编号版本批准审核编制P30 注塑成型GRILLE ASSY-RAD 62310 9W000 70124-62310 9W000-30 2.0 王楚桥04/4/123、作业流程重要度NO 流程作业检测点安全事项1材料ABS+MB 30P 8061(150:1)倒入烘料机烘2小时以上△2树脂配比、投入时间2开机预热,进行设备/模具/工艺参数的点检,记录材料的批次号设备/辅助设备/模具日常点检,材料的批次号规定安全保护用品:工作帽、棉布手套过去问题记录: 3 温度达到设定值时,开始调试成型条件点检小心烫伤,戴棉布手套4前5模产品作为调试品,调试确认好后,对产品进行试作,冷却1小时后装螺钉和BRKT,并进行全尺寸检查(之前产品进行待检封存,待合格后贴合格标签,如不良则停止生产,前面产品判NG)版次发行日期标记更改原因审核人编制人5 取出的产品,检查外观,用剪刀剪去浇口,称重外观瑕疵小心划伤1.0 04/4/13 N 首次发行1.1 04/4/251 增加前5模为调试品,放置时间6产品外观面朝上放置,每排32个/1铁质容器(或36个/线棒台车,无挤压、碰撞△2泡棉无脱落,外观面无接触1.2 05/7/22 △2检测频次调整树脂比例调整台车装载数量调整△37生产前必须对注塑机螺杆里面的原材料进行点检,如螺杆里面的材料是上次生产遗留下的或生产中停留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的,应先清除余料(螺杆显示位置为”0”在储料过程中螺杆旋转时无材料流出)再进行生产作业。
+\注塑成型工艺参数第一节注塑工艺参数在制品和模具确立以后,注塑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对制质量量将产生直接影响。
注塑工艺详细是指温度、压力、速度、时间等相关参数,实质成型中应综合考虑,在能保证制质量量(如外观、尺寸精度、机械强度等)和成型作业效率(如成型周期)的基础上来决定。
只管不一样的注塑机调理方式各有所异,可是对工艺参数的设定和调整项目基本是相同的。
注塑工艺参数与注塑机的设计参数是相关系的,可是在这里主假如从注塑工艺角度理解这些参数。
一、注塑参数1.注射量:注射量是指注塑机螺杆(或柱塞)在注射时,向模具内所注射的物料熔体量(g )。
所以,注射量是由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及螺杆中料筒中的推动容积来确立的。
因而可知,选择注射量时,一方面一定充足地知足制品及其浇注系统的总用料量,另一方面一定小于注塑机的理论注射容积。
假如选用用注射量过小则会因注射量不足而使制品产生各样缺点,但过大又造成能源的浪费。
所以注塑料机不行用来加工小于注射量10% 或超出注射量70% 的制品,据统计世界上制品生产厂家大概有1/3的能源浪费在不合理地机型选择上。
2.计量行程(预塑行程):每次注射程序停止后,螺杆是处在料筒的最前地点,当预塑程序抵达时,螺杆开始旋转,物料被输送到螺杆头部,螺杆在物料的反压力作用下退后,直至遇到限位开关为止。
这个过程称计量过程或预塑过程,螺杆退后的距离称计量容积,也正是注射容积,其计量行程也正是注射行程。
所以制品所需的注射量是用计量行程工来调整的。
由此可知,注射量的大小与计量行程的精度相关,假如计量行程调理太小会造成注射量不足,假如计量行程调整太大,使料筒前部每次注射后的余料太多,使熔体温度不均或过热分解, 计量行程的重复精度的高低会影响注射量的颠簸 . 料温沿计量行程的散布是不均匀的,增添计量行程会加剧料温的不均匀性 . 螺杆转速、预塑背压和料筒的温度都将对熔体温度和温差有明显地影响 .在注射前处于螺杆头部计量室外中的熔体温度最高,固然也有温差,但在这时较小,在注射后,螺杆槽中熔体的温度最低, 逗留一段时间以后熔体温度上涨.这类温差能够采纳调整螺杆转速轴向背压或使用新式螺杆等方法使其获得改良。
深圳市德信诚经济咨询有限公司文件制修订记录目录1.目的和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公司所处的环境5.领导作用5.1领导作用和承诺5.2方针5.3岗位、职责和权限6.策划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2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7.支持7.1资源7.2能力和意识7.3信息交流7.4文件化信息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8.2应急准备和响应9.绩效评价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2内部审核9.3管理评审10.改进附录1:工艺流程简图附录2:QM文件、QP文件清单附录3:质量管理体系包含的过程管理图附件4: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与过程文件和部门责任对照表附件5:有害物质过程管理计划附件6:汽车产品的顾客特定要求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对照表文件编号QM-01 页数 3/59 生效版本 05第1章 目的和范围1.1目的a)本手册规定了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本手册是各部门实施各项质量管理活动的纲领性文件,各部门建立程序文件和指导书及表单时都要符合质量手册;c)通过本手册的有效实施和保持可以证实本公司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客户要求(含HSF 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的产品和服务;d)同时履行本手册就可证实本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已达基本达到ISO 9001、IATF 16949、ISO13485、QC080000国际标准的要求; e)实施本手册的长远目的是:在供应链中开发提供持续改进、强调缺陷预防,以及减少变差和浪费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使客户满意,使公司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手册的实施,促使本公司为环境健康安全改善不断努力,降低本公司的环境影响并防止受伤和健康损害发生。
通过本手册的实施,识别、控制、量化和报告本公司生产的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
确保顾客和使用者,以了解产品的有害物质减免状况,并最终达成有害物质减免。
1.2范围本手册适用于公司汽车、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的注塑模具设计、制造及注塑件的生产的相关的活动及其过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