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静脉置管固定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13
1、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选择穿刺部位,如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股骨径脉等,是比较常规的穿刺位置,可以在穿刺前做B超定位,以及超声定位,明确静脉位置;
2、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两遍,抽取肝素钠盐水充盈留置管,并检查留置管是否通畅;
3、在穿刺点部位进行局部麻醉,用穿刺针沿穿刺点进入血管内,见到回血以后回抽静脉血,确认是静脉血管后,再将导丝沿穿刺针进入血管,导丝送入合适位置后,拔出穿刺针,引导中心静脉管进入;
4、导入中心静脉管后,在静脉内输液,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调试中心静脉管通畅程度。
中心静脉导管(CVC)的置管与维护一、CVC的置管方法在临床上,为了满足患者的输液、给药、营养支持等治疗需求,常常需要使用CVC。
CVC的置管方法有很多种,如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
其中,经颈内静脉置管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1.1 经颈内静脉置管的步骤医生会在患者颈部消毒后,用无菌巾包裹住皮肤,以防止感染。
然后,医生会用超声引导器定位颈内静脉的位置,并在预定位置穿刺。
穿刺成功后,医生会将导管插入体内,直至到达心脏。
医生会连接输液瓶或泵,开始输液或给药。
1.2 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步骤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方法,需要在X线引导下进行。
医生会在患者锁骨下方消毒后,用无菌巾包裹住皮肤。
然后,医生会用超声引导器定位锁骨下静脉的位置,并在预定位置穿刺。
穿刺成功后,医生会将导管插入体内,直至到达心脏。
医生会连接输液瓶或泵,开始输液或给药。
二、CVC的维护方法CVC置管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常见的维护方法包括换药、更换敷料、调整导管位置等。
2.1 换药换药是指定期更换导管周围的敷料和消毒剂。
一般情况下,每周需要更换一次敷料和消毒剂。
换药前,医生会先用无菌巾包裹住皮肤,然后用消毒剂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和敷料。
接着,医生会用无菌剪刀将旧敷料剪掉,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新的敷料。
医生会再次用消毒剂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和敷料。
2.2 更换敷料如果敷料破损或者污染严重,就需要及时更换。
更换敷料的方法与换药类似。
医生会用无菌巾包裹住皮肤,然后用消毒剂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和敷料。
接着,医生会用无菌剪刀将旧敷料剪掉,再用无菌纱布包扎新的敷料。
医生会再次用消毒剂擦拭导管周围的皮肤和敷料。
2.3 调整导管位置有时由于各种原因(如导管阻塞、感染等),导管的位置可能需要调整。
调整导管位置的方法包括旋转、拉动、推压等。
在调整导管位置时,医生需要非常小心谨慎,以免损伤导管或者患者的身体组织。
深静脉置管操作方法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医疗操作,需要医疗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以下是大致的操作步骤:
1. 首先,医疗人员必须穿戴好手套,将患者卧于手术台上。
2. 然后,医疗人员要寻找合适的插管位置。
常用的位置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
3. 预先准备好一些必需的器械,如针头、导管、注射器等。
4. 在定位合适的位置后,医疗人员要将皮肤清洁消毒,以避免感染。
5. 然后,使用一根针头穿刺到静脉内,以验证位置和方向。
6. 插入导管并移除针头。
接下来,流入静脉内的全部治疗药物可以注射进导管。
7. 在插管之前或之后,医疗人员应该利用无菌技术,毫不疏忽地维护导管。
8. 最后,如果需要的话,医疗人员可以用缝线将导管固定在正确的位置。
9. 操作结束后,医疗人员应该清洁整个手术区域,处理废液和废弃物。
总之,深静脉置管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应该在认真的无菌和消毒操作下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关注患者的情况,并做好治疗药物的注射、导管管理等后续工作。
深静脉置管的封管方法
深静脉置管的封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细菌滤器法:将细菌过滤器连接到管路的一端,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血栓等物质进入静脉管内。
2. 闭合式压力监测法:使用一个闭合式压力监测器连接到导管上,可以监测导管内的压力变化,一旦压力上升超过设定值,即可视为封管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3. 注射肝素法: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到导管内,形成肝素膜,防止血栓形成和导管堵塞。
4. 注射生理盐水法:在注射生理盐水时,通过管路的压力变化观察,可以判断导管是否通畅,根据反应来评估导管是否封管。
5. 疏通器封管法:使用疏通器将导管内的血栓或堵塞物排出,恢复通畅。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方法,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操作。
东莞台心医院中心静脉管的固定方法
2015年1月拟定
一、 固定流程
二、 图片演示
按压抚平整块敷料 沿导管方向塑形 敷料中心点无张力垂放于穿刺点,缺口朝延长管
三、注意事项:
1、使用透明敷料的要点:无张力垂放(单手持膜)、敷料中央对准穿刺点、贴膜区域无菌干燥
2、操作三步曲:捏导管突起—捏、抚平整块敷料—抚、边撕边框边按压—压
3、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
4、撕除透明敷料:一手固定套管针,另一手由外周至中央水平揭除敷料,动作宜轻柔(尤其是皮肤
脆弱的病人)
5、各种用深静脉管来放置的引流管,可用同法固定。
6、更换深静脉敷料的时机为:无菌纱块为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3-7天,如果纱块或透明敷料出现
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随时更换。
新置入的深静脉导管24小时必须更换一次敷料。
7、医务人员在接触置管穿刺点及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后要戴无菌手套。
怀疑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时,要及时拔除导管。
边撕边框边按压帖记录标签导管尾端用3M加压固定。
颈内静脉置管的两种固定方法的效果评价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CVC)两种不同固定方法对CVC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择我科住院患者600例(均为有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倒U型固定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Y型固定方法。
600例患者均采用同一种消毒液、消毒方式、同一种3M透明敷贴进行固定。
每天输液时注意观察穿刺周围皮肤情况以及敷贴的固定情况。
3d后对颈内静脉置管处进行换药,这时再次观察穿刺周围皮肤及敷贴的固定情况。
结果观察组固定CVC导致局部感染、导管部分脱出和导管脱落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倒U型固定方式较Y型固定方式效果更好,但要排除因发热患者大量出汗导致敷贴使用寿命均会减短,无论以任何一种方式均会因出汗打湿敷料而随时换药。
标签:颈内静脉置管;透明敷贴;固定方法颈内静脉置管是外科常见的深静脉置管,由于我们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胃、直肠癌以及胃、直肠肿瘤的患者,在这些患者术后,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进食、水,为保证患者机体所需能量的供给,我们常用的就是胃肠外营养,而胃肠外营养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外周给患者输注营养液。
我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倒U型固定方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科颈内静脉置管患者600例,其中男380例,女220例,年龄24~85岁,平均(45.45±2.5)岁;胃癌、胃肿瘤患者350例,直肠癌、直肠肿瘤患者250例;导管留置时间7~20d,平均(10.5±4.5)d。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
1.2材料①观察组材料:3M快速洗手液一瓶、口罩、安尔碘消毒液、75%酒精、无菌棉签、3M透明固定敷贴(型号9546HP)一张、治疗巾1张;②对照组材料:除了观察组的所有用物准备外,还需准备1条长约8cm的脱敏胶布。
cvc导管的固定摘要:一、引言二、CVC导管的定义和作用三、CVC导管固定的重要性四、CVC导管固定的方法1.皮肤准备2.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3.贴敷料4.检查固定效果五、固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六、固定后的护理七、常见问题及处理八、总结正文:【引言】在医疗护理领域,中心静脉导管(CVC)的固定是一项重要任务。
正确的固定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确保导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CVC导管的固定方法、注意事项及护理,以期为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实用的固定技巧。
【CVC导管的定义和作用】中心静脉导管(CVC)是一种用于输注药物、监测血压和血氧等生理指标的医疗设备。
它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大静脉内,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同时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连续性监测。
【CVC导管固定的重要性】CVC导管固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良好的固定可以降低导管移位、脱出等并发症的风险,减少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正确的固定也有助于提高病人的舒适度,降低护理工作难度。
【CVC导管固定的方法】1.皮肤准备:在固定导管前,应对皮肤进行严格消毒,避免感染。
消毒范围应大于导管外径的2倍,确保皮肤表面干净。
2.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导管固定装置。
常见的有透明敷贴、丝绸布、棉布等。
透明敷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适合长期固定;丝绸布和棉布则更适合短期固定。
3.贴敷料: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注意保持导管的纵向平整,避免弯曲、扭曲。
贴敷料时要确保紧密贴合皮肤,防止空气进入。
4.检查固定效果:固定完成后,要检查导管的稳定性。
可以轻轻摇晃导管,观察是否发生移位。
如有移位,应及时调整固定装置。
【固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避免在导管固定部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导管受到过大拉力。
2.定期检查导管固定情况,如有松动、磨损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病人局部皮肤状况,如发现红肿、疼痛等感染征兆,要及时采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