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册)专题4 走进市场
- 格式:pptx
- 大小:4.94 MB
- 文档页数:6
2024年中班社会教案参观农贸市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中班第二章“走进生活”,详细内容为参观农贸市场。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农贸市场的环境、物品及交易过程,培养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农贸市场的布局、各类商品及其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农贸市场的细节,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农贸市场图片、地图、各种蔬菜水果模型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照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农贸市场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农贸市场的特点。
讲解农贸市场的布局,如蔬菜区、水果区、肉类区等。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农贸市场里有哪些蔬菜和水果?”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分组进行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市场上的所见所闻。
引导幼儿用画笔或照相机记录感兴趣的商品。
4. 参观农贸市场(2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实地参观,提醒注意事项,如安全、礼貌等。
引导幼儿观察各类商品,了解其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记录,共同讨论参观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农贸市场布局图2. 各类商品名称及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参观农贸市场后,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商品画,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答案示例:商品:苹果特点:红色、圆形、口感脆甜2. 作业要求:画幅清晰,文字描述简洁明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农贸市场的环境、物品及交易过程。
在参观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观察、表达和分享。
但在组织讨论环节,部分幼儿发言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走进市场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功能,知道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市场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经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市场经济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市场是指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2. 市场的功能:商品交换、价格形成、信息传递、促进竞争等。
3. 市场的类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4. 市场的作用:满足人们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2. 教学难点:市场的作用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现实生活中市场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市场。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3. 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参观市场,亲身体验市场的运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的定义。
2. 讲解市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分组讨论市场的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
4. 组织学生参观市场,了解市场的实际运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次课堂学习和市场参观经验,写一篇关于市场功能和作用的心得体会。
2. 调查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对市场的认识,了解他们在市场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市场对他们生活的影响。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模拟经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市场的运作规律。
2. 邀请市场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市场的实际经验和案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十、教学计划: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制定走进市场教案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初三《社会》学科复习提纲专题1 认识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广义是指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活动。
狭义是人们的日常生活。
一、职业的变迁案例:正在消失的职业P.职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新陈代谢:生物学术语,用来形容社会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的现象。
1、职业与需求的关系:职业满足需求,需求促进职业发展。
2、职业的新旧不是绝对的。
3、职业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
二、岁月的见证案例:儿时的弄堂生活P51、石库门住宅:上个世纪上海地标性建筑。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结合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因其正门以石料为门框,木料大门如仓库之门般坚固,故整体建筑而得名“石库门”2、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自然环境、人口变动、政治制度、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文化交流等。
1、衣、食、住、行等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
2、了解过去的生活,有助于认识社会的发展。
三、丰富的生活内容案例:1993和2003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对比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求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为驱动人的行为的主要动力。
消费类型:一般可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
1、决定着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经济条件和需求层次。
2、近年来,上海市民家庭消费正在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
四、多元的生活方式案例:母与子P12生活方式:一般指人们的物质资料消费方式、精神生活方式以及闲暇生活方式等内容。
1、制约和影响生活方式的因素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个人的经济收入、文化传统、教育背景、职业、民族习俗、自然环境以及人的价值取向等。
2、社会上存在着多元的生活方式。
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勤俭节约,倡导合理、科学的消费。
五、积极拥抱精彩的世界案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P141、社会是复杂的,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课标要求:感受市场,认识市场,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目标:理解市场的类型.了解市场发展的历程. 感受市场的作用。
认识市场经济与其他经济的不同,我国选择市场经济的原因。
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优越性。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现代市场的作用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1、市场的产生与发展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优越性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课前大约20分钟)1.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从哪些地方能买到?这些场所就是。
请你总结其含义。
2.人类最初的市场是怎样的?3.市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指什么?是如何形成的?4.进入现代社会,市场有了什么新变化?(现代市场的特点)5.阅读k110页中间材料,探讨蔬菜和鱼的价格发生变动的原因,总结:市场有什么作用?(重点熟记)6.阅读补充材料粮票的故事,向家长了解计划经济时有哪些票证有什么作用?(重点熟记)7、阅读k112页上面材料“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比”,探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及市场经济的作用。
(重点熟记)8.中国为什么加入世贸组织?9.英国经济学家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如同一只大象进到一间屋里。
二次备课你怎样理解他的比喻?(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品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巨大的生产原料市场,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10.交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带来的好处以及面对的挑战。
(结合学案后补充资料)1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二)合作探究本校思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实地考察了学校附近的一个超市。
这个超市有两层铺面:一楼经营蔬菜和水果、豆制品、奶制品和土特产等;二楼经营各种肉类商品、面制品。
该超市的销售人员有100余人,年交易额五千万余元。
(1)、你知道在该超市能买到哪些商品吗?(2)、请你谈谈对市场的初步认识。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进市场一、教学目标1.理解市场是人们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2.学会通过观察、提问和解答问题来获取信息。
3.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筹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市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地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市场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1.课件及投影仪2.运动器材3.班级物品清单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老师用图片/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市场,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各种市场的特点和作用。
2. 导入新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去过市场吗?市场是什么?市场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有哪些东西可以在市场上买到?3. 学习新知a. 学习定义老师通过课件介绍市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市场是人们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地方。
b. 归纳特点老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市场的特点,例如:人来人往、繁华热闹、五彩斑斓等,并通过图片和词语来帮助学生记忆。
c. 探究市场的作用老师与学生讨论市场的作用,例如:满足人们生活所需、促进经济发展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市场作用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4. 拓展活动a. 观察市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察市场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市场的繁忙和多样性。
b. 市场调查学生分组进行市场调查活动,记录下自己所观察到的市场的各种情况,并完成调查表格。
5. 总结归纳在学生完成活动后,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市场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调查结果。
五、教学评价1.出示问题,观察学生对市场的理解程度。
2.检查学生的调查结果和总结归纳的准确性。
3.班级物品清单的编写是否准确和完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知、学习新知、拓展活动和总结归纳等环节,旨在让学生理解市场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实际观察和调查活动来深入了解市场。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市场的认知仍不够清晰,可能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在拓展活动中,一些学生对于调查表格的填写仍存在困难,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走进市场》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描写能力。
2. 教学内容:市场的定义和种类。
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章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关注和描写能力。
章节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写作法: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手段:图片:展示市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的概念。
视频:播放市场活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章节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市场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和印象。
2. 讲解:讲解市场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的重点。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学生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4. 写作: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市场情景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写作形式,如日记、故事或描述文。
章节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法:学生写作成果展示。
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2. 评价内容:学生对市场的理解程度。
学生观察市场的能力和描写能力。
学生的写作创意和表达能力。
《走进市场》章节六:教学目标与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培养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市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激发写作兴趣。
2. 教学内容: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学生写作实践。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
章节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观察。
学生写作实践。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市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章节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市场中的商品和人物。
走进市场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2. 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现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经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市场的概念与功能2. 市场的类型3. 市场经济的特点4.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5. 学生实践:市场调查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市场的概念、功能、类型,市场经济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的概念、功能、类型,市场经济的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市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体制。
3. 实践法: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增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市场的概念、功能、类型,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
3. 分析具体的市场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特点。
4. 讲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使学生了解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延伸与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分析其异同。
2. 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趋势。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新动态。
七、课堂讨论1. 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成果的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2. 针对市场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 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消费者行为、企业策略等话题,丰富学生的市场经济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市场调查报告,检查学生对市场经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互评:让学生互相评价市场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走进市场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市场的概念、功能和类型。
让学生掌握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制定市场营销计划的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市场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市场概念与功能:介绍市场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2. 市场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市场及其特点。
分析各种市场类型的优缺点。
3. 市场调查与分析:教授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
教授市场分析的基本工具(如SWOT分析、PEST分析等)。
4. 市场运作机制:讲解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机制。
分析市场中的竞争格局和市场行为。
5. 市场营销策略:介绍市场营销的基本策略(如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
分析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市场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原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市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材或教学资源,如《市场学》、《市场营销》等。
2. 课件或教学PPT:制作课件或教学PPT,辅助讲解和展示市场相关内容。
3. 市场案例:收集相关的市场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4. 调查问卷:准备市场调查问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市场相关的问题或案例,引发学生对市场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市场概念与功能:讲解市场的定义、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基3. 讲解市场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市场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市场的多样性。
走进菜市场四年级作文500字今天是星期天,一早我和爸爸便来到了菜市场。
那里的人进进出出,真是有点儿川流不息,我都看花了眼。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走进菜市场的作文,方便大家学习,快来看看吧!走进菜市场四年级作文1时间过得真快,新年就快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购年货的时候了,全家上下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这时的菜市场再热闹不过了,不信,我就带你去看看吧!走进市场,只见市场的人可真多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人们连走过道也要侧着身子。
小贩的吆喝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鸡鸭的鸣叫声……汇成了一曲悦耳动听的交响曲。
走进菜市场,你会看到到处都是长龙般的菜摊,一个接着一个,却又井然有序。
菜摊上摆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绿油油的空心菜,有小皮球似的卷心菜,有金黄色的胡萝卜……看了让人眼花缭乱。
鱼摊前也很热闹,鱼摊上的鱼有大有小:大的足有30厘米长,鱼身有人的小腿那么粗;小的约有5厘米长,鱼身只有铅笔杆那么细。
仔细看,还有红色的鱼,十分漂亮!前来买东西的人脸上都在笑,虽说天气有些冷,但每个人心中都暖洋洋的,脸上都挂着笑,欢声笑语充满了市场,。
新年的菜市场是多么热闹啊!走进菜市场四年级作文2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天气晴朗,万里碧空,菜市场热闹非凡。
看,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蔬菜。
青皮肤的冬瓜,静静地躺在那里等着人们去挑选。
白菜包裹得十分严实,活像一个胖娃娃。
还有穿紫袍的茄子,红通通的辣椒,顶花带刺的黄瓜,水灵灵的西红柿……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菜市场的人真多啊!在熙攘的人群中,有退休的老奶奶,有一蹦一跳的小女孩,还有年轻的保姆。
顾客的说笑声,商贩的叫卖声连成一片,好似一首快乐的交响曲,听,什么声音,我闻声而去,原来是邻居张奶奶与一位卖青菜的商贩在讨价还价。
我好奇地站在一旁观“战”。
只见张奶奶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说:“你这青菜8角钱我才买。
”商贩冷冷地说:“不行,我说一元就一元。
”张奶奶眼睛一转,扭头转身就走。
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说课稿《走进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高中政治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传统优良品质的传递,是我们世世代代美好品质的传播。
小编准备了高一政治必修一第四单元说课稿,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说教学理念
(一)以人为本,人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
(二)回顾生活的生态课程观
(三)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二、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解析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例,说明发展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本课是经济生活的核心,前一框题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市场经济的共性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有的个性,为下一课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打下重要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课可以说是承上启下。
在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学习。
社会参与类实践性学习的设计与评价———初中社会学科调查式学习的设计与评价风华初级中学宋英琳初中社会学科的实践性学习主要采取社会调查的方式进行,属于社会参与类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11月28日,我开课的主题是《一家面包店的选择》,这是社会学科上册专题四《走进市场》单元的一节综合活动课。
这节活动课的目标是1、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大宁地区一家面包店的经营情况,理解市场调查对于投资决策以及经营活动的重要性。
2、运用本专题的多个知识点,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确定在大宁地区开设一家面包店的店址,并说出理由。
课前有两个任务,一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大宁地区一家面包房的经营情况,完成社会调查实践表;二是假如有20万元的年租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大宁地区模拟投资决策一家面包店,选择一处合适的店址。
学生们分为A、B、C、D、E五个小组分别派代表上台来汇报交流调查信息,并且在白板地图上标出本小组认为合适的店址,陈述选址的理由。
在学生们陈述选址理由的同时,教师将所涉及到的选择要素用纸条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四组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追问学生你们认为各小组选址的店址合适吗?为什么?如果认为选址不合适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质疑,而选择店址的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选址的理由。
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梳理选址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到黑板前来将各要素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选址的思考路径。
然后,教师要求各小组根据选址的思考路径,修改原来的选址方案,将最后确定的一处店址标注在地图上,并写明具体的理由。
评价是开展社会参与类实践性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检核、调整、优化实践性学习效果的工具,又有着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起到促进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全面的发展的作用。
在社会参与类实践性学习中,评价不仅仅停留在对学生学习结果做出优劣判断,还通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走进菜市场》教案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走进菜市场》教案1. 引言在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教育中,带领孩子们走进菜市场,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食品来源,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观察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走进菜市场》的社会实践教案。
2. 教案目标- 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观察力。
- 了解食品来源和食品安全常识。
- 探索不同食材的特点和用途。
-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和合作精神。
3. 教案内容3.1 准备阶段- 给孩子们介绍菜市场的概念和功能,让他们了解菜市场是一个买卖食品的地方,并是人们获取食材的重要场所。
- 引导孩子们讨论家庭中常见的食材,为走进菜市场做好准备。
3.2 走进菜市场在出发前,老师可以提前进行准备:- 带上孩子们的家庭照片,让他们能够识别自己的家庭成员。
- 准备一些小硬币,以便孩子们能够学习和理解货币的使用。
当抵达菜市场后,老师可按如下步骤来引导孩子们进行实践活动:1. 导览菜市场:带领孩子们参观菜市场,向他们展示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和其他食材,并解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可以请市场工作人员介绍一些常见的食材。
2. 购买食材: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定数量的硬币,让他们在市场内自由选购一些食材,体验交易和付款的过程。
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询问价格、数量等,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观察和记录:带领孩子们观察不同食材的外观、颜色、质地等特点。
可以进行简单的触摸和嗅闻实验,让孩子们通过感官体验来了解食材。
4. 回到幼儿园:在回到幼儿园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整理购买的食材并分析特点。
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制作简单的食物,让他们亲身体验食材的变化和使用方法。
4. 教学反思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老师应该回顾整个活动,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和总结,包括以下内容:- 孩子们对菜市场的认识和体验感受。
- 学到了哪些关于食材的知识。
- 在购买和使用食材时,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如何解决。
九年级观察社会生活体验作文走进菜市场
作家古龙说过,一个人如果想寻短见,就放他进菜市场。
意思是,一进菜市场,就会死念全消,重新萌发对生活的热爱,我想是的。
买菜的大都是家庭主妇,其实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要从色香味等方面考虑周全,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夫与子享受美味的晚餐。
所以她们得要在琳琅满目的菜摊前推敲斟酌好久,才决定买什么好。
那还不够,还得要有一身讨价的本领,才能将菜物美价廉地带回家。
卖菜的或是膀阔腰圆的大嫂,或是虎背熊腰的大叔。
别看他们形貌不怎么样,但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
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生意顾客,一到午餐或晚虎时间时还常常手忙脚乱地招呼客人,嘴里还得和难缠的主妇谈上大半天到底是3元一斤还是5元一斤。
结帐时最多略一凝思,吐起数字来流利得那叫一个大珠小珠落玉盘,那速度,可是我都要自愧不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