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中医药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41.91 MB
- 文档页数:6
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湖湘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是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具有特色的民风、民俗、民族性格、、等因素的总和。
的历史,它的历史源头是。
战国时期的长沙已是聚居、人口稠密、和商业都相当发达的城。
反映的文献有中的《》、《》、《》、和长沙子弹库楚墓中出土的,以及各种习俗的考古资料。
此外,由与湖南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隶属中国传统儒家。
其重要特点是“思想、文化、道德、理想、信念融于现实中,并为政治服务。
在宋代,湖南出现了理学开山祖—,他创建的理学,就是以为核心,吸收了道学、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开“”的先河。
理学又称道学、,是后来出现的“”的思想渊源。
“”的奠基人,曾在创办文定书院,他于1138年春在湖南去世,安葬于。
明清之际,湖南出现了理学,从而使湖南成为理学思潮形成和发展的,而这一时期在大地建立了闻名全国的、则成为理学思潮的主要学术文化基地。
湖湘文化,是指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形态。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化应该纳入到另外一个历史文化形态——楚文化中。
的诗歌艺术、的历史文物,均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征。
而及唐宋以来,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展,特别是经历了宋、元、明的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使湖湘士民在人口、、、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变化,先后产生了理学鼻祖,主张经世致用而反对程朱理学的,以及“睁眼看世界”的等一系列思想家,从而组合、建构出一种新的区域文化形态,称之为湖湘文化。
先秦、两汉的楚文化对两宋以后建构的湖湘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
湖湘文化在历经先秦湘楚文化的孕育,宋明中原文化等的洗练之后,在近代造就了“湖南人材半国中”、“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无湘不成军”等盛誉。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精髓:“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一、历史渊源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结构中的—个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近百年来,随着湖湘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出色表演,湖湘文化已受到世人的广泛瞩目与确认。
根据湖南考古发掘和先秦文献中许多史实记载的惊人暗合,湖湘文化不仅源自千年,而且缘于炎黄文化和前炎帝神农文化。
《周易·系辞》将炎黄文化的基本精神高度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喻兼有天和大地的品格。
这个概括不仅体现为先贤的哲学理念,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炎黄文化传统中持续作用着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勇于征服洪荒的艰苦创业精神,勤于科技发明的开拓创新精神,乐于为民造福的牺牲奉献精神,包容互补的民族大团结精神。
在率先发明栽培稻的湖南先民文化传统中,还蕴含着一种惯于发扬主观能动性,敢为天下先的性格特征。
这些性格和精神,一脉传承迄今,成为湖湘文化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基础,形成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突出的爱国主义传统指向以及个人对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价值取向也造成了湖湘文化的思维方式,即博采内外众家、广为交融、优化思维主体的开放方式。
随着历史长河的前移,逐渐形成的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文化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断冲突融会,中原文化的“文雅”与群苗文化的“蛮野”两大基因的结合,就构成了湖湘文化独特的“倔强”、“刚坚”、“峻激”的风格。
二、主要内容1)湖湘哲学思想: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这种学术文化的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近代史上湖南人才辈出,虽然他们的政治立场可能很不相同,但其讲理想、重经世的学术文化风格却是—致的。
”2)湖湘文学艺术: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
阅读4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三次重大影响湖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湖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三次重大影响。
一、诗词文化湖湘地区一直是诗词创作的重要区域,自古就有“江南才子”之称,其中又以湖南、湖北尤其突出。
早在唐朝时期,就有“湖南诗派”和“湖北诗派”两大流派的出现。
这些派别都洋溢着浓郁的湖湘文化气息,具有独立而鲜明的文学特色。
唐代的李白、唐婉、沈佺期等人,宋代的辛弃疾、苏轼、王安石等人,明代的杨慎、唐寅、于谦等人,都是湖湘文化中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
尤以唐代的杜甫和明代的龚自珍最能代表湖湘文化的优秀成果。
他们的诗歌,既有湖湘文化的情感体验和地域特色,又有艺术上的精湛表达,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饮食文化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湖南饮食文化以口味重、辣味浓、色香味俱佳而闻名,而湖北以江河鱼类、豆腐制品等为主要特色。
湖湘地区的饮食文化,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其中,“湘菜”作为湖南地区的传统饮食文化代表,自宋朝以来就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菜系体系和烹调方法。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颇具特色的辣椒、腌制品等利用自如,做出口味醇厚、香辣可口的美食。
另外,湖北的“黄鹤楼烟酒”。
代表了湖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俗文化湖湘地区的民俗文化涵盖了宗教、婚俗、节庆、民间信仰等众多方面,这些文化习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湖南的“岳阳楼会”。
据传说,一位诗人在清明前夕登上岳阳楼,仰望星空,凄然不语;后人为了缅怀这位诗人,就在清明时节在岳阳楼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岳阳楼会”了。
此外,湖南的“腊八节”、“龙舟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究。
综述三次重大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湖湘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当地的发展,也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精神
仁和:“医乃仁术”是中医药文化的内核。
体现以仁心仁术济世救人,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生命至上为宗旨的伦理思想;“和者,天下之达道”,和,既是古老中医的阴阳平和、也是当今医学提倡的身心调和的健康观,更是当今追求中西融和、同道谦和、和衷共济,医患调和,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
精诚:精是“精湛技术”,古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医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技能培养,重视技术创新,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学生医、技、护水平的要求和坚定决心;诚是指品行端正、恳切实在,道德高尚,体现学校秉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对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的不懈培育。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为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
“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意思,“行”是实践,旨在倡导师生员工踏实坚守、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身体力行、学以致用。
致远:语出《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为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致远”意为追求远大的理想、实现事业的抱负、达成奋斗的目标,目的在于倡导师生员工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精诚医道济百姓笃志仁心续华章——记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葛金文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20年第17期徐芳芳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就已基本形成。
数千年漫长的中华医药发展史上,名医大家辈出,医典层出不穷。
东汉末年,被誉为“医圣”的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验方,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
疾病流行期间,他在长沙“坐堂行医”,传为佳话。
时至今日,这段历史仍被刻在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二医院张仲景祠故址的石碑上,提醒后代传承中医精诚医术,广济百姓。
作为中医药传承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脑疾病)”带头人、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葛金文正带领团队,秉承中医以人为本、以简驭繁、以护养生的特色,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不断攀行。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传承更需要守正创新”,以此为信念,葛金文正在中华中医药的史书上写下现代中医药人熠熠生辉的一笔。
科学为本,融淬中西医精华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孕育和发展,才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中医药体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有的智慧成果。
从明清开始,随着西医在中国的发展和其产生的影响,中西医两种医学之间开始交流和借鉴,中西医结合从此起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中医和西医之间相互吸纳和借鉴,取长补短,在对立和统一中走向结合之路。
但民间关于中西医结合的质疑和争论从未间断。
中医强调整体把握和辨证论治,西医强调微观病理和对症治疗,两种体系的结合将最终走向何方,是中华医学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特色医学学科,也是医疗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
”谈及这一问题时,葛金文认为,中西医结合最终将会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体系。
1965年出生于湖南的葛金文,似乎注定要与中医为伴。
由于父亲是一名西医,他从小耳濡目染。
湖湘中医文化班级:12级中医骨伤二班姓名:***学号:************独特的湖湘中医文化很有幸的选修了《湖湘中医文化》这门课程,让我全面的了解到了湖湘中医文化,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历史知识,下面就浅谈下我个人对湖湘中医文化的认识。
湖湘中医文化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但如何确定湖湘中医文化的内涵,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湖湘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色的人文、自然、生命的医学科学文化的总和。
一种认为从文化的层次上看,湖湘文化可划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两个方面;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两大部分。
第三种认为科学和广义的划分法,湖湘中医文化应是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社会心理)的三个层次在内的地域文化,三个层次中都含有“雅”和“俗”的内容,也包含着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内。
湖湘中医文化属于湖湘文化,它的源流与湖湘文化是同根的,所以,关于源流,有两大源头;其一是传统楚文化的孕育,这是间接源头;其二是南宋时期的湖湘学派,这是直接源头。
湖南曾是楚文化重要腹地,屈原南游沅湘,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尤其是相传作于湖南的《天问》,对宇宙、自然和历史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和质问。
这种精神后来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的土壤之中,可以说,楚文化的因子已逐渐融汇到湖湘文化的小传统之中,成为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保证了这些楚文化因子不致流失,当近代西方文明冲击湖湘大地时,楚文化因子历久弥珍,喷然而出,焕发出奇异的光彩。
湖湘学派是宋代理学阵营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创始人胡宏,字仁仲,号五峰,福建崇安人,后迁居湖南衡山,隐居衡山20余年,终老于此。
张木式,字敬夫,号南轩,今四川绵州人,8岁随父亲张浚到长沙定居,后拜胡宏为师,成为胡宏的得意弟子,其学术思想较之乃师更胜一筹。
张木式的名声之大,还引起了另一位大学者——朱熹的注意,由此导致了学术史上著名的“朱、张会讲”。
智谋方略智库时代 ·105·湖湘中医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朱珊莹 朱红英(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007)摘要: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极为关键和重要。
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和发展,现在的高校生面对的多元文化冲击要比以前的高校生要多许多,而高校生正处于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的关键期,他们的思想认知能力还不太成熟。
如何将湖湘中医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以相关概念为切入手,立足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将加强湖湘中医文化教育和提高医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联系起来,建设性地提出湖湘中医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关键词:湖湘文化;湖湘中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5-0105-002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湖湘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地域中医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湖湘中医文化不是一个学派,而是长期来在现今湖南地域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
但如何确定湖湘中医文化的内涵,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湖湘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支脉,是湖南各族人民具有特色的人文、自然、生命的医学科学文化的总和。
另一种认为湖湘文化可划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第三种认为湖湘中医文化应是包括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三个层次在内的地域文化。
一、湖湘中医文化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湖湘中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能够实现价值契合。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浸润下,中医文化表现出浓厚的伦理特征和道德追求,“医乃仁术”便是其最高概括。
思想政治教育认真探寻和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价值契合,借鉴中医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整体思维和辨证论治的治疗观念、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大医精诚的医德操守,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方法,增强教育主体的道德自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基于“中医+”思维的湖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魏一苇;何清湖【摘要】传统医药是我国具有鲜明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包含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也体现着丰富的医学科学价值。
本文在分析湖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系统、开放、多元、创新的思维方法,从医疗服务、学术研究、技术传承、人才培养、文化传播、产业创新等六方面,集中探讨湖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 which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It not only contains profound intangible cultural connotation, but also reflects rich medical scientific valu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Huna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method of ‘TCM+’ thinking which emphasizes a systematic, open, diverse and innovative spirit. At last, it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Hunan from six aspects, such as medical service, academic research, craft inheritance, talent cultivatio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6)009【总页数】5页(P60-64)【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中医+”思维;湖湘中医文化【作者】魏一苇;何清湖【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R2-0〔Abstract〕Traditional medicine is 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 which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It not only contains profound intangible cultural connotation,but also reflects rich medical scientific valu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Hunan,this paper selects the method of‘TCM+’thinking which emphasizes a systematic,open,diverse and innovative spirit.At last,it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Hunan from six aspects,such as medical service,academic research,craft inheritance,talent cultivation,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Key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raditional medicine;‘TCM+’thinking;TCM culture of Hunan region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漫长悠远的人类文明史中极为珍贵的活态文化资源,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劳动与智慧的伟大结晶,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文化基石,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
湖湘地方医学研究概述作者:张璐砾易法银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2年第05期【关键词】湖湘文化;医学研究【中图分类号】CR-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7—8517(2012)10—0023—02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绚丽多彩的区域文化。
有着“山水湖南,人文湘楚”之美誉的湖南,在湖湘医学研究方面,学者们分别对湖湘医家医著、湖湘中医文化、湖湘道地药材和湖湘民族医药等内容进行了整理研究,出版和发表了相关的著作及学术论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湖湘医学研究近况概述如下。
1湖湘医家医著的研究1986-1989年禹新初零星整理了部分湖湘医籍,继而曾勇系统收集了自先秦迄今二千多年来湖南医学著作480种,出土医书14种,及历代正史、野史、地方志书、医史专著、人物传记、笔记杂说等数百卷中的有关内容著成《湘医源流论》。
书分渊源、学术、人物、医籍四篇,研究湖南医学源流;由湖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编出版了大型中医古籍丛书《湖湘名医典籍精华》,该书精选了湖南历代名医的著作100余部汇编而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内容囊括了内经、伤寒、金匮、诊法、医案、医话、养生、杂录等各方面,涉猎内容十分广泛,堪称湖湘医学之大成。
潘远根按历史发展的进程,探讨了湖湘医学发展的脉络。
先秦时期,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即可看到湖湘医学的兴盛。
其后汉末长沙太守张仲景一部《伤寒杂病论》又为湖湘医学增色。
晋唐时期,湖湘医学走入低谷,而后又起于宋元,盛于明清。
易法银等收集考证了有关史志、医籍及著述,共录民国前之湖湘名医666人,编著成《湖湘名中医略传》,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取存著作者68人,分“生平简介”、“医籍简介”和“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三部分,以显示湖湘医学的繁荣;中篇按朝代之序辑与民国前湖湘名医有关之史志文献,以示湖湘名医之辈出,下篇将与湖湘中医有着密切关系的《马王堆医书》、医圣张仲景、炎帝神农氏、药王孙思邈作一概述。
中医文化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医文化论文选题参考1、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2、传统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3、对中医文化研究现状的思考4、探索湘医源流,发展现代湖湘中医文化5、中医文化:它的思想、理论和技术6、再论湖湘中医文化7、《红楼梦》英译与中医文化西传8、中医文化传播与推广机制的思考——试论"养生热"背景下的中医文化建设9、中医文化是中医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10、针灸穴位翻译与中医文化传承11、对传统中医文化现状的认识及其发展建议12、关于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院文化结合的实践和思考13、试论中医文化在中医临床医疗科研教育中的意义14、关于"中医文化研究"的思考:名与实15、探索湘医源流,打造现代湖湘中医文化16、用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17、浅谈中医文化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8、弘扬中医文化的时代意义19、大众传媒在中医文化传播中的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20、中医文化价值研究的意义二、中医文化论文题目大全1、湖湘中医文化2、论中医文化研究与中医理论发展的辩证关系3、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根——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教育专家吉文辉教授4、关于中医文化学研究问题5、中医文化的命运6、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现展7、试论传统中医文化的普世价值8、中医文化的人文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应用9、中医文化热之我思10、中医科学与中医文化有关问题的思考11、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品牌建设——关于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医院文化结合的实践和思考12、中医文化融入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探讨13、气功的中医文化内涵14、用先进的中医文化建设有特色的高校社团文化15、基于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下的中医文化缺省及其英译探析16、中医文化复兴是推动中医振兴的根本途径——访全国著名中医文化专家张其成教授17、中医文化与中医发展18、中医文化对谈录19、中医文化研究的时代思考20、论中医文化视野下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三、热门中医文化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中医文化的复兴2、留学生中医文化思维教育的思考3、借古吟今育善培德——谈古代中医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培养4、探寻传统文化与中医药学的契合点——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薛公忱教授5、中医文化的困境与突围6、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统一性7、用中医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精神8、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9、加强中医文化建设促进医院和谐发展10、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中医文化的现展11、中医文化的二元结构对中医医院管理的意义12、浅淡江苏省中医文化历史、现状及保护13、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14、PBL教学模式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学15、中医文化的失落与复兴1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关系辨析17、中医文化理念与中药开发战略18、传统中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9、从中医文化“时尚化”看中医的宣传策略20、《黄帝内经》与中医文化四、关于中医文化毕业论文题目1、论中医文化内涵对中医英译的影响——中医药古籍善本书目译余谈2、中医文化的翻译3、高等中医教育应大力弘扬中医文化4、人类学方法在中医文化研究中的应用5、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6、继承和发展中医文化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重要使命7、中医文化学体系的构建8、加强中医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9、中医文化与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10、试论中医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11、从异化与归化看中医文化因素的翻译12、中医文化复兴是中医复兴的重要途径13、试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及其普世价值14、论中医文化学研究15、浅析中医文化中的价值观16、中医文化价值的基本概念及研究目标17、加强中医文化建设弘扬中医人文精神18、中医文化·新医学模式·中医人文教育19、中医文化的命运20、中医文化在中医药对外教育中的作用五、比较好写的中医文化论文题目1、发挥中医文化优势开展对外临床教学2、中医学的文化视野考察──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回顾3、中医学的文化视野考察(续)──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回顾4、三论湖湘中医文化——打造现代湖湘名医5、培植中医文化根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传承中医文化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7、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8、对中医文化若干范畴的思考9、论中医文化认同危机的根源及其应对策略10、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初探11、论中医文化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2、论中医文化教育在中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3、论构建基于中医文化背景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14、涉外医疗英语中的中医文化问题探讨15、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发展农村中医事业16、亟需重视大众传播对中医文化社会认同的影响研究17、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理解中医文化18、中医文化学研究断想19、浅谈中医院校留学生的中医文化教学20、溯流探源寻本根--我校中医文化研究20年。
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9.25•【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2号•【施行日期】2020.1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政医管综合规定正文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2号)《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于2020年9月25日经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9月25日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办法(2020年9月25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立中医药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中医药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各类中医医疗、保健等机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建设,配备中医药管理人员,对中医医疗、康复、预防、保健及临床用药等进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中医药管理有关的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符合国家标准的中医医疗机构,优化中医医疗机构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诊疗设备配备。
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中医药科室、中医病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应当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并设置中医馆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