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9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3)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讨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2)通过收集有关资料,进一步加强对温室效应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教学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难点:1、CO2与水、石灰水反应。
2、CO还原CuO的分析。
[课前延伸]复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3、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构建知识网络,总结研究方法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自我检测1、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组成为C60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C、它与金刚石一样具有很大的硬度D、它的一个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2、下列物质中,肯定是纯净物的()A、木炭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C、金刚石D、铅笔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向盛有石灰石的容器中加入稀盐酸后,过一会儿石灰石表面几乎无气泡产生,其原因可能是()A、发生装置的气密性不好B、没有加热C、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较少D、加入的是稀硫酸4、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A、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用来制二氧化碳5、反应条件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反应物相同但条件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学案班级: 姓名:一、复习目标1.复习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基础知识的整理归纳1.碳及碳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找一找,然后将下列物质、性质、用途(或收集方法)按示例连线2 . 选择C 、CO 和CO 2填空(1)能用于灭火的是 (2)属于有毒气体的是 (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得的是 (4)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是(5)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6)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7)能与烧碱反应的 (8)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9)能还原氧化铜的是3.试试画出本章的化学性质网络图质软、滑腻 铅笔芯、润滑剂玻璃刀无色透明难溶于水的气体 吸附性强 人工降雨 除臭剂 一氧化碳 硬度大 密度比空气大 作电极 装饰品排水法收集 固态升华吸热 活性炭、木炭 二氧化碳 金刚石 向上排空法收集 石 墨导电性良好4、二氧化碳的制取(1) 从上面所给装置选择合适的填空(2)如何知道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三、知识再现应用观察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Ⅰ、Ⅱ、Ⅳ、Ⅴ有关的现象及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装置Ⅲ的作用是什么?说明理由(3)该装置是否有缺陷?如果有,在图中指出并改正(直接画在图上)。
四、课后延伸1.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2.你能想出几种方法鉴别CO 、CO 2 3.我已学会了 我还没完全理解的内容有 解决办法 1、自己查资料( )2、和同学讨论( )3、向老师提问( )气体 发生装置理由 收集装置理由 氧气 二氧化碳ⅠⅤ澄清石灰石。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河北省宁晋县第六中学薛荫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复习巩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装置,学会总结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3.通过复习氢气、碳、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还原装置的选择,树立环保意识过程与方法:1.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3.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活以及化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的好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总结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比较一氧化碳、氢气、碳的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能用文字、图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方法获取信息。
四、教学过程:一次访问之旅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充分,认真研究了教材,对知识进行挖掘、分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设了教学情境,以对碳父一家的采访为主线,进行本单元的复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此为线索展开对单质碳以及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点复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的活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以“兵教兵”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但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时间安排上有一些紧,还应该把一些前后的有关知识联系更深入一些。
宁晋六中薛荫栋。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的单质形态,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2)掌握碳的氧化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3)掌握碳化物的概念,了解碳化硅、碳化钨等碳的化合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3)运用分类法,对碳的化合物进行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碳的化合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碳的单质形态和同素异形体;2.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3. 碳化物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和性质;2. 碳的氧化物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3. 碳化物的分类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导管、澄清石灰水等;2. 教学课件:碳的单质、碳的氧化物、碳化物的图片和资料;3. 教学视频:碳的同素异形体、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单质形态;(2)展示金刚石、石墨、C60等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等,讲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2)讲解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如一氧化碳的毒性、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化学反应;(3)介绍碳化物的概念,举例说明碳化硅、碳化钨等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3. 课堂练习:(1)根据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特点,完成相关习题;(2)根据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完成相关习题;(3)根据碳化物的概念,完成相关习题。
4. 实验环节:(1)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如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总结实验结论,巩固所学知识。
课题14 碳和碳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知道石、石墨和几种无定形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强化环保意识,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牢记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实验装置,会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的操作。
课前延伸1.下图是石、石墨、C60的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
其原因是()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石、石墨、C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石、石墨、C60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2.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是因为()A. 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色B. 石蕊使二氧化碳变红色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石蕊反应使石蕊变红色D. 石蕊使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变红色4.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镜。
干冰能产生白雾是因为()A.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B. 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 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D. 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5.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否过大的正确方法是()A. 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B. 带入一杯水C. 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D. 带入一盏点燃的油灯或木柴6.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①二氧化碳②臭氧③甲烷④氟氯代烷⑤氮气⑥氧气A. ①②B. ③④C. ⑤⑥D. ①④7. 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 比空气重B. 分子构成不同C. 难溶于水D. 用途不同8.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对煤气的下列叙述中,与CO性质无关的是()A. 煤气有毒B. 煤气可燃C. 煤气有刺激性气味D. 煤气有还原性9. 下列反应均能产生二氧化碳,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B. 利用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C.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D. 燃烧石灰石10.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都能用向上排气法B. 都能用排水法C.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集气法D.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一氧化碳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11.木炭、一氧化碳分别与黑色氧化铜粉末反应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反应都需要加热或高温②都有红色物质生成A.①B.②C.①②D.都不对1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单质是()A. COB. O2C. CD. CO213.无色气体A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A溶于水生成B,B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很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A和C;A与灼热的黑色固体D反应,可以生成无色气体E;E燃烧时火焰为蓝色,燃烧后生成A;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使石灰水变浑浊,静置后出现白色沉淀F。
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师:我们学习了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有关知识,并认识了碳酸钙和碳酸等含碳物质的性质。
我们来看看本单元的知识网络:师:给出学习提纲,让学生依据提纲内容复习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学生分组提问,并扮演展示:复习活动一:1.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和石墨化学式,它们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列举石墨的三条物理性质?(2)有吸附性的有哪些?谁的吸附性更强?吸附性属于物质哪方面性质?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不同,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单质碳有哪三条化学性质?可以简记为7个字:、和。
(2)碳的燃烧有几种情况?你能写出几个化学方程讨论方案学生用心聆听分组提问,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
回答问题:能否说二氧化碳有酸性?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抢答问题小组讨论式?(3)碳的还原性实验中,为什么在酒精灯上面加上网罩,有什么作用?试着写出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生成物说出反应的现象。
生:每小组选一位同学,板演展示记忆结果。
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学生纠错并给出学生建议。
给出学生下一步的目标,将重要实验再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
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展示学习情况。
复习活动二:碳的氧化物有哪些?它们的化学性质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3.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有哪些?各小组各抒己见,比赛准备时间:2分钟。
学生板演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讨论认真思考完成习题表扬积极的学生A.猛击后用大量水冲洗B.用大量的水浸泡C.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用水冲洗D.用热的纯碱溶液冲5.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C.用燃烧的木条放在瓶口 D .清的石灰水振荡6.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B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毒性C .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下同), 收集装置是 ;⑶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择的装置是 和 。
《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教学设计贵阳市第三十七中学杨生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复习巩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再次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学习比较归纳的方法。
(3)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以及养成如何看待事物的客观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CO的化学性质。
(1)复习碳单质、CO2(2)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装置。
(3)复习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教学难点(1)二氧化碳与可溶性碱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2)碳及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联系(3)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三、教学方法:归纳、讨论交流碳和谈的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让学生通过查教材完成学案第2题,并抽学生起来回答,校对答案,并说明这属于什么性质学生通过查教材独立完成学案第2题通过选择物质让学生知道这些物质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知识网络构建给出示范,让学生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总结出以CO2为中心的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点评学生制作的网络图学生分组完成网络图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分组写出各种转换的化学方程式1.培养学生归纳能力2. 培养学生评价能力3.让学生明白物质之间的转换有多种途径二氧化碳的制取给出装置图,让学生从当中选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并说明理由怎么知道二氧化碳已经满了完成学案第4题让学生学会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及方法;知识运用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各个部分的作用?该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学生对装置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并思考下列问题:完成学案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能力3.知道可以用化学的方法保护环境总结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简单梳理对本节课内容小结,让学生检验复习目标是否达到作业设置1.完成学案上习题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复习小报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