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 格式:pptx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45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方法儿童常常受到喉咙痒和咳嗽的困扰,这不仅使他们感到不适,还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是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有效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症状,促进儿童的康复。
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根据不同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对于儿童喉咙痒咳嗽,中医常常根据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进行治疗。
对于“小儿风寒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声音重,并伴有流清涕、鼻塞、打喷嚏等症状,可以采用中药补肺润燥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麻杏石甘汤、川贝枇杷膏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对于“小儿肺热咳嗽”,表现为喉咙干燥痒麻、咳嗽有痰,痰黄稠厚,并伴有发热、口渴、烦躁等症状,可以采用清热化痰的方法治疗。
常用的草药包括银翘片、鱼腥草等。
这些药物有助于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缓解喉咙痒和咳嗽。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草药和剂量。
同时,要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除了中医辨证施治,草药外敷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缓解儿童喉咙痒咳嗽。
经典的草药外敷方法是将草药研磨成粉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或橄榄油,调成糊状,涂抹在儿童的喉咙部位。
常用的草药包括苦参、川贝母等。
这些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润燥止咳的作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舒缓症状。
在进行草药外敷时,要注意选择适量的草药和添加剂,并在涂抹时避免过分刺激儿童的喉咙。
如果儿童对某些草药过敏或有其他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在进行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时,还要注意儿童的卫生习惯和饮食调理。
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与感染咳嗽的人接触。
饮食方面,要注意清淡饮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总之,儿童喉咙痒咳嗽可以通过中医辨证施治和草药外敷等方法进行治疗。
在进行治疗时,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和草药,并注意饮食和卫生习惯的调理。
完整版)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产生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脏、呼吸肌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以及异物进入呼吸道都可以刺激咳嗽中枢。
因此,咳嗽的产生是多方面的。
中医认为,咳嗽是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的一种症状。
咳嗽的分类有很多种,包括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
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和色对指导诊断和治疗有直接关系。
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痰的颜色和质地也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因此,针对不同的咳嗽症状,中医有不同的治疗原则。
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位、病机、病证,进行辩证论治。
炼液为痰,通常是因为邪火所致,痰多黄稠;聚湿为痰,通常是因为脾湿所致,痰多稠白;水泛为痰,通常是因为脏气虚寒所致,痰液清冷。
因此,咳嗽不仅仅是肺部问题,五脏六腑都可能导致咳嗽。
小儿咳嗽通常与肺、脾、肾有关。
如果是因为痰而咳嗽,通常是因为小儿脾胃虚弱,食物不当或积热所致。
这会导致脾失健运,无法正常消化食物,从而产生痰浊,阻塞气道,导致咳嗽。
此外,肾也与咳嗽有关,因为肾纳气,肺依赖于肾来生成气。
如果肾阳虚衰,就会导致脾虚湿聚而生痰,或者水寒上犯而为饮。
因此,治疗小儿咳嗽需要全面考虑。
小儿频繁咳嗽、呛咳或剧烈咳嗽通常是病理性的,可能是以下疾病所致: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肺循环障碍、机械性或其他因素、精神性咳嗽以及其他罕见疾病。
根据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并不可靠,需要全面考虑病情并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可以通过小儿咳嗽的声音来判断其所患的疾病。
详细询问咳嗽的性质或亲自听到患儿的咳嗽声有助于鉴别诊断。
干性、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之初期、胸膜炎及肺结核早期。
小儿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心得摘要: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首先应分清外感与内伤,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咳嗽一般预后好,尤其是外感咳嗽,因其病轻浅,及时治疗多能短时间内治愈。
内伤咳嗽,其病较深而难治,每与痰热、痰湿、气虚、阴伤有关,临证必须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方能奏效。
关键词:小儿咳嗽;中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小儿咳嗽是儿科的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春季节为多。
小儿咳嗽,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本文浅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内治法对小儿咳嗽进行辨证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有害的因子,但是频繁剧烈的咳嗽对患者的生活、社会活动等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咳嗽按发病时间通常分为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一般急性咳嗽时间在3周以内,而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超过8周。
而急性咳嗽原因通常包括普通感冒以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而亚急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慢性咳嗽的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等。
咳嗽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肥大,粘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加。
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
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恢复正常[1]。
中医对于咳嗽的认识,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分而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分为五脏咳和六腑咳,并论述对对应的症状及治疗。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區要略》文中对咳嗽证治论述比较多,将咳嗽作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阐述,从辨证和立法遣方来看,张仲景论及的咳嗽理论认识及治则方药都为小儿咳嗽的诊治提供重要借鉴。
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辨证施治冬季是儿童常见的感冒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儿童发烧咳嗽是家长们常常面临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冬季儿童发烧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发烧咳嗽的常见病机在中医理论中,发烧咳嗽被归类为“伤风咳嗽”,主要由病邪入侵人体所致。
病邪主要有风、寒、湿三种,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病理体征和临床表现。
1. 风邪型风邪型的发烧咳嗽多见于寒冷干燥的冬季,患儿多表现为急性发热、鼻塞、喷嚏、头痛等症状,咳嗽呈非产痰性干咳。
2. 寒邪型寒邪型的发烧咳嗽则多为外界寒冷刺激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恶寒等,咳嗽多为干性咳嗽,并伴有寒痰清稀。
3. 湿邪型湿邪型的发烧咳嗽主要由湿气入侵引起。
其症状包括发热、胸闷、嗜睡、纳呆等,咳嗽多为黏液痰。
二、中医辨证施治方法针对不同的病机,中医采用了不同的辨证施治方法,使得儿童发烧咳嗽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1. 风邪型的辨证施治风邪型的发烧咳嗽属于外感邪气所致,治疗上需要祛邪解表。
中医常用的方剂有葛根汤、桂枝汤等,同时也可以采用草药如防风、羌活、薄荷等进行调理。
2. 寒邪型的辨证施治寒邪型的发烧咳嗽是由于寒邪侵袭所致,需要温阳祛寒。
常用的方剂有附子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温性草药如干姜、肉桂、砂仁等进行治疗。
3. 湿邪型的辨证施治湿邪型的发烧咳嗽主要是由湿邪内寄所致,需要燥湿化痰。
常用的方剂有小青龙汤、越婢汤等,同时也可以配合艾叶、苏子、陈皮等草药进行治疗。
三、中医辨证施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辨证施治时,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就医如果儿童发烧咳嗽症状较为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应该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2. 注意保暖寒冷的冬季容易导致儿童发生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因此,家长需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室外活动时要注意儿童的保暖。
3. 合理调理每个儿童的体质不同,对于中医辨证施治方法的适应度也会不同,家长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调理和治疗。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小儿咳嗽中医理论辩证论治咳嗽是怎样产生的?咳嗽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形成咳嗽的器官,有呼吸道、肺脏、呼吸肌、神经系统。
咳嗽中枢位于延脑,当咳嗽中枢受到刺激时,便可产生咳嗽动作。
呼吸道炎症,如病毒、细菌和某些寄生虫侵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发炎,可刺激粘膜而引起咳嗽;其次,多种物理性和化学性因素能刺激呼吸道粘膜,或压迫支气管,通过神经而刺激咳嗽中枢。
其中,在儿童时期,最易遇到的是因呼吸道有异物而引起咳嗽:当小儿在哭、笑或喊叫时,可将口的食物或其他东西吸入呼吸道。
此外,有些体质过敏的小儿,闻到油漆气味或吸入花粉、香烟、烟雾等也可引起咳嗽。
咳嗽时,第一步是吸气肌收缩使胸腔增大,胸腔压力降低,大量空气进入肺泡;第二步是声门关闭,呼吸肌、肋间肌、膈肌、腹肌等同时迅速收缩,使胸腔压力突然升高;最后,声门打开,此时肺的气体在压力下迸发而出,并在喉头产生咳声。
中医是怎样认识咳嗽的,询问痰的情况有什么意义?中医认为,在外感或伤所致的多种急慢性病证中,都可有咳嗽的症状出现。
“咳”谓无痰而有声,“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痰而有声。
咳嗽的发生,或因外邪犯肺,或因脏腑伤而涉及于肺,故有“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之说。
治疗原则上,外感者以祛邪宣肺为主,伤者以调理脏腑为主。
咳嗽的分类,以病邪分,有伤风咳嗽、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伤燥咳嗽、燥热咳嗽、痰饮咳嗽、寒嗽、热嗽、湿咳、暑咳、火咳、食咳、瘀血咳、时行咳嗽等;从脏腑分,有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大肠咳、小肠咳、胃咳、膀胱咳、三焦咳、胆咳等;从咳嗽的时间和咳的特点分,有久咳、五更咳、五更嗽、干咳嗽、夜嗽、顿嗽等。
临床上,询问患儿是否有痰,痰的量、色,对指导诊断、治疗有直接关系。
如:有声无痰者责之于肺,多属阴虚肺燥;有痰无声者,责之于脾,多属脾虚不运,湿邪阻,痰浊上干于肺;有声有痰者,肺气初伤,继动脾湿,属肺脾两脏同病。
所以,辨痰之有无,可以辨别病变部位。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推拿按摩策略儿童的喉咙痒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常困扰着许多父母。
中医认为,儿童的喉咙痒咳嗽主要是由于肺热、阴虚火旺等原因引起的。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采取了相应的辨证施治和推拿按摩策略。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一、肺热型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推拿按摩策略肺热型喉咙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频繁、声音嘶哑、痰多而黄稠。
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是清热降火,推拿按摩则可以缓解症状。
1.辨证施治:常用的中药有玄参、连翘、生甘草等,可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同时,建议儿童饮食清淡,多喝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推拿按摩:将双手掌心按压儿童肺腑经穴位,如中府、井云等,进行适度按摩。
这些穴位与喉咙、肺腑有关,按摩可促使气血流畅,缓解喉咙痒咳嗽。
二、阴虚火旺型喉咙痒咳嗽的中医辨证施治和推拿按摩策略阴虚火旺型喉咙痒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干燥、咽干口渴、夜间加重。
中医辨证施治的关键是滋阴降火,推拿按摩有助于调理阴虚。
1.辨证施治:中药常用的有生地、沙参、麦冬等,可以滋阴清热、润燥止咳。
同时,儿童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使用嗓子。
2.推拿按摩:使用双手轻轻贴合儿童头部,顺着头部的膀胱经和肝经进行轻揉,可以促进阴虚的调理和舒缓喉咙痒咳嗽。
三、其他注意事项除了中医辨证施治和推拿按摩策略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积尘和烟雾对儿童喉咙的刺激。
2.合理安排儿童的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
3.适当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感冒和喉咙不适。
4.合理调节儿童的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总之,儿童喉咙痒咳嗽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施治和推拿按摩策略。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日常护理和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最后,如果儿童的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2、百合固金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治疗宝宝咳嗽的小秘方:冬春季节,冷热交替,天气的变化使娇嫩的宝宝容易感冒、咳嗽,尤其是春季宝宝咳嗽明显增多,其中80%是由病毒或气候变化引发的,显然,如果盲目给宝宝用抗菌素有害无益。
用止咳化痰药对其中的部分咳嗽固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会影响宝宝食欲,宝宝胃口差了,营养跟不上,抵抗力也会差。
宝宝咳嗽,除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应用饮食疗法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并且,按照中医辨证食疗,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风寒咳嗽:特点:咳嗽,咽痒,咳痰清稀,鼻塞疏清涕等,且舌苔是白的,治疗宜宣肺散寒止咳。
中医推荐偏方:·紫苏粥:紫苏叶1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先用粳米煮粥,粥将熟时加入苏叶、生姜、大枣,趁热服用。
·葱白粥:大米50克,生姜5片,连须葱白5段,米醋5毫升,加水适量煮粥,趁热饮用。
·杏仁萝卜煎:杏仁(甜)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核桃生姜饮:核桃肉5枚捣烂,生姜汁适量送服。
·生姜大蒜红糖汤:生姜5片,红糖12克,大蒜3片。
加水煮10分钟,饮汤。
·姜糖豆腐羹:豆腐200克,红糖50克,生姜3片。
加少许水煮熟即可。
·橘红生姜蜂蜜水: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
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
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麻油姜末炒鸡蛋:将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锅内,油热后放入姜末,稍在油中过一下,随即打入1个鸡蛋炒匀。
孩子风寒咳嗽及体虚咳嗽时,每晚让孩子在临睡前趁热吃一次,坚持吃上几天,就能收到明显效果。
·梨+花椒+冰糖:梨一个,洗净,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0颗花椒,2粒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入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
蒸花椒冰糖梨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非常明显,但有的孩子不喜欢花椒的味道,家长可自己选择。
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与典型病例分享儿童喉咙痒咳嗽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饮食和睡眠。
中医药在治疗儿童喉咙痒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疗效。
本文将着重介绍儿童喉咙痒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并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享,以期帮助儿童及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这一问题。
一、病因与中医诊断儿童喉咙痒咳嗽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风邪感受、痰热郁肺、肺燥喉痒等。
中医通过综合辨证论治,确定病因来选择治疗方案。
典型案例一:小明,3岁,喉咙痒咳嗽已有一周,伴有声音嘶哑,平时活泼好动,舌苔薄白。
中医诊断:痰热郁肺。
二、中医治疗方法1. 清肺降火法:对于痰热郁肺所致的喉咙痒咳嗽,可以选择草珊瑚、蝮蛇草、板蓝根等中药清热解毒,清肺降火,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典型案例二:小华,5岁,喉咙痒咳嗽已有两天,伴有口渴、尿黄等症状,舌苔黄腻。
中医诊断:肺燥喉痒。
2. 滋润肺阴法:对于肺燥喉痒所致的症状,中医常常采用滋润肺阴的治疗方法。
常用中药有北沙参、沙参叶、百合等,能够滋养肺阴,减轻咳嗽与喉咙痒的不适感。
典型案例三:小兵,7岁,喉咙痒咳嗽已有一周,伴有声音嘶哑、面色潮红,舌苔薄黄。
中医诊断:风邪感受。
3. 驱邪解表法:对于风邪感受引起的喉咙痒咳嗽,中医常常采用驱邪解表的方法。
常用中药有麻黄、防风、半夏等,可以促进汗出解表,减轻咳嗽喉咙痒的症状。
三、预防与护理除了中医治疗方法,儿童喉咙痒咳嗽的预防与护理也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注与措施:1.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给孩子饮用温开水,保持喉咙湿润。
2. 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使用室内湿度计进行监测。
3. 合理作息:保证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4. 避免受凉:避免孩子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注意孩子的保暖工作。
典型案例四:小芳,6岁,由于学校窗户没关好,窗外的寒风吹进教室,导致小芳喉咙痒咳嗽加重。
预防与护理措施:学校应加强温度调节和通风管理措施,同时家长也应注意给孩子增加保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