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405.17 KB
- 文档页数:8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和回用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和能源,而且处理后的水质也无法满足回用要求。
因此,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正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回用领域。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质和悬浮物质分离出来的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场景,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不同类型。
在污水回用中,膜分离技术主要应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物,从而达到使污水净化并符合回用要求的目的。
首先,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可以实现高效的去除悬浮物和微生物。
通过微滤和超滤膜,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微生物,使污水得到初步净化。
这对于一些对水质要求较高的回用场景,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有效去除。
通过纳滤和反渗透膜,可以将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质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水质。
这对于一些需要高纯度水质的回用场景,如饮用水和电子产业用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实现对营养盐的有效回收利用。
在一些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回用场景中,污水中的营养盐可以被有效地回收利用,从而节约了水资源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高效的污水净化,使得回用水质符合要求。
其次,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保证回用水质的稳定性。
另外,膜分离技术具有较低的能耗和化学药剂消耗,可以节约能源和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
然而,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回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膜分离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包括膜元件的购买和更换成本、清洗和维护成本等。
其次,膜分离技术需要严格的操作和维护,一旦操作不当或者维护不到位,就会影响膜分离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寿命。
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污水处理一直是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而膜分离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一、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来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通过半透膜对溶液进行筛选和分离,使得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被分离出来。
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微滤、超滤、纳滤和逆渗透等几种。
1. 微滤微滤是一种物理过程,通过微孔膜对溶液进行过滤和分离。
该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和大颗粒物质等。
微滤的孔径一般在0.1-10微米之间。
2. 超滤超滤是一种在微滤和纳滤之间的分离过程,通过超滤膜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胶体颗粒和微生物等。
超滤的孔径一般在0.001-0.1微米之间。
3. 纳滤纳滤是一种通过纳滤膜对溶液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的过程。
纳滤的孔径一般在0.001-0.01微米之间,可以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和有机物。
4. 逆渗透逆渗透是一种通过逆渗透膜对溶液进行高效分离的过程,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离子、有机物、微生物和胶体等。
逆渗透的孔径一般在0.0001-0.001微米之间。
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解决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净化、回用和浓缩等问题。
1. 污水净化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细菌、有机物和重金属等,使得污水得到净化。
通过微滤、超滤和纳滤等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使水质能够达到排放标准。
2. 水的回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污水的回用,将处理后的污水再次利用。
通过逆渗透和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可以将处理后的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微生物去除,得到清洁的水源,用于农田灌溉、城市景观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3. 浓缩处理膜分离技术可以对污水中的有价值成分进行浓缩处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逆渗透和纳滤等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污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和有机物浓缩,得到高浓度的溶液或浓缩物,从而便于后续的资源回收和利用。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废水排放问题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水质污染。
而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处理方法,因其高效、可靠和环保等特点,逐渐成为解决废水排放问题的重要手段。
膜分离法通过使用孔径不同的膜材料,将废水中的溶质和溶解物质与水分离,从而实现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
它主要包括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等。
这些膜材料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过滤级别,从而去除不同粒径和种类的污染物。
膜分离法的污水处理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避免了二次污染和药剂残留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处理成本。
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中,最常见的是微滤膜和超滤膜。
微滤膜是一个具有开孔结构的膜材料,其孔径介于0.1-10微米之间。
它可以有效过滤大颗粒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等,具有高通量和抗污染能力强的特点。
超滤膜的孔径范围介于0.001-0.1微米之间,可以去除微小的有机物质、细菌、病毒和胶体颗粒等。
超滤膜的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深度处理和工业废水回用等方面。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膜分离法能够去除废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有效防止水源污染,提高水质安全性。
其次,膜分离法对不同尺寸的污染物有较高的拦截效果,可以高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
此外,膜分离法还可以进行废水的浓缩和固液分离,减少废水处理后的体积和处理成本。
另外,膜分离法的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设备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和管理难度。
然而,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膜分离法的膜材料相对脆弱,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堆积和膜污染的影响,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
其次,膜分离法的成本较高,对设备要求严格,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另外,膜分离法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废水的预处理工作较为繁琐,否则容易导致膜的堵塞和短寿命。
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膜技术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高效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半透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分离,实现污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水资源的回收利用。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以及其在环保领域的重要性。
膜技术是一种基于半透膜的物理分离过程,通过选择性通透性的膜材料,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固体、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等领域,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应用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几种方法。
微滤是一种相对粗糙的膜过滤技术,适用于悬浮物颗粒较大的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浮渣和泥沙等污染物。
超滤则能进一步过滤掉更小的颗粒,有效去除胶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
纳滤是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的一种膜过滤技术,适用于处理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反渗透是一种高度精细的膜过滤技术,通过强制水分子逆向渗透,有效去除溶解性盐类、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膜分离过程相对简单,无需添加化学药剂,对环境友好。
其次,膜材料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实现对特定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提高水质净化效果。
此外,膜过滤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相比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能够大幅度降低处理成本。
此外,膜技术还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领域。
然而,膜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膜材料的性能稳定性和耐受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污水处理环境。
其次,膜堵塞问题是膜技术应用中常见的难题,需要进行有效的清洗和维护。
此外,膜材料的生产成本较高,会对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问题,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
一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膜材料的性能,提高其抗污性和耐久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处理环境。
另一方面,还应加强膜污染和膜结垢的研究,开发出高效清洁膜的方法,降低膜堵塞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污水处理工程膜分离法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参数、系统安装与调试、工程验收、运行管理,以及预处理、后处理工艺的选择。
本标准适用于以膜分离法进行污水处理及深度处理回用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本标准所指膜分离法为:微滤、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分离技术。
本标准不适用于以膜生物反应器法和荷电膜进行污水处理及回用的膜分离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235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985 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GB/T 1804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3797 电器设备第1 部分:装有电子器件的电控设备GB/T 5226.1 机械安全机械电器设备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GB/T 12469焊接质量保证钢熔化焊接头的要求和缺陷分级GB/T 19249反渗透水处理设备GB/T 20103膜分离技术术语HJ/T 270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反渗透水处理装置JB/T 2932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HG 20520 玻璃钢/聚氯乙稀(FRP/PVC)复合管道设计规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 号]3.术语和定义《膜分离技术术语》GB/T 20103 规定的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膜分离法以压力为驱动力,以膜为过滤介质,实现溶剂与溶质分离的方法。
3.2 膜降解指膜被氧化或水解造成膜性能下降的过程。
3.4 膜结垢指盐类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在膜面上的沉淀。
4 设计水质与膜单元适宜性4.1 进水水质要求4000-717-999 4.1.1 在设计膜系统时,应符合进水要求,选择合适的膜元件。
4.1.2 内压式中空纤维微滤、超滤系统进水,水质要求可参考表1。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一、引言随着人口和工业的不断增长,污水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处理能力低、占地面积大、能源消耗高等问题。
而膜分离法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二、膜分离法概述膜分离法是指利用微孔膜或渗透膜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分离和浓缩的技术。
根据膜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微孔膜和渗透膜两种类型。
微孔膜是一种孔径较小的膜,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微生物和部分有机物去除。
而渗透膜则是依靠分离层的选择性渗透效应将污水中的溶解物、无机盐和有机物分离。
三、常用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1. 微滤膜法微滤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1-10μm的微孔膜进行过滤的技术。
通过微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和微生物等大颗粒物质。
微滤膜法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操作方便、膜寿命较长等优点,适用于饮用水的预处理、医药行业的水质净化等领域。
2. 超滤膜法超滤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001-0.1μm的超滤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胶体、蛋白质、微生物等物质,同时还能保留溶解物和低分子量有机物。
超滤膜法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印染废水的处理等领域。
3. 逆渗透膜法逆渗透膜法是一种利用孔径为0.0001-0.001μm的逆渗透膜进行分离的技术。
逆渗透膜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以除去污水中的溶解物、无机盐、有机物等物质。
逆渗透膜法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处理等领域。
四、膜分离法的优势与挑战1. 优势: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沉淀、过滤等处理方法,膜分离法处理效果更好,剩余浸出物也更干净,且所需能源较少。
2. 挑战:膜分离法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膜污染问题。
由于污水中存在有机物、微生物和胶体颗粒等,在膜表面容易形成污垢,影响膜的通量和使用寿命。
膜分离技术在我国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实例膜分离技术在我国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它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一、膜分离技术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利用一定压力或电场作用下,将混合体系中不同尺寸、不同性质的分子、离子经过半透膜(滤膜)分离出来。
常用的半透膜有微孔膜、纳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等。
二、我国水处理领域中的膜分离技术应用实例1、城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膜分离技术,将生活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为城市环境的改善贡献力量。
2、饮用水处理:依靠膜分离技术,将水中的重金属、细菌等杂质去除,将水质提升至达到国家的饮用水标准,为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
3、海水淡化:在我国滨海城市中,大部分都处于水资源匮乏的状态。
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水的淡化,解决了城市用水的困难,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供保障。
4、工业用水处理:许多工业生产过程需要用水。
膜分离技术可以将水中的杂质去除,改善水质,有效防止了工业生产产生的水污染。
三、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优势1、高效:膜分离技术不仅能够去除水中的杂质,还可以有效地去除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提高水质,保障用水安全。
2、节能:与传统水处理方法相比,膜分离技术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减少碳排放,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具有积极的作用。
3、环保:膜分离技术能够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处理,减少水污染,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膜分离技术在我国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实例十分广泛,未来还有更多的潜力可以挖掘。
我们应该加大对膜分离技术的投入,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与分离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膜技术与分离技术作为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已逐渐成为解决水资源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膜技术与分离技术的原理、应用与发展前景。
1. 膜技术的原理与分类膜技术是一种物理隔离技术,通过特定的膜材料,使特定大小的污染物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水的净化与回收。
根据膜的特性与应用,膜技术大致可以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
微滤膜是一种孔径较大的膜,能够过滤除悬浮物、富集微生物等;超滤膜的孔径相对较小,可分离细菌、病毒、胶体等;纳滤膜则能有效去除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反渗透膜则能够除去溶解在水中的盐类、有机物质和细菌等。
2. 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主要包括预处理、深度处理和资源回收三个方面。
在污水的预处理中,微滤、超滤和纳滤膜等常被用于除去颗粒物和微生物,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在深度处理中,反渗透膜则是实现高标准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使污水中的溶解物质、盐类和微生物几乎完全被去除;资源回收方面,膜技术可以实现水的回收和再利用,如膜生物反应器可将膜技术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与水的清洁利用。
3. 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分离技术是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离心分离、吸附分离和膜分离等。
离心分离是根据物质的密度差异实现分离的技术,常用于污泥处理中,通过离心机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吸附分离则是利用吸附剂与污染物之间的亲和力差异,对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分离与去除;而膜分离是通过特定的膜材料,实现污水中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的分离,常用于有机废水处理中。
4. 膜技术与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膜技术与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对水质要求的提高。
而膜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和回收资源多等优点,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目的是净化污水并恢复水资源。
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不断探索和发展各种污水处理技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膜分离法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因其高效、节能和可靠性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膜分离法是利用特殊的微孔或半透膜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分离的方法。
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有效地分离水中的微小颗粒、胶体、溶解物和重金属等。
与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相比,膜分离法具有下列优点:首先,膜分离法具有高处理效果。
膜的微孔和半透性能可以实现对微小颗粒和有机物的高效拦截,使污水处理效果更好。
尤其是在一些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领域,如饮用水和半导体制造等,膜分离法几乎成为了标准的处理方法。
其次,膜分离法节能环保。
相比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膜分离法的能耗低很多,在高效分离的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膜分离法不需要添加额外的化学药剂,从而减少了化学品的使用,降低了危险废物的产生。
再次,膜分离法操作简单方便。
膜分离设备结构相对简单,而且操作过程也相对简便。
只需要定期清洗或更换膜元件,即可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这对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来说特别受益,操作人员不需要接受过多的专业培训,就可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此外,膜分离法还有一些其他优点,如可靠性高、适用性广等。
当然,膜分离法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膜污染和膜结垢现象,需要定期维护和清洗。
同时,膜分离法的成本也相对较高,需要考虑经济可行性和设备的寿命等。
总的来说,在当前的环境保护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膜材料和膜结构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使膜分离法的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膜分离法将在未来的污水处理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综上所述,膜分离法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环保且操作方便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当前的环境保护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膜污染和成本等,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膜材料的改进,膜分离法的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1. 背景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健康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污水处理需求不断增加,对污水处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膜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已经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2. 膜分离技术概述膜分离技术是利用特定形状和孔径的膜材料,根据分子大小、亲疏水性等特性,将混合物中的组分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分离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工业、生物医药等领域3.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1 微滤(MF)微滤是一种孔径在0.1~10μm的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和部分病毒微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微滤膜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用于预处理或深度处理;另一种是将微滤膜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组合工艺,提高污水处理效果3.2 超滤(UF)超滤是一种孔径在0.01~1μm的膜分离技术,能够去除水中的蛋白质、多糖、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质超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降低污水中的COD;二是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如蛋白质、生物酶等3.3 纳滤(NF)纳滤是一种孔径在0.01~0.1μm的膜分离技术,具有部分离子交换的功能,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纳滤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有: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污水中的硬度,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等3.4 反渗透(RO)反渗透是一种孔径小于0.1μm的膜分离技术,能够去除水中的几乎所有离子、有机物和微粒反渗透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深度处理污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回收污水中的有用物质,如淡水、盐等4.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分离:膜分离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2.操作简便:膜分离设备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3.占地面积小:膜分离技术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占地面积相对较小4.能耗低:膜分离技术通常具有较低的能耗,有利于节能减排5.适应性强:膜分离技术适用于各种水质,具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4.2 挑战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膜污染:膜污染会导致膜通量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2.膜材料成本:高性能膜材料成本较高,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3.膜清洗和更换:膜清洗和更换需要定期进行,增加运维成本4.废水处理:膜分离技术产生的废水需要进一步处理,以满足环保要求5. 结论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我国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针对膜污染、成本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膜分离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可通过优化膜材料、提高膜结构设计等方面,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膜分离技术的广泛应用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1.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污水处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而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已经成为我国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2.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概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通过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膜分离技术对生物反应器内的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实现对污水的深度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低污泥产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3.1 膜生物反应器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应用难降解有机物是污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通过高效去除难降解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降解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而膜分离技术则可以有效去除生物反应器内的悬浮物质,从而实现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深度处理3.2 膜生物反应器在脱氮除磷中的应用氮磷去除是污水处理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通过高效去除氮磷,降低污水中的氮磷含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氮磷转化为生物质,而膜分离技术则可以有效去除生物反应器内的悬浮物质,从而实现对氮磷的高效去除3.3 膜生物反应器在小型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在小型污水处理中,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实现高效、便捷的污水处理,满足各类小型污水处理需求4.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优势和挑战4.1 优势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高效去除污染物: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2.低污泥产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低的污泥产量,有利于减少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成本3.占地面积小: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有利于节省土地资源4.易于自动化控制: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4.2 挑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1.膜污染:膜污染会导致膜通量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2.膜材料成本:高性能膜材料成本较高,会增加污水处理成本3.膜清洗和更换:膜清洗和更换需要定期进行,增加运维成本4.运行管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运行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对运维人员的要求较高5. 结论膜生物反应器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特点,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氮磷去除、小型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针对膜污染、成本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同时,可通过优化膜材料、提高膜结构设计等方面,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应用场合1. 难降解有机物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行业产生的含有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膜生物反应器通过其特有的生物降解和膜分离功能,能高效去除这些难降解有机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2. 氮磷去除在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氮磷去除成为污水处理的重要任务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氮磷去除方面表现优异,适用于需要实现氮磷深度去除的污水处理场合,如饮用水源地的污水处理、自然保护区附近的生活污水处理等3. 小型污水处理由于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自动化控制等优点,非常适合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如居民区、学校、医院、度假村等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场合4.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面也具有广泛应用,如养殖业废水、食品加工废水等,这些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难以承受膜生物反应器能有效处理这类废水,实现高效降解有机物并去除悬浮物注意事项1. 膜污染膜污染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导致膜通量下降,影响污水处理效果为防止膜污染,应选择合适的膜材料,优化膜结构设计,合理设置运行参数,定期进行膜清洗和更换2. 膜材料成本高性能膜材料成本较高,可能增加污水处理成本在选择膜材料时,应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膜材料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等因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膜材料3. 运行管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运行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水平,对运维人员的要求较高应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运行经验,从而确保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的稳定运行4. 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在膜生物反应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实际应用场合的特点,合理确定处理规模、膜面积、膜材料等参数同时,应注意与其他污水处理技术的结合,形成组合工艺,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5. 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在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时,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确保污水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切实履行环保责任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氮磷去除、小型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膜污染、成本、运行管理等问题,通过优化膜材料、提高膜结构设计等方面,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实现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应遵守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为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健康作出贡献。
污水处理中的膜分离技术摘要: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通过物质在膜中渗透能力不同来达到分离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目的。
膜分离技术主要是在环境工程处理中采用选择性能较为特殊的薄膜,利用外力作用对混合物分离、提纯及浓缩等环节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在水处理行业过程中,可切实提升水处理出水水质,控制水处理成本。
关键词: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技术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水处理行业中的膜分离技术种类不断增多,性能更加完善。
将膜分离技术应用在水处理过程中,可切实提升出水水质标准,不会发生其他化学反应,不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通常使用的膜分离技术是指在使用薄膜对不同粒径分子或者不同形态的混合物进行有选择性的分离的技术,工业上使用较多的是具有特殊性能的半透膜又可以称分离膜或者滤膜。
1.膜分离技术的特点膜分离技术的分离效果远高于传统的化学分离办法,且分离的精细程度很高,对环境的破坏小,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在未来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利用膜分离技术得到的溶液不会发生相变,而仅仅是对溶液中的某个成分进行了分离和提纯,将原本的混合溶液变为所需要的溶液。
膜分离过程的装置很简单,只需要有容器、动力装置和半透膜即可。
通过动力装置带动溶液流经半透膜,这种净化效率很高,对于生产企业来说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相较于传统的化学沉淀法进行分离时,反应开始后就无法停止,直到所添加的试剂消耗完,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可以调控的处理过程,在反应时,停止对溶液的动力引导就能停止处理,十分便捷。
2.膜分离技术的原理2.1物理性质原理主要是在几何形状、质量及体积等表现出的不同之处,膜与不同混合物相结合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主要用于对混合物的分离。
2.2化学物质应用原理主要是在分离膜中混合物的通过速度,通常情况下速度可分为两种,一是经由膜表面接触混合物并通过一定方式进入膜内而被称为溶解速度;二是进入到膜内后,由膜表面逐渐扩散到膜另外面的速度。
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部分。
然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工艺复杂、能耗高等。
这时,膜分离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了污水处理中的一大利器。
本文将对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膜分离技术是什么?膜分离技术是利用半透膜实现固液、液液分离的技术。
膜分离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饮料、果汁、乳制品等行业的分离和净化。
二、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优势1.高效净化膜分离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水质和水量,能够高效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油脂和微生物等。
在过滤过程中,膜可以过滤掉污染物,同时保留有用物质,使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相关水质标准,达到高效净化的目的。
2.低耗能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膜分离技术降低了操作成本和处理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能源消耗。
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通常使用机械筛分、沉淀、曝气等方法,能耗较高,而膜分离技术则只需要清洗膜,能够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运行成本。
3. 环保净化膜分离技术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小。
在膜分离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和有害物质难以通过膜的筛选,因此对于污染物的转移和排放作用不容忽视,净化后的水可以二次利用,可以做到资源化利用。
三、膜分离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生活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在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可以将生活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微生物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生活污水的目的。
目前,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包括二级生物法、三级生物法和MBR技术。
MBR技术是一种集合了生物法和膜分离技术的新型污水处理方法,相比传统的生物法,MBR技术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2.工业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在工业污水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无机物处理:模块化的超滤单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工业领域,如电子、化学、冶金等进行有害物质处理;有机物处理:RO和NF技术可以用于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其中RO可以,纳滤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石化等行业,对有机物和过滤器等污染物进行高效分离和净化,达到再生利用的目的。
污水处理新技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污水处理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效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需要应用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具有潜力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并探讨它们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一、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附着在固体载体上形成的薄膜,可以有效地分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与传统的悬浮生物技术相比,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等优势。
此外,生物膜还能够适应不同水质和负荷波动,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二、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微孔或纳米孔膜过滤污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的方法。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节能、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去除细菌、病毒、悬浮物、重金属等污染物。
同时,膜分离技术还可以实现水的浓缩和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益。
三、电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解反应氧化和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的方法。
该技术利用电流和电极催化剂的作用,能够高效地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还能产生臭氧等强氧化剂,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
电化学氧化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
四、生物电化学系统生物电化学系统将微生物与电子传递媒介相结合,通过微生物的呼吸代谢产生的电子,驱动电流从阳极流向阴极,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和废水的处理。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地分解有机物,还能够产生电能,具有能源回收的潜力。
此外,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可以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和转化。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新技术在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膜分离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和生物电化学系统等技术的出现,为污水处理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污水处理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加洁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什么是膜分离活性污泥法(MBR)?有什么特性?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简称MBR(membrane bioreactor),是将膜分离
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与生物处理法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
综合了膜处理技术和生物处理技术的优点,弥补了生物处理法受污泥浓度限制(最高5~8kg/m³)、活性污泥沉淀
性能差、污泥絮体流失的不足。
MBR的特点是:
(1)分离效果好以膜组件代替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不仅可以完全去除悬浮固体以改善出水水质,而且通过膜分离,将原二沉池无法截留的微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完全阻隔在生物池内,使其在曝气池内得到富集,提高了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率。
(2)活性污泥浓度高由于膜的高效分离,活性污泥几乎没有流失,使得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可达10~20g/L(好氧型),比传统活性污泥法MLSS浓度高出近10倍,使得容积负荷率高,COD 负荷一般为4~5kg/(m³·d),从而缩小池子容积,节省土地,节约投资;由于MBR中生物量大,污泥负荷可以维持低水平,因此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量较少。
(3)容易产生膜污染由于被截留的活性污泥和胶体物质的膜面污染,溶解性有机物会被膜孔吸附,堵塞膜孔,或是微生物在膜面、膜内滋长等原因会产生膜污染。
目前除了水流冲洗外,新的措施在探索试验中。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作者:雷晓东, 熊蓉春, 魏刚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刊名:工业水处理英文刊名: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年,卷(期):2002,22(2)被引用次数:135次1.Mulder M Basic Principles of Membrane Technology 19962.许振良污水处理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期刊论文]-净水技术 2000(3)3.Cadotte J E;Forester R;Kim M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Broaden the Use of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1988(1-3)4.高从;俞三传;张建飞纳滤 1999(02)5.Victor H Guy Treatment of effluent from the process for electrodeposition of paint 19676.Christenson Roger M;Zwack Robert R Double ion exchange of an ultrafiltrate derived from an electrodeposition bath 19727.Smith J C V;etal The Use of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for Activated Sludge Separation 19698.Nagaoka H Nitrogen Removal by Submerged Membrane Separatio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19999.Rautenbach R;Linn T;Eilers L Treatment of Severely Contaminated Waste Water by a Combination of RO,High-pressure RO and NF-Potential and Limits of the Process 200010.陈观文我国分离膜市场的现状与展望 1999(06)11.Koyuncu I;Turan M;Topacik D Application of low pressure NF membrane for the recovery and reuse of dairy industry effluents 200012.Kiso Y;Nishimura Y;Kitao T Reection properties of nonphenylic pesticides with NF membranes 200013.Neuffer Claus;Menzel Uwe;Rott Ulrich Wastewater fiom a printing plant 199914.May·Britt Hagg Membranes in Chemical Processing 1998(01)15.Siewert C;Richter H;Piorra A Development of ceramic NF membranes 199916.Schaep J;Woundecasteele C;Peeters B Characteristics and retention properties of a mesoporous γ-Al2O3 membrane for NF 199917.汪洪生;陆雍森国外膜技术进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999(04)18.徐南平,邢卫红,王沛无机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展望[期刊论文]-膜科学秘技术 2000(3)19.Genné I;Doyen W;Adriansens W Organ-mineral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1997(34)20.Rautenbach R膜工艺 199821.Peter Cartwright The Role of Membrane Technology in Water Purification Applications 1997(06)22.裴玉新;徐又一纳滤膜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999(05)23.陆柱,方铄虹新世纪对水处理技术的挑战[期刊论文]-精细化工 1999(5)24.Freeman S D N;Morin O J Recent developments in membrane water reuse projecta 1995(103)2.陈伟.佟玲.陈文清.杜宗良.Chen Wei.Tong Ling.Chen Wen-qing.Du Zong-liang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分段回用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7)3.蒋绍阶.杜成银.刘宗源膜法在水处理中的优势及应用[期刊论文]-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25(6)4.王海芳.晋日亚.Wang Haifang.Jin Riya膜分离技术应用于给水处理中的膜污染研究[期刊论文]-环境工程学报2008,2(9)5.岑琴.周丽莉.礼彤.CEN Qin.ZHOU Li-li.LI Tong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25(1)1.杨平浅谈膜技术的特点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科技与企业 2014(21)2.潘斌全浅谈膜分离在水处理上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化工贸易 2012(04)3.田岳林,刘桂中,杨永强,高成杰,袁栋栋,李汝琪无机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环境保护科学 2011(06)4.王雪梅胞外聚合物(EPS)对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学位论文]硕士 20065.何静,宋晓波膜分离法在余吾煤业公司矿井水处理系统改造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煤 2013(06)6.王凌超滤技术及其在火电厂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南电力 2010(04)7.缪畅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动电现象及BSA溶液的超滤行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8.蒋圣俊新型含氟分离膜的制备与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99.贾晨光,何军膜处理技术在铁路给水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甘肃科技 2007(11)10.冯彪超滤技术处理酪蛋白酶解液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1.苏雅玲纳滤与低压反渗透技术处理锅炉补给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2.张鸿郭,周少奇,林云琴,钟宁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环境技术 2003(03)13.陶庭先,王洁,何苏皖纳米TiO2/偕胺肟纤维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期刊论文]-高分子通报 2013(12)14.陶庭先,宋慧,王洁纳米银/偕胺肟纤维的制备及其对活性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期刊论文]-化学试剂2013(01)15.范红军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华章 2011(21)16.聂云,屈文生,冯艳文膜分离技术超滤在工业污水处理的应用及维护清洗[期刊论文]-科技传播 2010(12)17.李佳国基于膜分离的小型气田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18.王华改性聚偏氟乙烯膜油水分离性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19.赵晶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20.黄英,王利水处理中膜分离技术的应用[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05(04)21.刘红志新型废水处理技术[期刊论文]-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2002(05)22.李小丽,翟晓鸥,邱献欢微电解工艺预处理制浆黑液的研究[期刊论文]-湖北造纸 2010(02)23.王卫平中空纤维超滤膜在工业废水回用方面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24.周洁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改性及处理低浓度含油废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25.张萌探讨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22)26.张杨,严昊,潘国元,郭敏,刘轶群含羧基侧基的聚芳醚砜平板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期刊论文]-石油化工2013(06)27.顾伟,朱建耀膜分离技术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5)28.苏金坡,尹连庆,张亚琴,檀素丽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z1)29.谢益民,瞿方,王磊,刘瑾,杨海涛,姚兰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与应用进展[期刊论文]-中国造纸学报2012(03)30.张孟存,孟祥考,张辉,宫惠峰氢氧化钾生产废水的膜处理技术改进[期刊论文]-化工环保 2009(02)31.陈庆敏含硫有机废液焚烧实验中SOx排放特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32.查湘义新型机械散气溶气气浮柱(NAFC)的设计与净水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33.张静三维电极法处理城市生活废水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34.张玉仙,姚芳,杜书田,张涛造纸废水治理技术进展[期刊论文]-天津造纸 2008(01)35.宁信道,李琪蓉膜法处理炼化污水的研究[期刊论文]-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3(05)36.陈希飞,吴雨乔,李心倩,钟楚娴,黄光团中和铁氧体法净化低浓度Co2+废水的工艺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37.郝晓丹二氧化锰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38.张伟纳米CeO<,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甲基蓝[学位论文]硕士 200839.吴红君我国城市污水回用的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09)40.陈颖敏,李育宏,李亮膜分离技术在环保中的应用研究和进展[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动态 2004(02)41.赵男陶瓷膜死端过滤研究新进展[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0(35)42.阿布都瓦依提·玉苏甫,阿孜古丽·木斯里木陶瓷膜盲端-错流深度过滤污水厂二级水的比较[期刊论文]-膜科学与技术 2009(03)43.崔丽,刘金盾,李筱梅,方文骥超滤/反渗透及其组合工艺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化工2008(05)44.张丽,方丽萍炼厂节水减排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广州化工 2014(22)45.吴任国MBR/RO处理与回用聚苯乙烯生产废水的中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46.樊萍,王学军,王晓玉,胡俊庆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矿化度的处理方法研究[期刊论文]-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01)47.魏瑞霞硫辛酸生产废水的资源化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48.申丽水中含芳香环类难降解有机物的紫外光降解与光催化降解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49.谢益民,王磊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期刊论文]-湖北造纸 2011(01)50.刘璐,唐黎华Sohio法丙烯腈生产废水处理现状[期刊论文]-上海化工 2011(02)51.陈宏宇港东联合站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52.朱兆连邻甲苯胺生产废水的治理与资源化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53.尤朝阳膜污染机理及抗污染MBR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854.程莉萍提高制浆废水Fenton深度处理效率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55.韩玲吸附树脂复合铁酞菁催化氧化酚类化合物性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56.李晓光Fenton氧化法在草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57.刘洋制浆造纸中段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58.高峰MF在MBR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应用探讨[学位论文]硕士 200859.郑彦大庆杏北油田聚合物驱地面污水处理及利用的工艺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0.郭照冰MFI型分子筛选择性吸附分离水体中二取代苯系同分异构体[学位论文]博士 200562.刘洪波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63.王集斌生物技术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164.高峰MF在MBR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应用探讨[学位论文]硕士 200865.贾海武聚苯乙烯树脂表面改性及其处理模拟油田采出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266.陈正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及膜污染清洗[学位论文]硕士 201167.杨娟电凝聚法处理模拟油田采出水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68.刘俊超H2O2强化铁碳微电解处理制浆中段废水AOX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469.刘纲桂林桃花江上游村落污水处理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70.郭健陶瓷膜+两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71.王文举二氧化钛担载分离膜的制备工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72.刘洪波污水深度处理项目关键技术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73.吴云龙再生水预处理对微滤过滤及膜污染影响的实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374.韦贵菊膜集成技术处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生产废水的研究——双膜法部分[学位论文]硕士 200575.何玉辉大庆油田污水处理系统中悬浮固体去除工艺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976.郭健陶瓷膜+两级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1077.刘福强复合功能树脂对1,2,4-酸的吸附机理及其生产废水的治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78.罗茜DAF-BCS-膜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79.何成达DASB、W-SFCW特性及联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80.张遂过程系统环境(火用)经济分析与优化的环境效应量化策略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1.周兵一种酸性蚀刻液可循环再生工艺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82.林佩凤电化学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783.邹家龙SiO<,2>介孔膜和γ-Al<,2>O<,3>纳滤膜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应用基础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84.车玉翠多孔釉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85.蒋圣俊新型含氟分离膜的制备与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986.任广萌聚合物驱采油污水深度净化技术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引用本文格式:雷晓东.熊蓉春.魏刚膜分离法污水处理技术[期刊论文]-工业水处理 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