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码头布置图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4讲4.4 码头陆域布置4.4.1概况1)陆域平面布置组成(1)生产区布置①码头前沿作业地带②码头存储作业区③道路④关检设施⑤管网(2)辅助区布置(3)生活区布置2)陆域布置原则①以生产区为单元将各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②生产性建筑物及主要辅助生产建筑物宜布置在陆域前方的生产区;③其他辅助生产建筑物及生活建筑物宜布置在陆域后方的辅助区。
④使用功能相近的辅助建筑物宜集中组合布置。
4.4.2件杂货、多用途码头陆域布置1)件杂货陆域组成件杂货码头由数个泊位(3~8个)组成一个作业区,其陆域布置基本趋于定型化。
由生产区、辅助区组成。
图4.4.1 件杂货码头布置示意图(1)生产区组成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前方库场区、后方库场区。
图4.4.2 件杂货码头生产区布置示意图①码头前沿作业地带a. 范围码头前沿至前方库场,包括前沿通道、门机、货物接卸操作场(临时堆场)以及库场道路。
b. 尺度其宽度应根据所选装卸机械轨距、码头的布置和作业方式确定:●采用轨道式起重机作业时,其宽度40~50m;●采用船机或流动机械作业时,其宽度14~15m。
②前方库场区a.范围包括库场及铁路(公路)装卸作业带。
前方库场位于码头前沿近旁,供进港货物暂时存放和出港货物装船时临时集中之用。
b.尺度●前沿库场长度:泊位长度减去20~30m,与泊位对应;●前沿库场宽度:40~60m;●库场后铁路作业站台宽度:7~9m+装卸线宽度③后方库场区a.范围一般紧邻前方库场区布置,供货物集中和疏运的周转之用,也应满足设计船型一次载货量的需要。
可布置铁路和道路.(2)辅助生产及管理机构紧邻生产区,有靠近出入口,并利用一部分生产区边缘地带布置建筑物。
如工具库、工人休息室。
2)件杂货库场面积计算(1)件杂货容量计算(4.4.1)E——仓库或堆场所需容量(t);Qh——年货运量(t);KBK——仓库或堆场不平衡系数;Hmax——月最大货物堆存吨天(td);H ——月平均货物堆存吨天(td);Kr——货物最大入仓库或堆场百分比(%);Tyk——仓库或堆场年营运天(d),取350~365d;αK——堆场容积利用系数,对件杂货取1.0;对散货取0.7~0.9。
第一部分主要施工方法一、施工方案编制说明我们在详细研究了本招标文件的各项内容,结合资源条件,郑重承诺:能够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施工,完成合同所规定的各项内容。
计划总工期720天,其中2#泊位主体工程宽60 m、长130 m范围360个日历天交付使用,2#泊位其余183 m长范围于540个日历天交付使用。
工程质量优良。
1.1 施工布局1.1.1 工程一旦中标将作为重点工程,全力以赴,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目标实现。
1.1.2本工程的大型沉箱施工工艺:沉箱预制采用分层浇筑工艺,沉箱出运采用3000t半潜驳工艺,沉箱安装采用半潜驳和200t起重船辅助安装工艺。
1.1.3 若我们中标,将用3个月以内的时间完成现场预制场大型沉箱预制生产线的建设并开始预制沉箱,计划每月预制4.5块沉箱,11个月之内全面完成沉箱的预制施工任务,确保码头主体施工进度,并保证后方抛填及上部结构施工形成流水作业。
1.1.4 若我们中标,将派遣8m3抓斗挖泥船、3000吨的半潜驳和200吨的起重船等大型的船舶设备参加本工程施工,以保证工程主体施工的顺利进行,确保节点工期的实现。
1.1.5 码头工程拟分为五个施工段流水节拍,沉箱预制堆放按五次安装的要求进行布置。
陆域工程与码头工程同时展开施工,并进行北堤、西堤及陆域抛填砂施工。
考虑围堤分层间歇施工和陆域形成地基加固需要堆载预压的时间间隔要求,各工序作业将配置充分的生产资源。
1.1.6若我们中标,将把该工程视为重中之重,进行人员、船机的统一领导和调配,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确保整个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
1.1.7 我们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控制。
1.2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2.1 《XX港XX港区2#、3#泊位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2.2 《XX港XX港区2#、3#泊位工程》工程招标图纸。
1.2.3 《XX港XX港区2#、3#泊位工程》工程招标答复(一)、(二)、(三)。
第三章总平面布置一、总平面布置原则(1)港口应根据客运量、货运量、货种、流向、集疏运方式、自然条件、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划分港区。
(2)在布置港区时,应考虑风向及水流流向的影响。
对大气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宜布置在港口全年常风向的下风侧;对水环境污染较大的港区或危险品港区宜布置在港口的下游,并与其它港区或码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3)港区总平面设计,应在港口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港区性质、规模、装卸工艺要求,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远近结合、合理布置港区的水域、陆域。
(4)顺岸式码头的前沿线位置,宜利用天然水深沿水流方向及自然地形等高线布置,并应考虑扩建时经济合理地连成顺直岸线的可能。
码头前应有可供船舶运转或回旋的水域。
同时应考虑码头建成后对防洪、水流改变、河床冲淤变化、岸坡稳定及相临泊位等的影响;(5)港区陆域平面布置和竖向设计,应根据装卸工艺,港区自然条件、安全、卫生、环保、防洪、拆迁、土石方工程量和合理利用土地等因素合理确定,并应与城市规划和建港的外部条件相协调。
要节约用地,少拆迁。
陆域前方应布置生产性建、构筑物及必要的生产辅助建筑物。
其后布置生产辅助建筑物。
生活区的布置应符合城镇规划的要求并宜接近作业区;(6)作业区内部,应根据装卸工艺流程和所需的码头、库场、铁路、道路及其他建、构筑物的数量与布置上的要求,按照以近期为主、并考虑到发展的可能性合理布置;(7)作业区中建、构筑物的布置应力求紧凑,但其相互间的距离必须符合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其他有关的专业规范的要求。
二、高程及水深的确定(一)码头前沿设计水深1. 码头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115.87m设计低水位:114.40m2.码头前沿设计水深码头前沿设计水深,应保证设计船型安全通过、靠离和装卸作业的顺利进行,根据《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第3.4.4 条其水深按下式确定:D m= T + Z + ∆Z (3-1)式中:Dm——码头前沿设计水深(m);T——船舶吃水(m),根据航道条件和运输要求可取船舶设计吃水或枯水期减载时的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