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花》音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学习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民间音乐特点;掌握歌曲的主题及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对花》,引导学生体会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间音乐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花》。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介绍歌曲背景,让学生了解《对花》的创作来源和民间音乐特点。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通过演唱技巧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2)每组派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逐一讲解和示范。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对花》,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歌曲背景:民间音乐特点、创作来源3. 歌曲分析:旋律、节奏、和声4. 演唱技巧:高音部分、情感表达5. 课堂小结:学习收获、改进方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视频提交至老师邮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学生了解并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
一年级音乐《对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对花》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对花》,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准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内容,能够进行歌曲的表演。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对花》乐谱,教学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正常运作。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活动,如拍手、跺脚等,让学生放松身心,准备进入学习状态。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向学生介绍歌曲《对花》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主题。
b. 分句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c. 学生跟唱,教师逐一纠正学生的演唱错误。
3. 歌曲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演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b.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演唱,鼓励其他学生学习。
c. 全体学生集体演唱,检查歌曲演唱效果。
4. 歌曲表演(5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或动作,为歌曲《对花》进行伴奏或表演。
b. 各组展示自己的表演,其他学生欣赏并提出建议。
c.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歌曲《对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演唱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歌曲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表现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学生的家长来校观看学生的音乐表演,让家长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进步,增进家校合作。
2. 举办校园音乐角:鼓励学生参加校园音乐角活动,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歌曲《对花》,并请家长指导演唱。
教案:《对花》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花》这首歌曲的背景、作者、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
2.通过学习《对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
3.引导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对花》,提高他们的歌唱能力。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对花》歌曲背景、作者介绍。
2.《对花》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
3.《对花》歌曲的歌词解析。
4.《对花》歌曲的演唱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演唱技巧,提高歌唱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对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对花》的背景、作者、音乐风格等知识。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对花》,让学生模仿学习。
3.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指导、评价。
4.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对花》的音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播放《对花》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b.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它的作者是谁?2.讲解《对花》的背景和作者:a.介绍《对花》的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民歌。
b.介绍《对花》的作者:歌曲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洛宾。
3.分析《对花》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技巧:a.分析《对花》的音乐风格: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b.分析《对花》的演唱技巧:讲解正确的发声方法,指导学生用气息支持歌唱,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4.解析《对花》的歌词:a.指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b.分析歌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5.演唱练习:a.教师示范演唱《对花》,让学生跟随模仿。
b.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指导、评价。
c.集体演唱《对花》,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6.总结与反思:a.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对花》音乐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对花》音乐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花》音乐优秀教案1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听着熟悉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1、揭示“花”的主题。
(由熟悉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
如今她已是家喻户晓,这清新优美的曲调,委婉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喜爱茉莉的细腻情感。
来!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2、师生交流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谁来说说她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在大自然中花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还知道哪些花呢?3、猜谜问答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下面我来考考你,猜猜这是什么花?什么开花白又香?(茉莉、栀子)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4、节奏问答:把刚才的猜谜内容用有节奏的语言问答5、总结什么叫“对唱”(三)、新歌教学1、听赏歌曲《对花》A、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对唱歌曲,我们来听一首。
说说歌里唱了什么?B、学生回答,老师同时多媒体展示花卉图片(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玫瑰)2、揭示歌名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对唱歌曲北京民歌《对花》3、再听歌曲,说说哪句比较难唱,老师适时用对比法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4、教唱歌曲A、师生接龙唱B、齐唱歌曲C、利用打花巴掌游戏引出2/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唱出强拍D、介绍衬词E、对唱巩固(四)、创编歌词1、分组创编歌词,注意压韵2、交流本组创编内容3、每组采用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歌曲。
(五)、老师总结,组织下课《对花》音乐优秀教案2教学内容:唱——北京民歌《对鲜花》听——黄梅戏《对花》创编活动——对花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花》,唱出民歌特有的韵味。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对花》这首歌曲。
《对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唱、旋律分析、歌词理解以及相关的音乐实践活动。
具体章节为《音乐课程标准》第三单元“民族音乐欣赏”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对花》,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能熟练演唱。
难点:理解歌曲的民间音乐风格,体验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民间对歌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讲解歌曲的民间音乐特点。
3.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角色扮演对歌的双方,进行对歌实践活动,体验民间音乐的韵味。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关于《对花》的旋律分析题,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旋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内容:(1)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2)民间音乐风格特点(3)实践活动:对歌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点:(1)旋律特点:五声性旋律、级进、环绕等。
(2)民间音乐风格:朴实、欢快、对歌形式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了解了民间音乐的特点。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增加学生互动环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间音乐作品,如《茉莉花》、《小放牛》等,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
2024版《对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音乐教科书第五单元《民谣与乡情》中的第二课时《对花》。
本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对花》,了解其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对花》这首歌曲,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学习歌曲《对花》,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合唱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装饰音、切分音的掌握;合唱部分的处理。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科书、歌词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有关春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美好,进而引出歌曲《对花》。
2. 歌曲学习: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律美。
b. 教师弹奏歌曲,学生小声跟唱,熟悉旋律。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结构,讲解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
d. 学生分组练习,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与统一。
3. 歌曲演唱:a. 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合唱歌曲,注意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个别指导。
b. 学生分组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内容:a. 歌曲背景及音乐特点b. 歌曲旋律、节奏和结构分析c. 装饰音、切分音等音乐知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对花》,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2. 答案:a. 歌曲演唱:注意装饰音、切分音的准确演唱,情感表达要到位。
b. 音乐特点分析:歌曲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旋律优美、流畅;节奏丰富,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装饰音、切分音的掌握仍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024年人音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对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听、唱、动等方式,体验和感受歌曲《对花》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歌曲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歌曲的学习,传承我国民间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对花》,理解歌曲内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对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学生自由发表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2.歌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旋律、歌词等方面。
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组成部分。
3.歌曲教学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演唱。
分句教唱,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歌曲演唱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指挥。
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歌曲活动设计“对花”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歌曲的美。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歌曲相关的舞蹈或动作。
学生谈谈学习歌曲的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歌曲《对花》,评价其音准、节奏、情感表现等方面。
2.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评价其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歌曲《对花》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2.教学音频:歌曲《对花》的原声带。
3.教学视频:与歌曲相关的民间舞蹈、对花游戏等。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对花》。
2.学生在歌曲学习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歌曲的节奏和音高把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七、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民间歌曲,进行比较学习。
2.组织学生参加民间音乐活动,深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文化。
3.鼓励学生创作与歌曲相关的绘画、舞蹈等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流畅意识流输出内容如下: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针对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可以采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和练习。
《对花》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能够感受和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3. 能够演奏《对花》的简单乐谱。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对花》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2. 学会演奏《对花》的乐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准确表达音乐传达的情感;2. 学会演奏《对花》中的乐谱。
四、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乐谱复印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欣赏过的一首音乐,让他们描述这首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情感和印象。
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音乐作品《对花》。
2.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对花》这首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创作目的。
指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作品,感受其中传达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曲调、速度和表现手法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3. 学习音乐作品《对花》的乐谱向学生展示《对花》的乐谱,并简要讲解旋律、音符、节拍和连线等基本的乐谱元素。
然后,通过逐小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并且学会演奏这首音乐作品。
4. 音乐欣赏与情感表达结合教学过程中对音乐的解析和学习,引导学生再次欣赏《对花》这首音乐作品,让他们感受并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然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感,如绘画、写诗等。
5. 演奏音乐作品《对花》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演奏。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乐谱进行个别练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奏自己的部分。
然后,分小组进行合奏,最终整合全班的演奏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将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运用到生活中。
六、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对花》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理念,扩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程度;2. 引导学生们创作属于自己的乐曲,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才能。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专注度;2. 评估学生对音乐作品《对花》的理解和感受;3. 评估学生对乐谱的掌握程度和演奏技巧。
《对花》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课程标准》中的《对花》章节。
《对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通过描绘各种花卉的特点,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色。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歌词,并能熟练演唱。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意境。
3. 通过学习《对花》,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的演唱及对歌曲意境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对花》。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花》,学生跟随学唱。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3)分组练习,互相纠正,提高演唱效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针对歌曲中的难点,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演唱进行示范。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歌曲演唱展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对花》2. 内容:旋律:五线谱、音符、节奏歌词:对照歌词单,标注重点词汇难点: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视频画面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团、乐队等,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族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如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
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和分析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学习歌曲背景知识,了解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具体章节内容:1. 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2. 歌曲《对花》的演唱技巧;3. 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及演唱技巧;2.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分析;演唱技巧的掌握;2. 教学重点:歌曲《对花》的演唱实践;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录像,引导学生了解对花音乐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分析(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2)讲解歌曲的演唱技巧;(3)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实践;(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4. 背景知识介绍(1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对花》的创作背景;(2)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的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歌曲《对花》;(2)教师针对学生演唱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对花》2. 旋律、节奏、和声分析3. 演唱技巧4. 中国民间对花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对花》,并分析其旋律、节奏、和声特点;2. 答案:歌曲《对花》的旋律、节奏、和声特点已在本节课中讲解。
四年级对花教案第一篇:四年级对花教案四年级音乐课《对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河北民歌,体会河北民歌的地方特点与情绪,能在欢快、热闹的气氛中学会演唱《对花》这首歌。
2、能掌握对唱、表演唱这两种演唱形式,并结合手绢舞进行表演,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即兴创编歌词体会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1、知识点:上滑音、倚音的实际演唱效果。
(其中倚音不作学习要求。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手绢舞这种形式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电子琴、教学配套光盘、手绢等。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花蛤蟆》师:这首歌又是哪个地方的?生答(山东)师:山东民歌有什么特点呢?生答今天老师这里就带来了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有浓郁河北音调的河北民歌《对花》山东与河北这两种民歌都属于华北民间音乐,都具有豪放、舒展、激昂的特点,与江南民歌的婉转轻盈,含蓄细腻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对比,大家来欣赏!二、学唱歌曲《对花》1)听赏《对花》:(播放录音,出示全曲)师:刚才这首歌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略。
师:是的,这是一首很轻快、热闹、喜庆的歌曲。
2)分析歌词内容师:歌曲中都唱些什么内容?大家跟随老师一起来轻声的、有节奏地读一读。
3)师范唱全曲。
下面仔细听老师唱一遍,请你找出你认为歌曲中最有趣的句子,咱们再来唱一唱。
(七拨弄东采东采,八拨弄东采东采;得儿色,得儿色,得儿弄东采东采)师解释:以上这几句是河北人嬉戏、逗趣、模仿锣鼓的一些衬词,一般民歌中都会有衬词,这也是民歌的特点之一。
4)师示范衬词部分,生随琴声学唱。
师:咱班的孩子的确很聪明,刚才这几句衬词唱的非常好。
5)学唱歌曲的开头两乐句。
师下面跟随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的第一、二两乐句A、上滑音的教学:师:同学们,这段歌曲中有个向上的箭号,你们找到它了吗?这个小记号叫“上滑音记号”。
师:解释上滑音(记在音符的右边,表示该音要向上滑唱)有了它能让我们的歌声更有特色呢!听一听(师范唱)6)生随琴音学唱歌谱。
5《对花》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对花》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对花》音乐,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2.学生能够掌握该曲的基本节奏与旋律;3.学生能够通过合奏的方式,培养音乐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对花》音乐欣赏;2.《对花》的旋律与节奏;3.小组合奏。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播放《对花》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音乐。
过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学生对这首音乐的感受与想象。
欣赏《对花》:教师再次放映《对花》音乐,学生请边听边观看音乐视频。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细节,了解音乐中表现的意境和情感。
探究节奏: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感受《对花》的节奏。
将节奏分解,教学生使用敲击乐器或桌面模拟节奏,分别模仿琵琶、笛子的节奏,培养对不同乐器的认识。
学习旋律:教师将《对花》的简谱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跟读简谱,同时口唱节奏。
教师用钢琴示范旋律,学生跟随唱。
合奏: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种乐器,例如钢琴、铃铛、木琴等。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对花》的节奏和旋律,进行小组合奏。
合奏前,每个小组进行排练,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
排练结束后,每个小组在全班面前进行展示。
巩固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分享彼此对于音乐的感受与体会。
同时,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延伸与拓展:1.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创作《对花》的变奏曲;2.学生可以尝试用各种家庭乐器合奏《对花》;3.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对花》的歌词,进行唱歌表演。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程度;2.学生在合奏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3.学生对于节奏与旋律的掌握程度;4.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设备;2.桌上敲击乐器;3.简谱;4.钢琴。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增减教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音乐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5课《对花》。
本课内容包括歌曲《对花》学唱、欣赏和实践活动。
《对花》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歌曲,选自我国民间小调,歌曲以优美旋律,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5章第1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对花》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3. 通过对歌曲《对花》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对花》旋律、歌词及演唱方法。
2. 教学难点: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组春天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美好,引入本课主题——《对花》。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歌曲《对花》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歌曲民族特色。
3. 歌曲学唱(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学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旋律和歌词。
4. 歌曲解析(10分钟):分析歌曲中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演唱歌曲。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练习,互相指导,提高学生演唱能力。
6.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对花》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旋律简谱,标注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对花》,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视频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针对学生演唱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解其他民族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推荐学生观看民族音乐表演视频,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新课导入中歌曲背景介绍。
2. 歌曲学唱环节中学生跟随学唱。
3. 歌曲解析中装饰音、滑音等演唱技巧。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5《对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对花》歌曲的演唱技巧,能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使学生了解《对花》歌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结构,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演唱技巧,如滑音、颤音等。
重点:《对花》歌曲的歌词内涵、音乐结构及民间音乐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纸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民间对歌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对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音准及特殊演唱技巧。
3. 歌曲分析(15分钟)(1)分析歌曲的歌词内涵,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2)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如曲式、调式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讲解其演唱技巧和音乐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对花》歌词2. 黑板右侧:歌曲结构图、民间音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对花》,注意滑音、颤音等特殊演唱技巧。
2. 答案:学生通过课后练习,能正确、流畅地演唱《对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对花》的演唱技巧掌握程度,以及对民间音乐特点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间音乐形式,如山歌、小调等,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曲的演唱技巧,特别是滑音、颤音等特殊技巧。
2. 歌曲的歌词内涵和音乐结构分析。
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一、歌曲的演唱技巧《对花》作为一首民间歌曲,其演唱技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特别是滑音、颤音等技巧的运用,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也是表现歌曲韵味的关键。
《对花》教案设计
周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着熟悉的旋律江苏民歌《茉莉花》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揭示“花”的主题。
(由熟悉的本地区民歌引出花的主题)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江苏)它的歌名谁知道?(茉莉花)
这首歌曾在2002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唱响,她代表中国向各国健儿发出邀请。
如今她已是家喻户晓,这清新优美的曲调,委婉含蓄的歌词表达了少女喜爱茉莉的细腻情感。
来!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
2、师生交流
师:你们见过茉莉花吗?谁来说说她的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在大自然中花的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你还知道哪些花呢?
3、猜谜问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多,每种花都有它独特的外形和生长特征,下面我来考考你,猜猜这是什么花?
什么开花白又香?(茉莉、栀子)
什么开花节节高?(芝麻)
什么开花红似火?(山茶花、杜鹃花)
4、节奏问答:把刚才的猜谜内容用有节奏的语言问答
5、总结什么叫“对唱”
(三)、新歌教学
1、听赏歌曲《对花》
A、民歌中有很多这样的对唱歌曲,我们来听一首。
说说歌里唱了什么?
B、学生回答,老师同时多媒体展示花卉图片(菱角花、凤仙花、山茶花、蔷薇、玫瑰)
2、揭示歌名
师:这就是我们要学的对唱歌曲北京民歌《对花》
3、再听歌曲,说说哪句比较难唱,老师适时用对比法解决附点四分音符的唱法。
4、教唱歌曲
A、师生接龙唱
B、齐唱歌曲
C、利用打花巴掌游戏引出2/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唱出强拍
D、介绍衬词
E、对唱巩固
(四)、创编歌词
1、分组创编歌词,注意压韵
2、交流本组创编内容
3、每组采用不同形式表现自己创编的歌曲。
(六)、老师总结,组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