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的人性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甚至超出了某些人类; 而当环境的改变,
生存的欲望会激发出原始的野性。
2020/1/15
9
可编辑
• 巴克就是一面镜子, 透过他, 作者给我们展示出了现代社会
中的所谓“人性”只有在安详的阳光普照的日子里才会表
现出其绵羊般的善的一面, 这种“善”一旦遇到了“棍子 和牙齿”, 便会毫不犹豫地、不留丝毫痕迹地撤出。在残 酷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慈悲或宽容都是弱点, 人类已经退 化到了生存的最原始的状态。那是适者生存的时代, 一切 与文明无关,而“野性”才是生命的骨髓, 没有它生命也无 从谈起,唤起了野性也就是开始了重生。在小说中作者用人 的本性描写了狗的心理, 巴克逐渐意识到宽容在原始生活 中是不存在的。那会被误解为惧怕, 而这种误解很可能会 导致死亡。这是巴克的心理写照, 更是淘金时代人的心理 缩影。“野性”在呼唤着巴克, 也使“人性”中的“善” 骤然消失。
• 1900年, 伦敦24 岁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集<<狼子 >>( The Son of the Wolf), 立即誉满全国。
• 到1916年他年满40时, 已出版了51部著作, 是个很高产的 作家。
• 他的作品在当时独树一帜, 充满了生命间激烈的搏斗与冲 突, 凸显着生
• 命的气势。如果说后来海明威的作品中是以人与自然的抗 争为主题, 那么在伦敦的许多作品中, 不仅可以看到人与自 然的抗争, 还可以看到在同一艰苦的自然 <<荒野的呼唤>>、 <<热爱生命>>。在这些对抗中, 人类为欲望所驱使展现 出的原始的野性, 动物因与人类真挚的感情所表现出的人 性都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
• 毛信德在《美国小说史纲》中认为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的写作“显然是一种讽喻和影射的手法,目的在于通过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