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戏剧话剧社团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38 KB
- 文档页数:14
小学戏剧社团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标
本活动旨在促进小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他们的自信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
1. 戏剧基础知识培训:通过专业戏剧老师的指导,为社团成员
提供戏剧基础知识的培训,包括表演技巧、声音表达、身体语言等。
2. 剧本创作和演绎:社团成员将参与创作一个小型戏剧剧本,
通过集体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剧本的创作并进行演绎。
3. 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社团成员将分配不同的角色,并进行
角色扮演和表演训练,提升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角色理解能力。
4. 舞台布置和道具制作:社团成员将参与舞台布置和道具制作
的工作,锻炼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彩排和演出:社团成员将进行多次彩排,最终呈现一场精彩
的戏剧演出,展示他们的成果。
活动安排
- 时间:每周三下午3点到5点
- 地点:学校剧场或多功能厅
- 活动周期:每学期12周
志愿者招募
- 邀请学校教师和家长担任志愿者指导戏剧社团的活动,提供专业指导和关怀。
- 在学校广播和家长群等渠道发布招募志愿者的信息。
活动评估
- 活动结束后,组织一次评估会议,听取社团成员和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反馈。
-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活动方案和改进活动内容。
预期效果
- 提升小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素养。
-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 培养小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小学戏剧社团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
希望这个方案能够帮助您组织一场成功的活动!。
小学戏剧社团活动方案设计活动目标- 提供小学生展现才艺和表达能力的平台-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活动内容1. 招募社团成员:通过班级通知和宣传海报等方式,邀请小学生加入戏剧社团。
2. 基础戏剧训练: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时间,安排专业戏剧指导老师进行基础戏剧训练,包括表演技巧、肢体语言、声音训练等。
3. 剧本创作与排练:社团成员共同创作剧本,可以是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或原创故事。
指导老师帮助指导剧本创作,并安排排练时间进行剧本演练。
4. 舞台布置与道具准备:社团成员参与舞台布置和道具准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演出与表演:在学校或社区举办戏剧演出,让社团成员有机会展示他们的表演才艺,并邀请家长和同学观看。
6. 参观戏剧演出:安排社团成员观看专业戏剧演出,提供研究和启发的机会。
活动安排- 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为1.5小时。
- 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或社区文化中心。
- 持续时间:每学期为期12周,共计18小时。
资源需求- 戏剧指导老师:聘请专业戏剧指导老师,提供专业的戏剧训练和指导。
- 活动场地: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社团成员排练和表演。
- 道具和服装:准备一些基本的道具和服装,以支持剧本演出的需要。
- 宣传材料:制作宣传海报、班级通知等,吸引更多小学生加入社团。
评估与反馈- 每学期结束时,进行社团成员的综合评估,包括表演技巧、团队合作等方面。
- 收集社团成员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改进活动方案和提升活动质量。
预期效果- 提升小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 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 培养小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以上是小学戏剧社团活动方案设计,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话剧社团教案教案标题:话剧社团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表演要素。
2. 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肢体和表情的运用。
3. 学习戏剧编排和排练的基本流程。
4. 创作和表演一段简短的话剧作品。
二、教学准备: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程度的话剧剧本。
2. 教具:投影仪、音响设备、舞台道具等。
3.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指导老师。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话剧的了解和经验。
2. 介绍话剧社团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步骤二:基础知识讲解(30分钟)1. 介绍戏剧的基本概念,如剧本、角色、舞台等。
2. 讲解戏剧表演的基本要素,如声音、肢体和表情的运用。
3. 分析和讨论经典话剧作品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步骤三:表演技巧训练(60分钟)1. 声音训练:教授正确的发声和吐字方法,进行声音放松和呼吸练习。
2. 肢体动作训练:教授基本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技巧,进行身体放松和柔韧性训练。
3. 表情训练:教授表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进行面部肌肉放松和表情练习。
步骤四:话剧编排和排练(90分钟)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适合的话剧剧本。
2. 指导老师协助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和剧本解读。
3. 学生根据剧本进行排练,指导老师提供反馈和指导。
步骤五:话剧展示(60分钟)1. 每个小组在班级或学校内进行话剧展示。
2. 学生们观看其他小组的表演,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训练和排练中的参与度和进步情况。
2. 评估学生在话剧展示中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对整个话剧社团活动的反馈和意见。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戏剧演出,拓宽他们对戏剧艺术的了解和欣赏。
2. 组织学生参加戏剧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和挑战。
年级:四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戏曲话剧的基本知识,如角色、道具、音乐等。
2. 通过参与戏曲话剧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感受戏曲话剧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角色分配与道具准备2. 戏曲话剧的基本表演技巧教学难点:1. 角色之间的互动与情感表达2. 音乐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教学准备:1. 戏曲话剧剧本2. 角色道具(如面具、服装、武器等)3. 音乐设备4. 活动场地布置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戏曲话剧的基本知识,如角色、道具、音乐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戏曲话剧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二、分组与角色分配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2. 每组根据剧本内容,进行角色分配,确保每个角色都有对应的演员。
三、道具准备与音乐欣赏1.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角色需求,准备相应的道具。
2. 播放戏曲音乐,让学生感受戏曲话剧的音乐魅力。
四、表演技巧指导1. 教师讲解戏曲话剧的基本表演技巧,如念白、唱腔、身段等。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五、总结与反馈1. 学生分享表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总结本次课时的教学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 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戏曲话剧知识。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巩固所学表演技巧。
二、剧本排练1. 各小组进行剧本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2. 强调角色之间的互动与情感表达。
三、音乐与动作协调1. 教师指导学生将音乐与动作协调配合。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感受音乐与动作的融合。
四、表演展示1.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2. 学生分享表演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五、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教学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评价:1. 角色扮演的准确性2. 音乐与动作的协调性3. 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达4. 学生对戏曲话剧的兴趣与热爱程度。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话剧表演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表演技能。
2. 通过话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话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提高舞台表现力。
课程内容:一、课堂导入1. 通过观看经典话剧片段,激发学生对话剧表演的兴趣。
2. 介绍话剧社团的宗旨和目标,让学生了解话剧表演的重要性。
二、话剧表演基础知识1. 话剧表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话剧表演的基本要素:角色、剧本、导演、演员、舞台等。
3. 话剧表演的基本原则:真实、自然、生动、有趣。
三、话剧表演技巧训练1. 形体训练:通过模仿、模拟等手段,锻炼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和协调性。
2. 发声训练:通过发声练习、朗读、台词背诵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感染力。
3. 表情训练:通过模仿、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丰富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能力。
4. 剧本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剧本,把握角色特点,提高表演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实践演练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剧本进行讨论,确定角色分配。
2. 排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进行剧本排练,注意动作、语言、表情的协调统一。
3. 演出:各小组进行话剧表演,全体学生观摩学习。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话剧表演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分享表演心得和收获。
教案步骤:一、课堂导入1. 教师播放经典话剧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提问:“你们觉得这部话剧有什么特点?演员们是如何表演的?”2. 介绍话剧社团的宗旨和目标,激发学生对话剧表演的兴趣。
二、话剧表演基础知识1. 教师讲解话剧表演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2. 介绍话剧表演的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话剧表演的整体构成。
三、话剧表演技巧训练1. 形体训练: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模仿、模拟等形体练习,提高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
2. 发声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朗读、台词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声音感染力。
小学戏剧课本剧兴趣小组社团教学设计简介本教学设计是针对小学戏剧课程中的剧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的教学设计。
通过参与剧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1. 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通过参与戏剧表演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身体表现、情感表达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创造出一台完整的戏剧作品。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演出和表演练,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技巧以及懂得如何使用肢体语言去传达信息。
教学步骤1. 选择剧本: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兴趣,选择适合的戏剧课本剧剧本。
确保剧本内容适宜学生理解和表演,并具有教育意义。
2. 组建小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包括适当数量的演员、舞台设计师和灯光音响师等成员。
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并平衡小组中的角色分配。
3. 设计舞台和服装:学生可以根据剧本的需求自行设计舞台布景和角色服装。
老师可以给予指导和建议,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材料。
4. 排练和表演:每个小组根据剧本的要求进行排练,并准备好完整的戏剧表演。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同时注重细节和专业性。
5. 表演分享和反思: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分享,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戏剧作品。
在分享后,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反馈并改进他们的表演技巧。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1. 观察学生的表演技巧:包括语言表达、身体表演和情感表达。
2.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角色分配、协调和合作情况。
3. 听取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自己表演和参与过程的感受和反思。
结束语通过小学戏剧课本剧兴趣小组社团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综合素养。
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够为小学戏剧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话剧的基本概念和表演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对象:初中生话剧社团成员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话剧剧本若干2. 舞台道具和服装3. 录音机和音响设备4. 教学PPT或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话剧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话剧有什么了解?你们想不想尝试表演话剧?二、话剧基本概念和表演技巧讲解1. 话剧的定义:话剧是一种以舞台表演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和对话来传达故事。
2. 话剧表演的基本技巧:a. 语音:清晰、准确、富有表现力的发音。
b. 形体:恰当的肢体动作,以表达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
c. 表情: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d. 声音:适当的音量、语速和音调变化,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
三、分组练习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剧本进行初步的阅读和分析。
2.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剧本的基本内容和角色分配。
3. 教师针对剧本中的关键角色和场景,指导学生进行语音、形体、表情和声音的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话剧表演的基本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话剧表演技巧?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二、角色扮演1. 每组选择一个剧本,进行角色扮演。
2.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
3.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剧本改编与创作1. 教师提供一些改编剧本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
2.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剧本改编和创作。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剧本,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剧本改编和创作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剧本创作和表演练习。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小学话剧课本剧兴趣小组社团教学设计附社团活动记录(已填好,直接打印)教师讲解话剧对白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模仿表演。
环节四:分组练对白,教师巡视辅导。
环节五:学生表演并互相点评。
环节六: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备注:本节课的剧本片段可根据学生年级和兴趣进行调整。
导入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是从学生演剧开始的,校园喜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今天我们将探讨校园剧的特点,并通过练表演来欣赏话剧经典作品。
复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和《负荆请罪》在这个环节,我们将回顾之前学过的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和《负荆请罪》。
肢体语言、表情与无实物表演练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初步掌握肢体表现的方式,学会丰富自己的表演与表现。
人物表情训练我们将播放生活剧《考试之后》,学生观摩后讨论人物神态,例如喜、哀、怒等。
然后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练,并互相评价。
集中练,集中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将集中练不同人物的表情,例如微笑、大笑、愁眉不展、嚎啕大哭等。
学生将分组排练《公仪休拒收礼物》,并接受教师的指导。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评奖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汇报表演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将评价并颁发优胜表演者的奖项。
1.XXX走进教室。
2.XXX因为犯了大错,被爸爸打了一巴掌。
3.XXX回来后喝了口水并擦了擦嘴。
4.XXX搬起大石头趟河。
5.骑马环节二:学生表演以上场景,并进行互评。
环节三:教师讲解“动作的虚化”由于舞台的特殊性质,我们不能把房子、马匹、运动场等搬上舞台,因此与之有关的动作必须通过虚拟处理表现出来,这就是动作的虚化。
环节四:播放虚化动作,教师分解动作并进行示范教授,学生进行练。
备注:XXX话剧课程备课稿教学内容:话剧的特点、《茶馆》艺术特色赏析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了解校园话剧的特点和表现,并观摩进店话剧《茶馆》。
教学过程:环节一:了解话剧的几个基本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
戏剧社团教案一学年教案名称:戏剧社团教案一学年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2. 发展学生的戏剧表演技能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学期:1. 学期目标设定(1周)- 介绍戏剧社团的背景和学习目标。
- 激发学生对戏剧艺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基础戏剧技巧(4周)- 学习基本表演技巧,如语言表达、身体表现和声音控制。
- 进行热身运动和表演练习。
- 介绍戏剧术语和基本概念。
3. 剧本阅读与理解(3周)-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戏剧剧本。
- 分析剧本的结构和角色。
- 进行剧本角色选择和分配。
4. 角色表演与排练(6周)- 学生演员根据角色进行表演训练。
- 进行角色解读和情感表达指导。
- 制定排练计划,并进行排练。
5. 剧场布景与道具设计(3周)- 学生学习基本的舞台布景和道具设计原则。
- 分工合作,进行舞台布景和道具的制作。
6. 演出准备与实施(2周)- 组织演出时间和地点。
- 进行彩排和演出练习。
- 完成演出服装和妆容的准备。
7. 演出评估与反思(1周)- 进行演出后的评估与反思。
- 学生们分享演出心得和收获。
第二学期:1. 剧本创作与表演(6周)- 学生团队合作创作戏剧剧本。
- 进行角色分配和排练。
- 进行剧本表演。
2. 剧场艺术欣赏(3周)- 介绍不同类型的戏剧作品。
- 观看专业演出,并进行观后讨论。
3. 小品表演与喜剧技巧(4周)- 学习小品的表演技巧和喜剧效果创作。
- 进行小品创作和表演,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4. 组织戏剧比赛(2周)- 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戏剧比赛。
- 提供比赛指导和训练。
-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戏剧评析与欣赏(3周)- 学生观看戏剧表演录像,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 学习批判性思维,理解戏剧作品的艺术和社会意义。
6. 戏剧写作与创作(4周)- 学生进行戏剧创作和写作训练。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通过戏剧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角色扮演的技巧和方法。
2.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表现。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角色塑造。
2. 如何在表演中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1. 故事《小猫钓鱼》文本。
2. 角色扮演道具:鱼竿、鱼饵、鱼钩等。
3. 音乐、灯光等舞台效果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猫钓鱼》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受。
二、角色分配1.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角色。
2. 学生自由组合,确定角色组合。
三、角色准备1. 学生阅读剧本,理解角色性格特点。
2. 学生准备角色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四、排练1. 教师讲解角色扮演的技巧和方法。
2. 学生分组进行排练,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角色扮演的技巧和方法。
2. 教师检查学生的角色准备情况。
二、正式表演1. 学生按照角色分配,进行正式表演。
2. 教师播放音乐、灯光等舞台效果,增强表演效果。
三、互动环节1. 学生表演结束后,邀请观众参与互动,提问故事中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演,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 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第一章话剧之印象活动目标:1.了解话剧的基本概念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史。
2.感受话剧的艺术特点(一)理论篇1.什么是话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舞台性对话性直观性综合性2.话剧与音乐剧、歌剧、舞剧、戏曲之间的关系。
戏剧,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1)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等。
a.话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
例如:《陈毅市长(选场)》《三块钱国币》等。
b.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
如《白毛女》。
歌剧可以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也可三者兼有。
c.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语言来表现。
d.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越剧、吕剧、川剧、黄梅戏、河北梆子、豫剧、山东茂腔、粤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戏剧、悲剧和正剧。
所谓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3.中国话剧的发展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
《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
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中国话剧—剧照”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100年前,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很快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100年间,小小舞台演绎离合悲欢、善恶忠奸、苦乐酸甜,见证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沧海桑田;100年后,艺术奇葩老树根深,时见新枝吐嫩芽,常闻幼蕾发芬芳……舞台,打开一扇时代的窗。
从留下的老照片来看,100年前,青年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依然惊艳。
无怪当时的日本戏剧评论家说:“中国的演员,在乐座上演《茶花女》一剧,实在非常好……尤其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演员所能比拟。
”那正是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发起组织的学生艺术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片段。
同年夏天,另一个演出团体“春 1阳社”在上海成立,在国内舞台演出《黑奴吁天录》。
这一年,在国内观众惊觉“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演法”时,中国话剧史翻开了第一页。
话剧舶来之初,正是清王朝日薄西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之时,也恰逢正在兴起的学生演剧活动。
于是,戏剧与时事结合,一时成为最好的爱国宣传。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进步人士更强调以“新剧”来开启民智、改造社会、反抗封建、抵御外侮。
很快,一批有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剧目如《波兰亡国惨》《民国魂》《谁之罪》等在舞台上出现了。
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说,中国话剧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和中国历史发展同步。
翻开百年话剧篇章,历史风云尽收眼底。
在新中国成立前近半个世纪,中国话剧始终致力观照现实、唤醒现实、改造现实,“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戏剧”“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日救亡演剧队”“建设反法西斯的自由民主的文化”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时事新戏的这种革命性作用,得到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的赞扬。
他认为“戏园者,实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教师也。
”回望百年,不难发现,诞生于乱世的中国戏剧文学奠基之作,如田汉“写实的社会剧”,郭沫若“鉴时的历史剧”等,无不带着对现实之弊的强烈批判性和战斗性。
正如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所说,话剧在中国诞生后,一直与“普罗”大众同行,一直与救亡运动同行,一直与自由民主同行。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日伪文化专制下,一些民间话剧团体依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继续顽强活动。
《屠户》《塞上烽火》《夜深沉》《生命线》等话剧陆续上演,成为和法西斯斗争的有力武器。
解放战争之初,中国共产党抽调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远赴东北。
他们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
《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话剧在民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别开生面。
这期间,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或以贴切的平民视角,或用深邃的历史目光,襄助中国话剧跃上自曹禺的《雷雨》《日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等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近几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涌现出《父亲》《万家灯火》《凌河影人》《生死场》《立秋》《商鞅》《沧海争流》等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证明,中国话剧艺术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朝气勃发。
”于平说。
(二)实践篇通过各类视频,理解话剧的艺术特点。
1.歌剧(音乐剧)2.戏曲《六月雪》3.舞剧《睡美人》4.话剧《雷雨》5.小品(三)交流篇你有没有参加过话剧表演或剧本创作的经历?你的感受有哪些?第二章话剧之魅力活动目标:领略话剧的艺术魅力活动方式:影视赏析活动设计:一、欣赏篇话剧《雷雨》欣赏二、交流讨论:话剧的独特魅力。
第三章话剧之剧本活动目标:1.了解剧本的特点2.掌握剧本的写作技巧活动方式:1.图片、资料展示2.分角色朗读3.仿写4.原创5.交流、展示活动时间:6课时活动设计:一、二课时(一)理论篇(1)什么是剧本?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
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
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它是导演和演员二次创作的出发点.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一切戏剧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剧本的体例(独幕、多幕)剧本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
台词:对话、独白、旁白都采用代言体,在戏曲、歌剧中则常用唱词来表现。
舞台指示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实例:内景-日-小姐房间内王妈:(小心翼翼地)小姐,您还是得注意身子,就吃点东西吧。
小姐:(把碗砸在地上)不吃,我就是不吃。
(王妈下)(3)剧本分类:按照应用范围,可分为:话剧剧本,,电影剧本,电视剧剧本等,小说剧本,相声、小品。
按剧本题材,又可分为喜剧、悲剧、历史剧、家庭伦理剧、惊悚剧等等。
(4)著名剧本:国内:曹禺的《雷雨》、《北京人》、《卧薪尝胆》(后改名为《胆剑篇》),《王昭君》、《原野》老舍的《龙须沟》、《茶馆》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武则天》国外:易卜生《玩偶之家》、莫里哀《悭吝人》、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雷特》2.欣赏篇(剧本欣赏)(1)三一律:《雷雨》(2)命运悲剧《俄狄浦斯》(3)性格悲剧《哈姆雷特》(4)社会悲剧《玩偶之家》(5)以小见大(微观历史)《茶馆》3.实践篇:任选一篇剧本,分角色朗读体会剧本特点。
三、四、五、六课时(二)创作篇:1.初体验(三、四课时)(1)仿写:改写剧本,将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改写成剧本。
(2)讨论:①通过对比点评,分享写作心得。
②分角色朗读,感受剧本特点2.再创作(五、六课时)(1)创作;捕捉生活中的小事,创作一个剧本,表达你的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2)交流:A 挑选的剧本,分角色朗读b 讨论评比出优秀剧本。
3.成果展示:(展板或上传校园网)第四章话剧之表演活动目标:1.了解话剧表演的特点2.掌握话剧表演的相关知识3.掌握话剧表演方法活动方式:1.模仿2.创作3.摄录、对比、展示活动时间:6课时活动设计:一、二课时一、理论篇(一)初体验1.什么是表演?2.话剧表演的特点和注意事项?3.如何组织一场话剧表演?一个专业演员如何提高表演技巧1.每天早晚练习眼球顺时针旋转50次、再按逆时针同样。
这个是为了练习眼球的灵活性,尤其是戏曲演员,更是要练习这个,才会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拥有传统,从另一方面上讲,也就意味着,每一点改变都会付出更多代价。
面对一成不变的形式,我们不能一味的继承,继承以外,更应问一句“为什么。
”对于合理的,优秀的传统,我们应不遗余力的继承,而同时,对于形式上的束缚,我们应有勇气突破。
【一】无实物练习 :无实物练习是一种训练方法。
它对演员的空间想象,注意力集中,真实感和信念,及动作的组织能力都是有帮助的。
但切莫为了无实物的存在,表演中的…意念性‟和…图解性‟不要做的过分的程度,这对电影表演要求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是无益而有害的。
(1)衣服破了补衣服。
扣子掉了缝扣子。
(2)下雪天,扫雪、滚雪球、堆雪人。
(3)搓绳、割草、砍柴、打草鞋。
(4)看书或写作业,电灯灭了,摸黑找火柴、蜡烛,点灯继续看书。
(5)擦皮鞋、刮胡子、洗脸。
(6)钓鱼,上鱼饵,钓到鱼摘鱼。
(7)用劈柴生煤球炉、掏米煮饭。
(8)擀面条、包饺子。
(9)捉蝴蝶、逮蜻蜓、捉小鸟、抓虫子。
(10)从井里、河里、泉里打水,挑回家。
1.打扫房间2.吃面条3.洗头发4.熨衣服5.下雨天打伞6.修自行车(李保田在考学时用过,演了一个半小时)图片7.看电视或看球8.开门(注意细节)9.开车 10.拔萝卜 11.钓鱼 12.戴或摘隐形眼镜 13.出门前的准备(如洗漱、换衣服等) 14.换灯泡 15.举哑铃(注意肌肉的张弛程度) 16.吃药 17.堆雪人 18.包饺子 19.打蚊子(注意蚊子的飞行路线)20.写生 [鸡蛋西红柿炒饭]1.洗好西红柿。
2.洗好大葱。
3. 将西红柿切成合适的小块备用。
4.将葱切成葱花备用。
5. 打开炉灶火并调到合适火候。
6.取出两个鸡蛋,敲开倒入碗里。
7. 用筷子搅拌鸡蛋至均匀。
8.取过油瓶打开盖子倒进适量的油。
9.油热后,倒入碗里的鸡蛋,用铲子炒鸡蛋,熟后乘出。
10.鸡蛋熟后乘出碗里备用。
11. 再取过油瓶打开盖子倒进适量的油。
12. 油热后,放入切好的葱末。
13.将准备好的米饭倒入油锅里,用铲子翻炒。
14.再将准备好的、炒好的鸡蛋倒入一起翻炒。
15. 将炉灶开关关闭,将火熄灭。
16.将炒好的西红柿蛋炒饭入饭碗。
【二】无对象交流练习:无对象不等于没有对象,只有对象的位置被镜头占据着,演员脑子里要有清晰的视觉形象,并且要有对象的空间概念。
眼睛要找到视觉支点,要有距离感,特别要有形象感:1.过渡练习:(1)打电话,一个熟人或陌生人的声音(告诉一件不寻常的事)。
(2)打电话,报告或听到一个喜讯;报告或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3)走在街上,看见一个被丢失的孩子在哭,哄他、逗他、送他回家。
(4)在街上或车站执勤、宣传、讲演等。
2.第二人称叙述练习:(1)说一件自己最感动的事。
(2)说一件可笑的事。
(3)说一件可气的事。
(4)赞美自己的一位老师。
(5)说一段可怕的经历。
(6)夸自己的一位朋友。
(7)说一段伤心的经历。
(8)形容一个生活中所见的印象最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