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12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备用)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宋代理学与禅学的流行,加重了宋代文学的(议论)风气。
2、北宋时期,在理论上大倡复古,创作中又取得了很高成就的作家是(王禹称)。
3、欧阳修评论同时期的一位作家的诗歌称“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这位作家是(梅尧臣)。
4、欧阳修的散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人们以(“六一风神”)概括以称之。
5、庆历新政期间,欧阳修著文为范仲淹辨冤,并因之被贬为夷陵令,这篇文章名为(《与高司谏书》)。
6、被后人评为“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的词人是(晏殊)。
7、柳永以赋为词,体现在表现技巧上就是善于运用(铺陈)手法。
8、“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到(黄州),这是他平生首次遭贬。
9、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以文章著称,合称“三苏”。
10、黄庭坚的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后人以其字名其诗为(“山谷体”)。
11、(秦观)的恋情之作重抒真情而不轻佻浮艳,故王国维评曰:“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12、继柳永之后,对宋代慢词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词人是(周邦彦)。
13、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词别是一家)。
14、“诚斋体”的语言极有特点,这就是(幽默风趣)。
15、范成大诗歌中最能表现其爱国思想的作品是他出使(金)国时所作的七十二首绝句。
16、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吸取了杜甫、李白两人诗歌之长,形成了一家之风,这就是(沉郁悲壮,踔厉风发)。
17、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在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比兴手法)。
18、张炎在《词源》中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这是指(吴文英)的词。
19、刘克庄虽为江湖诗人领袖,但其词风颇似(辛弃疾)。
20、元好问编纂(《中州集》)和《壬辰杂编》等书,对金代文学及文献的保留与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21、董介元《西厢记诸宫调》的情节来源于元稹的(《莺莺传》)。
22、一般认为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两个时期,其时间分界线是元成宗(大德)年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1.___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元祐体”。
2.属于___的雅号是“___居士”。
3.___以见称的散文风格是“___”。
4.___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诚斋体”。
5.___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清空___说”。
6.___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稼轩词派”。
7.___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别材别趣”。
8.吴文英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是“章法绵密”。
9.___《须溪集》收词三百五十余首,所作时段大半为“南宋中期”。
10.清人___在《金文雅序》中所说的“借才异代”是指“由宋入金的文士”。
11.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元代作家”。
12.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公案剧”。
13.元代散曲作家___的散曲集是“酸斋乐府”。
14.元代作家___的诗歌主张是“宗唐宗古”。
15.元代“四大传奇”荆、___、拜、杀四剧的共同创作倾向是“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16.明初诗坛以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诗派是“江右诗派”。
17.明代___的诗歌风格是“豪放”。
二、___答题1.谈谈___的诗歌创作特点。
___的诗歌创作特点是多样化的,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派的气势磅礴,也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同时他还善于借鉴古人的诗歌技巧,使自己的诗歌更具有古韵和深度。
此外,___的诗歌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不公,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简述元曲的特点。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形式多样,包括杂剧、散曲、元曲等多种形式;二是内容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等;三是艺术手法独特,包括音乐、舞蹈、造型、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四是语言生动,充满了幽默、讽刺、调侃等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期末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欧阳修作诗以气格为主,宋诗风气为之一变,其诗体被称为( )A.香奁体B.西昆体C.古文体D.元祐体2.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苏轼的雅号是( )A.六一居士B.淮海居士C.后山居士D.东坡居士3.曾巩素以见称的散文风格是( )A.气势磅礴B.古雅平正C.平易流畅D.瘦硬简健4.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 )A.稼轩体B.易安体C.樵歌体D.诚斋体5.张炎在《词源》中提出的词论观点是( )A.清空骚雅说B.词为艳科说C.有言有文说D.以俗为雅说6.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 )A.稼轩词派B.清雅词派C.大晟词派D.婉约词派7.李清照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 )A.点铁成金B.夺胎换骨C.别是一家D.别材别趣8.吴文英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是( )A.浅近俚俗B.以文为词C.沉郁豪放D.章法绵密9.刘辰翁《须溪集》收词三百五十余首,所作时段大半为( )A.南宋后期B.南宋中期C.南宋中后期D.南宋初期10.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所说的“借才异代”是指( )A.由辽入金的文臣B.由宋入辽的文臣C.由宋入金的文士D.由辽入宋的文士11.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 )A.金代作家B.辽代作家C.由宋入金作家D.元代作家12.元杂剧作家白朴的著名杂剧作品《梧桐雨》属于( )A.家庭伦理剧B.历史剧C.公案剧D.神仙道化剧13.元代散曲作家贯云石的散曲集是( )A.云庄乐府B.酸斋乐府C.东篱乐府D.小山乐府14.元代作家虞集的诗歌主张是( )A.诗必盛唐B.宗唐宗宋C.宗唐宗古D.诗必苏黄15.元代“四大传奇”荆、刘、拜、杀四剧的共同创作倾向是( )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B.宣扬道德教化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D.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16.明初诗坛以高启、杨基、张羽、徐贲为代表的诗派是( )A.闽诗派B.吴诗派C.江右诗派D.粤诗派17.明代刘基的诗歌风格是( )A.豪放B.清新C.沉郁D.典雅18.明代竟陵派的文学主张是( )A.直抒胸臆,信手写出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C.视古修辞,宁失诸理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19.明代英雄传奇小说的起源是( )A.小说B.讲史C.说经D.说铁骑儿20.具有“征田虎、王庆情节”的《水浒传》的版本是( )A.嘉靖刻本B.袁无涯刊本C.容与堂刻本D.贯华堂刊本21.明代前期传奇剧的思想倾向是( )A.表现个性解放B.宣扬封建伦理道德C.反映现实政治斗争D.抒写历史兴亡之感22.就诗歌的体裁而言,吴伟业的“梅村体”指的是( )A.五言律诗B.七言律诗C.五七言绝句D.七言歌行23.在诗歌创作理论方面,袁枚提倡的是( )A.神韵说B.本色说C.肌理说D.性灵说24.纳兰性德在词的创作上最为推崇的是( )A.南唐李煜B.北宋苏轼C.南宋辛弃疾D.南宋姜夔25.清初“文人之文”的基本创作倾向是( )A.提倡独抒性灵、含蓄隽永的文风B.提倡质实朴素、切近现实的文风C.主张继承晚明轻灵疏淡的文风D.主张继承秦汉唐宋气盛、生动的文风26.清代中期的戏剧创作,在主题上的一个普遍倾向是( )A.多表现忠孝节义的主题B.多表现游戏人生的主题C.多表现隐逸高蹈的主题D.多表现忠奸斗争的主题27.在小说发展方面,《施公案》体现的是( )A.公案小说与艳情小说的合流B.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C.公案小说与英雄传奇的合流D.公案小说与历史演义的合流28.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诗派又称为( )A.汉魏六朝诗派B.晚唐诗派C.宋诗派D.同光诗派29.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在散文方面提倡的是( )A.骈体B.选体C.新闻体D.新文体30.《三侠五义》的题材类型是( )A.公案小说B.科幻小说C.狭邪小说D.政治小说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精简版整理人:王宰相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一.填空题:(15分)1. 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 “《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3. 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4. 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5. 中国古代第一篇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6. 中国古代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7. 记载战国史实又分国记事的史书是《战国策》。
8. 被人称为“八斗”之才的诗人是曹植。
9. 正始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
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10. “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
11. 左思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
左思的辞赋,名气最大的是《三都赋》,洛阳纸贵。
12.谢朓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他是永明体的旗帜,是齐梁诗坛的“首杰”和“冠冕”。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和“轶事小说”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4.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15. 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
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二.名词解释:(20分)1.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标志性艺术手段。
简单地说,赋就是把诗人的情志或引用对象铺陈直叙出来;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发端,一般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它可以跟诗歌所抒发的情思有关,也可以无关。
(完整版)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题目中国文学史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名词解释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
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底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别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浮现了一种壮大的气魄和大方悲凉的感人力量。
并且,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很多南朝遗风。
2、上官仪与上官体(别确定)上官体:指唐初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进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沈宋沈、宋:“沈”指沈佺期,“宋”指宋之咨询,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行低下。
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别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进展做出了贡献。
沈宋往常,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
沈宋使五律更趋周密,彻底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
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
据《新唐书·宋之咨询传》记载:“及之咨询、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
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4、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
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钞票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
他们的生平大都别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
(古代文学史2 P22—23)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
(古代文学史2 P39)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P64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P140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P216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填空1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
(古代文学史2 P22—23)2、盛唐时期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
(古代文学史2 P39)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P64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P140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就是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
P216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色,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说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著名的赠别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20、《文心雕龙》是刘勰的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论述:一李白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诗歌充分体现了盛唐诗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诗歌创作受神仙,道教的深刻影响,诗歌多具有奔放的气势,同时他的诗歌又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诗歌内容呈现多元化,诸如《蜀道难》《行路难》等乐府诗歌,《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绝句。
李白最突出的人格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其诗歌创作是盛唐精神高度升华的产物1 李白乐府创新与个性特色①沿用乐府古题古题乐府在李白手中得到了创新②一是借古题写时事二是用古题抒己怀。
前者例如《上之回》《侠客行》等与《古风》一样属缘事而发,表达现实生活的感受。
后者诸如《蜀道难》《将进酒》,虽是拟古,却处处有我③李白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歌行的创作中,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抒情方式似暴风骤雨,如行云流水,一泻千里2 李白的绝句①明快的语言所表达的无尽情思如《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②清新俊逸的爽朗风神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①主观色彩浓烈(主要表现为“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王世贞《艺苑卮言》)②想象奇特③李白诗的意象有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④清新明快的的语言风格4 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文学意义①是他把自屈原以来的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②是他以其诗歌理论与实践,扫清了六朝华艳柔靡的诗风,完成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伟业。
③是他通过学习乐府民歌与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的内容与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也体现在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
文化精神:一奋进精神二高大的人格三热爱生活四“多元一体”的思想二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口,他的诗歌内容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动乱,是时代的镜子,杜甫是衔接中唐与盛唐转变的伟大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标准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鲧禹治水的神话记载在典籍《山海经》中。
2、《尚书》在汉代被尊为经,故又称书经。
3、“屈原”的“原”是他的字。
4、《孔雀东南飞》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古诗十九首》最早著录于萧统的《文选》。
6、“三家诗”中的“三家”指鲁人申培_,齐人辕固,燕人韩婴。
7、“《春秋》三传”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8、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
9、“缘木求鱼”的成语出自《《孟子》。
10、庄子散文提出最具文学意味的是“三言”指的是寓言、重言、卮言。
11、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悲秋”主题,实由宋玉所撰《九辩》发端。
12、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3、《诗》到了汉代被统治者奉为经典,称作《诗经》。
14、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15、反映治理洪水的神话是鲧禹治水。
16、按音乐标准,把《诗经》三百零五篇划分为风、雅、颂三类。
17、《国语》的性质是国别史。
18、《战国策》是由汉代学者刘向编辑成书的。
19、《九辩》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悲秋”题材。
20、东汉时期代表性的楚辞注本是王逸的《楚辞章句》。
21.《尚书》一名的意思是上古之书。
22.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先秦著作是《春秋》。
23.关于《诗经》的编集,有所谓献诗、采诗、删诗之说。
24.《诗经》中颂扬周始祖后稷的诗歌是《大雅?生民》。
25.《周礼?春官》把风、赋、比、兴、雅、颂合称为六诗。
26.《国语》被后人称为“春秋外传”。
27.《国殇》是《九歌》中祭祀阵亡将士的作品。
28.抒情小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合乐诗体。
29.盘古神话属于神话类型中的创世神话。
30.韩愈《进学解》称其文字“佶屈聱牙”的先秦著作是《《尚书》。
31.春秋时代,贵族常常在外交场合引用《诗经》来表达自己的志意,这叫做赋诗言志。
32.《诗经》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试简述陶渊明田园诗中的艺术境界。
(第一册书p278—p282)答案:就艺术境界来说,陶渊明对中国文学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开拓了一个以冲淡为美的新天地。
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境界韵味,是一种平和淡薄、与世无争、物我合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
首先,表现在诗人拥有平和散淡的心境,使这种感情自然流露在诗中;其次,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陶的诗中的语言,有清水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四、问答题。
1、在古代文学史上,不乏有杰出文学家齐名的,如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
举一个例子,试论述他们之间的异同。
参考一:“元白”,即元稹与白居易。
同:1.他们都生活在中唐后期;2经历类似,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后,才在诗歌创作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创作出大量的闲适诗和感伤诗。
3.他们频繁唱和,而形成了“元白体”诗篇,诗风则是平易浅切异:元稹的新乐府也是叙事诗,但不像白居易新乐府诗一题一事,往往一题包括数意,叙事繁复,主旨也就不够集中明确。
(二)P135 P152参考二:“孔孟”即孔子与孟子。
同:1.都是儒家学派的先哲,以仁为本。
2.生活的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3.游历于各国,经历类似,都在政治上遭受打击。
异:1.孟子将孔子的思想具体化到民本思想、仁政 3.《孔子》诗师生间的简要问答,诗简单的结论短语,《孟子》则是孟子与诸侯间的论辩,诗深入的论证。
(一)P70-77参考三:“韩孟”即韩愈与孟郊。
同:1.中唐时代 2.诗歌大多以抒发自己贫穷困顿愤世嫉俗的情怀为主2.追求奇崛的诗风,创作摆脱俗套,有不拘常规的胆量与勇气 3.审美上追求雄奇怪异的风尚4.采用想象奇特,夸张大胆,比喻险怪等表现手法异:韩愈创造了一种诙谐戏谑的诗歌风尚,孟郊则以苦吟著称,不仅对社会贫富不均加以批判,还对下层人民的不幸深表同情。
(二)P180-1882、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史2 P86-92)李白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的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得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4汉语言田昭波一、填空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 ,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
“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
亦作"科泛"。
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说白。
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
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明单宇《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
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
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名句赏析: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困春心游赏倦,也不索香薰绣被眠。
天呵,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4.《秋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5.关汉卿及代表作品: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他的散曲,内容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6.清初三大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清初三大思想家,即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他们在明末清初社会激烈变革之际,提出了许多人本主义论点,比如反对君主专制,提高商人地位,重实践、轻理论的实用主义。
他们的思想,在后来君主集权严重的清朝并没有多少发展,但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思想家继承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传统,植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的新因素,在明清之际“天崩地解”的形势下,开创了新思潮、新学风,特点如下:①反对宋明理学,提倡唯物主义思想。
②反对封建专制主义③反对浮夸空谈的,讲求经世致用④倡导均田说与“工商皆本”说。
7.江左三大家: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1582~1664)、吴伟业(1609~1672)、龚鼎孳(1615~1673)三人的合称。
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顾有孝、赵澐选其诗为《江左三大家诗抄》9卷。
有康熙帝刊本。
8.《水浒传》(鲁智深、武松、林冲、宋江)(1)、林冲(豹子头),不堪高俅父子的阴谋陷害,在家破人亡、步步被逼的情况下,毅然走上了起义道路。
上梁山后,又火并了嫉贤妒能的王伦,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李逵(黑旋风),出身贫苦农民,主动走上梁山。
对统治阶级不存幻想;柴进受到殷天锡的欺负而幻想靠条例打官司,他说:“条例、条例,若还依得,天下不乱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
统治阶级的法律制度,大宋皇帝的宝座,都不在他眼下。
上了梁山就是:“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人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
(3)、鲁智深(花和尚),渭州经略府提辖官,既无家室,又无产业。
对社会上的压迫和不平,怀有强烈的仇恨,对各种罪恶势力采取主动挑战的态度。
“禅丈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概括了他的性格。
因为同情金氏父女的遭遇,三拳打死了恶霸郑屠。
由于痛恨高太尉对林冲的陷害,挺身而出让高俅吃他“三百禅杖”,进而大闹野猪林,粉碎了高太尉的阴谋。
(4)、武松(行者),武艺高强,秉性刚烈,对上层社会的恶势力和不义行为有坚决斗争的精神。
从杀死凶手潘金莲和醉打蒋门神事件中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逐渐加深了对他们的反抗情绪。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长期积压在胸中的仇恨全部爆发出来,终于走上团结起义的道路。
(5)、宋江(及时雨),是起义军的领袖。
他反对强暴,反对贪官污吏,同情人民疾苦,好“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
生辰纲事发,他“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营救过晁盖;为维护和梁山的关系而杀了阎婆惜。
他能把大部分梁山好汉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由于出身地主家庭,本身又是“刀笔小吏”,他具有浓厚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
在他看来,政治黑暗是奸臣蒙蔽圣君的缘故。
他一面援救晁盖等人,一面却又认为劫了生辰纲,杀了做公的,是“灭九族的勾当”,“于法度上却饶不得”。
他上梁山是勉强的,经历了曲折的过程,直到浔阳楼题了反诗,事发被判死刑,由梁山好汉救出,才不得不走上梁山。
9.临川四梦(又叫什么?):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临川文学的经典名作,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
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10.《西游记》(“人、动物、神”三位一体):《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先写了孙悟空出世,然后遇见了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三人,但还是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受了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九九归一,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
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11.冯梦龙,《文心雕龙》及“三言”:A.冯梦龙: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梦龙以其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
B.《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
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C.三言:一个词语,另有明代冯梦龙纂辑的短篇小说集。
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
“三言”主要是对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进行编辑,但实际上,冯梦龙在对其进行编辑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
编辑与修订便是冯梦龙的文本重构。
从“三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思想极为复杂,但是,我们仍可以从中分辨出其思想的总体结构形式,这便是:以近古新兴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构传统文化思想的同时,又以吸纳了释道的儒家思想为主导去兼容和消化主情思潮。
12.徐渭的戏剧作品《四声猿》:《四声猿》(作者:徐渭)是指:其一《狂鼓史渔阳三弄》:三国祢衡死后在阴间骂曹操的情节,实际是借曹操来影射当时的奸相严嵩;其二《玉禅师翠乡一梦》:揭露了当时官场与佛门的尔虞我诈和禁欲主义丧失人性的虚伪本质;其三《雌木兰替父从军》:木兰出征经过,到凯旋、出嫁的情节都是作者的创造;其四《女状元辞凰得凤》:刻画了才华出众的女状元黄崇嘏(jiǎ)乔装男子,安邦定国,只因暴露女儿身,满腹才华葬送闺阁的艺术形象。
13.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和史学革命:A.诗界革命:即戊戌变法前后的诗歌改良运动。
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
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B.史学革命: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史学界的一场革命。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西学东渐,西方史学著作也不断被介绍到中国,有各国历史,也有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在此影响下,出现了“史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