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1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一、导入二、教学过程提问:对“美术”的认知。
在自己心目中对美术的概念及美术主要指的是哪些方面?一、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提问:对“欣赏”和“鉴赏”的认知和区别?(一)、美术的门类【合作探究一】看图片思考问题?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讨论:美术的范围有多大?老师总结并板书:提问,思考让大胆说出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整合讨论成果,集中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引出课题。
通过合作《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第三、四“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历史、文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
3、《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现收藏于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4、《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传世名作,同时也是联合国会议大厅里永久陈列的一幅画,作品完成于1937年。
《格尔尼卡》很有名,大到美术史,小到中小学的美术课本都有专门介绍。
美术高中人教新资料中国美术鉴赏第1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程分析: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应该怎么样去观赏是学生们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视觉艺术形象视而不见也是学生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作为艺术观赏课不但需要引导学生们能对博物馆、展览馆、画册等中的艺术作品进行观赏,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对生活中的视觉艺术形象也能够有所感悟和观赏。
那么,作为观赏课的第一讲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呢?我觉得在给学生们介绍具体的艺术作品之前,有这么几个问题必须先使他们弄清晰。
首先要明白的是美术的范围。
要点是使学生们认识到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没有被他们注意到的视觉艺术形象。
其次是要引导他们对“美术”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那个地方能够介绍一下教师自己对“美术”的看法和认识以便给他们一个参考。
最后,要让学生们对观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感受、知识、情感与想象、思想和观念等〕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程目标:使学生们对“美术”有个简单的认识。
对“观赏”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程重点:对观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的理解。
课程设计:首先用交谈提问的方式进入课题──我们这节课是美术观赏课。
在观赏具体的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美术的范围。
〔展示一组图片:一些绘画作品、工艺作品、雕塑与建筑等美术和非美术形象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那些是属于美术范围之内的?依照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以上提问。
要点是引导他们认识到美术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特别是后两类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的最紧密的美术种类,也是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艺术种类。
要让他们明白,观赏艺术不一定要到专门的场所去观赏。
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就有大量的视觉艺术形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到处都可找到可观赏的美术作品。
正像罗丹曾说过的那样──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明。
为此,盼望同学们对周围的美不要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要睁开眼睛去发明、去体悟、去感受。
前面我们明白了美术的大概范围。
高中美术教案6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
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
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
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1、导入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
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2、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美术鉴赏》模块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2.理解、区分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理解具象作品、意向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习、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理解美术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关系。
懂得美术鉴赏对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难点:教会学生如何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学生会使用专业术语描绘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表述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师: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人们不但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的技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更需要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美好的人生。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满和有意义的。
要做到这个点,首先要培养审美的情趣和审美的眼睛。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师:大屏幕出现课题)(二)新授:1.讲授美术的概念①什么是美术?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它是指艺术家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②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是使用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实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美术鉴赏本质特征是综合美术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协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审美水平,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案1.教学目的①了解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及中国与西方美术门类的同与异。
②了解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与修养。
③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内容结构①美术的主要门类,中西美术领域的同与异;美术领域随时代而变化、发展。
②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的知识: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与兄弟艺术门类的参照比较。
③对具体作品的鉴赏应当掌握的必要条件: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
④通过著录练习,训练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记录、表述能力。
3.重点和难点①本课为美术鉴赏教材的引言,学生在未接触到教材所涉及的丰富中外美术内容时,会感到枯燥乏味。
本课的内容要点可在陆续授课过程中反复提示,使学生加深印象。
②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容易感到惶惑的是对于现代美术创作中一些观念性的、试验性的,以及行动艺术等现象,可以留在讲外国美术鉴赏第八课《新的探索──现代绘画、雕塑和工业设计》等课程中说明,但不必强调取得共识。
二、教学过程(一)美术作品欣赏1、岩画古人凿刻或绘制在山崖岩壁上的图画,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
中国岩画分布区域遍及12个省、自治区的40个以上的县(旗)。
岩画制作有刻、绘两种。
北方岩画多为磨刻、敲凿与线刻,风格粗犷、简明。
南方岩画多以红色涂绘,可能为赤铁矿粉调和牛血等调和料,色彩稳定,经久不变。
岩画作品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幻想和愿望。
善于敏锐地抓住人和各种动物的基本形体、动态,在粗简的图形中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
2、(战国)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纹壶春秋中期以后开始出现青铜器镶嵌图像。
在铜器表面的纹饰凹槽中,嵌入红铜或铅类金属,构成装饰。
战国以后,出现采桑、习射、宴乐、水陆交战、弋射等直接描写社会生活景象的图画。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课程分析: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应该怎样去欣赏是学生们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许多视觉艺术形象视而不见也是学生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
作为艺术欣赏课不但需要引导学生们能对博物馆、展览馆、画册等中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们对生活中的视觉艺术形象也能够有所感悟和欣赏。
那么,作为欣赏课的第一讲我们从什么地方开始呢?我觉得在给学生们介绍具体的艺术作品之前,有这么几个问题必须先使他们弄清楚。
首先要明白的是美术的范围。
要点是使学生们认识到周围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没有被他们注意到的视觉艺术形象。
其次是要引导他们对“美术”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这里可以介绍一下教师自己对“美术”的看法和认识以便给他们一个参考。
最后,要让学生们对欣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感觉、知识、情感与想象、思想和观念等)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程目标:使学生们对“美术”有个简单的认识。
对“欣赏”有个初步的了解。
课程重点:对欣赏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几个因素的理解。
课程设计:首先用交谈提问的方式进入课题──我们这节课是美术欣赏课。
在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一下美术的范围。
(展示一组图片:一些绘画作品、工艺作品、雕塑与建筑等美术和非美术形象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那些是属于美术范围之内的?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以上提问。
要点是引导他们认识到美术的范围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特别是后两类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的最紧密的美术种类,也是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艺术种类。
要让他们明白,欣赏艺术不一定要到专门的场所去欣赏。
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的身边就有大量的视觉艺术形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到处都可找到可欣赏的美术作品。
正像罗丹曾说过的那样──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为此,希望同学们对身边的美不要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要睁开眼睛去发现、去体悟、去感受。
前面我们知道了美术的大概范围。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对“美术”这个事物的看法是怎样的?或者说你们认为“美术”是什么?是不可知的?神秘的东西?还是挂在展馆内供人观看的东西?或者是漂亮的、美丽的东西?……在此应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对美术的看法与想法。
然后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谈谈自己对“美术”的看法。
如:我认为“美术是一种语言”。
说起语言,平时我们一般认为语文、英语才属于语言范畴的事物。
其实,语言──只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观念及对世界的看法与认识的一种工具。
而文字语言只是人类反映世界两种最基本工具中的一种。
另一种是数学。
除此之外人类还有多种对这个世界的反映和表达方式。
而美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所以美术作品不仅是一幅画、一件雕塑或一个设计,更是人类思想、情感和认识的传达与表述。
并且这种表述方式起源非常早(早于文字语言)。
是其他的表达方式不可替代的。
从这里我们还可获得一个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很重要的认识,那就是:面对一件艺术作品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去欣赏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认识。
这也是我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需重点注意的地方。
任何好的、优秀的艺术品背后所体现的都是人的思想、情感、认识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文化的结晶。
(举例说明之。
最后需提醒学生以上所说只是老师的看法。
只可参考,同学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
)对于“美术”的看法我们先谈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感觉是艺术欣赏活动的开始。
面对艺术作品时首先要有感觉、有兴趣、有关注,你才有可能继续后面的欣赏活动。
否则就不会有欣赏活动了。
而且,面对同一幅作品你的感觉和别人不一样时,你欣赏到的东西也会不一样。
如:“蒙娜丽莎”这幅画。
有人觉得她是高兴,有人觉得她是忧伤,有人觉得她是满足……。
当然,感觉只是欣赏活动的开始。
也只是开始。
要使这个开始继续发展下去成为欣赏活动,还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没有知识的支持很可能你的欣赏活动只有开始而没有结束。
(或者说刚开始就结束了)例如:美术课本你们应该都翻看过一下,在翻看时你们会对其中的一些作品图片产生过一些感觉。
但因缺乏相关的知识及对其中的很多东西不了解、不熟悉,为此就失去了兴趣而停止了进一步的欣赏活动。
再如:面对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你们可能就会没什么感觉和兴趣,但对考古学者来说他们可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过来他们可能对你们欣赏喜欢的流行歌曲没感觉,不喜欢。
为什么?这就是因为对事物了解、熟悉及知识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知识可以帮助你提升感觉、增强兴趣。
关于知识在这里老师只想说明的有两点: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从大的范围来说如中外美术发展史的常识、各种美术门类的语言特点知识、古今重要美术理论著作的代表性论点知识等。
从对具体作品来说,需了解作者情况、作品创作的时代、文化环境、作品的主题、表现技巧特点等知识。
(简要举例说明)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艺术之外的知识也会起到相应的作用。
举个例子,如宗教知识。
这好象与艺术无关。
实际上中、外都有宗教艺术。
如果对宗教知识有所了解的话,就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宗教艺术的认识,提高对这类艺术的欣赏能力。
例:敦煌莫高窟中的造型之一──飞天造型。
其实“飞天”是佛教教义中的天龙八部(即天王、龙王、药*、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中的乾达婆。
又名香神、香音神、声神。
是佛教装饰中很具特色的人物装饰形象之一。
飞天能歌善舞,是佛、菩萨降临时的吉兆祥瑞之象。
《洛阳迦蓝记》校释中谓“飞天伎乐者,诸天侍从也”所以,在古代佛寺石窟中,飞天比比皆是。
他们凌空飞舞,奏乐撒花,构成天乐齐鸣,天花如雨的壮观景象。
有了这种了解,就能辅助我们对“飞天”形象的欣赏。
另外,还需特别提醒学生的是: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可以是“多角度”的对作品进行欣赏。
(这样可转变学生们在欣赏美术品时往往只想到从美术一个角度去欣赏的固定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也是学生们常常因对美术知识了解不多而失去欣赏兴趣,不愿进行欣赏活动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多角度”的道理可增强他们欣赏艺术品的兴趣。
)如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就不是从美术本身的角度来欣赏的(色彩怎么动人,造型如何优美啊等)而是从宗教知识的角度来对佛教中一些典型的装饰题材进行欣赏讲解的。
多角度的意思就是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不只是从美术的角度去欣赏。
而是从其他的角度去进行欣赏活动。
如:从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民俗的甚至是传记的、军事的、宗教的等角度去进行欣赏活动。
(举例说明)有了感知觉、有了知识,但在欣赏时却不一定能获得审美愉悦的感觉。
这是因为要获得审美愉悦的感觉(即快乐的感受)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如果缺少了情感与想象,就会缺失愉悦的体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不少同学喜欢看的卡通画、武侠小说等。
你们之所以喜欢,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你们自觉和不自觉的把自己想象成了书中喜欢的人物,让自己替代了书中的角色,把自己的情感和想象投入到了书中喜欢的人物身上,然后通过这种情感与想象的投入获得了一种愉悦的体验、快乐的感觉。
(组织发言:在同学们的经验中还有那些东西是因为情感与想象的投入而喜欢上了的。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主要影响着欣赏者的欣赏标准和欣赏趣味。
如:抱着古典主义的欣赏标准就无法欣赏现代主义艺术。
(举例说明并组织发言:在同学们的欣赏经验中有没有因思想与观念的改变而对同一幅作品产生了不同的欣赏态度的情况。
)最后需对学生们说明的是:对普通欣赏者来说思想和观念最好“宽容”点。
特别是对待陌生的、不熟悉的艺术品需先了解,再决定是欣赏或不欣赏、是喜欢或不喜欢。
有了这么个理性过程,才不会产生盲目的排斥或崇拜心理。
而对待那些经过时间考验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更需要先了解后欣赏这一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有个宽容的心态才能够接受更多的艺术作品,对更多种类、风格的艺术品进行欣赏活动。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在欣赏活动中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是空洞的人云亦云的东西)表达出来,这将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
因为要准确又生动的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表达出来,并使别人也能感受到你所感受到的体验,理解你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其中不但需要你有敏锐的感受力,还需要你具有良好的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和表现能力(即怎样把你的感受和想法翻译成文字语言的方式表述出来的能力)。
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在强化和提炼你的感受和想法的过程。
因此,评述也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简要介绍评述的方法。
如:美国费德门教授提出的美术欣赏程序──描述、分析、解释、评价。
)最后总结以上所列举的几个因素在艺术欣赏活动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欣赏者对一幅艺术品的欣赏程度是由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决定的。
提醒学生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的两点注意事项:一、尊重自己的感受。
不要根据名声和金钱去评判一件艺术品的优劣。
二、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不能急功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