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对不孕症病机认识论述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文献的明清医家不孕症证治规律研究的中期报告不孕症已经成为近年来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给许多夫妻带来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扰。
对于这个难题,正统中医学中的明清医家们曾经作出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本篇文章旨在从文献中归纳总结明清医家对于不孕症证治的规律和方法,为当代中医针对不孕症的治疗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阴阳失调是主要病机之一明清医家普遍认为,不孕症多由阴阳失调引起。
比如鄒全胤《阴阳壮补论》中提到:“阴不生阳,其精气则不能溃博;有阴气以成状,而不能生发子息故也。
”而《景岳全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夫言求而不得者,因其元阳伤损,阴液不足,不能循经输布……病人所以不生子也。
”明清医家推崇“阴阳论”,即强调调节阴阳平衡来治疗不孕症。
二、治疗方法以补肾为主明清医家认为,不孕症的治疗应以补肾为主要方法。
《枢要医方心法》中提到:“独专补养精气之法为要,攻下去气之法为从。
”认为通过调节肾脏功能,增强生殖系统的功能,可以有效治疗不孕症。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滋阴补肾、壮阳益气等。
三、药物治疗与针灸相结合在明清医家的治疗中,药物治疗与针灸常常同时应用。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草药的配方调理身体,增强肾脏功能。
而针灸则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达到平衡阴阳、调理机能的作用。
明清医家普遍认为,药物治疗和针灸疗法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明清医家的治疗方式注重个体化,即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李东垣《傥来楼医案》中,根据不同的不孕症病机,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明清医家们注重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最佳的疗效,这也是他们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
五、协同医师团队合作在明清时期,医家们普遍认为,不孕症的治疗需要协同医师团队合作。
比如,《景岳全书》中提到:“妇人汽实阴伤,除厥当用蜂后石蜜,丸药重用堇白丸亦以理气活血之法并治之。
”明清医家们注重医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明清医家对于不孕症治疗的探索和研究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综述唐瑞12级7中西201270202047不孕症是指有正常规律的性生活,未采取避孕措施而两年未妊娠者。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对其治疗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本文就近年有关中医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不孕症究其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生理缺陷,《广嗣纪要》有螺、纹、鼓、角、脉五种“五不女”之论述;另一类是后天性病理变化,即生殖功能异常所致的不孕症[1]。
陈伟仁[2]认为若肾气不足,则冲任失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影响胞宫的发育。
据临床观察,“原发性不孕症”多与肾虚有关。
肾虚不孕又分为偏肾阳虚与肾阴虚者。
肾阳虚衰宫寒不孕是肾虚不孕的一个主要类型,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化气行水,寒湿流于胞宫以致宫寒不孕。
肾阴虚者,阴血不足,精血同源,故生化无源,肾阴不足,虚火偏旺,或不能滋于肝,则肝火偏盛,火灼津液,湿热瘀滞乃成。
肾阴不足本难以摄精不孕,又加湿热瘀血阻滞,更难于妊娠。
常珍珍[3]认为瘀血阻滞胞宫、胞脉,气血运行不畅,胞脉闭塞,两精难以结合,胎孕不能,以“瘀”为核心;正气不足,抗邪无力,外邪得以乘虚侵袭人体,侵入胞宫胞脉,正气的盛衰决定着疾病的轻重与预后,以“虚”为根本。
李美娟[4]认为不孕症病因复杂多变,临床上致病因素可单一出现,亦可多元复合出现,且其发病往往是一个慢性过程,不孕的病机有虚实之分,但大多虚实夹杂;其病位主要在冲任、胞宫、肾、肝、心、脾的功能失调,气血失调。
其中肾虚固然是导致不孕的根本原因,然而五脏相通、肝郁、痰湿、血瘀、血虚等因素均能影响肾功能,造成内分泌功能调节紊乱,月经失调而不孕。
孔肃然[5]认为不孕症第一个病机是肾,肾为先天之本,主藏倩气,内寄真阴真阳。
精为肾阴,气为肾阳,乃是天癸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休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
不孕症的第二个病机是肝,肝气郁结,失于疏泄,因而气机逆乱,气乱血亦乱,经期或先或后或先后不定期。
不孕症的第三个病机是血瘀,在治疗不孕时极为重视血瘀。
马春芬教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经验无排卵不孕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
马春芬教授认为:不孕症病机关键在于肾虚宫寒,瘀血内停,在治疗上结合女子特有的生理特点,以补肾暖宫,活血助孕为大法,但在具体治疗上分为月经期和非月经期两种,月经期依据女性生理特点,采用活血化瘀,温肾调经为治疗原则;在非月经期,则采用补肾暖宫,填精种子为治疗原则,临床上辨证论治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效果显著。
标签:不孕症;肾虚宫寒;中医药治疗马春芬教授系河南省名中医,主任医师,河南妇科学术委员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治学严谨,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妇科疑难杂症。
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导师治疗不孕症经验,以资共享。
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马春芬教授认为,西医学中的卵子乃中医之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即生殖之精,是妇女在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冲脉盛的情况下而发育成熟的。
卵子随源于先天之精,但必须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才能发育成熟。
肾主生殖,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又藏精系胞。
但肾所藏的物质与功能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旺盛和平衡才有正常的生殖能力,故不孕与肾关系密切,不孕以肾虚症候最突出,正如《付清主女科》中有:“夫妇人受妊,本与肾气之旺也,肾旺是以摄精。
”《圣济总录》:“妇人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再则,临症发现无排卵不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瘀血影响卵子的生长与排出,晋代《针灸甲乙经·妇人杂病》曰:“女子绝子,衃血在内不下,关元主治”。
因此,马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强调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应重点抓住肾虚血瘀这一主线。
2治疗方法马春芬教授治疗无排卵不孕症,以补肾暖宫,调冲理血为治病总则,自拟助孕丸:紫石英、菟丝子各15克,仙茅、仙灵脾、淮山药、当归、熟地黄、枸杞子、丹参、香附各10克,炙甘草5克。
加减:伴见肾气亏症状者加锁阳、鹿角片、枸杞子,人参;伴见肝郁气滞症状者加香附、佛手、郁金;伴见痰湿气滞症状者,加苍术、半夏、泽泻;伴见气血亏虚症状者,加党参、黄芪、阿胶。
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和治疗不孕症指的是育龄夫妻婚后同居没有采取各种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超过两年以上时间女性没有怀孕的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在十二一世纪不孕不育即将成为仅次于肿瘤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位疾病。
六到十对夫妻中就有一对夫妻患有不孕不育。
最近几年,我国已婚人群中不孕不育比例快速增加。
根据有关学者指出,虽然我国还缺少有关不孕不育整体情况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但是一些区域调查数据显示,已婚人群中患有不孕不育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不孕不育患病人数快速增加。
小亮和小倩刚刚结婚两年,两个年轻人本来是不想过早怀孕,但是家人一直催促,两个人决定在今年要一个可爱健康的宝宝。
为了要一个健康的宝宝,两个人去医院接受全面的检查,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判断小倩患上了不孕症,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她非常疑惑,自己身体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经期每个月都非常规律,同时自己也没有多次流产,为什么会患上不孕症。
针对小倩的疑惑,医生为其详细解答,同时也建议小倩可以吃一些中药调理身体。
听从医生的建议,小倩和小亮去了本市有名的中医院,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同样确定小倩患上了不孕症,通过检查,医生发现小倩是由于肾虚造成的不孕,建议小倩服用具有补肾填精效果的药物。
小倩非常伤心,询问医生是否可以治愈,这种疾病的主要患病原因是什么?针对小倩的疑问下面我们聊一聊有关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以及治疗。
1.中医对不孕症病因和病机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把不孕症定义为一对夫妻结婚后或者同居,在没有采取各种避孕措施的基础上定期发生性行为,一年没有怀孕。
现阶段,全球不孕症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二十,男女双方因素各占据百分之五十。
中医在研究不孕症的病因时,将其分成四种类型,分别为肾虚、痰湿、血瘀以及肝郁。
1.肾虚导致的不孕肾是先天之本,是真精所在,肾藏精,精转化为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对人体的发育、生长等带来直接影响。
《医部全录》中指出如果想要妊娠,那么首先需要补充精血,使其毫无亏欠,才能够怀孕。
不孕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不孕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我国历史上对人类生命来源的观察与思考比之西方记载更早,最了不起的是这些记述从未掺杂有神论观而是以无神论的态度观察人类生命的来源。
历代医籍中均有公元前便对人类生命起源所作的简朴论述的记载:《易经》有“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关于人类生命起源的论述,并注意到“妇人不育”、“妇三岁不孕”对嗣续传代的影响,当求药治疗;“同姓不藩”,不主张近亲结婚。
《内经》有关生殖生理的经文为后代中医学的生殖理论打下基础。
《金匮要略》温经汤“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针灸甲乙经》谓:“女子绝子,0:血在内不下,关元主之”;《褚氏遗书》中说:“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有子,坚强壮寿’。
《诸病源候论》专列有“无子候”,论述了引起妇女不孕的原因:妇人夹疾无子,皆由劳伤气血,冷热不调而受风寒,客于子宫,致使胞内生病,或月经涩闭,或崩血带下,致阴阳之气不和,经血之行乖候,故无子也。
《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广泛地研究了求子、种子、赤白带下、崩中漏下致不孕等问题,并认识到不孕涉及男女双方;必要时当男女双方求治。
最早的妇科专著《妇人大全良方》中卷九专门讨论了不孕不育问题,《太平圣惠方》卷七十提出了具体的治不孕方药,如紫石英圆方、五味子圆方、熟干地黄散方、枸杞子煎(又名神丹煎)。
《圣济总录》列有妇人无子专篇。
《丹溪心法》中分别提出肥盛妇人,躯脂满溢,闭塞子宫,不能成胎,宜行湿燥痰;怯瘦性急之人,月经不调,子宫干涩无血,不能摄受精气,宜凉血降火。
这些理论对后世影响颇大。
明清时代,除万全提出“五不女”,大多属先天性生殖器畸形不能怀孕外,更突出地强调肾与命门和精血化生,氤氲的候对孕育的重要,以及肾虚、精亏血少和七情内伤导致不孕之理。
《神农本草经》收载有治疗不孕症的多种药物,如鹿角胶“主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当归“主治妇人漏下绝子”;在川芎、桃仁、水蛭、卷柏、阳起石、乌贼骨、肉苁蓉、鹿角胶、复(覆)盆子条中都记载可以治无子。
妇人不孕的经验论治和总结中医认为孕育的机制主要在于“月经调”“男精壮”“阴阳和”不孕的病因则与夫妇双方有关,这里主要论治女子不孕。
女人不孕有以下原因;一,肾,因肾藏精、主生殖,“胞络者系于肾”,肾(产生天癸)—冲任—胞宫为女性生殖轴。
故肾虚导致的生殖功能失调,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
二,是肝,因女体属阴,以血为用,肝藏血、主疏泻,为冲脉之本而司血海,故又有“肝为女子先天”之说,所以肝血不足,肝郁亦为不孕的重要因素。
三,是心脾.因心主血脉而藏神,“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统血而生血,“冲脉隶于阳明”,心、脾(胃)功能失调也与不孕有关。
四,其他因素;由于全身脏腑经络之间的生克制化,寒、湿、痰、热、瘀致病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转化。
临床上可有多种病因而产生不同的证候,这些原因导致肾、冲任及胞宫的病变,不能摄精成孕而致不孕。
前人经验指出:“女子不能生子有十病,为胞宫寒,脾胃寒,带脉急,肝气郁,痰气盛,相火旺,肾水衰,任督病,膀胱气化不能,气血虚。
还有很为重要就是;刮宫、流产后子宫内膜发炎水肿淤血而收缩折叠,性生活不清洁,感染病毒细菌致使阴道、宫腔发炎糜烂,都会形成子宫粘连致输卵管阻塞不通(此种情况非常常见)。
肾阳亏虚: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天癸不能按时而至,或至而不盛;或房事不节,久病及肾,或阴损及阳等导致肾阳虚弱,命门火衰,冲任不足,胞宫失于温照,宫寒不能摄精成孕。
脾肾阳虚:脾为水谷之海,生血之源,如脾虚及肾,或肾阳虚而火不生土,导致脾肾阳虚,以致气血虚弱,无血化精,阳虚宫寒而不孕。
肝肾不足: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精血互生。
若肝肾亏损,精亏血少,冲任俱虚而致不孕。
肾阴亏虚:房劳多产,失血伤精,精血两亏,或素体性躁多火,嗜食辛辣,暗耗阴血而导致肾阴不足,肾精亏损,精血不足,冲任失滋,子宫干涩,不能摄精成孕。
肾阴亏损,不能上滋心阴,心肾失交;或阴虚火旺,血海太热,不能摄精成孕。
中医辨证论治女性不孕不育的症因在众多家庭的期盼中,拥有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许多夫妻的梦想。
然而,对于一些女性来说,不孕不育却成为了她们实现这个梦想的障碍。
中医在诊治女性不孕不育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探寻其症因,为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
中医认为,女性不孕不育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肾、肝、脾、冲任等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都可能影响生殖功能。
肾气不足时,难以推动卵子的成熟和排出,子宫内膜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影响受孕。
而肾阳亏虚,则会导致宫寒,使受精卵难以着床和发育。
比如,有些女性平时就有手脚冰凉、腰膝酸软、月经推迟、量少色淡等症状,这往往提示可能存在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的情况。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影响冲任二脉的气血流通,导致排卵障碍和输卵管不通畅。
现代社会中,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情绪波动,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
这类女性常常会出现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月经失调等表现。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弱时,气血生化不足,血海空虚,无法维持正常的月经和受孕。
同时,脾虚还可能导致痰湿内生,阻塞胞宫,影响受孕。
那些形体肥胖、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白带量多而质稀的女性,往往存在脾虚或痰湿内阻的问题。
冲任二脉是女性生殖系统中的重要经络。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冲任失调,血海空虚,胞胎失养,也会导致不孕不育。
冲任失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上述的肾、肝、脾的功能失常,或者外感邪气、内伤七情、劳逸失度等。
除了上述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女性不孕不育。
比如,瘀血内阻,多见于曾经有过流产、刮宫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或者是患有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患者。
瘀血阻滞胞宫,新血不生,影响受孕。
还有热毒炽盛,多由外感热毒之邪,或体内湿热蕴结日久化热所致。
热毒损伤冲任,导致不孕。
浅谈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不孕症是妇科的常见疾病。
本文通过中医辨证阐述了导致不孕症的原因。
标签:不孕症;中医不孕症是指育龄期妇女婚后,男方生殖功能正常,夫妇同居2年以上、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而不受孕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其中婚后2年从未受孕者称为”原发性不孕症”,曾有过受孕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以上未再次受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加大以及人们生活环境不断遭到破坏,饮食结构改变等,不孕症的发病率已逐步增高。
为此,本文就中医对不孕症的认识做如下综述。
1病因病机女子不孕症有先天性生理因素和后天性病理因素两大类。
先天性因素古人有”五不女”之说,即螺(无子宫)、纹(阴道狭小或缺陷)、鼓(处女膜闭锁)、角(阴蒂过长)、脉(终生无月经或月经不调),这些大多是药物治疗所不能解决的,而后天性因素则是可以得以纠正的。
中医认为受孕有赖于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精血充沛及月事正常。
若妇女肾气虚衰,胞宫虚寒,阴虚血热,肝郁气滞及冲任脉虚则容易导致不孕。
引起不孕症的原因很多,在临床常见的病因有四种:肾虚、肝郁、痰湿及血瘀。
1.1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主藏精,是生殖之本,天癸之源。
肾阳虚,不能温煦,子宫虚冷,不能摄精成孕;精血不足,冲任脉虚,胞脉失养,不能成孕;阴虚火旺,血海蕴热,不能成孕。
1.2肝郁肝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脾胃运化,主藏血,肝气舒畅条达,冲任调畅,月事如期而至,血精交媾则成孕。
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不和,冲任失常,胞宫血海不宁,月事不调则不能受孕。
1.3痰湿体态肥胖,恣食厚味,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气机不畅,升降失宜,冲任胞脉阻滞,不能摄精成孕。
1.4血瘀经期、产后余血未净,经受外感内伤致使宿血停滞,凝结成淤,内阻冲任,胞脉阻滞,两精不能相合,难以受孕成胎。
2临床表现及治疗2.1肾虚不孕偏阳虚者月经后期稀发,量少色淡,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细无力,治法宜以温肾补气养血暖宫,调补冲任为主;偏阴虚者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无血块,五心烦热,睡眠欠佳,口干,形体消瘦,舌嫩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宜以滋肾养血养阴,调冲益精为主。
女性不孕的中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案是什么在现代社会,女性不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对于许多渴望拥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女性不孕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女性不孕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首先是肾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如果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就会影响卵子的生成和排出,导致受孕困难。
比如,一些女性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者后天劳累过度、久病伤肾等,都可能出现肾虚的情况。
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月经不调、性欲减退等。
其次是肝郁。
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影响冲任二脉的功能,导致排卵障碍。
这类女性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易怒、乳房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等。
再者是痰湿内阻。
一些女性由于饮食不节,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或者缺乏运动,导致体内痰湿积聚。
痰湿会阻塞胞宫,影响受孕。
她们常常表现为身体肥胖、白带增多、胸闷腹胀、舌苔厚腻等。
还有血瘀。
如果女性经期受寒,或者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血瘀,或者因流产等原因损伤胞宫,使得瘀血内阻,也会影响受孕。
血瘀的女性会有痛经、月经有血块、舌紫暗有瘀点等症状。
此外,宫寒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
宫寒多由贪凉饮冷、久居寒湿之地等引起。
宫寒会使子宫环境不利于受精卵着床和发育,表现为小腹冷痛、手足冰凉、月经色暗有块等。
针对以上病因,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治疗方案。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肾虚的患者,常用补肾益气、填精益髓的中药,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等;肝郁者,则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为主,常用柴胡、郁金、当归、白芍等;痰湿内阻者,多使用健脾燥湿、化痰通络的药物,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血瘀者,采用活血化瘀、调经通络的方法,如桃仁、红花、赤芍、丹参等;宫寒者,用温经散寒、暖宫助孕的中药,如肉桂、艾叶、吴茱萸等。
岭南名家对不孕症病机认识论述总结一.对月经和不孕关系的认识不孕与妇女月经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调经是治疗不孕的首要条件,岭南各大名医的调经法各有高招,现简介如下:1.李丽芸提出了“调治月经周期法”。
认为,调经以肾为根本,根据月经不同阶段处与不同的治法:①经后至排卵期前为冲任、气血逐渐恢复之时,是肾中阴阳由阴转阳时期,治法以滋养肾阴为主,稍佐温肾助阳之品,取阳中求阴,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之意。
②排卵期为阴阳转化之时,在滋肾阴的基础上加行气活血之品,如丹参、当归、乌药等等,促使卵泡破裂排卵。
③排卵期后至月经前期,此期由阴转阳,阳气渐长,宜平补阴阳,常用归肾丸,肾精充盈,有利于胚胎着床。
④月经之后,血海空虚,阴分渐长,氤氲期间,阴阳气血互相转化,排卵之后,阳气渐长,血海逐渐充盈,因此,月经之后,应用滋肾阴为主的治法,氤氲期间应适当使用活血行气之品使阴阳气血达到平衡,排卵之后酌用滋肾助阳之品。
2.罗元恺则提出月经虽然由子宫排出,但与整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尤与肾、肝、脾、冲任更为密切。
可用下图关系表示:并提出了:肾气-天葵-冲任-子宫,这一“性生殖轴”。
认为月经是性生殖轴通过子宫所排出的代谢物,其源在于肾。
肾以封藏为本,子宫内膜的充血增厚,目的是准备受精卵的着床孕育,在这一过程中,脾主生化气血和统摄血液,肝主藏血以维持滋养的功能,使子宫之血蓄积以备养胎。
若未有孕育,而血海己满盈,则通过肝气的疏泄,宜通血脉,合月经来潮,脏腑之间互相协调,共同调节子宫的定期藏泻功能。
子宫这种特殊的新陈代谢过程具有显著的节律性,信而有期。
另外,月经的周期变化与人体阴阳二气的转化也有密切关系。
月经周期的变化也是子宫的一种阴阳变化。
调经之法要顺应其周期性的阴阳消长。
月经周期中的阴阳转化规律可用下图表示:3.岑观海认为:不孕务必以调经为先,调经首要就是调整肝、脾、肾三赃,其中以调肾为主。
因此他提出:①凡妇科之病,皆由冲任劳损所致,而肾之虚衰,冲任无不失调者。
夫善调冲任者,必取之于肾,肾固则冲任自调也。
②妇女不孕,务以调经为先,调经首调肝、脾、肾三脏。
肾乃先天之本,肾气旺,精血足,冲任通盛,月事如期,两精相搏,方能成孕。
若肾气不充,精血不足,冲任脉虚,胞脉失养,何孕之有?其症虽有肝郁、血瘀、痰阻之别,然是症皆以补肾益气为主,若兼肝郁血瘀、痰阻者,佐以养血舒肝活血行瘀、燥湿化痰之品,无不获助孕之功。
在治法上他主张应以攻补兼施为治,按月经周期而调之。
经期则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络,以翼疏通道;经净后仍以补肾益气为法。
4.朱嘉扬也认为调整月经周期乃治疗不孕的关键。
用中药调整月经周期,乃是仿照卵巢周期性变化,在卵巢周期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治法与方药,从而调整月经周期,治疗不孕症。
具体如下:①在月经周期的前l3天.由于经血的排出,机体在生理上处于脾肾亏虚的状态,这时的基础体温呈低温相,为卵泡期,也称促性腺发育期。
用祖国医学的病理分析,应属于虚寒阶段,故这个时期用药,重在温补脾肾,调养气血,固摄冲任以帮助子宫内膜修复、增生并帮助卵巢中卵泡的发育。
临床上常用菟丝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鹿角胶、女贞子、熟地黄、怀山药、党参、当归、炙甘草等。
②月经周期的l3~ l6天,肾元阴精已至充盛阶段,必然要向阳转化,所谓“重阴必阳”,此为肾中阴阳转化时期。
祖国医学谓之“真机”即卵泡发育趋于成熟即将进入排卵期,此时基础体温最低,治疗应以帮助排卵为关键,用药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佐以补肾为原则,帮助成熟卵子排出。
为受孕创造条件。
③月经前期,也即黄体期,又称宫内膜充血脱落期,此时基础体温呈高温相,属中医病理的实热阶段。
治疗上可干补肾中配合行气活血调经,使月经按期而至。
常用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泽兰、牛膝、刘寄奴、香附、益母草。
选加山茱萸、黄精、枸杞子等;经量多者多用泽兰、刘寄奴,选加艾叶、阿胶、白术、墨旱莲、侧柏叶等;经量少者重用泽兰、刘奇奴、益母草;痛经者加台乌药、丹参、小茴香、元胡、青皮等。
二.对情志与不孕关系的认识。
西医认为,排卵是受大脑皮质控制的,所以要在兴奋的情况下,妇人才会排卵。
若是精神紧张必会影响受孕、月经等。
中医则认为情志跟肝有很大的关系,若是情志失调,则会导致肝郁气结,肝失疏泄,进而导致气滞、淤血等。
所以情志和不孕有者很大的关系。
现把岭南名医的论述作如下的简介:1.李丽芸:认为,女子七情致病有“易郁性”,情志致病首先扰乱气机,导致气机不畅,所以肝气郁结是情志致病中较多见的类型。
肝气郁结导致的不孕症往往具有以下特征:①生殖系统以无器质性改变居多。
②肝肾同源,肝郁则肾虚,影响排卵、输卵管蠕动和黄体功能。
③气病及血,气滞不行,瘀血形成,成为影响受孕的新的病理产物。
④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继发生殖系统炎症和免疫性不孕。
治法上,李丽芸提出“治肝助孕七法”,以疏、散、清、柔、补为治则,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法、清肝泻火法、清利肝胆湿热法、理气活血法、养血柔肝法、调肝健脾法、调补肝肾法;选用逍遥散、开郁种玉汤、龙胆泻肝汤、定经汤等方药,常用药物有青皮、麦芽、素馨花、乌药、柴胡、香附、郁金、白芍等。
2.罗元恺:认为女性以血为主,血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妇人血旺才能摄精成孕。
而五志七情等精神因素刺激过程、过久或失调,使中枢神经处于过度抑制状态,气机不畅,血行滞碍,可以致淤。
而致不孕。
治法上常用“行气活血”法治疗肝郁气结导致的血瘀证。
好用膈下逐瘀汤。
认为:瘀为有形之邪,阻碍气血之运行;颇欣赏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创制的几首逐瘀方药,如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和少腹逐瘀汤等,认为王清任的气血观虽说理简略,但归纳了各种血瘀症状,并针对寒、热、虚、实等血瘀成因而组方,在血瘀的治法上独树一帜。
他善用活血化瘀之法治疗痛经及瘀阻胞络(输卵管阻塞)之不孕症。
三.对脾与不孕的关系的认识。
痰湿的本质为脾虚,多见于肥胖之人。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六淫七情、饮食不节、房劳、工作劳累等均可导致脾虚。
脾气不健则水湿内停,聚而成痰,阻滞胞宫,精卵不能相合,导致不孕。
早在《傅青主女科·种子》中就有论述:“妇人有身体肥胖,痰涎甚多,不能受孕者。
乃脾土之内病也。
不知湿盛者多肥胖,肥胖者多气虚,。
且肥胖之妇,内肉必满,遮隔子宫,不能受精。
”在临床上,脾虚不孕的患者多见体型肥胖,且多属于现代医学领域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大多具有肥胖、多毛、月经失调等临床特征。
现代医学的治疗以促排卵助孕为主,但存在排卵率高、妊娠率低的缺点。
岭南名医在这一方面也颇有建树,简介如下:1.李丽芸: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与肾虚、痰瘀有关,根据月经周期阴阳转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特点,以补肾活血导痰法为主,创立了灵术颗粒、参芪胶囊序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方法。
2.朱嘉扬:认为,肝脾二脏与月经也有密切关系,经血的充盈有赖于脾的化生,脾统血,使血能循经而下。
肝藏血,司血海而主疏泄,肝血足,冲任脉络充盈通畅。
才能使经血按时而下,因此只有肾、肝、脾三者功能正常。
在协同怍用下,才能有正常的月经及排卵。
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岭南医家对不孕的认识有以下特点:①认为月经正常是正常受孕的必备条件,治疗时均以调经为主。
调经之法均是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处与不同的治法,但也略有不同,例如:李丽芸和罗元恺均是以月经周期中的阴阳变化为基础,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方药来调整阴阳;罗元恺还提出“性生殖轴”,以性生殖轴作为一个整体来调整月经周期中的阴阳变化。
而岑观海则用攻补兼施的方法调经。
认为调经以调冲任和调肾为主,并兼有化痰、祛瘀之法。
朱嘉扬则中西医结合。
以西医的月经分期为基础,用中药调经,达到帮助内膜修复、排卵等目的,以助受孕。
②他们均认为不孕和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此外还与个人的情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所以治疗上均采用疏肝、补脾、温肾之法。
③用药上以温肾,补血活血,行气之药为主。
如:青皮、柴胡、香附、郁金、川芎、当归、熟地黄、枸杞子、黄精、肉苁蓉、淫羊藿、鹿角胶、女贞子。
兰亭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