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与通信信号间的接口.
- 格式:ppt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8
I G I T C W技术 研究Technology Study38DIGITCW2023.06卫星移动通信终端通常能够提供话音、传真、数据、短消息、视频等业务,需要具备大功率通信收发能力。
一般能力的便携、背负类设备,EIRP 值不低于20 dBW ,G /T 值不低于-16 dB/K 。
这样的设计,射频部分需要10 W 以上功率输出,考虑到设计相关问题,一般将功放、低噪放与天线部分放在同一个单元,组成一个天线前端[1]。
该天线前端与主机板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射频信号传输、北斗/GPS 信号传输、控制信号传输及电源供电等,单一的射频接口很难胜任此功能,而分别通过多个接口完成又过于繁复。
为方便携带和天线拉远考虑,信号可采用一线通方式,将射频信号、控制信号、供电集成,功放是移动通信终端最主要的能耗部件。
因此降低功放的工作功耗和待机功耗对整机低功耗的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卫星移动通信地面便携终端、背负终端的日常使用中,为了保证通信速率和带宽的要求,将收发通道保持常开,发射功率尽可能增大。
在达到能力上限范围后,全靠基带的开环和闭环功率控制,通过回退的方式,降低功放的发送功率[2]。
这种射频接口的设计,无法很好地设置检波策略,达不到调整发送开关的目的,功耗较高。
在不具备充电条件下的野外使用,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功耗控制很重要,因此对射频的控制非常必要。
1 一线通射频接口组成原理一线通射频接口一般包括通信射频信号传输、北斗/GPS 信号传输、控制信号传输及电源供电等。
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一线通射频接口设计王 鑫,秦艳召,张 洋,张 健(南京熊猫汉达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4)摘要:文章设计了一种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的一线通射频接口方案,支持低功耗联动控制设计。
本方案是在一线通射频接口中增加控制单元,结合基于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基带处理单元的工作状态共同完成。
通过动态调整射频前端和外围组件,来带动整机联动控制,实现降低功耗。
高速铁路四电系统集成通信信号工程相关工程接口协调沟通与配合措施1.1.1接口管理(1)各系统之间接口边界要清晰、接口关系要完整、接口任务要明确。
(2)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界定系统界面,确定接口管理方法,提前制订接口管理流程、接口矩阵和接口进度表,提出界定工作分担与每个接口责任方职责,制定控制与管理项目接口实施的流程,提出控制与管理接口更改的流程,负责接口技术差异识别,提出接口问题的解决方案,监控、协调接口计划的实施及其一致性进展,验证接口问题的解决效果。
1.1.2接口管理的主要内容四电系统接口主要分为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内部接口主要是四电系统合同范围内的通信、信号、信息、牵引供电和电力供电系统之间的接口,外部接口是指与四电系统合同范围外各专业工程间的接口,主要包括:动车组、站场、线路、路基、桥梁、隧道、轨道、车站、综合接地、综调、外电源等。
1.1.3接口管理组四电系统集成项目部将配置现场接口经理,成立以接口经理为组长,子系统技术负责人为副组长,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四电系统接口管理组。
其主要职责为:(1)接口管理组直接向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报告,在接口的整体生命周期内,负责协调及管理四电系统及相关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范围内外之间的接口及事宜。
(2)在合同范围中规定的系统集成承包方的义务和限制框架内,根据技术要求和时间限制,尽量合理可行地促进整个四电系统的整体功能,可用性和集成性。
(3)遵守业主接口管理相关规定,及时编制、更新和共同履行《系统接口管理计划》及《详细接口计划》。
(4)与业主就项目系统集成的执行策略进行清楚的沟通,以便区分指导性的和正式的接口解决方案。
(5)对业主和接口伙伴采取合作、积极主动和专业的态度,进行开放的沟通(如倾听,预期,积极,会议预约等),发掘整个项目优化的潜力,以达到双赢的结果,将接口相关风险减至最低。
(6)识别接口、定义和描述其需求、识别受影响的接口伙伴、与被识别的接口伙伴进行必要的接口讨论、与接口伙伴商定接口内容和解决方案、向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报告上述商定的内容及所需的信息。
中国移动PON网络应用故障案例库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2011年2月目录1.项目概述 (3)1.1.背景和意义 (3)1.2.研究内容 (3)1.3.编制依据 (3)2.PON网络故障点分析 (3)2.1.PON网络结构 (3)2.2.PON网络常见故障分析 (4)2.2.1.光网络层常见故障 (4)2.2.2.业务应用层常见故障 (5)2.2.3.其他常见故障 (5)3.PON网络应用问题案例分析 (5)3.1.光网络层故障案例 (5)3.1.1.传输距离超过20km (5)3.1.2.PON链路光功率衰耗过小 (6)3.1.3.PON链路光功率衰耗过大 (7)3.1.4.光纤接头不匹配导致ONT无法注册 (7)3.1.5.光纤链路性能恶化引发误码丢包 (8)3.1.6.异常发光ONU导致同PON口下所有ONU业务异常 (8)3.1.7.SDH光端机误接入PON网络导致多个ONU业务异常 (8)3.1.8.上联光口单纤中断导致业务中断 (9)3.1.9.设备与交换机两端光模块配置错误导致链路异 (9)3.1.10.上行设备光模块问题导致组播节目不流畅 (10)3.2.业务应用层故障案例 (11)3.2.1.ONU掉电重启后业务配置下发丢失 (11)3.2.2.业务配置模板与ONU设备类型不兼容 (11)3.2.3.流量模板中设置的业务流下行速率值较小导致机顶盒下载节目列表慢 (11)3.2.4.PC MAC地址重复导致PPP拨号失败 (11)3.2.5.电话打不通但能上网 (11)3.2.6.OLT与BRAS之间双路由引起的宽带拨号业务676故障 (11)3.2.7.SN相同导致ONT无法注册 (11)3.2.8.OLT与ONU之间双路由保护出现ONU离线问题 (11)3.2.9.OLT上联接口VLAN配置与BRAS VLAN配置不匹配导致业务中断 (11)3.2.10.网关地址冲突造成上网业务全部中断 (11)3.2.11.设备网线类型设置为AUTO导致与传输对接不成功 (11)3.2.12.组播流TTL值设置不当导致用户无法收看节目常 (11)3.2.13.用户点播节目一段时间后画面停止 (11)3.2.14.未配置Hostip导致用户不能点播节目 (11)3.2.15.未配置Fast leave导致用户下载速率慢 (11)3.2.16.QoS配置不合理导致V oIP业务质量较差 (11)3.2.17.错误配置导致DHCP拨号不成功 (11)3.2.18.ACL配置不合理导致专线用户不能上网 (11)3.2.19.设备没有转发未知多播报文导致下挂路由器建立OSPF路由失败 (11)3.2.20.上级设备开启广播抑制功能导致级联的设备下用户拨号困难 (11)3.2.21.BRAS侧数据配置问题导致OLT接入的拨号用户无法正常上网 (11)3.2.22.拨号用户提示721错误 (11)3.2.23.E1映射到T-CONT中带宽配置不当引起丢包 (11)3.2.24.远程升级ONU软件版本失败 (11)3.2.25.OLT工作在IGMP Proxy模式下IGMP协议版本互通故障 (11)3.2.26.V oIP语音质量问题 (11)3.2.27.V oIP话机摘机忙音故障 (11)3.2.28.ONU上配置了管理地址导致从OLT下发IP失败 (11)3.2.29.ARP映射不匹配导致无法从维护网口登录ONU设备 (12)3.2.30.ONU由于H.248接口没有正常注册无法进行数据保存 (12)3.2.31.MA5616开启环路检测导致用户端口自动关闭 (12)3.2.32.OLT与对端设备的链路聚合配置不一致导致用户有时打不开网页 (12)3.2.33.ONU上配置的广播域太多导致PC经常无法获取DHCP分配的地址 (12)3.2.34.ONU设备用户VLAN和组播VLAN不同导致组播不通 (12)3.2.35.OLT的PON口有组播带宽限制导致新加入的节目无法播放 (12)3.2.36.承载组播方式工作的私有协议的二层透传业务专线的配置问题 (12)3.2.37.承载RIP协议的二层透传业务专线的配置问题 (12)3.2.38.MA5616下挂公话只能接不能打的问题 (12)3.2.39.MA5620E软交换功能故障 (12)3.2.40.MAC地址老化时间过短导致OLT下挂UA5000的VOD组播用户花屏 (12)3.2.41.不同组播IP映射到相同的组播MAC导致某组播频道节目卡 (12)3.2.42.OLT与交换机LACP配置问题导致对接不成功 (12)3.2.43.POTS配置冗余导致语音业务闪断 (12)3.2.44.IMS未配置号码属性支持T38导致ONT上传真业务故障 (12)3.2.45.ONU拨号后要等4-5s才出现回铃音的情况故障 (12)3.2.46.ONU 体彩、福彩掉线故障 (12)3.2.47.ONU设备开通呼叫转接引起的故障 (12)3.2.48.BRAS负载过大导致IPTV节目故障 (17)3.2.49.ONU发传真故障 (17)3.2.50.ONU宽带拨号678故障的分析 (17)3.2.51.ONU下挂无线AP电脑无法获取IP 问题的故障分析 (17)3.2.52.丢失关键包导致语音断话故障 (17)3.2.53.MGC链接断开告警频现的故障 (17)3.2.54.无回铃音故障处理 (17)3.2.55.拨号数图格式问题导致二次拨号故障 (17)3.2.56.语音业务通信中断后,不能自动注册 (17)3.2.57.ONU下联设备ARP攻击导致同一PON口下所有用户pppoe拨号678故障 (17)3.2.58.IPTV业务HTTP页面失败故障 (17)3.2.59.三方通话问题处理 (17)3.3.其他故障案例 (17)3.3.1.单路电源功率不足导致设备频繁重启 (17)3.3.2.电压不稳定导致ONU反复上下线 (18)3.3.3.板卡温度异常引起ONU不能同步 (18)3.3.4.OLT机框内单板之间软件版本不匹配导致的故障 (19)3.3.5.备用主控板无法正常启动 (19)3.3.6.电磁干扰引起上联口时通时断问题 (20)4.PON网络运维建议 (21)4.1.光网络层故障排查方法 (21)4.1.1.在线测试和诊断 (21)4.1.2.离线测试和诊断 (22)4.1.3.PON光链路自动测试和诊断系统 (22)4.2.业务应用层故障排查建议 (23)1. 项目概述1.1 背景和意义随着网络演进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国移动正进入全业务宽带网络的发展阶段,PON 设备以其高带宽、长距离传输、全业务接入能力成为实现FTTx 的主流技术,因此是今后中国移动全业务宽带网络发展战略中不可缺少的技术实现手段。
信捷ⅩD与信捷伺服驱动器485通讯案例在工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用于实现通信的方案已经有很多种,在工业领域RS485仍然是最普遍的通信方式,其应用广泛,电路也比较简单。
让我们来看看这次讨论的内容。
R1、R2是电阻值为10欧元的普通电阻,起到防止RS485信号d和d短路时因过电流而引起的芯片烧损的作用。
Z1、Z2是钳位电压6V、最大电流10A的齐纳二极管,24V电源和5V电源均没有绝缘。
d或d线中流过共模噪声电压时,可以通过桥式整流电路和Z1、Z2将共模电压箝位在6.7V,得到RS485芯片sn75176(RS485芯片的允许共模输入电压范围为-7v~该保护电路可承受共模噪声的电压功率为60W,保护电路和芯片内部未设置防静电指。
二、经常发生的故障现象分析:PLC的RS485端口通过非隔离的PC/PPI电缆连接到电脑上,连接在PLC和PLC之间,或者PLC和变频器、触摸屏等通信时发生通信端口的损坏现象,一般的损坏情况如下。
R1或R2被烧毁,Z1、Z1、SN75176完全。
这是因为大的瞬态噪声电流经过R1或R2、桥式整流、Z1或Z1到达地线,Z1、Z2可以承受最大10A的电流冲击,但该电流在R1或R2上产生的瞬态功率为:10210=1000WSN75176损坏,R1、R2和Z1、Z2正常。
这主要是静电的冲击和瞬态过电压速度快于Z1、Z2的动作速度所致,静电无处不在,仅在人体模式下就会产生15kV的静电。
Z1或Z2、SN75176损坏,R1和R2正常。
这可能是由于受到高电压低电流的过渡性干扰电压,Z1或Z2和SN75176被破坏,由于电流小和发生时间短,R1、R2不会发热而烧毁。
根据以上分析,PLC连接器损坏的主要原因是过渡性过电压和静电造成的,产生过渡性过电压和静电的原因也很多,也很复杂,例如PLC内部的24V电源和5V电源接地,因此24V电源的输出端子l、m混合在其他设备中供电时,接地电位会发生变化因此,EIA-485标准要求用一个低电阻导线连接各RS485接口的信号地,使各节点的接地电位相等,从而消除接地循环。
网口通信协议1. 引言网口通信协议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利用网口进行数据传输的规范和约定。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口通信协议也不断更新和演变,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网口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常用协议和应用案例。
2. 基本概念2.1 网口网口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
通常指计算机上的物理接口,如以太网口。
网口提供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负责将数据从计算机转换成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信号。
2.2 网口通信协议网口通信协议是在网口上进行数据传输时使用的协议和规范。
它定义了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相关细节,以确保数据能够可靠地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
3. 常用协议3.1 TCP/IP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互联网的网口通信协议。
它由两个主要协议组成:TCP用于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IP用于指定数据的目标地址和源地址,实现数据在网络中的传递。
TCP/IP协议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企业局域网和智能设备等场景。
3.2 UDP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网口通信协议。
与TCP不同,UDP不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无须建立连接和维护状态,数据包以尽最快的速度发送。
UDP适用于要求实时性较高的应用场景,如音视频传输和游戏。
3.3 HTTP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应用层的网口通信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如HTML)和其他数据。
HTTP基于TCP/IP协议,通过请求-响应的模式实现通信。
HTT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浏览器和Web应用之间的数据传输,具有简单、灵活和可扩展的特点。
4. 应用案例4.1 物联网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和传感器通过网口进行数据交换。
串口的概念及案例串口的概念及案例一、串口定义串口,也称为串行通信接口,是一种数据通信方式,它以串行方式一位一位地传输数据。
串口通信中,数据是在一位一位地传输每个数据位同时被发送出去。
二、串口种类常见的串口有:RS-232、RS-485、RS-422等。
1.RS-232:也被称为EIA RS-232,它是最早的串口标准,也是最常用的串口之一。
RS-232支持点对点的通信方式,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的串口设备和外设。
2.RS-485:也被称为EIA RS-485,它是在RS-232之后出现的标准。
RS-485支持多点通信,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串口通信,常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
3.RS-422:也被称为EIA RS-422,它是一种平衡传输标准,可以实现长距离和高速度的串口通信。
RS-422通常用于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三、串口应用场景串口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计算机、工业自动化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
在这些领域中,串口被用于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四、串口通信协议串口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协议。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电气特性、物理特性和信号规范等;数据链路层协议规定了数据的传输规则和格式等。
在实现串口通信时,需要遵循这些协议规范。
五、串口驱动程序在使用串口时,需要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来驱动串口设备进行通信。
驱动程序通常由设备厂商提供,用于将操作系统与设备接口连接起来。
在安装驱动程序后,操作系统就可以识别并使用串口设备了。
六、串口数据传输速率串口的传输速率通常是以波特率(baud rate)来表示的。
波特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的位数(bits per second),常见的波特率有9600、19200、38400、57600等。
传输速率越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就越快,但同时也需要更高的硬件性能和更复杂的软件实现。
七、串口连接方式串口的连接方式有三种:交叉线连接、直连线连接和转换器连接。
1.交叉线连接:交叉线连接方式适用于点对点通信,即一个设备作为发送端(Master),另一个设备作为接收端(Sl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