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96.80 KB
- 文档页数:2
黑蚱蝉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蔡淑华;吴水南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又名蚱蝉、知了、黑蚱等,属同翅目、蝉科,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柑桔上一种重要害虫.在福建长泰县柑桔种植区均有发生.其成虫产卵危害枝条,若虫在土中危害不易察觉.被害柑桔树势日渐衰败,春季抽梢短而少,叶片黄化,开花少,花质差,落花落果严重,几乎没有产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我县岩溪镇高濑村果场测报点从1997~2000年定点进行系统观察记载,并总结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页数】1页(P56)
【作者】蔡淑华;吴水南
【作者单位】长泰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长泰县岩溪高濑果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3
【相关文献】
1.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 彭清富;彭秀辉;黄增富;张宏锦;蔡道辉;何卫蓉
2.丰都县烟草黑胫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J], 谭晓华;岑小红;彭军;代先强
3.柳黑毛蚜在柳树上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J], 罗志文;武艳岑;张丽丽;赵也;周雪
婷;吕冬云
4.沙田柚果园黑蚱蝉的综合防治技术 [J], 冯辉先;朱杀文;李全寨;王绍斌
5.柑桔园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 [J], 钟德志;凌南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树黑蚱蝉的发生与防治
蔡健鹰;刘达奎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 黑蚱蝉俗称知了、蚱蟟、秋娘子,是一种分布极广,危害植物种类甚多的一种害虫,在果树中以柑桔、苹、梨受害最普遍.其在6~10月以雌虫产卵器刺破枝条皮层产卵于枝条组织内,使枝条的养分输导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和阻碍后,引起枝梢枯死和落果.近几年来,在我地龙都早香柚产区因其大量发生为害结果母枝和结果枝,造成正处于膨大期的幼果大量脱落而减收,同时亦因枯枝影响树势.
【总页数】1页(P28)
【作者】蔡健鹰;刘达奎
【作者单位】自贡市贡井区农林局,643020;自贡市贡井区农林局,6430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
【相关文献】
1.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J], 彭清富;彭秀辉;黄增富;张宏锦;蔡道辉;何卫蓉
2.黑蚱蝉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J], 康雅萍;谷卫忠;董瑾瑜;康艳
3.通贤柚果园黑蚱蝉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J], 钟景勇;彭菊蓉
4.柑桔黑蚱蝉发生现状及防治 [J], 何卫蓉;罗贤芝;蔡道辉;彭建波;李泽森;向富勇;徐
春寒
5.黑蚱蝉对南方果树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J], 段志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山县柑橘黑蚱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摘要阐述了龙山县柑橘黑蚱蝉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介绍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柑橘优质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柑橘黑蚱蝉;形态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技术;湖南龙山中图分类号 s436.661.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54-02柑橘是龙山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2012年柑橘总产量14.3万t,总产值超过9 000万元。
全县有近4万农户通过柑橘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致富,部分村组农户迈入小康行列。
黑蚱蝉是龙山县柑橘的主要害虫,发生普通,为害严重。
据2011—2012年观测调查,龙山县柑橘一至二年生夏秋梢被害梢率10.8%~34.6%,平均26.8%,最高41.2%;高龄若虫脱皮后的“蝉蜕”,一般8.6~41.8只/株,平均27.6只/株,最高117只/株;4月调查每100 m2橘园虫量为89.4~217.6只,平均172.7只,最高725只,严重影响柑橘产业发展。
黑蚱蝉(cryptympana atrata(cfabrius)),又称知了、蝉、蚱蝉、黑蚱,属同翅目,头喙亚目,蝉总科,蝉科,杂食性。
寄主植物有柑橘、桃、李、柿、梨、杏、枇杷、板栗、葡萄、核桃、樱桃、猕猴桃、石榴、银杏、杨、柳、榆、槐、桑、苦楝、梧桐、乌桕、松柏、桂花等许多果树、行道树及其他草木本植物。
成虫刺吸柑橘夏、秋枝梢汁液并产卵在小枝条上,产卵时将产卵器刺破枝梢皮层,直达木质部,成锯齿状2排,削弱树势,使枝条开裂,失水干枯,卵多产在挂果的结果母枝上,使幼果干枯脱落,影响柑橘优质高产,阻碍柑橘产业发展。
1 形态特征雄虫体长44~48 mm,雌虫体长38~44 mm,翅展22~125 mm,黑色或黑褐色,有光泽,被金色细毛。
复眼发达突出淡黄褐色。
单眼3个、琥珀色,呈三角形排列于复眼之间。
头部中央及颊的上方各有1块黄褐色的斑纹。
触角短、刚毛状。
前胸背板短于中胸背板,微突起,中胸甚发达,背面宽大中央高,上有级明显的“x”形红褐色隆起,前角有1条暗色斑。
黑蚱蝉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黑蚱蝉别称黑蚱、蚱了、爬树猴、蜘了、鸣蝉、蜂獠等,黑蚱蝉多年发生一代,以若虫在土壤中或以卵在寄住枝干内越冬。
若虫在土壤中刺吸植物根部,为害数年,老熟若虫在雨后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干及植物茎杆上脱皮羽化。
成虫栖息在树干上,夏季不停地鸣叫,8月为产卵盛期。
以卵越冬者,翌年6月孵化若虫,并落入土中生活,秋后向深土层移动越冬,来年随气温回暖,上移刺吸为害。
一、黑蚱蝉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园边寄生植物。
黑蚱蝉最喜苦楝、香椿、油桐、桉树等树上栖息,园边寄主树须彻底消除,避免招惹入园或断绝该虫迁栖转移,便于集中杀灭。
2、结合冬季和夏季修剪,剪除被产卵而枯死的枝条,以消灭其中大量尚未孵化入土的卵粒,剪下枝条集中烧毁。
由于其卵期长,利用其生活史中的这个弱点,坚持数年,收效显著。
此方法是防治此虫最经济、有效、安全简易的方法。
3、老熟若虫具有夜间上树羽化的习性,然而足端只有锐利的爪,而无爪间突,不能在光滑面上爬行。
在树干基部包扎塑料薄膜或是透明胶,可阻止老熟若虫上树羽化,滞留在树干周围可人工捕杀或放鸡捕食。
4、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雌虫未产卵时,夜间人工捕杀。
振动树冠,成虫受惊飞动,由于眼睛夜盲和受树冠遮挡,闯落地面。
另外用稻草或是布条缠裹长的果柄或是果实套袋可避免成虫产卵危害。
5、黑蚱蝉的化学防治:
①5月上旬用50%辛硫磷500—600倍浇淋树盘,毒杀土中幼虫。
②成虫高峰期树冠喷雾20%甲氰菊脂2000倍,杀灭成虫。
黑蚱蝉生活习性及对柑桔的危害与防治作者:伍兴甲陈新文来源:《现代园艺》2009年第10期以江永香柚为主的柑桔是江永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全县现有柑桔种植面积1万hm2以上。
自1995年开始,黑蚱蝉对柑桔的危害日益加重,现本地柑桔种植老区危害严重的果园成虫盛发期,随便摇动一株柑桔树,黑蚱蝉即象蜂窝内的蜜蜂一样蜂拥而出。
外围新梢被害率达50%以上,结果枝被害率达13%左右,果农们面对此虫望而生叹,无可奈何。
为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与危害,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
1 名称黑蚱蝉,学名:Cyptorympana atrta俗名蚱蝉、知了,属不完全变态昆虫,同翅目,蝉科。
2 寄主范围除危害柑桔外还危害梨、苹果、桃、李、石榴、板栗、杨梅、枣、杏、樱桃、葡萄、荔枝等果树,及桂花、梅花、海棠花、苦楝、椿树、刺槐、枫、杨、桑、柳、榆、盐肤木、皂角、柞包等花木共计30多种植物。
3 危害及危害状黑蚱蝉主要以雌成虫将卵产于1-2年生枝条组织内,深达木质部,造成大量外观似锯齿拉过状的卵窝,使水分养分输送受阻,导致落果和枝条枯死。
据调查危害枝中1年生枝条35%左右,2年生枝条占55%,3年生枝条10%左右;而柑桔主要以1~2年生枝条为结果母枝和结果枝,因此危害造成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产量损失,另外成虫吸取柑桔幼嫩枝梢汁液,使枝梢凋萎或转绿迟缓。
若虫在土中吸食根部汁液,影响柑桔树生产,使树势衰弱。
据观察,各品种受害程度不同,以柚及甜橙最重,椪柑、温州蜜柑次之。
4 生活习性黑蚱蝉12-13年完成1代,除产卵当年卵在被害枝内越冬外,其余年份均以若虫在土中越冬;4.1卵长椭圆形微弯,乳白色,长25~30mm,宽0.5mm左右,多产于树冠外围直径5mm左右的1-2年生营养枝及结果枝上,平均一根枝上有卵穴20多个,每穴有卵4-8粒。
卵多呈二列,几乎等距直线向上,少数不规则螺旋状向上排列,当年不孵化,在被害枝上越冬,卵期10个月,第2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
下半年柑桔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引言柑桔作为重要的果树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然而,柑桔栽培过程中常常要面临各种各样的虫害问题。
如何精准地把握柑桔主要虫害发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是保障柑桔生产的关键。
下半年柑桔主要虫害发生特点下半年是柑桔主要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常见的柑桔虫害有柑桔盲蝽、黑地虫、柑桔茎蝇、柑桔瘿蜂、柑桔介壳虫、柑桔蚧等。
柑桔盲蝽柑桔盲蝽是柑桔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盛行于夏季。
它们寄生在柑桔的末梢或支枝处,吸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柑桔树的枝干、叶片、花朵的凋萎枯死。
黑地虫黑地虫是柑桔树根部的重要害虫,主要在雨季和夏季出现。
它们常生活在泥土中,侵蚀植物根系,繁殖迅速,对柑桔树造成极大的伤害。
柑桔茎蝇柑桔茎蝇是柑桔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常在夏季繁殖。
它们附着在柑桔树干与枝条上,卵孵化后的幼虫在柑桔树内部侵蚀,导致柑桔树干变瘦变弱,部分枝干枯萎。
柑桔瘿蜂柑桔瘿蜂是柑桔枝条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也称为柑桔大瘤蜂。
它们通过咬伤柑桔枝干,将卵产在柑桔树内部,孵化后的蛹在柑桔树中生长发育,最后蛹化成成虫,对柑桔树造成极大的伤害。
柑桔介壳虫柑桔介壳虫是柑桔树干上的一种害虫,主要在夏季方便,受到极高的重视。
它们通过吸食柑桔树液,产出蜜露,携带病菌导致柑桔树患病。
柑桔蚧柑桔蚧是柑桔树叶片、枝干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常在夏季方便,绵茧覆盖在柑桔树叶面上,导致柑桔树叶片黄化凋谢,对柑桔树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半年柑桔虫害的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的柑桔虫害,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治技术措施。
柑桔盲蝽、黑地虫的防治技术1.清除柑桔果园内的杂草,保持地面一定湿度,避免干旱、缺水等情况。
2.定期清理柑桔树枝叶上的虫卵、卵囊和树皮上的蚜虫等害虫,保持树皮柔嫩,保持柑桔树健康生长。
3.采用物理或化学控制方式防治柑桔盲蝽与黑地虫。
柑桔茎蝇、柑桔瘿蜂的防治技术1.整合使用化学控制和生物控制两种方式,以及对柑桔树进行灌输、涂抹等防治方式,阻止柑桔茎蝇、柑桔瘿蜂在柑桔树上产卵滋生。
果树黑蚱蝉的发生与防治黑蚱蝉俗称知了、秋娘子,是一种分布极广,危害植物种类甚多的一种害虫,在果树中以柑桔、苹、梨受害最普遍。
其在6-10月以雌虫产卵器刺破枝条皮层产卵于枝条组织内,使枝条的养分输导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和阻碍后,引起枝梢枯死和落果。
一、生活习性黑蚱蝉数年完成一代,以卵在枝条内和若虫在土壤中越冬。
成虫每年6-8月出现,当气温达22℃以上,雨季来临时,是出土羽化高峰期,即成虫出现盛期,10月上旬为末期。
雌虫于6月下旬到10月上旬产卵,6月下旬末至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主要产卵于l-2年生枝条的木质部内,每卵窝产卵多数4-6粒,每一产卵枝平均有卵百余粒,”爪”状产卵伤口成不规则的直线或螺旋排列。
成虫寿命60-70天,卵期长达10个月左右。
卵要到次年4-5月随枯枝落地而孵化入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孵期,6月下旬孵化完毕。
若虫在土中生活数年,每年春暖后向上移动吸食树根汁液,秋凉后又深入土下避寒越冬。
一年中以5月份在土中的若虫数量最多,此时正值越冬卵大量孵化入土,又是末龄若虫即将出土脱皮变为成虫的时期,因此正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每年从6月起,生长成熟的若虫由土中爬出地面到树干上先停留不动成”伪蛹”,经3-4小时蜕皮羽化为成虫。
成虫白天常停留在树干枝梢上夜间有趋扑火习性。
二、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修剪除卵利用其生活史中卵期长的弱点,结合冬剪和早春修剪,在卵孵化入土前剪除产卵枝并集中烧毁,以消灭其中的大量卵粒,可收到显著效果。
耕翻灭虫冬季或早春结合灌溉、施肥、深翻园土以消灭在土中生活的若虫。
缚枝防产卵对一些单果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在雌虫产卵期,用塑料薄膜条缠缚果枝和果梗,以阻止其产卵而引起落果。
2.人工捕杀捕杀若虫利用蚱蝉若虫多于傍晚后陆续出土爬到树干上离地1米以上停留似”伪蛹”的习性,在雨后初晴时若虫盛发期,用电筒巡视检查果园树干进行人工捕杀若虫,以免羽化产卵为害。
或在树干基部包扎一圈10厘米左右宽的塑料薄膜带,或涂一圈用桐油熬制的粘液,以防成熟若虫上树。
柑橘黑刺粉虱用药剂防治
在很多地区都种有柑橘,很多种植国柑橘的朋友们都知道,柑橘易发生黑刺粉虱等病好,面对这种病害的发生,我们可使用农药防治法。
秋梢也是明年良好的结果因枝。
9月中旬以后抽发的晚秋梢全部抹除,避免冻害。
对生长过旺的树除秋梢及时摘心外在9月上中旬喷施促花王3号促使植物顶梢营养回流,防止抽发晚秋梢并促进花芽分化。
蚧类、黑刺粉虱,根据桔园害虫发生情况,及时喷药防治,并喷施新高脂膜600倍液提高药剂药效成分利用率,防病菌扩散。
要做好高接树的枝条绑缚工作,防止新枝被台风折断。
台风过后,农药生产厂家建议要及时喷施新高脂膜+护树将军杀菌消毒,防病菌侵染,减少病菌源。
黑刺粉虱在各地橘区普遍发生,在局部橘园常猖獗成灾,我们应提前做好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