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7走进丽江-语文出版社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春的诗句春雨:1.风轻不动叶,雨细未沾衣,入楼如雾上,拂马似尘飞。
2.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3.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4.洗末春色无多润,染尽花光不见痕。
5.乾坤一夕雨,草木万方春。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
8.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僧志南《绝句》1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1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 生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洋槐树学名:Sophora japonica L.英文名:Japan Pagodatree科名:豆科 Leguminosae落叶乔木,高15~25米。
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5,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
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不等长。
果肉质,串珠状,长2.5~5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6,肾形;果期9~12月。
为深根性喜阳光树种,适宜于湿润肥沃的土壤;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可作行道树,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食,为清凉性收敛止血药;槐花可作黄色染料;槐实能止血、降压;根皮、枝叶药用,治疮毒;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木材供建筑或制农具和家具用;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蕾与花含芸香苷、甾醇,果实含刺槐素、槲皮素等多种黄酮类和酚类成分。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7、走进丽江》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5、指名说三、练习朗读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
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知春亭畔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玉澜堂(花儿——儿童)第三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二、学习第九自然段(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三、拓展延伸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走进丽江语文S版2.引导先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起先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全体掌握课文内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全体掌握课文内容,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1课时一、创设情境,感知丽江出示丽江多媒体图片,教员在音乐伴奏中热情导入。
她以绚丽的山和美丽的江而得名,她以玉龙山为背景,以雪山之水为灵魂,完美地将山与水无机结合。
她以美丽的自然风景,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特有的历史文明,描画了一幅活生生的〝雪山绿地、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的水彩画,她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就是云南丽江。
明天,让我们带上兴奋和向往,一同动身,走进那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齐读课题:走进丽江。
〔针对儿童蕴藏着学习的自动性,又有能够消逝的可变心思,首先经过多媒体画面,直接抚慰先生的视觉思想,再以教员的言语和情感渲染,把儿童带入情境,让孩子兴味盎然,不知不觉进入自动学习形状。
〕二、初读课文,印象丽江1自在朗诵课文,读书中我们走进丽江,看看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读准确、读迟滞,不懂的生字词提出来,不了解的中央多读几遍。
〕2走进丽江,我们的印象各有不同,但课文中有一句话却能表达我们共同的感受,它统领全文,你以为是哪一句?〔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三、精读课文,赏玩丽江1 再读课文,再次走进丽江,走进你向往的那一景,边读边赏,把能表达神奇而美丽的句子画上去,并说说自己的了解。
2全体掌握剖析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
3小组协作交流,教员巡视指点。
〔围绕句式,自在选择课文内容填空。
〕①走进丽江古城,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情不自禁想说: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②走进丽江雪山,玉龙雪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真想大声倾吐: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语文《走进丽江》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朴、峻”等7个生字,会写“雄、朴、旬”等10个生字。
2、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表现在哪里,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搜集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预习题纲: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新词,利用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自由读课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意大利有一座水城——威尼斯闻名于世,在我国云南也有一座高原水城,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我们东方的威尼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丽江,去领略一下那里独特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当中的重点词语,指生读、齐读。
3、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丽江的哪几个景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2、师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重点探究。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丽江的风景。
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地说说读这段的感受。
3、请带着赞赏的语气读一读本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围绕着神奇而美丽,作者重点带我们游览了哪两个景点呢?下面我们就随同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古城!欣赏那千年古城的神韵!(一)学习课文3、4自然段(1)默读课文3、4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介绍了丽江古城的什么特点。
语文版四下7《走进丽江》2微课案例教材: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走进丽江》。
微课目标: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感悟丽江的奇异和漂亮,体会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微课内容:丽江是奇异而又漂亮的地点,这还要从丽江古城谈起。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通道。
“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都通过那个地点,促进了藏族地区、云南以及内地其他省份的商品交流。
古城布局极其奇巧,具有奇特的风貌。
真是“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
在云南高原上有如此一座古城,的确专门奇异。
事实上,课文中重点描写了丽江最奇异、最漂亮的地点,确实是最闻名的自然景观——玉龙雪山。
让我们从文中找出关键的语句,体会一下丽江自然景观的奇异、漂亮。
课件: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看起来一条银鳞闪耀的玉龙在曲折飞腾。
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顺的雪山”。
那个地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连绵起伏的玉龙雪山比作玉龙,把静态的山峰写成了活灵活现的正在飞腾的“玉龙”,形象生动,引人向往。
这也是玉龙雪山山名的由来。
“五千五百九十六米”说明了主峰专门高的特点,“第一峰”“最温顺”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颂扬和热爱之情。
人们到了那个地点都能大饱眼福,能流连忘返,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简直美如仙境!真是人人所向往的奇异的地点。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迹,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其奇异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那个地点值得观赏的自然景观真多呀!处处都充满了魅力。
就说“虎跳峡”吧,以“险”闻名天下,第一是山险,峡谷两岸,高山耸峙。
其次是水险,险滩密布,飞瀑荟萃。
真是太奇异了!月色溶溶的晚上,闲逛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耀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模模糊糊的纳西古乐,你难道可不能被那个地点的一切深深沉醉吗?作者沉醉于月色溶溶下的古城景色。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 7 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爬山的好处爬山的好处很多,至少有以下几点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锻炼脚力,锻炼心肺功能。
俗话说:“人老脚先衰。
”人的脚有劲,就能跑能跳能走,就不易衰老。
就练脚劲来说,爬山的效果最好。
脚是人体之根,经常爬山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静脉曲张、骨质疏松及肌肉萎缩等疾病,而且能有效刺激下肢的6 条经脉及许多脚底穴位,使经络通畅,延缓衰老。
爬山时双臂摆动,腰、背、颈部的关节和肌肉都在不停地运动,促进身体能量的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爬山具有强体、保健及辅助治疗之功效,其价值对于久居城市的人尤为明显。
其次,爬山能磨砺意志,开阔胸怀。
爬山,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像爬楼梯一样要一个阶梯一个阶梯移步,爬上去后,有时还要一步一步走下来,确实很辛苦。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7 走进丽江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将这两环节作为重点和突破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课外知识,让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玉龙雪山是丽江人的生命之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在教学时,将朗读贯穿始终,把观察、朗读、想象、思考融为一体,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使学生体会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3.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会认“朴、峻、坝、旬、货、潭、誉”等7个字,会写“雄、朴、旬、至、纺、货、貌、绵、昂、烁”10个字。
掌握“雄伟、城镇、纯朴、下旬、容纳、纺织品、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前准备:1. 生字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3.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颐和园的简介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建清漪园,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2005~2006年对佛香阁景区和长廊进行修复。
《走进丽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韶关市浈江区科学技术教育局教研室王晓玲
教学内容:语文出版社第八册第7课《走进丽江》第二至六自然段
教学目标:
一、通过抓重点词语:“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高原姑苏”,理解丽江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通过抓数字和比喻句,让学生理解玉龙雪山的雄伟壮丽。
二、掌握作者描写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抓特征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美文美读的能力。
三、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一、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的特点,体会丽江的神奇、美丽。
二、培养学生美文美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作者描写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抓特征的写作方法;为单元作文: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朗读体会法、讨论法、讲授法、观察法、联想法、情境创设法、自主合作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丽江市,初步知道了那里有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给人留下了神奇、美丽的印象。
(板书:神奇、美丽)(二)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再次深入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吧!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2-6自然段,读完之后,想想你喜欢哪个景点?是什么吸引了你?
(二)学生自读2—6自然段,思考:你喜欢哪个景点?是什么吸引了你?(三)小组交流。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指名汇报:你喜欢哪个景点?(板书:丽江古城或玉龙雪山)
(二)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找出最吸引你的地方用横线划起来。
◆学习2——4自然段,了解古城特点:
1、理解写丽江古城历史悠久的句子:“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
(1)指名读句子。
(2)学生用着重号标出能体现丽江古城历史悠久的词语:宋末元初、八百多年。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
风采楼是明代1497年为纪念宋代名臣余靖而兴建的,至今已有511年历史
了,它给我们一种古香古色的感觉,但与丽江古城相比还差300年,丽江古城是一个历史多么悠久的城镇啊!(板书:历史悠久)
2、理解体现丽江古城地位重要的句子:“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
”
(1)投影展示句子,指名读句子。
(2)质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知道吗?
(3)指名谈谈自己对“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认识。
(4)出示投影,看地图理解。
(5)小结:“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藏茶马古道”这两条国际商贸通道是我国与印度等国家文化、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发展,而丽江古城是这两条通道的必经之路,从这可以看出丽江古城的重要性。
(板书:地位重要)
3、理解描写古城布局奇巧的句子:“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
”
(1)丽江古城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指名读句子。
(2)全班齐读,边读边想象古城的布局。
(3)出示投影,引导学生看四方街图及八卦图,理解网状布局。
(板书:布局奇巧)
4、理解丽江古城是“高原姑苏”的奇特风貌。
(1)老师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古城的风貌。
(2)谈体会:多美的风貌啊!能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是怎样的吗?
(3)出示图片,看图理解。
这种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的风貌我们曾经在哪里见过呀?我们来看看苏州的水城风貌。
(出示苏州图片)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地处平原地带,地势低平,平均海拔4米左右,温暖潮湿多雨,境内河港交错,湖泊密布,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以北,大小河道的数目达到2万余条,构成一个完整的河网湖泊系统。
全市水面积占总面积的42.5%,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而在丽江也有这一美景。
(出示丽江古城风貌图)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啊!让我们边读边感受吧!
(4)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边读边想象。
(5)学生自读,边读边想象。
(6)指名读,师生评价。
(7)为什么在高原会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美景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8)指名汇报。
丽江终年看见雪山,但雨量充沛,干湿季分明,降雨量占全年的85%以上,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聪明的纳西人,沿水造屋,逢河架桥,建造了具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风貌的丽江古城,而古城在高原上,所以人们把它称为高原上的姑苏城,即“高原姑苏”。
多么奇特的风貌啊!(板书:风貌奇特)真是人间天堂啊!你能让我感悟到它的美吗?
(9)分男女生接读。
5、结合板书小结本段写作特色。
(1)见识了丽江古城的真面目,不得不让人赞叹道:她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啊!2——4自然段作者抓住了古城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布局奇巧、风貌奇特的特点写,把古城与众不同的地方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能不能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我们的校园呢?指名回答。
(2)指导学生抓特征地写《校园风景线》。
◆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玉龙雪山的特点:
1、你还喜欢哪个景点?
2、齐读第五自然段。
3、玉龙雪山什么地方最吸引你呢?找出你认为描写玉龙雪山最美的句子,用横线划起来。
4、学习句子:“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
(1)指名读句子。
(2)自由朗读,从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3)指名谈体会。
体会到了玉龙雪山的雄伟壮丽。
(4)指导看图,理解“昂然挺立”、“云腾雾绕”、
(5)出示投影,比较句子:
Α、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
Β、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
(6)分小组读句子,边读边体会:你比较喜欢哪句?为什么呢?
(7)想象理解“银鳞闪烁的玉龙”、“蜿蜒飞腾”。
指名汇报:比喻句生动地将雪山的颜色美、动态美、气势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句子表达得更形象、直观。
(8)老师范读,学生评价。
(9)指名读,学生互评;
5、学习句子:
“它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
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1)多么雄伟壮丽的雪山啊!你是怎么感受到雪山的雄伟吗?(数字说明)(2)分小组齐读。
(3)质疑: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理解玉龙雪山是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4)出示投影:我们再看看图片,你就会更明白了。
玉龙雪山是北半球距离赤道最近的、纬度最低,气温较高,但它海拔高的,有5596多米。
据说哪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3度;海拔越高,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的幅度随之递增,山顶与山底温差很大,从而形成了“一山见四季”的自然物候景观。
(5)齐读。
6、学习句子:“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
皑皑的玉龙雪山了。
”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1)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丽江最吸引人的两个景观: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
作者
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句子从描写古城过渡到描写玉龙雪山,你知道是哪句吗?指名读句子。
(2)前半句告诉了我们上面的内容是讲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后半句告诉我们下面介绍的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这样的句子叫做过渡句。
7、小结本段的写作方法。
刚刚我们学习了第五自然段,作者通过列数字、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玉龙雪山雄伟壮丽的特点。
◆学习第6自然段,了解其他景点:
1、你还喜欢哪个景点?
2、指名读第6自然段。
3、你能给我们介绍介绍它吗?请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读一读。
4、全班齐读。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踏上了丽江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观赏了历史悠久、地位重要、布局奇巧、风貌奇特的古城、雄伟壮丽的玉龙雪山,还了解了其他迷人的景观,收获真多啊!
五、布置作业:
把神奇而美丽的丽江介绍给你的父母或小伙伴。
六、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历史悠久
丽江古城地位重要
神奇布局奇巧
美丽风貌奇特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