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2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读下图,体现了新疆的地形特点是()A.山水环绕B.三山夹两盆C.沟壑纵横D.山区面积广大【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答】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北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南为昆仑山,山与山之间分布着盆地,,南部为塔里木盆地,北部为准噶尔盆地,体现了“三山夹两盆”的特点,故本题选B。
2.【综合题文】读西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西北地区深居______,距______遥远,与山脉的共同影响,绝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气温年较温差大,形成该地区最主要自然特征是______;【答案】内陆海温带大陆性干旱【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解答】由图可知,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与山脉的共同影响,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气温的温差大,形成该地区最主要自然特征是干旱。
【答题】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可知,本区的地形类型以______和______为主;【答案】高原盆地【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解答】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可知,本区的地形类型以高原和盆地。
【答题】该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答案】降水【分析】本题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特征。
【解答】该地区的植被自东向西由草原过渡到荒漠,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3.【综合题文】读下列图示意回答问题.【答题】左图为吐鲁番盆地居民长期使用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人们在有水源的地方,发展富有特色的______(“河谷”或“绿洲”)农业;【答案】坎儿井绿洲【分析】考查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状况及农业发展。
【解答】右图中引黄河水灌溉的地区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这里被誉为“塞上江南”;【答题】新疆地区光热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种植,这里的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A.灌溉水源充足B.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C.土壤肥沃D.品种优良【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新疆瓜果甜的原因。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之一,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里,有大片的戈壁沙漠、巍峨的大山、奇特的地貌、多样的民族和文化,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西北地区。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的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其中,天山、昆仑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位于新疆自治区,气势雄伟壮观。
而祁连山则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盆地地貌则以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代表,这两个盆地常年干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2.气候特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气候,降水不足,日照时间长,温度差异大。
春季温差较小,气温逐渐升高,夏季气温高,降雨较少,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多数地区秋冬季节能看到美丽的雪景。
3.自然资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煤、油、天然气、铁、铜、金等矿产资源为主导,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宝库’。
二、民族和文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风俗、传统、宗教和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和人文气息。
1.维吾尔族文化维吾尔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族之一,被誉为‘歌舞之乡’。
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里,大家常会见到唐格拉拉、拜师弟等独特的舞蹈形式;大受欢迎的新疆大盘鸡和风干羊肉干等各具特色的美食;还有说唱艺术的十二木卡姆和雷打不动等精彩的表演。
2.藏族文化藏族是西部地区另一个重要的民族,被称为‘雪域高原上的民族’。
在藏族的文化传统里,传说中的风马旋转、拉萨河畔、唐卡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都是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表现。
三、旅游景点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其中以敦煌莫高窟、青海湖、华山、九寨沟、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等景点最为著名。
这些景点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此之外,在西北地区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景点,值得人们去深入发掘。
西北自然地理特征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是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自然地理特征最为明显的地方之一。
下面将从地势、气候、水文等方面来探讨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地势西北地区的地势起伏不平,丘陵、高原、河谷等地形交织其中。
青藏高原位于西部,海拔高,地势险峻。
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脉横亘在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之间,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地理分界线。
同时,西北地区还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戈沙漠等大片的沙漠地带,使得整个地区呈现出干旱和半干旱的特征。
二、气候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再加上地势高,降水量较少,导致了干旱的气候特征。
整个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冬季则干燥寒冷。
尤其是在沙漠地区,每年的降水量非常有限,极端干燥的气候条件限制了西北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发展。
三、水文西北地区的水文特征主要表现在河流和湖泊方面。
众多的河流从青藏高原流向周边地区,形成了著名的黄河、长江、怒江等。
其中,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经过甘肃、内蒙古、河南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河水的流量较大,为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此外,西北地区还有一些湖泊,如青海湖、鄂尔多斯盆地的库布其湖等,它们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植被和动物西北地区的植被和动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干旱的气候和特殊的地理条件,植被和动植物物种相对较少。
在高山地区,主要以草甸和高山植被为主,有少量的针叶林和落叶林分布在河谷和山脚下。
而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则以荒漠灌木和耐旱植物为主。
动物方面,西北地区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驴、雪豹等。
同时,该地区还是我国的主要草原牧区,养殖业发达,牛羊等畜牧业也是西北地区的一大特色。
通过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西北地区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地理特征。
地势起伏,气候干燥,河流湖泊众多,植被动物资源丰富,这些特征为西北地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各种影响,也使得这片土地的自然风貌更加多样而独特。
第八章西北地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地形: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和河流:由于海陆因素和山岭阻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河流稀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4、自然景观: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由东向西: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西部盆地中有沙漠分布。
5、牧区和灌溉农业区(1)以贺兰山为界:以东地区降水较多,是温带草原牧场;以西地区降水稀少,但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
(2)优良畜种有三河牛、三河马和新疆细毛羊等,草原上移动的房子叫蒙古包。
6、灌溉农业(1)西北地区天然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形成灌溉农业区。
(2)由于县级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甜闻名国内外。
(3)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采摘。
新疆的长绒棉享誉全国。
(4)引水工程—坎儿井:利用山麓地带的坡度开发的古老的水利工程。
它的暗渠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1、位置: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气候: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又有高的山脉环抱,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称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3、这里戈壁、沙漠广布,人迹罕至,在盆地中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4、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他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是当地人口、城镇和交通线的主要分布在:分布在绿洲上,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5、塔里木盆地蕴藏着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储量占全国陆地天然气储量的1/4。
西气东输工程带动西部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环境改善;缓解东部能源短缺、改善东部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汇总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一)自然条件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1、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2.北方地区的地形(1)地形特征: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2)主要地形区: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还有辽东半岛的辽东丘陵和山东半岛的山东丘陵。
方法总结1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脉,太行山脉以东是华北平原,以西是黄土高原;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和长白山脉,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东北平原居中。
如图所示:3. 北方地区的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3)降水: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1)黑土: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
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主要煤矿:山西省的大同、阳泉、西山和平朔,陕西省的神木,河北省的开滦,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江苏省的徐州。
(2)主要铁矿:辽宁省的鞍山、本溪,河北省的迁安。
(3)主要油田:黑龙江省的大庆,辽宁省的辽河,河北省的华北,山东省的胜利,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的中原。
要点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农业发展条件(1)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劣势: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②东北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
2. 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分布(1)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主要农作物及分布: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问题: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1课时)教材依据:《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域、民族、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应发挥地理学科的优势,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能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2.掌握西北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让学生明确西北地区从东向西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牧业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件展示一组草原和荒漠的景观的图片,播放歌曲《陪你一起看草原》。
学生欣赏并回答:这些景观在我国四大区域中哪个区域能看到?过渡:西北地区既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辽阔草原,也有“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大漠,那么这样的地表景观是在什么样的自然特征下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讲授新课:过渡:前面我们已学习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请问: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我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什么?(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活动一: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1、读图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2、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3、读P73图8.3,找出内蒙古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山脉、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