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DNA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951.54 KB
- 文档页数:21
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DNA相关知识点总结一、DNA的基本概念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它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具有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
这些碱基通过氢键按照A-T和C-G的配对原则相互结合,形成碱基对。
二、DNA的结构1. 双螺旋结构:DNA由两条反平行的链组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相互结合,形成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结构由James Watson和Francis Crick于1953年首次提出。
2. 碱基对:DNA链上的碱基按照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规律排列。
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 糖-磷酸骨架:DNA链的外部是由糖(脱氧核糖)和磷酸分子交替连接而成的骨架,称为糖-磷酸骨架。
三、DNA的复制1. 半保留复制:DNA在细胞分裂前通过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产生两份相同的拷贝。
每条新的DNA分子都包含一条原始的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2. 解旋酶:在复制过程中,解旋酶负责将双螺旋结构分开,形成两条单链。
3. 聚合酶:DNA聚合酶在解旋后的单链上添加相应的碱基,合成新的DNA链。
4. 复制起始点:DNA复制从特定的起始点开始,称为复制起始点。
在这些位置,特定的蛋白质识别并解开DNA双螺旋。
四、DNA的转录1. 转录过程: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过程转换成RNA分子。
这个过程主要由RNA聚合酶完成。
2. 信使RNA(mRNA):转录过程中生成的RNA分子称为信使RNA,它携带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到细胞质中。
3. 编码区与非编码区:DNA上的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包含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而非编码区则参与调控基因的表达。
五、DNA的翻译1. 遗传密码:遗传信息通过三个连续的碱基(一个密码子)在mRNA 上编码一个氨基酸。
2. 转运RNA(tRNA):tRNA分子负责将特定的氨基酸运送到核糖体,并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序进行配对。
高中生物DNA与RNA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这部分的内容。
一、DNA 的结构与功能1、 DNA 的化学组成DNA 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2、 DNA 的双螺旋结构DNA 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反向平行,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稳定的结构。
A 与 T 配对,G 与 C 配对。
这种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3、 DNA 的功能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储存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通过复制,DNA 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DNA 中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体的性状和生理功能。
二、RNA 的结构与种类1、 RNA 的化学组成RNA 由核糖核苷酸组成,每个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含氮碱基包括腺嘌呤(A)、尿嘧啶(U)、鸟嘌呤(G)和胞嘧啶(C)。
2、 RNA 的种类(1)信使 RNA(mRNA):是携带遗传信息的 RNA,从 DNA 转录而来,它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
(2)转运 RNA(tRNA):呈三叶草形状,其一端携带特定的氨基酸,另一端具有反密码子,能够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从而将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参与蛋白质合成。
(3)核糖体 RNA(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三、DNA 与 RNA 的比较1、化学组成DNA 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 中的五碳糖是核糖;DNA 中的含氮碱基是 A、T、G、C,RNA 中的含氮碱基是 A、U、G、C。
2、结构DNA 一般是双链结构,RNA 一般是单链结构,但也有一些 RNA 是局部双链的。
高中生物基因相关知识点基因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基因相关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因的定义: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能够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 DNA的结构:DNA是双螺旋结构,由两条长链组成,每条链上由核苷酸单元组成,核苷酸包含一个磷酸基团、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含氮碱基。
3. 遗传密码:DNA上的碱基序列通过转录过程形成mRNA,mRNA上的碱基序列(密码子)决定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4. 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DNA信息转变成mRNA,翻译是mRNA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5.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改变,可以是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突变可能导致遗传病或生物的进化。
6.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的遗传组成,而表现型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
7.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定律,描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8. 连锁与重组:连锁遗传是指某些基因因为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而倾向于一起遗传,而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9.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以实现特定的生物学功能或生产特定的产品。
10.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全部基因的科学,包括基因的序列、功能、表达调控等。
11.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以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
12. 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一项国际性的科学研究项目,旨在完整地确定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并识别所有人类基因。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生物课程中基因相关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生物体的遗传机制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dna分子结构知识点dna分子结构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DNA的组成:DNA由核苷酸组成,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基团、一个脱氧核糖糖分子和一个碱基组成。
2. DNA的碱基:DNA包含四种碱基,分别是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和胞嘧啶(C)。
这些碱基通过氢键的配对方式互相连接,A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和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3.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呈现出双螺旋结构,由两个互补的链组成。
两条链以氢键相连,形成一个螺旋的结构。
碱基通过对连对的方式紧密堆叠在中央,而磷酸基团和脱氧核糖则位于外部。
4. DNA的方向性:DNA分子的两条链具有方向性,其中一个链以5'端和3'端表示,另外一个链以3'端和5'端表示。
链上的碱基以3'端与5'端的顺序排列,形成了链的方向性。
5. DNA的超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可以进一步形成超螺旋结构,包括正超螺旋和负超螺旋。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DNA进行复制和转录过程。
6. DNA的包装结构:DNA分子会在细胞中经过进一步的包装,形成染色体。
DNA会与核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核小体和进一步的组织级别的结构。
这些是高中生物学中关于DNA分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也是理解DNA功能和遗传的基础。
高中生物D N A的结构和复制知识点归纳名词: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语句:1、 DNA的化学结构:① 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 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 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 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3、DNA的特性: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③ 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④ 过程: 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⑤ 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 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dna知识点总结高中一、 DNA的结构1. DNA的分子结构DNA是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鸟嘌呤)以及磷酸、脱氧核糖分子组成的双螺旋分子。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互补的链构成,这两条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互连接。
DNA的碱基对遵循一定的规则,即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形成两条氢键,鸟嘌呤与鸟嘌呤之间形成三条氢键,这种规则保证了DNA的稳定性。
2. DNA的组织结构在细胞内,DNA会与蛋白质组合形成染色体结构。
在有丝分裂时,DNA呈现出高度螺旋缠绕的染色体形态,而在非分裂期则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
3. 基因和基因组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携带了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序列。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它包含了编码蛋白质所需的信息。
基因组是一个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总和,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二、 DNA的功能1. 存储遗传信息DNA携带了生物体所有的遗传信息,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这些信息通过基因的表达来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功能。
2. 蛋白质合成DNA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将信息转化为蛋白质。
转录是指将DNA上的基因信息转录成mRNA,翻译则是将mRNA上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3. 遗传信息传递DNA通过复制过程将自身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在细胞分裂时,DNA会复制自身并传递给下一代细胞。
4. 参与调控细胞功能DNA还参与了细胞的调控过程,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
三、 DNA的复制1. 原核生物的DNA复制原核生物DNA复制是在DNA双螺旋分子两条链上同时进行的,它是以DNA聚合酶为主要酶的酶群参与的,包括DNA聚合酶Ⅰ、Ⅱ、Ⅲ等。
2.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是在细胞有丝分裂阶段进行的,它包括DNA的解旋、引物合成、DNA聚合、粘合等多个步骤。
在这个过程中,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酶类参与了复制的各个步骤。
3. DNA复制的特点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每条DNA双螺旋分子的新产物包含了一条旧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