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大数据库自动备份_详细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377.04 KB
- 文档页数:9
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常规操作步骤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的重要环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系统迁移、数据丢失等,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的常规操作步骤。
一、数据库备份的常规操作步骤1. 确定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库使用情况,确定备份的频率和方式。
常见的备份策略有每日全量备份、每周差异备份和每小时增量备份。
2. 选择备份工具:根据数据库类型和版本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
市面上常用的数据库备份工具有MySQL的mysqldump工具、Oracle的exp和expdp工具等。
3. 创建备份脚本:根据备份策略和选定的备份工具,编写备份脚本。
备份脚本中包括备份数据库的命令、备份文件保存路径、备份文件的命名规则等信息。
4. 测试备份脚本:在开发或测试环境中执行备份脚本,验证备份过程是否正常运行,并确保备份文件可以成功生成。
5. 自动化备份计划:将备份脚本配置到定时任务中,按照预定的策略和时间自动执行备份操作。
这样可以减少人工操作,降低错误风险。
6. 监控备份过程:通过监控工具实时监控备份过程,及时发现备份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数据库恢复的常规操作步骤1. 检查备份文件:在进行数据库恢复之前,需要先检查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备份文件没有损坏。
可以使用备份工具提供的验证功能来进行验证。
2. 创建恢复脚本:根据备份文件的类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编写相应的恢复脚本。
恢复脚本中包括选择恢复的方式(全量恢复、差异恢复、增量恢复)、指定备份文件的路径和名称等信息。
3. 停止数据库服务:在进行数据库恢复之前,需要先停止数据库服务,确保没有其他进程在使用数据库文件。
4. 执行恢复脚本:运行恢复脚本,开始进行数据库的恢复操作。
恢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取决于备份数据的大小以及硬件性能。
5. 验证恢复结果:恢复完成后,需要对恢复的数据库进行验证,确认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可以通过查询数据库的内容、进行相关统计或使用特定工具来验证。
数据库Oracle数据的异地的⾃动备份正在看的ORACLE教程是:数据库Oracle数据的异地的⾃动备份。
在⼤型商业应⽤中,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分重要,也必不可少。
笔者根据⾃⼰的实践经验,设计了⼀套简洁地实现异地数据⾃动备份的⽅法,可供数据库管理⼈员参考。
⽂中所有的程序都经过测试,运⾏良好。
这⾥模拟的异地运⾏环境为⼀主⼀备两套Sun Solaris系统,所采⽤的备份⽅法为Oracle数据库提供的标准备份:export。
相关命令 ⽂中主要⽤到三个命令,这⾥先单独介绍⼀下: export: 将数据库中数据备份成⼀个⼆进制系统⽂件,它有三种模式: ⽤户模式、表模式、整个数据库模式。
还可分为三种备份类型:完全型、积累型、增量型。
本⽂以整个数据库模式下的完全型为例说明。
export使⽤格式为: exp userid file 其中:userid的⽤法为username/userpassword,即Oracle中的⽤户名/⼝令。
userid必须为exp的第⼀个参数,file指备份⽂件所放位置及名称。
ftp: ⼀般情况下可通过交互⽅式实现两台主机间的数据传输,即需要⼿⼯输⼊⽬标主机的IP地址、⽤户名、⼝令等。
但是当⽤户使⽤ftp命令时,系统将会先在该⽤户的注册⽬录中寻找.netrc⽂件,并⾸先执⾏该⽂件。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编写⼀个.netrc的⽂件来达到⾃动备份的⽬的。
要注意该⽂件必须命名为.netrc,且必须存放在启动ftp命令主机上的⽤户注册⽬录⾥。
ftp常⽤选项: -i:进⾏多⽂件传送时关闭交互提⽰; -n:在连接之后不进⾏⾃动登录。
本⽂使⽤“-i”选项,以关闭交互提⽰。
crontab: cron是⼀个永久进程,它由/etc/rc.local启动执⾏。
cron检查/var/spool/cron/crontabs/⽬录中的⽂件,找到所要执⾏的任务和执⾏任务的时间,并⾃动完成。
该⽬录中⽂件由crontab命令建⽴。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策略郭宝恩一、备份简介数据库的运行环境相当复杂,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数据库的崩溃(如硬件、软件故障、人为因素等),如果数据库崩溃了,DBA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恢复数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备份。
备份(backup)是数据的一个副本(copy of data)。
这个副本中通常包含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控制文件(control file)及数据文件(datafile)等。
备份能够减少不可预见的数据丢失或应用程序错误造成的损失。
如果原始数据丢失,用户可以使用备份重建数据。
备份分为物理备份(physical backup)及逻辑备份(logical backup)。
物理备份指物理数据库文件的副本,物理备份是备份恢复策略的主体。
用户可以使用 Recovery Manager(RMAN)或操作系统工具进行物理备份。
与物理备份相对的是逻辑备份,这种备份方式使用 Oracle 工具抽取逻辑数据(例如,表或存储过程)并保存在二进制文件中。
逻辑备份可以作为物理备份的补充。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方法很多,无论使用那种备份方法,备份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出现故障后能够以尽可能小的时间和代价恢复系统。
比如使用export实用程序导出数据库对象、使用Oracle备份数据库、使用Oracle对称复制、使用Oracle并行服务器、使用Oracle 冷备份、使用Oracle热备份等各种备份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用的场合和相应的软硬件要求。
主要就用export实用程序导出数据库对象、Oracle冷备份、Oracle热备份这三种最基本的备份方法进行探讨,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的场合,并给出备份实施过程。
二、备份方法比较1、冷备份冷备份是Oracle最简单的一种备份;执行冷备份前必须关闭数据库;然后使用操作系统实用工具或者第三方工具备份所有相关的数据库文件。
优点:能简单快速地备份。
能简单快速地恢复。
执行简单。
如何进行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是一个组织和存储数据的系统。
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护数据免受丢失或损坏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步骤和最佳实践。
一、数据库备份1.选择备份策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重要性,选择适合的备份策略。
通常有完整备份、增量备份和差异备份等类型。
-完整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
-增量备份:备份上次完整备份后的变化数据。
-差异备份:备份上次完整备份后的所有变化数据。
2.确定备份时间: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库负载,选择合适的备份时间。
一般通过在数据库空闲时进行备份,以减少对业务运行的干扰。
3.选择备份工具:根据数据库类型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
常用的数据库备份工具包括MySQL的mysqldump、PostgreSQL的pg_dump和Oracle的expdp等。
4.执行备份操作:根据选定的备份策略和工具,执行备份操作。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备份整个数据库或者只备份特定的表、视图或数据。
5.备份文件存储:将备份文件存储在可靠的位置,确保备份文件不会丢失或损坏。
可以使用网络存储、磁带备份或云存储等方式。
6.备份文件验证:进行备份文件的验证,确保备份文件没有出现错误或损坏。
可以使用验证工具或命令行选项来验证备份文件的完整性。
二、数据库恢复1.备份文件准备:将备份文件移动到恢复服务器,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2.选择恢复策略:根据备份类型和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恢复策略。
常用的恢复策略包括完整恢复、部分恢复和点恢复等。
-完整恢复:将整个数据库恢复到最新的备份点。
-部分恢复:只恢复特定的表、视图或数据。
-点恢复:将数据库恢复到特定的时间点。
3.选择恢复工具:根据数据库类型选择合适的恢复工具。
常用的数据库恢复工具包括MySQL的mysql、PostgreSQL的pg_restore和Oracle的impdp等。
4.执行恢复操作:根据选定的恢复策略和工具,执行恢复操作。
确保在执行恢复操作前,数据库服务已经停止,以免造成数据冲突或损坏。
数据库常用的备份和恢复方法1. 数据库备份方法: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备份工具,比如MySQL的mysqldump 命令、SQL Server的备份与还原工具、Oracle的RMAN等。
2. 备份恢复方法: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自带的还原工具进行数据库的恢复操作,还原到备份的状态。
3. 使用备份数据库文件:将数据库文件完整拷贝到另一个地方,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恢复。
4. 使用数据库复制:通过数据库复制功能实现备份,比如MySQL的主从复制、SQL Server的数据库镜像等。
5. 使用第三方备份工具:如Acronis Backup、Veeam Backup等第三方软件来进行数据库备份。
6. 使用文件系统级别的备份:直接备份数据库所在的文件系统,这种方法需要确保数据库处于非活动状态。
7. 冷备份:在数据库服务未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备份,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
8. 热备份:在数据库服务正在运行的情况下进行备份,能够实现数据库的连续性。
9. 定时自动备份:通过定时任务或其他调度工具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确保备份的及时性。
10. 增量备份:仅备份数据库中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从而减少备份数据的大小和时间。
11. 差异备份:备份数据库自上次完整备份之后发生变化的部分数据,比增量备份更快,但恢复时需要依赖上次的完整备份。
12. 完整备份:备份整个数据库的数据和结构,是最基本的备份方法。
13. 数据库备份到云存储:将数据库备份文件上传至云存储服务,保证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4. 数据库备份加密:对备份文件进行加密,增加备份文件的安全性。
15. 数据库备份压缩:对备份文件进行压缩,减小备份文件的大小,节省存储空间。
16. 数据库备份验证:对备份文件进行验证,确保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17. 数据库备份日志记录:记录备份的相关信息,如备份时间、备份状态、备份文件位置等,便于管理和追踪备份操作。
18. 数据库备份监控:通过监控系统对数据库备份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备份的正常进行。
oracle中expimp备份还原工具的使用详解Oracle数据库的exp和imp命令是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常用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exp和imp命令的用法和具体步骤。
一、exp命令exp命令用于将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对象导出到一个二进制文件中,以进行备份或迁移。
以下是exp命令的详细步骤:1. 登录到Oracle数据库的命令行界面。
2. 输入以下命令启动exp工具:其中,username是要导出数据的用户名,password是对应的密码,connection_string是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包括主机名、端口号和服务名等信息。
3. exp工具启动后,会提示输入导出内容的方式。
可以选择导出全库、特定表或特定用户的数据。
输入相应的选项并按Enter键确定。
4. 接下来,exp工具会要求输入导出的目标文件名。
输入文件名并按Enter键确定。
5. 导出过程将开始执行。
exp工具会逐一导出数据库的数据和对象,并将其存储在目标文件中。
此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取决于数据库的大小和复杂性。
6. 导出完成后,在命令行中会显示相应的导出信息。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结束exp工具。
二、imp命令imp命令用于将exp命令导出的二进制文件恢复到Oracle数据库中。
以下是imp命令的详细步骤:1. 登录到Oracle数据库的命令行界面。
2. 输入以下命令启动imp工具:其中,username是要导入数据的用户名,password是对应的密码,connection_string是连接数据库的字符串,包括主机名、端口号和服务名等信息。
3. imp工具启动后,会提示输入导入内容的方式。
可以选择导入全库、特定表或特定用户的数据。
输入相应的选项并按Enter键确定。
4. 接下来,imp工具会要求输入导入的源文件名。
输入文件名并按Enter键确定。
5. 导入过程将开始执行。
imp工具会读取源文件中的数据和对象,并将其恢复到目标数据库中。
Linux_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1 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备份和恢复均已做成脚本自动运行,下列操作供参考,请不要在生产机上做测试) 1)数据库备份:◆将dbexp.parm,dbexp.sh 拷贝至/home/oracle/backup/.以oracle用户登录系统$ cd /home/oracle/backup$ dos2unix *$ chmod 755 dbexp.sh◆手工执行备份,用oracle用户登录:$ cd /home/oracle/backup$ ./dbexp.sh◆自动执行备份,用root用户登录:#crontab -e 00 01 * * * su - oracle -c "/home/oracle/backup/dbexp.sh"2)数据库恢复:以oracle用户登录系统◆删除用户:sqlplus /nolog>connect / as sysdba;>drop user center cascade;>create user center identified by center;>grant connect,resource,dba to center◆恢复数据库$imp center/center full=y grants=y INDEXES=y constraints=y LOG=/tmp/backup.log rows=y ignore=y file=xxx(xxx--为以前备份的数据文件,如checkid_20041123.dat)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原理及方法:导出(备份)exp 用户名/密码@服务名file=d:daochu.dmp (rows=no(导出空结构)) 导入(恢复)imp 用户名/密码@服务名file=d:daochu.dmp fromuser=原用户名touser=新用户名---- 当我们使用一个数据库时,总希望数据库的内容是可靠的、正确的,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故障(包括机器故障、介质故障、误操作等),数据库有时也可能遭到破坏,这时如何尽快恢复数据就成为当务之急。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rman备份恢复文档一.Rman简介RMAN是ORACLE提供的恢复和备份工具,是随Oracle服务器软件一同安装的工具软件,它可以用来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文件、归档日志和控制文件,用来执行完全或不完全的数据库恢复。
与传统工具相比,RMAN具有独特的优势:跳过未使用的数据块。
当备份一个RMAN 备份集时,RMAN不会备份从未被写入的数据块,而传统的方式无法获知那些是未被使用的数据块。
RMAN使用Oracle特有的二进制压缩模式,与传统备份的压缩方式相比,能够最大程度地压缩数据块中的一些典型数据。
二.系统规划数据库备份文件不建议与系统盘(C盘)、oracle数据文件存放盘(D 盘)存放在一起,本文单独存放于E盘。
注:在进行以下操作前要根据自己的环境建立如下目录“E:\orabackup\”,“’E:\archivelog_backup”,“E:/orabackup_script/”。
本文用到的命令中的标点均为英文字符下的标点。
三.设置oracle数据库为归档模式(ARCHIVELOG)按以下步骤操作,检查oracle数据库是否为归档模式。
1.选择“开始”→“系统”→“运行”,输入cmd,按回车。
2.输入“sqlplus”,按回车。
3.输入“system / as sysdba ”,按回车。
4.输入数据库system账号的密码,按回车。
5.查看数据库归档模式,输入“archive log list;”,按回车。
如下图所示。
如果“数据库日志模式”为“非存档模式”,则需按照如下步骤开启归档模式:1.设置数据库日志归档路径。
输入“alter system set log_archive_dest=’E:\archivelog_backup’ scope=spfile; ”,按回车。
2.关闭数据库。
输入“shutdown immediate;”,按回车。
3. 启动数据库到mount状态。
详细讲解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迁移方法Oracle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传统的物理备份和恢复,逻辑备份和恢复,以及逻辑复制。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物理备份和恢复(Physical Backup and Recovery):物理备份和恢复是最常用的数据迁移方法之一、它基于数据库的物理结构,通过将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等直接复制到目标数据库来完成数据迁移。
具体步骤如下:(1)在源数据库上执行全量备份,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
(2)将备份文件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主机。
(3)在目标数据库上恢复备份文件。
物理备份和恢复的优点是速度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迁移,但缺点是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以及停机时间。
2. 逻辑备份和恢复(Logical Backup and Recovery):逻辑备份和恢复是另一种常用的数据迁移方法,它基于逻辑结构,通过导出和导入数据来完成数据迁移。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源数据库上执行逻辑备份,例如使用expdp命令将数据导出为数据泵文件。
(2)将数据泵文件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主机。
(3) 在目标数据库上执行逻辑恢复,例如使用impdp命令将数据导入。
逻辑备份和恢复的优点是可以选择性地备份和恢复数据,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但缺点是速度较慢,适用于小规模数据迁移。
3. 逻辑复制(Logical Replication):逻辑复制是一种将源数据库的数据变更应用到目标数据库的方法,它可以实时地将数据更新传输到目标数据库。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源数据库上启用逻辑复制功能,例如使用Oracle GoldenGate或Oracle Streams。
(2)配置源数据库和目标数据库之间的连接。
(3)在目标数据库上创建复制进程,用于接收源数据库发送的数据变更。
(4)启动复制进程,开始数据复制。
逻辑复制的优点是实时性好,可以减少停机时间,但缺点是配置和管理复杂,需要考虑数据一致性和传输性能等问题。
orcl数据库备份格式Oracle 数据库备份格式:了解基本概念与步骤一、引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备份和恢复是任何组织都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
对于Oracle 数据库来说,备份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以"Oracle 数据库备份格式" 为主题,详细介绍Oracle 数据库的备份格式、基本概念和备份步骤。
二、概念解析1. Oracle 数据库备份:备份即将数据库的数据(包括表、索引、存储过程等)复制到另一个存储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备份可以基于物理结构或逻辑结构进行。
2. 备份格式:备份格式指备份文件的存储方式和组织结构。
Oracle 数据库支持多种备份格式,包括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三、物理备份格式物理备份是将数据库文件逐个复制到备份介质的过程,备份文件与数据库文件具有相同的物理结构。
Oracle 数据库提供了多种物理备份格式,包括如下几种常见的格式。
1. RMAN备份格式RMAN (Recovery Manager) 是Oracle 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工具,允许用户通过命令行或图形界面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
RMAN 备份格式是Oracle 推荐的备份方式,其通过将数据文件、归档日志和控制文件等组合到一起进行备份。
RMAN 的备份格式很灵活,可以按时间、文件、表空间等各种方式选择备份的范围。
此外,RMAN 还支持增量备份、全备份、差异备份等备份策略,以满足不同需求。
2. Cold备份格式Cold备份指在数据库关闭状态下进行的备份。
这种备份格式是通过拷贝数据文件和归档日志文件来实现的。
Cold备份需要在备份期间关闭数据库,因此会造成数据库停机时间较长。
但备份过程简单、可靠、稳定,并且可以用于备份整个数据库。
3. Hot备份格式Hot备份指在数据库运行状态下进行的备份。
这种备份格式主要用于在线备份数据库,可以避免数据库停机,但在备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性能损耗。
Oracle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策略分析【摘要】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对oracle 的备份以及恢复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明确了数据库备份以及恢复技术在实际工程项目当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数据库备份的实际需求,同时选择了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以及数据恢复策略,采取了有效的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策略,有效保证了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以及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类似数据库的备份以及恢复策略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关键字】oracle数据库;备份;数据;恢复;策略对于企业而言,数据库中的数据是重要的数据资源,也是企业得以持续总结和发展的重要的要素,由此保证相应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随着数据库内数据量的逐渐增加,并且数据库发展以及运行所面临的环境也日益复杂,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以及相关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数据库中的数据难以避免地受到了外界的侵袭,例如网络、硬件以及系统等方面的故障,甚至自然灾害也将导致则整个系统的崩溃,数据丢失,数据库中存储过程中的失误将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巨大的损失,为了有效避开或者减少这些无法预测损失的到来,建立一系列安全稳定可靠的数据备份系统尤为重要。
1 建立备份策略1.1 数据备份需求(1)良好的可扩展能力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项目管理以及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升级,企业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将日益增长,所使用的数据库也应具有数据的扩展和升级的空间和可能。
(2)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为保证企业内部数据库的规范统一以及集中安全的数据恢复和备份的管理,相应的数据备份以及恢复策略应保证所备份的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可恢复性,为系统数据的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保持业务流程的连贯性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要以维持企业基本的业务流程和体系为基础,在保证了系统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开展数据库的数据备份,避免了数据存储设备时间较长对企业系统的使用和相关项目的运行造成影响。
1.2 备份设备的选型在对pcedm数据库备份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使用ibm的tsm作为备份数据备份的支持。
ORACLE数据库数据泵备份与恢复EXPDP和IMPDP是服务端的⼯具程序,他们只能在ORACLE服务端使⽤,不能在客户端使⽤。
IMP只适⽤于EXP导出的⽂件,不适⽤于EXPDP导出⽂件;IMPDP只适⽤于EXPDP导出的⽂件,⽽不适⽤于EXP导出⽂件。
⼀、expdp和impdp的使⽤1.创建⽬录create directory DBBAK as '/bak'; #DBBAK名称可以随便命名需要⼿⼯创建/bak,并且此⽬录oracle⽤户有读取写⼊权限2.查看所有⽬录select * from dba_directories;3.给test⽤户赋予在指定⽬录的操作权限,最好⽤root⽤户赋予。
grant read,write on directory DBBAK to test;4.导出数据1)按⽤户导expdp test/test@orcl schemas=test dumpfile=expdp.dmp DIRECTORY=DBBAK logfile=expdp.log2)并⾏进程parallelexpdp test/test@orcl directory=DBBAK dumpfile=expdp1.dmp parallel=10 job_name=test13)按表名导expdp test/test@orcl TABLES=table01,table02 dumpfile=expdp2.dmp DIRECTORY=DBBAK;4)按查询条件导expdp test/test@orcl directory=DBBAK dumpfile=expdp4.dmp Tables=table01 query='WHERE id=001';5)按表空间导expdp system/system DIRECTORY=DBBAK DUMPFILE=tablespace.dmp TABLESPACES=test,USERS;6)导整个数据库expdp system/system DIRECTORY=DBBAK DUMPFILE=full.dmp FULL=y;5、创建表空间及⽤户create tablespace test datafile '+data/test/datafile/data01.dbf' size 32000M;alter tablespace test add datafile '+data2/test/datafile/users02.dbf' size 32000M;create user test identified by test default tablespace TEST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grant connect,resource,dba to test;grant read,write on directory DBBAK to test;6、还原数据1)导到指定⽤户下impdp test1/test1@orcl DIRECTORY=DBBAK DUMPFILE=expdp.dmp SCHEMAS=test logfile=impdp.log2)改变表的ownerimpdp system/system DIRECTORY=DBBAK DUMPFILE=expdp2.dmp TABLES=test.table01REMAP_SCHEMA=test1:table11;3)导⼊表空间impdp system/system DIRECTORY=DBBAK DUMPFILE=tablespace.dmp TABLESPACES=test;4)导⼊数据库impdb system/system DIRECTORY=DBBAK DUMPFILE=full.dmp FULL=y;5)追加数据impdp system/system DIRECTORY=DBBAK DUMPFILE=expdp.dmp SCHEMAS=system TABLE_EXISTS_ACTION7、查看数据是否⼀致select OBJECT_TYPE,COUNT(*) from all_objects where OWNER='TEST' group by OBJECT_TYPE;⼆、expdp详细参数可以通过 expdp help=y查看1.CONTENT 指定要导出的数据其中有效关键字为:(ALL), (默认)导出结构和数据DATA_ONLY:只导出数据METADATA_ONLY:只导出结构2.DIRECTORY 供转储⽂件和⽇志⽂件使⽤的⽬录对象3.DUMPFILE ⽬标转储⽂件 (expdat.dmp) 的列表例如 DUMPFILE=scott1.dmp, scott2.dmp, dmpdir:scott3.d4.INCLUDE 包括特定的对象类型例如 INCLUDE=PACKAGE,FUNCTION,PROCEDURE,TABLE:"='EMP'"5.EXCLUDE 排除特定的对象类型与INCLUDE相反6.TABLES 标识要导出的表的列表7.SCHEMAS 要导出的⽅案的列表可⽀持多个schemas=(user01,user02,user03)8.TABLESPACES 标识要导出的表空间的列表9.ATTACH 连接到现有作业, 例如 ATTACH [=作业名]PRESSIONALL :对导出的元数据和表数据都进⾏压缩,得到的导出⽂件是最⼩的,耗时也是最长的。
ORACLE数据库自动备份
由于每天都需要备份数据库,每天都写一遍备份语句很是麻烦,所以我从网上找到了一个window下编写批处理文件实现自动备份的方法:
备份代码
首先我们需要编写一个批处理文件,用于实现数据库的备份功能,粘贴如下代码到文本文档中,重新命名为***.bat(后缀名修改为bat):
然后将下面代码复制到文本文档中:(红色字体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echo off
color 0b
mode con cols=80 lines=25
echo 正在备份数据库,请稍后……
echo --------------------------------------
echo 指定数据库用户(在“=”后面写入你需要备份的数据库登录用户名)
set yh=si0001
echo 指定数据库密码(在“=”后面写入你需要备份的数据库登录密码)
set mm=si0001
echo 指定数据库服务名(在“=”后面写入你需要备份的数据库
服务名)
set fwm=10.1.94.21/orcl
echo 指定备份目录(指定备份的文件夹,以“\”结束)
set ml=d:\backupOracle\
echo ----------------------------------------------
echo 开始计算日期和时间,用于备份文件的名称(由于是自动备份,备份的文件名我们定义为数据库登录名+系统时间—精确到秒)
set hh=%time:~0,2%
echo 如果小时是一位的,那么在前面补零
if /i %hh% LSS 10 (set hh=0%time:~1,1%)
set rq=%DATE:~0,4%%DATE:~5,2%%DATE:~8,2%
set sj=%hh%%TIME:~3,2%%TIME:~6,2%
set wjm=%yh%%rq%%sj%
echo ---------------------------------------------- echo 请核对以下数据是否正确
echo 用户名:%yh%
echo 密码:%mm%
echo 服务名:%fwm%
echo 备份目录:%ml%
echo 备份文件名:%wjm%
echo ----------------------------------------------
echo 开始备份数据库
echo ---------------------------------------------
exp %yh%/%mm%@%fwm% file=%ml%%wjm%.dmp log=%ml%%wjm%.log owner=%yh%
echo 数据库备份完成
echo ----------------------------------------------
以上就是我们自动备份的代码,其中echo后面的文本都是说明文字,大家可以删除,将以上代码复制到文本文件,重命名为***.BAT (尽量不要把备份文件放在桌面或者系统盘下,避免系统损坏以后丢失备份文件),保存以后,我们可以双击执行,当执行完成以后,在备份目录下会备份文件,如下图
1、自动备份实现
以上我们已经实现了数据库的备份脚本,那么如何实现自动定时备份呢?这就要利用WINDOW操作系统提供的计划任务功能了,我
们通过开始---控制面板,打开控制面板,双击执行计划任务
打开计划任务功能,然后双击添加计划任务打开计划任务向导,如下图
点击下一步
选择浏览,找到我们在第二步建立的备份脚本文件,点击打开,进入下一步
在这一步我们输入备份计划的名称,方便以后区分,同时选择备份的频率,这里以一天为准
在这一步需要输入每天备份启动的时间(这根据每一个项目来自行设定,建议将备份放在数据库操作较少的时段),一般建议在中午考试空闲时段。
在这一步需要输入登录操作系统的用户和密码,如系统默认的用户 Administrator 没有设置密码,可以另外建立一个带密码的用户。
确认以上操作无误后,点击完成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计划任务列表中看到当前的计划任务
以上我们就实现了ORACLE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功能,当然,如果有数据库需要多个时间段备份,我们只需要重复上面的操作即可。
二:设置自动删除以前的备份。
我们实现了ORACLE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功能,但每次备份都会创建一个新备份文件,一定时间后占用的硬盘空间将非常大,还需要创建批处理文件,用于实现删除之前的备份文件功能,粘贴如下代码到文本文档中,重新命名为***.BAT(后缀名修改为BAT):
del e:\lkdata\ *.*
删除指定备份目录下所有备份文件,这里的待删除备份文件地址要和之前的备份目录地址对应,然后添加计划任务让其定时运行,
建议清理计划运行的时间以1周2次的频率为佳,该计划运行的时间在备份计划之间1个小时之前,这样就能达到先删除之前旧备份,1个小时后自动新的备份建立。
社保2部王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