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306.15 KB
- 文档页数:2
护理骨干培训心得体会1培训对象为全军各联勤医院特勤科护士长17人,均为女性,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0人、护师5人、护士1人。
17人中有3人在我院空勤科进行过为期2周~6个月的进修学习,其余14人均未接受过临床航空医学护理知识培训。
2培训时间与方法培训为期3周,以集中授课为主,约80学时,临床实践为辅,约20学时。
授课教师均由主治医师或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临床带教主要由护士长或科主任负责。
3培训内容有空勤科建设标准,航卫保障制度,航空生理知识,各专科疾病的诊治与医学鉴定,飞行员心理健康的维护与治疗,航空性疾病的诊治、鉴定及护理,空勤科的工作特点与管理,特殊检查(离心机、低压氧舱、前庭功能、立位耐力等)的试验方法与健康教育和空勤科护理工作制度与工作模式等内容。
4结果与体会4.1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来自全军各联勤医院的护理管理骨干此前均从事普通医学护理工作,对航空医学护理工作的认识比较空泛,甚至认为飞行员所患疾病与一般病人的重症程度无法比拟,护理工作的难度会更小。
培训后,当她们了解了飞行员的工作环境、作战任务、生理负荷、心理负荷及所承担的航空卫生保障任务时,充分认识到航空护理工作者肩负的责任重大。
飞行员是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主要战斗力,他们的身心素质能否适应、符合各型战斗机的飞行训练及作战要求,卫生保障是重要环节。
因此,航空护理工作者不仅要为住院飞行员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还要为飞行员的预防保健及康复训练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思想认识的提高是护理工作角色转变的前提,也是做好航卫保障工作的基础。
4.2为联勤医院空勤科开展护理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航空医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2],由此而衍生的护理学也同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空勤科的任务是对住院飞行员进行体格检查、疾病诊治、医学鉴定和改装体检[3]。
因此,护理工作内容也是围绕医疗任务而独具特点。
受训对象虽然都有一定的护理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但对如何做好飞行人员的护理工作感到迷茫,经过3周的理论学习,使她们在短期内迅速了解了飞行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状况对飞行工作的影响、飞行员的健康标准、不同机种对飞行员身心素质的要求、飞行员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及航空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与诊疗护理方法等航空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为她们开展和带动所在医院的航空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航空医学在飞行员健康保障中的角色在广袤无垠的蓝天之上,飞行员驾驶着飞机翱翔,他们肩负着保障乘客生命安全和完成飞行任务的重任。
然而,要实现这一使命,飞行员的健康状况至关重要。
航空医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航空环境对人体影响以及保障航空人员健康的学科,在飞行员的健康保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航空医学所涉及的领域广泛而复杂。
首先,航空环境对人体生理和心理都会产生独特的影响。
在高空中,气压、氧气含量、温度、辐射等因素与地面截然不同。
随着飞机的爬升,气压逐渐降低,可能导致人体出现中耳和鼻窦的气压性损伤。
低氧环境则可能引发缺氧症状,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和身体的运动能力。
此外,长时间的飞行还可能导致飞行员生物钟紊乱、疲劳和睡眠障碍。
为了保障飞行员的健康,航空医学在飞行员的选拔和体检方面建立了严格的标准。
在选拔过程中,不仅要考察候选人的身体条件,如视力、听力、心血管功能等,还要评估其心理素质,包括应对压力、决策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这些严格的选拔标准确保了只有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人员能够成为飞行员。
体检是航空医学保障飞行员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的体检能够及时发现飞行员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和干预。
体检项目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对于一些特殊的飞行任务,还会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检查,以确保飞行员能够适应特定的飞行环境和任务要求。
航空医学还致力于研究和开发飞行员的防护装备和措施。
例如,在高空飞行时,飞行员需要佩戴氧气面罩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供应。
特制的飞行服能够调节体温,提供压力保护,减少辐射的影响。
此外,飞机的座舱环境也在不断优化,以提高飞行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在飞行员的训练中,航空医学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飞行员能够更好地应对飞行中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例如,训练飞行员如何正确地进行呼吸和吞咽动作,以预防气压性损伤。
同时,还会对飞行员进行心理训练,帮助他们应对飞行中的压力和突发情况,保持冷静和清晰的思维。
航空生理训练中发生过度换气1例
施维茹;温冬青;王丽萍;于立华;涂磊;张岩
【期刊名称】《空军航空医学》
【年(卷),期】2024(41)1
【摘要】1病例资料男,24岁,歼教机飞行员,飞行时间350 h。
训练前大体检结论:飞行合格,健康等级:甲类。
该飞行员首次参加低压舱高空生理综合训练,飞行员舱内静坐10 min后,测得各项生理指标为:血氧饱和度98%,心率92次/min,呼吸频率21次/min,血压120/83 mmHg(1 mmHg=0.133 kPa)。
低压舱以30 m/s的速度上升至7000 m时摘下面罩进行缺氧体验训练。
【总页数】1页(P94-94)
【作者】施维茹;温冬青;王丽萍;于立华;涂磊;张岩
【作者单位】空军军医大学空军特色医学中心高空生理研究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52
【相关文献】
1.基于航空生理训练的多人生理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制
2.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航空生理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
3.航空生理训练与气压损伤性航空病
4.过度换气在局灶性癫痫患者中临床及电生理研究
5.过度训练的病理生理及康复Ⅰ.大鼠过度训练模型的建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者单位:100142 北京,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室(国佳、张晓丽),训练科研部(张家康)通信作者:张晓丽,E-mail:ever113@提高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能力思考国 佳,张家康,张晓丽[摘要] 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作为航空卫生保障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飞行战斗力成长和飞行安全。
聚焦能力生成,实施实战化训练,提高航空医学训练水平,对飞行人员军事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外军航空医学训练的成功经验和我军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军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能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能力[中图分类号] R85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02(2019)02-109-03DOI:10.3969/j.issn.2095-3402.2019.02.005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是航空卫生保障的一项特殊职能,也是飞行人员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飞行人员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任务,对提升飞行作战能力,保证飞行安全,保持飞行人员军事飞行生涯的稳定性、耐久性和职业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1]。
当前,我军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必须积极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新形势,着眼飞行作战样式改变带来的新需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空军先进经验做法和研究成果,持续推动航空医学训练转型。
1 外军飞行人员航空医学训练成功经验当前,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飞行人员的航空生理、心理等航空医学训练,注重飞行人员军事飞行作战训练能力建设,在训练理念、训练技术、训练装备上都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
1.1 训练实战化程度高 航空医学训练是空中实战需求的产物,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展了以飞行作战任务为背景,将航空医学问题提炼成典型飞行科目的训练模式,并应用到针对性飞行任务的训练中。
按照飞行作战训练任务,实际设计航空医学训练项目和内容、按照实战环境设置训练条件和要求、按照真实空中作战要求考核评价训练效果,以提升飞行人员的飞行作战训练生理、心理适应能力。
飞行员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实践分析摘要:航空生理训练是指航空员以相关航空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专用装备器材及专业的技术手段,对在飞行中出现的生理反应进行模拟的一种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使飞行员快速完成与飞机以及航空环境的相互适应,提高飞行员的耐力及飞行技能,降低风险的同时更利于飞行任务的完成。
随着我国新军事训练大纲的颁布,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开始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这项训练对于提高战斗力有很大的助力,同时也象征在新体制下我国的军事训练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飞行员;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实践分析引言:这种抗荷能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战斗飞行员进行的一项生理特种训练,国际上一些军事实力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这项训练是十分重视。
例如,北约组织在之前通过的协议[STANAG3114-20063]以及[STANAG3827-2017]都注明了抗荷能力的重要性,规定驾驶喷气机以及高性能战斗机的飞行员要根据飞机特点,定期进行抗荷能力的训练。
经过我国数十年的发展和进步,抗荷能力的训练已经逐渐完善,对提升飞行适应的能力以及保障飞行安全等方面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项训练已经逐渐应用到了鉴定抗荷能力、改装选拔以及选拔试飞员方面。
1.飞行员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内容我国空军的抗荷能力生理训练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包括理论知识以及专项训练两个方面。
1.理论教育:通过开展相关理论课堂进行教学,使飞行员了解与航空相关的医学知识,明确环境因素对于飞行的影响,在发生状况时要能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
例如加速度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机制以及一些发生机制,加速度会引起黑视、灰视等现象从而导致G-LOC以及推拉动作效应等现象的出现。
这种理论课堂还会对机载抗荷系统、抗荷动作等方面的机制进行讲解,并且飞行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对抗措施以及如何科学使用相关的飞行装备。
除此之外,理论课堂对航空卫生保障制度也进行了讲解,提高飞行员对于这项训练的重视程度。
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的相关探究摘要:为了适应时间需要,我国的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项目不断拓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此次研究当中,以航空医学训练对医疗保障所提出的要求作为切入点,对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据此提出了在训练前、实施以及讲评三个阶段的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卫生保障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创造更好的医疗卫生保障条件。
关键词:军事飞行员;医疗卫生保障;航空医学训练 1.航空医学训练对医疗保障提出的更高要求 1.1训练内容对医疗保障的更高要求军事飞行员所接收的医学训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训练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飞行中的各种不良环境和潜在风险,在地面上进行模拟,为飞行员营造较为真实的体验,在训练中掌握飞行中的供氧、抗荷装备在发生危险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具体的应用方法,针对不同的危险情境选择不同的应对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中,飞行员可能会承受长时间持续性的高荷载,暴露在低气压的环境下,缺氧感受明显,这些都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其作业能力也无法达到正常水平,这种训练内容就要求飞行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医疗保障条件也必须到位。
1.2训练运行方式增加了医疗保障难度军事飞行员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他们在参与航空医学训练时,日程普遍是比较紧的,在空间上的集中性比较差,选择的任务地点较为分散。
训练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离心机训练作为其中较难的一个,为军事飞行员所设置的训练环境为持续性高载荷,且因为对设备有特殊需求,有些项目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地点距离医疗机构比较远,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医护人员前往训练场地随行保障,避免在发生问题时无法进行急救。
显然,这种运行方式对医疗条件的需求是比较高的,使医疗保障的难度出现了一定的上升。
1.军事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医疗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 2.1普遍存在重疗轻训因日常训练任务较为繁重,军事飞行员需要定期进行疗养,他们到医院进行疗养时认为自己的疗养中心在于对身体和心理的放松,在疗养期间将体检和健康鉴定项目进行完毕,很少会进行训练安排,这种重疗轻训的现象显然是不利于医疗保障工作展开的。
空运飞行员的生理健康管理在航空领域中,空运飞行员的身心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他们需要经常面对高空低氧、长时间驾驶和不规律的作息等挑战。
因此,空运飞行员的生理健康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空运飞行员的生理健康管理方法和策略。
一、飞行员的健康评估在成为空运飞行员之前,候选人需要经过严格的健康评估。
这一评估通常包括全面的体检以及心理和认知能力的测试。
这样可以确保飞行员在空中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减少突发状况的风险。
二、合理的饮食安排空运飞行员需要特殊的饮食来维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他们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来提供能量。
此外,他们还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飞行员应该避免高盐、高糖和高脂肪食物,以及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
三、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空运飞行员来说,良好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
他们应该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休息。
在长途飞行前,空运飞行员应该提前适应时区差异,以便能够获得充足的睡眠。
四、定期的身体活动尽管空运飞行员的工作时间紧凑,但他们仍应该坚持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
这可以增强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飞行中的身体负荷。
适合的锻炼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伸展运动。
五、心理健康的关注在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空运飞行员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
他们应该学会有效地应对压力和焦虑,例如通过冥想、深呼吸和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缓解精神压力。
此外,空运飞行员还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支持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困境。
六、定期的健康检查空运飞行员应该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和心理方面的评估。
这有助于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定期的健康检查可以帮助空运飞行员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并确保他们能够继续胜任飞行任务。
七、温和的环境控制与飞行相关的环境因素也会对空运飞行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他们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低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
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余红英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11(020)008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歼击机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心理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在组织歼击机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中,分析了飞行员专项训练的心理特点,针对不同的心理活动,开展因人施护、因训施护的整体护理.结果使飞行员从理论和实践上了解了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了做好专项训练的信心和自觉性;通过对310名飞行员的专项训练的护理,训练效果较训练前明显提高,肌力协调抗荷训练合格率从78.1%提高到100%;抗荷加压呼吸训练合格率从79.7%提高到100%;空间定向能力训练合格率从95.2%提高到100%.结论在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中开展多方位的整体护理,切实提高了训练质量,保证了训练安全.
【总页数】2页(P710-711)
【作者】余红英
【作者单位】430072,广州军区武汉疗养院东湖疗养区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疗养期间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护理 [J], 王红;罗新民;胡永华
2.飞行员在疗养期间进行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护理体会 [J], 许丽芬
3.直升机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的护理 [J], 余红英
4.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航空生理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 [J], 余红英;熊万喜;李刚;李萌;
王蕾;宋光
5.飞行员航空生理训练中分子筛氧浓缩器气源控制装置的研制 [J], 王桂友;殷东辰;涂磊;刘晓鹏;顾昭;臧斌;曾宇;薛利豪;吴建兵;于立华;温冬青;施维茹;张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空乘专业实训心得作为一名即将成为空中小姐的学员,我经历了一系列的空乘专业实训。
在此期间,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越发认识到空中小姐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和挑战。
实操培训实操培训是空乘专业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操培训,我们学员可以接触到真实的飞行环境,并模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急救培训。
作为航班上的服务人员,我们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在急救培训中,我们学员分别学习了心肺复苏、止血和骨折处理等多种急救技能。
这些技能不仅在飞行中有用,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场。
此外,实操培训还包括了如紧急逃生、灭火等应急程序。
在学习这些程序中,我们对于应对航班中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
文化课程空乘专业实训不仅仅包括技能培训,还包括了文化课程的学习。
在这些课程中,我们学员了解了航空公司的法律制度,并开始了解国际公约和本国法规的相关知识,例如飞行时限、劳动法、人权法等。
此外,我们学员还需要掌握多语种的沟通技巧。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一些路线上,许多旅客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我们必须熟练掌握英语、法语等多语言,以便更好地与旅客进行沟通。
职业素养培训在空乘专业实训中,各学员需要接受职业素养培训。
这种训练不仅强化了我们作为航班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加强了我们在职场上的沟通、协作、领导和服务能力。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客户服务意识。
在服务旅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微笑、耐心和礼貌,带有积极的态度。
不论是在飞行过程中还是在地面服务,我们都需要注意如何更好地为旅客提供帮助和服务,从而提升客户服务意识。
总结通过在空乘专业实训中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航空公司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习的几个月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航空公司的素质和要求,也学会了成为一名真正的航空专业人士。
我相信,通过这些实习的经验和知识,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专业的空中小姐,并为更多的旅客提供高品质的航空服务。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飞行员生理心理训练管理系统构建李永刚;战春霞;姜国瑞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卷),期】2024(14)2
【摘要】该文针对飞行员生理心理信息如何充分应用于提高飞行训练绩效,结合飞行职业特点,从结构模块、数据融合、效用分析3个方面对飞行员生理心理信息平台进行介绍。
飞行员生理心理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融合技术,对不同类型的生理心理数据进行无效/重复数据清洗、数据降噪等处理,形成有效的数据,迭代优化各数据模型,层层追溯和挖掘,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飞行员生理心理训练管理系统,有助于快速掌握飞行人员训练情况,智能形成个性化训练方案,为提高飞行员的体能训练效益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38-141)
【作者】李永刚;战春霞;姜国瑞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323
【相关文献】
1.音乐放松训练对疗养飞行员心理生理学指标的影响
2.飞行员航空生理专项训练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对策
3.海军航空兵飞行员航空生理心理训练的效果分析
4.基于大
数据的飞行员生理心理个性化训练管理系统设计研究5.基于多源生理数据融合的飞行员工作负荷评价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中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7-08-24T14:09:50.5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范雪
[导读] 在飞行员疗养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突出,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目前已经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山东省青岛市 266071)
摘要:在航空生理训练的过程当中疗养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对飞行员进行疗养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生理训练,飞行员在飞行的过程当中,会因为不同的因素影响身体功能稳定性,加强对飞行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飞行人员在遇到事故情况之后的处理措施,降低在非诚的过程当中产生心理紧张的压力。
飞行人员疗养期间的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改善飞行员的心理素质、生理机能、矫治疾病,增强体质。
近几年,在飞行员疗养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突出,有效的开展护理工作,目前已经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航空生理训练;飞行人员;护理
引言
远程飞行又称为长途飞行或长航时飞行,由于飞行员长时间的持续飞行,引起生物节律紊乱、睡眠不足、产生急性或累计性飞行疲劳,导致飞行作业能力下降,进而严重威胁飞行安全。
然而,迄今国内外对远程飞行的概念尚无明确和统一的定义。
俄罗斯空军按持续时间将飞行分为三类:飞行不足1 h为短时飞行,1~4 h为适中飞行,4 h以上为长时飞行。
美国按飞行的距离和时间把国内飞行称为短途飞行;穿越多个时区的飞行称为远程飞行;飞行时间在14~20 h以上称为超远程飞行。
1 参训对象影响航训效果的原因分析
1.1 飞行人员航空医学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我们根据高性能战斗机加速度特点及飞行人员专项训练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0.5%的飞行人员能完全答对问卷。
分析原因,飞行人员经过预校、航校的学习后,再系统学习的机会很少,部分人不重视理论学习,尤其不重视航空生理学知识的积累,认为航空生理卫生与飞行关系不大,对日益增多的新战机的飞行特点及相关航空医学理论知识掌握不足。
1.2 不良的生活习惯
飞行人员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吸烟、喝酒、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好的饮食习惯等等,飞行员在进行疗养的过程当中,身心比较轻松,经常外出聚会、饮酒;早上不按时起床,耽误进餐时间;空腹进行训练或者拒绝进行训练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到训练的效果,特别是在缺氧体验和飞行错觉体验这两个项目当中,反复进行训练的效率和不合格的效率逐渐增加,严重影响了疗养的进程。
1.3 生理心理因素
(1)昼夜节律紊乱:远程飞行往往使飞行人员作业时间延长、夜间值班及跨时区飞行等,导致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与外部环境的节律脱节,即产生昼夜节律紊乱。
对739名飞行员短途和远程飞行疲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短途飞行引起飞行疲劳的原因是睡眠剥夺和作业负荷过高,而远程飞行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是睡眠剥夺和因时差效应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
飞行疲劳还与离、到港时间及持续时间相关,14:00-17:59离港时航班飞行员飞行前的主观疲劳感和嗜睡度最低;18:00-01:59离港航班飞行员的飞行中睡眠时间最长;在生物节律的最低点,06:00-09:59到港航班飞行员疲劳感、嗜睡度及警觉成绩(PVT)最差;飞行时间越短PVT成绩越好。
(2)睡眠剥夺:执行远程飞行任务往往是跨夜间或在夜间进行,这容易导致飞行人员的睡眠剥夺。
参加沙漠盾牌行动的24名美军运输机飞行员,下半夜起飞前16 h难以得到不少于4 h的睡眠,50%以上的飞行员入睡困难和失眠。
2 改进对策
2.2 按纲施训规范航空生理训练工作
根据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的相关需求,并且结合外军的先进经验,明确航空生理训练的相关内容、目标及方法。
把好“三关”,第一,需要把好训练计划制定关,结合参加生理训练的飞行人员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生理训练的相关科目,统筹好航空生理训练工作与科研、医疗工作的关系。
第二,需要把好实际训练关,建立各种生理训练项目组织管理工作制度,相关的研究工作是与项目训练基地,需要按照各种训练项目的特点与规律,制定相应的生理训练组织管理工作制度,明确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相关责任与现场秩序。
第三,需要把好训练总结评估关,每一批飞行人员参加生理训练之后,都需要组织进行座谈交流会,听取训练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参加生理训练的体会,通过相应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的提升飞行人员对航空生理训练的重视,对生理训练工作进行不断的改进。
2.3 通气过度训练的安全措施
(1)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如果受训人员出现高度通气过度的情况,比如受训人员的活动受到限制、肌肉出现颤抖、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应该及时的停止生理训练,嘱咐受训人员进行浅慢的呼吸。
(2)受训人员如果出现晕厥的情况应该让其平卧,并且用毛巾盖着嘴,等到人员清醒之后再取下毛巾,嘱咐人员浅慢呼吸。
2.4 缺氧体检训练的安全措施
在进行缺氧体检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密切观察接受训练人员的心率、血氧饱和度、面目表情、是否存在出汗、精神状态、肢体是否协调、呼吸次数等情况。
如果发现出现心率突然变慢、心电图改变超过正常值、血氧饱和度急速下降、头晕、面部发白、肢体不协调、发热出汗等情况,应该及时采取以下措施:(1)立刻脱离缺氧环境,对受训人员快速进行供氧,让患者使用苹果的方式解开患者的领扣和腰带。
(2)如果患者出现晕厥的情况,应该让患者的头部放低并且进行及时的处理。
(3)当受训人员出现血管性虚脱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
(4)如果受训人员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应该对人员注射利多卡因的抗心率失常的药物。
(5)当出现呼吸障碍的时候,应该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是及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
(6)出现心跳突然停止的时候,应该按照心搏聚停进行抢救。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总结相关的工作经验,改善生理培训的方法,保证训练的质量。
装备性能比较高的战斗机是目前新形势下部队提升战斗力的必然趋势,怎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飞行人员的抗复合能力、空间定向能力以及飞行耐力,有效的适应未来的战斗是目前航空生理训练过程当中的首要任务。
所以作为专业的训练人员来讲,需要加强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人员专项训练教案》的有效学习,充分的掌握新装备的飞行特
点以及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就需要注重航空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熟练的掌握生理训练的各种要领,牢固树立为飞行人员服务的思想。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还需要加强对训练仪器设备性能以及使用方法的学习,充分的掌握专用设备仪器出现故障时的识别方法,加强对专用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使训练仪器随时都能够处于待训状态,确保航空生理训练的连续,有效的提升生理训练的质量。
准确把握生理训练的强度,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部队战斗力的模式不断转变,飞行人员的疗养主要由单纯的身体检验向航空医学鉴定的训练方向转变。
飞行人员的生理训练主要是医学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生理训练的成效主要决定了飞行人员在高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航空生理训练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训练方式的掌握,合理的使用训练器材,加大对生理训练的宣传力度,纠正部分飞行人员存在的错误观念,定期对训练设备进行养护,尽可能的减少漏训或者是错误训练现象的产生。
在进行生理训练的过程当中需要对飞行人员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掌握进行生理训练的飞行人员产生的不适情况,分析训练失败的原因,对飞行人员进行及时的护理,帮助飞行人员按时的完成航空生理训练的各项内容,使其能够早日的重返蓝天。
参考文献
[1]孔亚林,张洪义. 航空生理环境对肝胆系统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4,07:766-769.
[2]蒋科,葛宏,刘威,张永宝,胡晓林. 基于航空生理训练的多人生理参数实时监测系统的研制[J]. 医疗卫生装备,2014,09:22-24+93.
[3]岳洪梅,唐勇,张选斌,何劼,韩亚霏,苏慧敏. 影响飞行人员航空生理训练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08:79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