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装检测试验之注意事项及检测项目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6.91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软包装密封性检测方法的阐述密封包装的密封性能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述方法中能够对泄潘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之影响,而包装的密封性非破坏性检测方法是包装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也是最理想的检测方法。
众所周知,选择软包装形式和软包装材料时需要考虑很多指标,例如,包装对光线、气体的阻隔,顶隙空间的大小,包装的成本,运输、储存的成本,使用的便利性,材料的环保性等等。
对此,广州标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认为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分是选择最优包装的依据,而密封性的检测(或者是经过老化试验、振动试验等模拟测试处理后样品的密封性检测)却是软包装评价中的否决项。
因为密封性是实现包装功能性的前提,也是所选择的软包装材料相互之间及其与选用的包装形式在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上是否匹配的综合体现。
密封性差的包装会由于气体或者液体进出包装而导致物品变质,同时也可能对环境或周边物品造成污染,而对于功能性包装来讲泄漏也会致使包装功能性的丧失,给使用者带来严重的损失。
1.软包装密封性检测方法常用的密封性检测方法有正压法和负压法两种。
正压法通过向样品内部充入气体,增大其内部压力,然后根据样品内部压力的变化判断是否出现泄漏。
负压法是将样品置于测试腔内的水中,通过对测试腔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溢或水向内渗入试样的情况,以此判定试样是否存在密封缺陷。
软包装密封性的试验数据是商品贮存、堆放、振动等模拟试验中进行条件设定和结果评定的重要依据。
与其他检测项目相比,密封性试验最大的特点是它所适用的检测对象种类非常丰富,而其他试验的检测对象往往比较单一,例如拉力试验只能检测薄膜或片材、揉搓试验只能检测薄膜、顶空气体试验只能检测包装物,而密封性试验不但可以检测各种包装物还能对包装半成品进行测试,样品可以是刚刚完成生产的,也可以是在流通过程任一环节中的抽样,同时通过使用测试附件还能扩充可检样品的种类,并进一步放宽对样品外形和尺寸的限制。
食品软包装质量的检测控制食品软包装是指利用塑料薄膜、铝箔薄膜、纸张等材料制作的包装容器。
它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保鲜性、耐热性和保湿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行业。
然而,由于食品软包装直接与食品接触,在使用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出现可能对人们的健康造成风险。
因此,对于食品软包装质量的检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食品软包装质量检测的必要性1.保障食品安全:食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其安全性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食品软包装质量问题的出现可能导致食品的变质、污染、流失等问题,因此,确保食品软包装的质量非常关键。
2.遵循国家标准:国家针对食品软包装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对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耐热性、透明性等进行了规定。
对食品软包装的质量进行检测,能够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进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产品。
3.提高竞争力:优质的软包装产品能够提高食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加强质量检测和控制,能够保证软包装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食品软包装质量检测的方法和工艺1.外观检查:对食品软包装的外观进行检查,如有无破损、变形、变色等现象。
外观检查是最基本的检测方法之一,可以初步了解包装质量是否正常。
2.尺寸测量:测量包装袋的尺寸,确保其与产品的尺寸要求一致。
尺寸测量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游标卡尺等。
3.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撕破强度、渗透性等测试。
拉伸强度和撕破强度测试可以评估包装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在拉伸和撕破过程中,材料是否会出现断裂或破损。
渗透性测试可以评估包装材料的密封性能,防止包装袋内食品的污染和失水。
4.耐热性测试:对包装材料的耐热性进行测试,以确保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包装材料不会发生变形和释放有害物质。
5.防震性能测试:模拟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的震动和振动,评估包装的抗震性能,以保证食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不会破损和变形。
软包装袋热封强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定软包装袋的热封强度。
实验原理:软包装袋的热封强度是指热封口的牢固程度,是包装袋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热封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包装袋的密封性能,决定了产品的保鲜性和防潮性能。
实验步骤:
1. 准备软包装袋样品,确保样品的长度和宽度一致。
2. 使用一台热封机,将热封头预热至设定温度。
3. 将两个软包装袋的开口对齐,放置在热封机的热封头下方。
4. 关闭热封机,使热封头与软包装袋的开口贴合,开始进行热封。
5. 根据设定的热封时间进行热封。
6. 热封结束后,取出热封的软包装袋样品。
7. 使用拉力试验机,在一定速度下,将软包装袋热封口的两侧分别夹住。
8. 启动拉力试验机,记录软包装袋热封口断裂时的拉力数值。
9. 重复以上步骤,取多个样品进行热封强度的测定。
实验结果:
利用拉力试验机测得不同样品的热封强度数据,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记录每个样品的热封强度数值。
实验讨论与分析:
通过对多个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软包装袋的整体热封强度的性能表现。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评估包装袋的密
封性能,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结论:
本次实验测定了软包装袋的热封强度,得到了样品的热封强度数值,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软包装袋的热封强度性能。
软包装无苯化测试分析在2009年8月1实施的GB/T 10004-2008国标中对苯类溶剂残留限量的要求为:不检出(苯类小于0.01 mg/m2)。
虽然GB/T 10004-2008是推荐性的标准,但是一些客户已经明确将该限量要求纳入了包装材料的验收标准,成为了各方必须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性。
这样无苯化成为了软包装企业要面对的重要技术课题,软包装薄膜印刷就必须选用无苯油墨进行生产,但是否采用了无苯油墨印刷的包装材料就一定能达到苯类<0.01 mg/m2的要求呢?显然不是,我们还必须从油墨、溶剂、胶黏剂、环境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
由于软包装无苯化工艺路线的多样性,如BOPP薄膜凹版里印可选用聚氨酯无苯(无酮)油墨、醇溶性油墨、醇水性油墨、改性氯化聚丙烯油墨等,复合方式可分为干式复合、挤出复合、无溶剂复合,干式复合可选用醇溶性胶黏剂、酯溶性胶黏剂、水性胶黏剂,等等,但是不同的工艺路线其无苯化的控制难度是不一样的。
本文以苯类控制难度较大的BOPP凹版里印复合膜、市场上新推出的具有相对成本优势的改性氯化聚丙烯无苯油墨、传统的酯溶性胶黏剂干式复合的工艺路线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检测数据,对软包装无苯化的检测控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OPP18//CPP30材质,约20%改性氯化聚丙烯无苯色墨+80%醇水无苯白墨,采用酯溶性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复合,印刷复合时同一车间在使用苯溶性氯化聚丙烯油墨生产,熟化后分切取样检测,苯类总量0.1372 mg/m2,且二甲苯占了苯类总量的60%,色谱如图1,溶剂残留量见表1。
我们对印刷膜的残留溶剂进行检测,色谱见图2,其二甲苯残留要远低于干复熟化后的残留量,同时可观察到印刷膜中残留的乙酯丁酯含量经干复熟化后有大幅降低,那么为什么干复合熟化后苯类残留反而增加了呢?二、无苯油墨的苯类限量QB/T 2929-2008溶剂型油墨溶剂残留限量及其测定方法中规定溶剂型油墨的溶剂残留量应符合表3的要求:显然,QB/T 2929-2008的规定不适用于无苯油墨。
软塑包装质量检测与控制技术应用与研究一、软塑包装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食品、化妆品、医药等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包装材料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软塑包装在许多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在食品工业,据预测,以2003年软塑包装的销售额将超过包装加工销售额的56%,其中袋装肉食品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最快的部分,另据美国华盛顿软包装协会所属的商业和经济研究机构出版的《99年度工业报告》报道,在未来五年,药品包装将成为软包装的第二大经济增长点.其他如工业品包装、保健类产品的包装,包括肥皂、化妆品、一次性制品及其他零售包装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都很快。
总之塑料软包装以其特有的色彩艳丽、图案新颖、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覆盖着大量的市场,已渗透到制造领域的每个部分。
目前,软包装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地纷纷发挥地区优势,来提高产品的质量,目前已形成汕头、余姚、中山、台州、桐城、雄县、东光等为龙头的软包装基地,包装厂积极引进和研制新型包材,以求满足形形色色的包装需要。
但同时也有以下问题:1.市场竞争总体上日趋激烈,在低端产品上尤为突出,竞相压价,产生恶性竞争,高性能、高附加值的产品不仅少,且质量低。
2.行业内部包装产品的标准执行不一,国际,行业内默认标准,国际标准共存,较为混乱,有些企业甚至无标准意识。
一些新工艺,新材料目前无标准。
3。
现有质量检测设备落后,进口质量检测设备价格高昂,众多的企业处在两难境地。
4.检测设备利用率不高,做试验仅给出实验报告,较少进行大量的试验进行工艺研究,也存在采购检测设备为应付上级检查,给客户参观的现象。
为此,我国的软塑包装行业应积极研制发展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如发展环保型,薄型化,专用多功能化软包装材料;积极引进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行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我国产品的整体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积极研制开发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替代进口高昂产品;积极发挥软包装行业协会作用,沟通信息,提高质量意识,交流先进经验等,值得商讨.二、软塑包装复合材料复合强度测试与控制应用单一的塑料包装越来越少,为了扩大产品用途,塑塑、铝塑等多层复合包装材料日趋广泛,而其复合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
食品软包装质量的检测控制与检测方法一、质量检测控制: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持食品新鲜并安全卫生地提供给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进行检测控制十分必要。
针对食品软包装的生产使用特点,建议应对如下性能进行重点检测:1溶剂残留:包装成型一般需经过吹塑、印刷、复合等工序,为提高适印性提高速度,一般都会加入一些溶剂,国家标准规定溶剂残留要小于5mg/m2,苯含量为:不得检出,对于溶剂残留问题可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控制。
2 阻隔性能:阻隔性包括对气体的阻隔和对水份的阻隔,食品变质有很大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所选材料的阻隔性能不合适。
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物、保质期、存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阻隔材料。
GB 19741-2005(液体食品包装塑料复合膜、包装袋标准)对包装膜阻隔性就提出采用GB/T1038(塑料薄膜透气性测试方法)和GB/T1037(塑料薄膜和片材透水蒸气性试验方法)进行测试。
3拉伸性能:对于复合膜来说应保证膜层间不分层,这就要求复合膜有较高的剥离强度,以免材料分层。
智能电子拉力机根据GB/T 13022(塑料薄膜拉伸性能试验方法)对拉伸性能和剥离性能进行控制。
4薄膜爽滑性:薄膜表面应具有良好的爽滑性,应根据GB 10006(塑料薄膜和薄片摩擦系数测定方法)测定,一般要求薄膜表面的动摩擦系数在0.2-0.4之间。
这里应特别注意的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表面摩擦系数会有较大变化。
5热封性能:自动包装应避免漏封、虚封、封漏、粘封头、拉丝等情况出现,而且要求罐装速度越快越好,否则会影响包装外观和食品安全,这就要求在进行自动包装之前应使用热封仪对热封机的热封温度、热封时间、热封压力进行必要的试验确认,提高效率,避免浪费。
6油墨性能:食品包装膜对油墨的要求可根据GB 7707(凹版装潢印刷品)使用印刷结合牢度试验机进行测试7印刷设计:贵司10元黑极品外袋、10元五星外袋金色和黑色套印,两种色均为强光色,黑色压不住金,金也压不住黑,套印时容易产生阴影,背面红色“空位网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为漏空字、印刷时很容易露白,建立贵司在设计时多考虑印刷生产实际情况。
医用软塑输液袋的检测项目与测试方法软塑输液袋与传统玻璃包装相比,在环保、成本、卫生安全及使用便利等几个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软塑输液容器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尽管软塑输液袋和软塑输液瓶之间仍旧存在激烈的竞争,但是注射剂包装软塑化已是大势所趋。
由于材质的改变,要保证软塑输液袋中注射剂的安全,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于传统输液瓶的性能检测。
1、软塑输液袋检测要求分析与玻璃相比,软塑输液袋在阻隔性能、密封性能及透明性几方面表现出不足,其中以阻隔性所带来的影响最为突出。
氧气是导致注射剂变质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降低输液袋内的氧气含量,延缓和防止注射液中药物的氧化变质往往会采用加抗氧剂、金属螯合剂、或者通入惰性气体的方法,而使用最普遍的“惰性气体”就是氮气。
水蒸气渗入袋内会成为药物浓度变化的诱因,进而给用药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对于软塑输液包装来讲,阻隔性测试非常重要。
此外由于薄膜材料的力学指标与玻璃材料相比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此软塑输液袋的力学性能检测也很重要。
同时,对于与软塑输液袋配合使用的组合盖也应进行相应测试,确保符合标准以及实际使用的要求。
2、软塑输液袋的阻隔性能检测YBB 00102005《三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以及YBB 00112005《五层共挤输液用膜(I)、袋》中对于输液用膜的水蒸气透过率、氧气透过率、以及氮气透过率检测都有详细要求。
目前,检测输液袋整体阻隔性的技术已经成熟,但由于没有国标的支持所以在这些标准中暂时没有涉及。
实际上,由于材料厚度均匀性、封口密封性等原因会导致实测的输液袋整体气体透过率比通过薄膜的透过率数据得到的计算值要大,因此进行输液袋整体气体透过率检测具有较高的实际需求。
透氧率检测,主要用于输液用膜、输液袋、或输液瓶整体氧气透过率的测定。
目前,用于透氧率检测的两种方法——压差法和等压法——都可以检测薄膜的透氧率以及输液袋、输液瓶的整体透氧率,但是检测优势各有不同。
食品软包装检测与标准摘要: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以下论述了软包装检测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应的检测仪器和指标。
关键词:软包装检测技术仪器指标The testing and standards of food's flexible packaging Abstract:At present, food safety issues is concerned by many people. The following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flexible packaging test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esting instruments and indicators.Key words:flexible packaging testing technology instruments indicators1.前言近年来,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层出不穷的地沟油事件,这一件一件都基本上成为了各路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也不断挑战着社会大众的底线。
这也给了食品包装一个重大警示。
软包装在包装中的比重最大。
其测试技术和各类性能实验方法标准也必须不断发展和提高。
软包装产品的测试对控制软包装产品的质量、指导生产加工、研究基材物理性质和结构关系、了解使用范围、设计包装结构等都有重要意义。
2.发展历程上个世纪80年代,软包装测试仪器开始进入中国,一些国家级的质检机构、高校,通过协会购买或直接进口,一些企业在引进生产设备同时,仪器捆绑而来,并且使用频率极低。
国产的仪器几乎是空白。
产品质量意识也很淡薄,对材料测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发展缓慢。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随着软包装工业发展,国内测试仪器的研究逐渐出现,但仍然较慢,包装方面的测试以纸包装测试为主的多。
到90年代后期,软包装方面的测试研究逐渐增多,像专业研究开发软包装测试仪器的北京兰德梅克等不断发展壮大,极大的推动着行业的进步;专业代理进口测试仪器的公司也多了起来,他们对软包装的市场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进口产品高昂的价格及诸多因素,限制了软包装产品检验的发展。
软包装件密封性能测试方法GBT 15171-94[2]软包装件密封性能测试方法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材料制成的密封软包装件试验。
2试验目的本标准可用作以下目的之一的试验:a.比较和评价软包装件的密封工艺及密封性能;b.为确定软包装件密封性能的技术要求提供有关依据;c.试验经跌落、耐压等试验后软包装件的密封性能等。
3术语3.1.软包装件需具有密封性能的软包装件,其所用包装材料不得有各种针孔、裂口及封口处未封和开封等影响密封性能的缺陷。
3.2.密封性能软包装件防止其他物质进入或内装物逸出的特性。
4试验原理4.1.方法一此方法用于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不会显著降低的包装件,如外层采用塑料薄膜的包装件。
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浸在水中的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内气体外逸或水向内渗入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4.2.方法二此方法用于在水的作用下,外层材料的性能在试验期间会显著降低的包装件,如外层采用纸质材料的包装件。
方法二分A、B两种方法,仲裁检验用方法A。
4.2.1.方法A将试样内充入试验液体,封口后将试样置于滤纸上,观察试验液体从试样内向外的泄漏情况。
4.2.2.方法B通过对真空室抽真空,使试样产生内外压差,观测试样膨胀及释放真空后试样形状的恢复情况,以此判定试样的密封性能。
5试验装置试验装置应包括以下部分:5.1.真空室: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能承受100 kPa压力的真空容器和密封盖组成。
真空容器用于盛放试验液体和试验样品;密封盖用于密封真空室。
抽真空时,密封盖应能保证真空室的密闭性。
试验时,真空室内所能达到的最大真空度应不低于95 kPa,并能在30~60 s由正常大气压力达到该真空度。
5.2.试样夹具:用于将试样固定在真空室内的试验液体中,其材质和形状不得对试样性能和试验观测造成影响。
5.3.管路:包括与真空源相连的真空管和与大气相通的排气管。
软包装气调包装封口质量检测(一)软包装密封性能检测包装密封性能就是气调包装与杀菌包装保持高质量得基本要求。
包装不密封最主要表现在封口泄漏、食品生产商关心得就是多少大得泄漏会使食品发生微生物腐败或化学腐败,集中软包装引起腐败得泄漏极限直径与腐败变质类型,许多研究证明,在严格得条件下各种典型包装泄漏引起微生物污染得极限直径约为10UM。
在气调包装泄漏达到极限直径就是会加速食品质变,但不同得食品与包装形式,其泄漏极限直径有变化,有研究报道,当泄漏直径小于169um,孔长3mm时,碎肉包装得质量保持得比整块肉好。
其她研究报道气调包装得泄漏直径小到30-55um时,调味浸泡生鸡肉与披萨饼变质将加速。
通过检测包装就是否泄漏可确定软包装得密封性,检测方法有抽样检测盒在线监控两种方式,前者实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可作为常规检测手段,后者设备复杂,成本高,但可自动检测生产线上每个包装得密封性能、1.软包装密封性能实验按GB/T15171-94《软包装密封性能试样方法标准》要求,试验设备就是一个配有真空泵与真空阀得透明密封容器,真空室能达到最大真空度不低于95kPa。
实验步骤:①真空室放入适量得蒸馏水,将试样固定在试样夹具上,再将其浸入水中,试样得顶端与水面得距离不得低于25mm,②盖上真空室得密封盖,关闭排气阀门抽真空;③将真空度在30-60秒内调至20/30/50/90 kPa数值之一;④达到所要求真空度后停止抽真空并保持30秒;⑤观测试样因泄漏产生得气泡;⑥真空室接通大气大考密封盖,取出试样检查封口。
所调节得真空度根据试样特性或产品标准规定确定,但试样不能因内外压差过大而破裂,观测样品泄漏情况时,要视其有无连续得气泡产生而不就是单个孤立得气泡。
2、软包装密封性能在线监控生产商感兴趣得就是生产线上检测每个包装密封性得在线非破坏性谢咯欧监控设备。
食品包装封口密封检测广泛采用破坏性得人工实验方法,如生物试样、电解实验、燃料渗透实验与起泡试验等,破坏性实验主要缺点就是不能检测生产线上所有得包装,因而费时费力,而非破坏性在线泄漏监控设备可以自动与可靠地检测所有得包装,因而受到生产商欢迎。
软包装薄膜耐冲击性能检测方法及必要性当前,软包装行业发展迅速,除了具有基本的保护功能,包装材料根据内容物的特点和保质需求,应在阻隔性、密封性、力学性能等方面予以合理的加强。
对于质量较重的内容物来说,包装的耐冲击性能无疑是关系产品安全的重要指标,需要重点关注。
耐冲击性能是包装薄膜材料的重要的力学性能之一,反映了材料抵抗外部破坏力的能力。
尤其对于包装材料与内容物间隙小或没有间隙,且质量较重的包装,耐冲击性能直接影响包装在冲击条件下的完整性及保护性作用,能够有效避免产品在流通环节中因包装薄膜材料的耐冲击性能差导致的破损。
因此,合理而有效的耐冲击性能是包装,尤其是质量较重包装的关键点,也是相关企业进行包装质控的重要方面。
广州标际包装设备有限公司认为耐冲击性能是包装材料实际应用中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指标。
目前,落镖冲击法是国内外薄膜耐冲击性能测试标准的统一认定方法,通过对包装材料进行科学的日常检测和质量控制,不仅能够防止因材料韧性不足而出现的包装表面破损情况的发生,而且能作为包装材料增韧研究的参考数据,因而应加以重视。
耐冲击性能检测方法针对包装薄膜材料耐冲击性能的质量控制,国内外专业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如国家标准GB/T 9639.1-2008、国际标准ISO 7765-1:198、美国标准ASTM D1709。
三者在内容上具有相通性,均指定了自由落镖法为塑料薄膜和薄片耐冲击性能试验方法,即测定在给定高度的自由落镖冲击下,塑料薄膜和薄片试样破损数量达50%时的能量,以冲击破损质量表示。
自由落镖法根据材料的冲击破损质量范围分为方法A和方法B两种试验方法。
A法适用于冲击破损质量为0.05kg~2kg的材料,其落镖头部直径为(38±1)mm,下落高度为(0.66±0.01)m;B法适用于冲击质量为0.3kg~2kg的材料,落镖头直径为(50±1)mm,下落高度为(1.5±0.01)m。
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检测重点探讨在食品包装材料统计中,食品用包装塑料占到包装材料比重在不断的扩大,同时食品包装中塑料包装的增长速度在以每年30%的速度进行增长,并且还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食品应用包装材料发展中,塑料类的包装材料会远远的超过纸质类的包装材料。
因此在塑料包装应用中应该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安全性进行检测。
1 食品用塑料包装性能和加强安全检测重要性在塑料产品应用中,塑料的结构组成是在聚合物质的基础上添加一些提高塑料产品生产性能的助剂和添加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包装用途的塑料产品,并且在塑料包装产品加工制造的过程中,塑料产品在制作中会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制造工艺,在塑料包装产品应用中通常会具备质量较轻,同时塑料包装产品的机械性能普遍要高于其他包装产品。
同时在应用到食品包装的过程中塑料产品会具备较高的抗渗透性和阻隔性能,并且在食品包装中对于一些有腐蚀性的食物,塑料包装在化学性能方面也会有较高的稳定性,同时在光学性能上具备有很强的防治强光照射的作用,在塑料包装加工中产品的可延展性和塑造性会较好。
同时塑料包装产品在装饰方面的可操作性也很强。
因此在食品包装生产中,应用塑料产品进行包装在食品包装材料应用占比中占据较高的比重。
在食品用塑料包装中塑料包装薄膜在食品用塑料包装中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同时塑料薄膜在应用与视频包装中,复合型的塑料包装薄膜在应用中占到薄膜包装的一半。
但是在实际的塑料食品用包装生产中由于塑料包装膜在生产中,塑料的普遍塑性就是硬度较大,导致在进行食品包装生产中会对塑料的包装膜在生产的过程中添加一部分的添加材料使塑料包装产品进一步的软化,使塑料包装膜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有较高的包装使用性,并且在塑料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在塑料薄膜中添加助剂提高塑料的柔软性,在塑料包装综合性能提高上通过添加助剂并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塑料包装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添加一些列的复合材料来进一步的提高塑料包装产品的综合性能,这样就会导致在市场上应用的塑料包产品在应用中会由于在生产方面的控制因素比较复杂导致再生产中,材料的应用方面和添加剂的控制和复合材料的控制上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因此在食品用塑料包装产品中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塑料包装产品安全检测。
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检测重点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包装的种类和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更新。
而塑料软包材因其轻便、易于加工和成型、密封性好等特点,日益成为食品包装的主流材料之一。
塑料软包材作为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其安全性和质量问题备受关注。
对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检测重点进行探讨,旨在加强对该类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的监管,为食品安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一、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种类及特点食品用塑料软包材主要包括塑料薄膜、塑料袋、塑料瓶等,其主要特点包括轻便、柔韧、透明度高、易于密封等。
这些特点使得塑料软包材成为了食品包装的首选材料。
一些塑料软包材可能含有有害物质,或会因为加工过程中的不合理操作而导致质量不合格,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质量和安全性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成分检测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成分检测是检测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其中包括对原料成分的检测和添加剂的检测。
原料成分主要是指塑料软包材的基本成分,如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
添加剂则是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塑料的性能而添加的辅助物质,如增塑剂、抗氧剂、稳定剂等。
成分检测的目的是验证塑料软包材所声称的材料成分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以此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2. 物理性能检测物理性能检测是对塑料软包材的物理特性进行评估的过程,其主要包括拉伸强度、破裂伸长率、透明度、耐热性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评价塑料软包材的强度、韧性、整体性能等,从而为其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化学性能检测是对塑料软包材中化学物质的含量进行分析和检测,其主要包括可迁移性物质、溶剂残留量、重金属、挥发性物质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指标的检测是为了验证塑料软包材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及其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从而保证其对食品的安全性。
4. 微生物污染检测微生物污染检测是对塑料软包材中微生物的检测和评估,其主要包括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检测。
软包装检验检测项目
软包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项检验和检测,以确保产品质
量和安全性。
软包装的检验检测项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全
面回答:
1. 印刷质量检验,印刷是软包装的重要工艺之一,印刷质量直
接影响产品外观和信息传达效果。
印刷质量检验项目包括颜色准确度、墨层厚度、印刷精度等。
2. 材料检验,软包装材料通常包括塑料薄膜、铝箔、纸张等,
需要检验材料的拉伸强度、耐热性、耐撕裂性、透气性等物理性能。
3. 封合强度检验,软包装通常需要通过封合工艺将材料封合成
袋状或包装形式,因此需要检验封合强度和密封性能,以确保产品
的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4. 包装完整性检验,检验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漏气、漏
液等情况,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5.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检测,对软包装中接触食品的材料进行
安全性检测,包括检测材料中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6. 印刷油墨残留检测,印刷油墨残留是软包装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需要对印刷油墨残留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
7. 包装外观检验,检验包装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印刷图案是否清晰、无色差、无漏印、无划痕等。
综上所述,软包装的检验检测项目涉及印刷质量、材料性能、封合强度、包装完整性、食品安全性、印刷油墨残留和包装外观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的检验和检测可以确保软包装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用塑料软包材的检测重点摘要: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软包装材料得以广泛应用,并且食品包装袋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提高人们对食品塑料软包材料使用的重视。
而且,社会的建设发展也带动了食品包装的变革发展,带动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使用食品所料软包材料时,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加入合适剂量的添加剂,为提高消费人员的身体健康安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塑料软包材料检测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食品行业;塑料软包材料;检测重点引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并且食品包装会直接影响食品安全。
再加上食品包装袋在食品包装行业中的实际用量较大,食品包装材料选择并没有绝对安全性,即使是塑料薄膜材料,如果其相关成分不符合标准要求,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因此,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企业要针对所使用的食品软包装材料进行严格检测,不仅要保证食品安全,还要注重包装的外形美观,清晰且详细的展示出有关食品的相关信息,满足食品软包装的使用目的,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食品用塑料软包材料的检测重点目前,我国食品塑料软包材料主要是高分子聚合物。
在该材料的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加入添加剂,主要是为了使包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
通常情况下,塑料具有较大的硬度,单纯某种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差,不适合于食品软包装。
而在聚合物中添加适量的添加剂之后,能够提高塑料包装材料的柔软性,使得塑料软包材料更适合于食品包装使用。
尽管塑料软包材料具有明显的使用缺点,但是,其可以通过后期的加工处理得到明显改善,而这种后期的加工处理会增加整体经济成本的投入。
而且,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使用的塑料软包材料都会进行大批量的印刷和加工。
因此,针对材料进行性能改进是有效改善其综合性能的主要方式,并在实际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对经济成本投入进行有效控制,促使塑料软包材料得以广泛应用。
但是,人们利用相关工艺技术对塑料软包材料的综合性能进行处理时,材料中高分子聚合物在与某些物质接触反应之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游离单体。
软包装溶液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
一、试样准备
1、试样选取:按照各规格的要求,从袋装溶液中抽取试样200ml,置于容器内并记录温度;
2、实验室条件:温度应稳定在20-25℃,湿度应稳定在25-30%,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
3、扩散率:将两块热敏纸放置在溶液混合物中,把保温容器放置在恒温浴中,调节恒温浴温度,当两块热敏纸中颜色完全变深即测定出扩散率;
4、酸碱度:采用碱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测定,具体测试方法按照标准快速测试方法进行;
二、检查项目
1、溶解性检查:用正片法测定溶液的溶解性,用100ml试样,添加50ml石蜡,然后搅拌均匀,放置1小时,检查是否有沉淀;
2、外观检查:用望远镜观察溶液的外观,对其有无气体、悬浮物、变质、凝固等不良情况进行检查;
3、浓度检查:用参比标准液测定溶液的浓度,具体方法为比色法,根据形成的色比比色,由此推算出溶液的浓度;
4、扩散速率检查:检查溶液中活性物质的扩散速率,根据放入的两块热敏纸的完全变色时间,计算出活性物质的扩散速率;
5、酸碱度检查:采用碱性离子活性剂滴定,检查溶液中的水溶
性活性离子,以及酸碱度;
6、视密度检查:按照GB/T2910-1992标准,测量溶液的视密度,以确保溶液的质量;
7、气味检查:用感官来检查溶液的气味,是否有异常气味或异味;
8、比重检查:用金属比重计测定溶液的比重,以确定溶液的质量;
9、其他不合格检查:检查溶液的颜色、粘度、黏度、对一定温度下的结晶变化等;
三、检查结果
1、合格:检查结果满足规定的要求,视为该批溶液合格;
2、不合格:检查结果不满足规定的要求,视为该批溶液不合格。
软包装在食品包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愈加重视,食品终端企业对包装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软包装企业不得不在软包装出厂之前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以保证成品率,维护企业信誉。
但国内大部分软包装企业只贴合终端客户关心的项目进行检测,这非常不利于新客户的拓展。
笔者长年从事包装用塑料膜、袋的质量检验工作,现结合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干法复合、挤出复合》,从试验注意事项到关键检测项目控制,进行系统地解析,为软包装企业了解产品性能、掌握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试验注意事项
1.准备条件
在检测试样之前,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两项是试样状态的调节和试验标准环境的设定。
试样状态调节的目的是保证所有被检测薄膜试样处于温湿度恒定的环境中,以排除环境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影响,获得具有重现性和可比性的试验结果。
环境温湿度及薄膜试样在恒定环境中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软包装制品的性能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
例如,环境温度升高时,往往会导致塑料特别是热塑性塑料的某些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屈服应力和硬度等降低。
试验的标准环境相当于实验室的平均环境条件。
塑料薄膜由许多带重复链节的高分子基团组成,在成型冷却后,大分子链被暂时冻结,需要一定时间使分子链得到充分舒展,而舒展的快慢与环境温湿度有密切关系。
因此,应在试验的标准环境下进行试样状态的调节,并在此状态下进行检测,这样检测的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试样状态和试验标准环境按gb/ t 2918-1998《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规定的标准环境和正常偏差范围进行调节和设定,即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10)%。
需要注意的是,调节时间不能小于4h。
2 取样要求
取样应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实验样品。
取样包括检测对象的采集(抽样)和试验样品的制备(制样)。
抽样要求所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通过该样品的检测来估计和推断全部样品的特性,这是科学试验、质量检验、社会调查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制样是指按试验目的,将试样加工成可供试验操作的具备统一特性的标准化样品。
所制得的样品还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真实反映所分析材料的某些特征。
取样是保证正确检测的首要条件,抽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反应批次产品的质量状况,制样的标准化确保试验结果的再现性及各比对测试数据间的可比性。
值得注意的是,取样过程中所取得样品应完好无损,取样数量须足够完成所有试验项目。
基础检测项目
1.外观检测
外观检测的主要目的是识别样品的外观缺陷,一般采用人为的感官识别方式,因此对产品外观质量的评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此过程中,笔者建议应注意如下几点内容。
(1)外观质量的评定必须设立一定的条件。
比如,评定软包装外观质量时的环境条件、评定方法以及评定人员的视力、触觉、实践经验、技术水平等因素应尽可能相同。
(2)外观质量大部分是靠检测人员的感官检验进行评定的,因此必须对外观质量的评价术语给以明确的定义。
比如,应明确规定使用“必须”或“不得”、“应该”或“不应该”、“可用”或“不允许用”、“允许有”或“不应有”等术语,从而减少评定的主观性。
gb/t 10004-2008规定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并用精度不低于0.5mm的量具进行测量,主要查看样品表面是否有折皱、气泡、划伤、穿孔、粘连、异物、分层、脏污等。
2.印刷质量检测
包装的印刷图案对于产品的宣传、展示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实验室利用密度计、分光光度计等试验设备,对软包装印刷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必要时可建立标准样品作为印刷质量的实物参考,以便检测人员有明确的评定依据。
关于印刷质量的依据标准,凹印产品应按gb/t 7707-2008《凹版装潢印刷品》的规定进行检测,柔印产品应按gb/t 17497-2012《柔性版装潢印刷品》的规定进行检测,商品条码印刷应按gb/t 18348-2008《商品条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的规定进行检测,其他一维条码按gb/t 14258-2003《信息技术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的规定进行检测。
塑料薄膜印刷性能的好坏可通过对其表面张力的测定进行初步判断,表面张力值大者,表明其印刷性能较好(一般来讲,薄膜表面张力大于38mn/m,其印刷性能足以满足使用要求)。
3.尺寸偏差检测
软包装的尺寸规格主要是厚度、长度、宽度。
其中,厚度是软包装各项性能的基本保障,是影响其机械性能、阻隔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控制产品质量与成本时需要考虑的要素。
导致软包装成品产生尺寸偏差的因素多而复杂,既有外部环境的温湿度、设备状况、工艺工序因素,也有薄膜内部的分子结晶、取向和内应力变化等因素。
因此,在选材时要考虑薄膜材料的均质性,并着重考虑薄膜材料的收缩率对软包装成品尺寸精度的影响。
在印刷及印后加工工序中,应特别注意考虑薄膜材料对环境温湿度的敏感性。
软包装的长度和宽度偏差按gb/t 6673-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的规定进行检测,厚度偏差按gb/t 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的规定进行检测。
软包装的热封宽度和封口与袋边的距离应采用精度不低于0.5mm的量具进行测量。
理化性能检测
由纯树脂薄膜生产的软包装卫生性很好,可直接用于食品包装而不会对食用者造成任何危害。
但为了提高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能及加工性能,吹膜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树脂中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填充剂、着色剂、润滑剂、发泡剂等助剂。
此外,软包装生产过程中的印刷、复合、涂布工序中使用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丁酮、乙酸丁酯、乙醇、异丙醇等,这些溶剂或多或少地会残余在包装材料中,当其中所含的溶剂残留量高于安全值时,就会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
因此,在满足食品包装的基本要求外,对软包装进行如下几项理化性能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1.迁出物检测
依据塑料薄膜卫生性能分析方法,通过模拟不同环境来检测试样的迁出物。
具体试验操作为:将多组试样分别放入一定比例、一定温度下的乙醇水溶液、乙酸水溶液、正已烷以及水中浸泡一定时间,获得浸泡液。
这些检测溶液分别模拟了食品软包装接触的酒类、酸性、油类和水等液体环境,最后通过测试浸泡液中的溶出物、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含量等来评估软包装的卫生性能。
2.感官指标检测
软包装薄膜的感官指标检测方法有2种,比较简单直观的方法是:打开装有软包装薄膜的包装箱,即时闻是否有异味。
比较客观的方法是:取尺寸为10cm×10cm的薄膜一张,将其截成条状,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50ml的蒸馏水,盖上瓶盖将锥形瓶密封,放入60℃的烘箱或水浴中30min后取出,打开瓶盖,闻水蒸气的气味,判断是否有异味。
3.溶剂残留量检测
残留溶剂是指在软包装生产过程中使用、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除去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利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溶剂残留量的检测,不但可以帮助软包装企业对印刷、复合中使用的各类助剂、溶剂的安全性(是否含有不符合使用要求的成分或某种成分的含量是否超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还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包装材料存在由残留溶剂引起的异味(可利用感官
指标检测法进行检测)的问题,以更好地控制软包装的卫生安全性。
软包装复合膜中溶剂残留量的大小与所使用的溶剂种类、含水量,薄膜基材的性质,胶黏剂的性质,油墨的印刷面积,烘干温度、风量,生产速度等因素有关。
目前,毒性较大的有机溶剂(如苯类)对人体危害很大,故目前印刷油墨和涂料都在向无苯化、水性化以及无溶剂化转化,而胶黏剂大部分已由脂溶性(用脂类溶剂)转向醇溶性、水溶性和无溶剂。
4.特定化学物质检测
特定化学物质主要是指因产品需要在软包装生产、清洁、消毒、化验过程中需使用到的清洁剂、消毒剂、机器润滑油、化学试剂等有毒有害物质。
在自然环境中,有害物质几乎无处不在,但如果能将其有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则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但当特定化学物质超出规定范围,则会发生迁移,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
利用迁出物检测试验进行特定化学物质的检测,gb/t 10004-2008规定限制使用铅(pb)、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6种有害物质。
2013年1月3日起,欧盟各国执行了新指令,将包装中限制特定化学物质的数量增加为10项,即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联苯醚(pbdes)、增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正丁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己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