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乙亥北行日记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92 KB
- 文档页数:7
乙亥岁,春光乍泄,万物复苏。
余因公务之故,北行赴燕。
临行之际,家人依依不舍,余亦感怀万千。
遂作此记,以纪其行。
时维乙亥春月,吾自江东起程,舟行千里,风帆破浪。
沿途山水,美不胜收。
夜泊孤舟,仰望星空,感慨万千。
想吾一生,犹如浮云,随风飘荡,今乃北行,未知归期。
舟行数日,至淮上。
淮水之滨,绿柳垂丝,桃花映水,风景如画。
余乃登岸,游淮上名胜,访古迹,览风光。
淮上之胜,甲于天下,余心向往之。
又数日,舟至京口。
京口乃古之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余访京口三山,观其雄伟壮丽,叹为观止。
又游北固山,登临绝顶,俯瞰江南,心旷神怡。
自此,余渐行渐北,途中山川河流,草木葱茏。
一路之上,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想吾华夏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余虽游历四方,然仍心系家国,愿为国家繁荣昌盛尽绵薄之力。
又数日,舟至中都。
中都乃古都之地,昔为金中都,今为北京。
余乃登城楼,观皇城气象,瞻仰故宫,感慨万分。
想昔日金中都之盛,今已化为尘埃。
然历史之瑰宝,仍存于世,供后人瞻仰。
余在中都逗留数日,游历名山大川,访古寻今。
一日,余闻中都附近有仙山,名曰北岳恒山。
遂决定一游,以求仙境。
余乃徒步登山,山势险峻,途中艰险重重。
然余志在必得,遂不顾一切,勇往直前。
历经千辛万苦,终达山顶。
极目远眺,山川秀丽,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在山顶,余偶遇一仙翁,须发皆白,仙风道骨。
仙翁见余颇有诚意,遂传授余长生不老之术。
余虽知此术虚幻,然心中感激不已。
仙翁言:“人生在世,不过百年,勿以物喜,勿以己悲。
修身养性,方能得道成仙。
”余在恒山逗留数日,感悟颇深。
遂下山,继续北行。
一路上,余心旷神怡,感悟人生。
想吾辈生于斯世,当以仁义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又数日,余至辽东。
辽东之地,风光旖旎,民风淳朴。
余游历辽东,领略其风光,感受其民情。
在此,余结识了许多好友,共度美好时光。
乙亥岁末,余终于抵达目的地。
回首北行之路,感慨万千。
此行虽艰辛,然收获颇丰。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雪电文作大雨如注。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于昏黑中寻一草棚,暂避其下。
雨止则天已明矣,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惜无有□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如怪石,倏忽万状。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译文:走了四五里,看到西北方云气升腾聚集;不久,(乌云)布满空中,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走到总铺,雨越发大了;(我们)敲遍了旅店的门,都不应声。
马夫在黑暗中找到一间草棚,大家一起暂时躲避在草棚下面。
雨停了,而天已经亮了。
道路都被大水横流淹没,分不清田地和小路。
我暗自感叹水利工程没能修筑好,天下没法安定啊。
如果能得到一位好官,也足够治理好一个邑了。
可惜没有在这上面用心思考的人。
抬头看到云气非常好看:有的像人,有的像狮子,像怪石,瞬息万变。
我曾说过看云最好在落日时分,最好在雨过天晴时,却不知在日出时分看云也很美。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2、戴名世《鸟说》原文及翻译译文戴名世《鸟说》原文及翻译戴名世原文:余读书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
桂之上日①有声②者,即而视之,则二鸟巢③于其枝干之间,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
巢大如盏,精密完固,细草盘结而成。
鸟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洁,娟皎可爱,不知其何鸟也。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
每得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主人戏以手撼其巢,则下瞰而鸣,小撼之小鸣,大撼之即大鸣,手下,鸣乃已。
他日,余从外来,见巢坠于地,觅二鸟及⑤,无有。
问之,则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鸟之羽毛洁而音鸣好也,奚不深山之适而茂林之栖,乃托身非所,见辱于人奴以死。
《乙亥北行日记》文言文翻译《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乙亥北行日记》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原文】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
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
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
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
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
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
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x 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
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
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
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
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
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
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
”乃于三更启行。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
雨止,则天已明矣。
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
乙亥北行日记(共9篇)乙亥北行日记(一): 乙亥北行日记与桃花源记有什么相同之处1,都有当地风土人情的相关描写.2,都是一副生动的社会生活画卷.3,作者写法都丰富生动,娴熟贴切.4,都描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乙亥北行日记(二): 乙亥北行日记与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答案【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6.答案:①tiáo ②fǔ评分:每空1分,共2分.7.答案:①交错通达②全③正,正在④遗憾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10.答案:和谐安宁自得其乐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桃花源记》《乙亥北行日记》比较阅读答案乙亥北行日记(三): 乙亥北行日记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文言文翻译乙亥北行日记男女老幼都在田间除草乙亥北行日记(四): 文言文《乙亥北行日记》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 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 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 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1、盖江北之俗的之是什么意思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该怎么停顿谢谢3、余顾而慕之的顾是什么意思1、盖江北之俗,这里的“之”就是“的”的意思:这就是江北的风俗.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3.顾指看的意思乙亥北行日记(五): 《乙亥北行日记》:“其丈夫方担粪灌园”中的“方”和“自恨不如远甚也”中的“恨”分别是什么意思【乙亥北行日记】方,才也.恨,悔恨,自责.乙亥北行日记(六): 桃花源记和乙亥北行日记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不同乙亥北行日记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是现实的.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和谐安宁、自得其乐,没有剥削、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压迫乙亥北行日记(七): 乙亥北行日记翻译!回答好的我最后会给财富的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薄暮,独步城外.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乙亥北行日记】乙亥北行日记(八): 《桃花源记》和与《乙亥北行日记》两篇文言文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两文都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
乙亥北行日记原文及翻译原文:乙亥年,十月廿四日。
天气晴朗,微风拂面,我踏上了北行的征程。
此行的目的地是北方的一个小村庄,听说那里有一处壮丽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带着行囊踏上了火车。
早上七点,火车缓缓驶出了南方的繁华城市,进入了广袤的大地。
车窗外飘过的风景如画,田野里农民正在耕作,小河中欢快的鱼儿跃出水面。
我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凝视着窗外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
中午时分,火车停靠在一个小站。
我下了车,顺着地图上标记的路径,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来到了一个湖边。
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的山峦反射出湖面上的倒影,美不胜收。
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傍晚,继续我的旅途。
火车驶过一片片金黄的稻田,在夕阳的映照下,大地变得更加美丽。
远处的村庄炊烟袅袅,村民们正在忙碌的准备晚餐。
我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在南方的繁华城市里,这样宁静的生活已经很难寻找到了。
深夜,我抵达了目的地。
小村庄的街道狭窄而幽静,房屋的瓦片上落满了露水。
我住进了一家农家乐,虽然简陋但很温馨。
久违的乡村和田园风光让我心生安宁,远离城市的喧嚣。
第二天,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来,我醒来了。
吃完早饭,我开始探索这个小村庄。
村庄里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叫人怀念过去的同时也对未来充满向往。
下午,我来到了村庄的山顶。
站在山顶上,视野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连绵,仿佛进入了仙境。
我闭上眼睛,沐浴在微风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心中寻找着内心的平静。
光阴荏苒,转眼间两天的北行之旅已经结束。
回程的火车上,我回味着这段短暂而美好的旅程。
北方的小村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壮丽的风景使我流连忘返。
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踏上北行的旅途,探索更多美丽的风景。
翻译:Year of Yihai, 24th day of the tenth month. The weather was clear and sunny, with a gentle breeze brushing my face as I embarked on a journey to the north. The destination of this trip was a small village in the north, said to have a magnificent scenery that would captivate one's heart. Withanticipation in my heart, I set off with my backpack and boarded the train.At seven o'clock in the morning, the train slowly departed from the bustling southern city and entered the vast land. The scenery passing by outside the window was picturesque, with farmers working in the fields and cheerful fish leaping out of the water in the small rivers. I quietly sat in my seat, gazing at everything outside the window, filled with curiosity for the unknown.At noon, the train stopped at a small station. I got off the train and followed the marked path on the map, passing through a dense forest, and arrived at a lakeside. The lake water was clear and transparent, with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s reflecting on its surface, creating a beautiful sight.I sat on a rock by the lake, enjoying the gifts of nature.In the evening, I continued my journey. The train passed through fields of golden rice paddies, becoming even more beautiful under the sunset's glow. In the distance, smoke rose from the village, where the villagers were busy preparing dinner. I thought of my hometown, where such a tranquil life is hard to find in the bustling southern city.Late at night, I arrived at my destination. The streets of the small village were narrow and quiet, with dewdrops on the roofs of the houses. I stayed in a farmhouse, which was simple but cozy. The rural and pastoral scenery, a distant memory, brought me a sense of peace, far away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The next day, the morning sun shone through the curtains, waking me up. After breakfast, I started to explore the small village. The blend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life in the village evoked both nostalgia for the past and aspirations for the future.In the afternoon, I reached the mountaintop of the village. Standing on the summit, the view was panoramic, with continuous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as if entering a wonderland. I closed my eyes, bathed in the gentle breeze, feeling the power of nature, and seeking inner tranquility.Time flew by, and in the blink of an eye, the two-day journey to the north had come to an end. On the return train, I reminisced about this short but beautiful trip. The small village in the north left a deep impression on me, and its magnificent scenery made me reluctant to leave. I hope that in the near future, I will be able to embark on another journey to the north to explore more beautiful landscapes.。
《乙亥北行日记》和醉翁亭记六月初十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十三日,三更启行。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
雨止,则天已明矣。
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下无由治也。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
薄暮,独步城外。
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二十三日,宿东阿之旧县。
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
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
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
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
七月初二日,至京师。
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襆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②之所为也。
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
惟徒行者得免。
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
是日大雨,而余襆被书笈,为逻者所开,尽湿,涂泥被体。
抵宗伯张公③邸第。
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乙亥北行日记翻译概述《乙亥北行日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鲁迅所写的一部游记,记录了他在乙亥年(1925年)北上京都进行医学考试和考察的经历和见闻。
本文将对《乙亥北行日记》进行翻译,并保持原文的Markdown文本格式。
十一月二十日星期四今日乃是从南至北的头一天,未免感慨良多。
南京之自强学堂,以孙中山为校长,有并忍有学界之奇污,人士之最杂。
南京之学生,以辩论为事,以香烟为虫,以斑头为类,而以白阳台上一倍以理为职责。
米酒则即兴地呼之也,思所以买米酒的支人聚集,似亦学界此中之一数。
以至今日,学校之大楼有一焚烧,渺渺如尧舜时之向导者,恍恍如困云时之尤艳者,死者滔滔如学界之此象。
吾赴任者之一成也。
十一月二十一日星期五今日午后始至苏州。
俞伯牙与钟子期久佩群刺草泥马、蛙和之风(根据古倪文焕所作《醉拳》者友人曾说《梦里山月》亦有其意。
),驰于高山之有夷香之谷,未得中央,呼一只猿叫使之以乐器伴舞。
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六今日报午出发。
车笠月明,桃花如雪,飞雁积雪,螃蟹掉馅。
车僮烹茶,望江亭旁足以夜酌;门柳旁足以春眠。
穷千里之去后,南国之痕未满然病,而又近朱者赤来,使人忆在北京五六年来景致中,尤其伫立别院,不觉心中为青城松林所蚕食。
吾又来矣。
十一月二十三日星期日今日至上海,乘陆船自昨辰镇江,仅负数人。
今日至海陀晚钟,天雷也似分电话号码。
有一好友自法国,反住此门,向我呈报滩是明日重新修造岁物馆,天后宫,吾亦由此皆然知之,历历如闻。
不日欲尝试估算天下情形,但遂望手中簿札者甚众,又以上州家属之近况,始复失望闻。
恨无千里镜,而郊外的所环对屈其至可怀边关之事,亦使人不胜肝胆,复舒闳达吟,使人甚心力交病。
闻贺胜二梁梗抵富察蒙古,而阳城界庙家口船场亦制革利桥,虽有链接澳门之铁蹴鞠馆准备京师转卖之困扰,而此方射箭场已竣手乎?说南京城竞赛,将道家网球场青涩,商业机密揭示注意入澳门之商界,使然处三月,谢罪不书。
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一今早欲寻一老友江南之地,问明近景所为何事?乃非有招钱,而缘道家街市之丧失,使然于刺杀案件时不能瞩目未安,竟至于富时报。
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四则)》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四则)》原文及鉴赏【导语】:〔清〕戴名世六月初十日,宿旦子冈。
《乙亥北行日记》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鸣犬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翻译:
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
古诗乙亥北行日记翻译赏析文言文《乙亥北行日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象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
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原文】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
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
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
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
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
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
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
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
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
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
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
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
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
古诗乙亥北行日记翻译赏析文言文《乙亥北行日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乙亥北行日记》逐日地记述作者从南京到北京的旅途中二十几天的见闻感触,内容非常丰富:有沿途风光和人情风俗的描写,有旅途名胜古迹的记述,有朋友交情的实录,有山川形势的分析,有旅行的疲劳困顿的描摹,有国计民生的忧虑,有奸民猾吏趁机勒索的揭露;好象一轴画卷逐渐展开,最后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的图画。
写法上也不拘一格,有扼要的叙述,有细腻的描写;有时抒发感慨,有时勾勒人物;有话则不嫌其详,无话则一笔带过;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表现出作者熟练的写作技巧。
【原文】六月初九日,自江宁渡江。
先是浦口刘大山过余,要与同入燕;余以赀用不给,未能行。
至是徐位三与其弟文虎来送;少顷,郭汉瞻、吴佑咸两人亦至。
至江宁闸登舟,距家数十步耳。
舟中揖别诸友;而徐氏兄弟,复送至武定桥,乃登岸,依依有不忍舍去之意。
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大山有他事相阻,不能即同行。
而江宁郑滂若适在大山家。
滂若自言有黄白之术,告我曰:“吾子冒暑远行,欲卖文以养亲,举世悠悠,讵有能知子者?使吾术若成,吾子何忧贫乎?”余笑而颔之。
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明日抵滁州境,过朱龙桥——即卢尚书、祖将军破李自成处,慨然有驰驱当世之志。
过关山,遇宿松朱字绿、怀宁咎元彦从陕西来。
别三年矣!相见则欢甚,徒行携手,至道旁人家纵谈,村民皆来环听,良久别去。
过磨盘山,山势峻峭,重叠盘曲,故名;为滁之要害地。
是日宿岱山铺,定远境也。
明日宿黄泥冈,凤阳境也。
途中遇太平蔡极生自北来。
薄暮,余告圉人:“数日皆苦热,行路者皆以夜,当及月明行也。
”乃于三更启行。
行四五里,见西北云起;少顷,布满空中,雷电大作,大雨如注,仓卒披雨具,然衣已沾湿。
行至总铺,雨愈甚;遍叩逆旅主人门,皆不应。
圉人于昏黑中寻一草棚,相与暂避其下。
雨止,则天已明矣。
道路皆水弥漫,不辨阡陌。
私叹水利不修,天下无由治也。
苟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
惜无有以此为念者。
仰观云气甚佳:或如人,或如狮象,如山,如怪石,如树,倏忽万状。
余尝谓看云宜夕阳,宜雨后,不知日出时看云亦佳也。
是日仅行四十里,抵临淮;使人入城访朱鉴薛,值其他出。
薄暮,独步城外。
是时隍中荷花盛开,凉风微动,香气袭人,徘徊久之,乃抵旅舍主人宿。
明日渡淮。
先是临淮有浮桥,往来者皆便之。
及浮桥坏不修,操舟者颇因以为奸利。
余既渡,欲登岸,有一人负之以登,其人陷淖中,余几堕。
岸上数人来,共挽之,乃免。
是日行九十里,宿连城镇,灵壁县境也。
明日为月望,行七十里而宿荒庄,宿州境也。
屋舍湫隘,墙壁崩颓,门户皆不具。
圉人与逆旅主人有故,因欲宿此。
余不可,主人曰:“此不过一宿耳,何必求安!”余然之。
是日颇作雨而竟不雨。
三更起,主人苛索钱不已。
月明中行数十里,余患腹胀不能食,宿褚庄铺。
十七日渡河,宿河之北岸。
夜中过闵子乡,盖有闵子祠焉;明孝慈皇后之故乡也。
徐宿间群山盘亘,风气完密;而徐州滨河,山川尤极雄壮,为东南藩蔽,后必有异人出焉。
望戏马台,似有倾圮。
昔苏子瞻知徐州,云:“戏马台可屯千人,与州为犄角。
”然守徐当先守河也。
是日热甚,既抵逆旅,饮水数升。
顷之,雷声殷殷起,风雨骤至,凉生,渴乃止。
是夜腹胀愈甚,不能成寐,汗流不已。
明日宿利国驿。
忆余于己巳六月,与无锡刘言洁,自济南入燕,言洁体肥畏热,而羡余之能耐劳苦寒暑。
距今仅六年,而余行役颇觉委顿。
蹉跎荏苒,精力向衰,安能复驰驱当世!抚髀扼腕,不禁喟然而三叹也!明日,宿滕县境曰沙河店。
又明日,宿邹县境曰东滩店。
是日守孟子庙,入而瞻拜;欲登峄山,因热甚且渴,不能登也。
明日,宿汶上。
往余过汶上,有吊古诗,失其稿,犹记两句云:“可怜鲁道游齐子,岂有孔门屈季孙!”余不复能记忆也。
明日,宿东阿之旧县。
是日大雨,逆旅闻隔墙群饮拇战,未几喧且斗。
余出观之,见两人皆大醉,相殴于淖中,泥涂满面不可识。
两家之妻,各出为其夫,互相詈,至晚乃散。
乃知先王罪群饮,诚非无故。
明日宿营茌平。
又明日过高唐,宿腰站。
自茌平以北,道路皆水弥漫,每日辄纡回行也。
闻燕赵间水更甚,北行者皆患之。
二十六日,宿军城,夜梦裴媪。
媪于余有恩而未之报,今岁二月,病卒于家;而余在江宁,不及视其含敛,中心时用为愧恨!盖自二月距今,入梦者屡矣。
二十七日,宿商家林。
二十八日,宿营任邱。
二十九日,宿白沟。
白沟者,昔宋与辽分界处也。
七月初一日,宿良乡。
是日过涿州,访方灵皋于舍馆,适灵皋往京师。
在金陵时,日与灵皋相过从,今别四月矣,拟为信宿之谈而竟不果。
及余在京师,而灵皋又已反涿,途中水阻,各纡道行,故相左。
盖自任邱以北,水泛溢,桥梁往往皆断,往来者乘舟,或数十里乃有陆。
陆行或数里,或数十里,又乘舟。
昔天启中,吾县左忠毅公为屯田御史,兴北方水利,仿佛江南。
忠毅去而水利又废不修,良可叹也!初二日,至京师。
芦沟桥及彰义门,俱有守者,执途人横索金钱,稍不称意,虽幞被欲俱取其税,盖榷关使者之所为也。
涂人恐濡滞,甘出金钱以给之。
惟徒行者得免。
盖辇毂之下而为御人之事,或以为此小事不足介意,而不知天下之故,皆起于不足介意者也。
是日大雨,而余幞被书笈,为逻者所开视,尽湿,涂泥被体。
抵宗伯张公邸第。
盖余之入京师,至是凡四,而愧悔益不可言矣!因于灯执笔,书其大略如此。
【注释】[1]乙亥: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
[2]江宁:清代府名,府治即今江苏省南京市。
[3]浦口:在江苏省南京市西北,长江北岸,与下关隔江相望。
过余:探望我。
过,访,探望。
[4]要:同“邀”,约请。
燕(yān烟):旧时河北省的别称。
[5]赀(zī资)用:资用。
赀,同“资”。
[6]揖别:拱手相别。
揖,旧时拱手礼。
[7]黄白之术:道士烧炼丹药,化成黄金白银的方法。
黄白,黄金白银。
[8]“讵有”:哪里有能了解你的人?[9]吾子:对人相亲爱的称呼。
[10]颔(hàn汉):点头。
[11]甫:刚,才。
[12]耘:除草。
[13]询美:确实美。
询,通“洵”,信,确实。
[14]汲井且浣衣:从井里打水洗衣。
汲井,从井里打水。
[15]郁郁然:茂盛的样子。
[16]滁州:州名,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滁县、耒安、全椒三县地,治所在今安徽省滁县。
[17]朱龙桥:在今安徽省滁县西北五十里。
卢尚书:卢象升,字建斗,常州宜兴(今江苏省宜兴县)人。
[18]驰驱当世之志:为当代奔走效力的想法。
[19]宿松:县名,今安徽省宿松县。
[20]怀宁:县名,今安徽省怀宁县。
[21]定远:县名,今安徽省定远县。
[22]凤阳: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
[23]太平:清代府名,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24]圉(yú羽)人:马夫,养马的人。
[25]仓卒(cù促):仓猝。
卒,同“猝”。
[26]逆旅:客舍,旅馆。
[27]阡陌:田间的小路。
[28]苟得良有司:假如得到好官吏。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
[29]邑:旧时县的别称。
[30]倏(hū书)忽万状:一忽儿变出万种状态。
[31]临淮: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
[32]隍:没有水的城壕。
[33]灵壁:县名,今安徽省灵壁县。
[34]月望:六月十五日。
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叫望。
[35]宿州:今江苏省宿县。
[36]湫隘:低湿狭小。
[37]苛:刻薄,过分。
索:索求,讨取。
[38]明孝慈高皇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宿州人。
[39]“徐宿间”句:徐州宿州之间群山盘纡横贯。
盘,通“蟠”,纡回曲折。
[40]“为东南”句:是东南地区的藩篱屏障。
[41]戏马台:在江苏省铜山县南,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刘裕至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九日大会宾客僚属,在此饮酒赋诗。
[42]苏子瞻:即苏轼。
知徐州:苏轼曾做徐州刺史。
知,主持,主管。
[43]犄(ī机)角:互相支援。
[44]殷殷(yǐn引):雷声很大。
[45]利国驿:在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八十里,接山东省峄县界。
[46]己巳: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47]委顿:极度疲困。
[48]蹉跎(cu ōtuó搓驼):时间白白度过,光阴虚度。
荏苒(ěnǎ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
[49]抚髀(bì必)扼腕:都是表示叹息的意思。
抚髀,抚摸着大腿,三国时刘备在荆州几年。
[50]喟(uì愧)然:叹息的样子。
[51]滕县:今山东省滕县。
[52]邹县:今山东省邹县。
[53]孟子庙:孟轲的庙,孟轲,战国时大思想家,邹人,宋元丰年间封邹国公,元至顺时加封邹国亚圣公。
[54]峄(yì意)山:在山东省邹县东南,一名邹峄山,邾峄山。
【翻译】明日,宿旦子冈。
甫行数里,见四野禾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
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间耕作。
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b/21077,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
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正在给园子浇大粪,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
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棵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狗相闻。
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遗憾比他们差得远呢!---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