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古诗词集录重点讲义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52
菊花原文及赏析菊花原文及赏析菊花原文及赏析1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秋丛绕舍(shè)似陶家,遍绕篱(lí)边日渐斜(xiá)。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gèng)无花。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尽:完。
更:再。
译文及注释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shè):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lí):篱笆。
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尽:完。
更(gèng):再。
创作背景此诗于公元807年(贞元十二年)作于长安。
赏析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菊花》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
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翻译从古到今人间都是“腐臭场”,只有酒是香的。
自从隐居在云烟畔,每天都过的闲适潇洒。
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
看来要想菊花开的热烈绚烂,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
注释云烟畔: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
黄花:菊花。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
赏析辛弃疾的词,大多借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
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
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
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嫉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
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掩鼻”二字,本于《孟子。
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
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
“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
“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
“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
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菊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原文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翻译公子贵族莫把菊苗看成普通野生草,重阳佳节,插菊在鬓发,朵朵争俏。
露水阳光让菊花更丰润,香满池岸绿满池岸,因此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
注释菊:此处暗指品德高尚的人。
王孙:公子哥。
比:看作。
蓬蒿:野生草。
九日:重阳节。
秋香:菊花。
由来:因此从来。
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赏析题为菊,但通篇不用一个菊字,但句句写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蓬蒿是一种野生草,个头较高,从外形看,与菊苗太大的差别,养尊处优的公子王孙们,是很容易把菊苗当作蓬蒿的。
作者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训斥王孙公子“菊草不分”。
其实这是鄙视他们不识人才。
下一句就更能看出作者的用意了。
“九日枝枝近鬓毛”,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重阳节,这一天,我们的先人登高、赏菊、饮酒,佩茱萸囊,把菊花插戴于鬓上。
这第二句是说,菊苗到了重阳节,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这与蓬蒿有了本质的区别。
你看,一枝又一枝的菊花插在大家的鬓发间。
请问:有乱插蓬蒿的吗?哈哈没有。
这第二句,作者作为菊花是多么自豪啊,人们终于认识到它的价值。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露湿秋香满池岸”,寥寥七字,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
在这里,“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见那片片花瓣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
“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
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
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杜甫诗集中的《菊花》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杜甫诗集中的《菊花》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杜甫诗集中的《菊花》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到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大历元年(766),杜甫在云安养病半年,然后迁到夔州,即今四川奉节。
他在夔州仍常常卧病在床,这《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时写的一组七律。
这八首诗,是完整的组诗,因景寄情,既抒发了诗人漂泊之感、故国之思,也深深地寄予着对李唐王朝盛衰的感叹与悲伤。
这首诗的第一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江间”句写江上波浪很大,“塞上”句意即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四周一片阴晦。
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担心,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第三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分散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
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家乡的思念感情。
第四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
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哀痛。
二.写菊花的诗描写菊花的古诗词⑴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⑵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⑶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菊花》)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⑸ 孤独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⑹ 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利交亲不到门。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⑺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菊花》原文及翻译赏析1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翻译秋风飒飒摇动满院菊花,花蕊花香充满寒意,再难有蝴蝶飞来采蜜。
若是有朝一日我成为了司春之神,一定要让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开。
注释飒飒:形容风声。
蕊:花心儿。
青帝:司春之神。
古代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住在东方,主行春天时令。
报:告诉,告知,这里有命令的意思。
鉴赏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歌风台》)古往今来,却有不少能解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
自从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离了同类作品的窠臼,表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西风”点明时节,逗起下句;“满园”极言菊花之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以一种挺立劲拔之感。
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咏菊诗也不难见到;但“满园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的菊花形象。
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
黄巢的诗独说“满园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生命力,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的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不像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竟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了。
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或怀才不遇。
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不平。
菊花古诗背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菊花,又称菊,是一种古老而优雅的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在中国文学中也有很多关于菊花的古诗。
这些古诗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和高洁,还抒发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和追求。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些关于菊花的古诗,体味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秋登宣城谢朓南楼书怀先登峰韦侍御润州诸公》中有“已识乘鸾幸赏菊,一时风景对前贤。
”这句诗描绘了登上南楼欣赏菊花的场景,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诗人用“乘鸾幸赏菊”这样的形象语言,将菊花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菊花高洁典雅的姿态和吸引人的特质。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诗云:“闲坐悠悠苦寂寂,一枝菊花两梦中。
”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在寂寞中对菊花的眷恋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追求和向往。
诗人将菊花比作美丽的梦境,把寂寞与菊花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诗人对菊花高雅的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寒漠菊花犹绽韵,旷然清景欲何扬。
”这句诗写菊花傲然绽放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菊花高洁清雅的赞美之情。
诗人用“寒漠菊花”这样的形象语言,突出了菊花在寒冷季节中绽放的美丽和高贵,展现了菊花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元代诗人范成大的《秋江中久望不尽,菊花烂熳天涯雾。
”这句诗描绘了秋江中菊花绽放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诗人用“烂熳”这样的形象词汇,生动地描绘了菊花绚丽多彩的梦幻景象,表达了对菊花高洁典雅的赞美和追求。
唐代诗人张泌的《重帛严星使君诗绝句》中有“画阁云端岔巉崖,宁知碧菊适流霞。
”这句诗描绘了画阁云端岔巉崖之上绽放的碧菊,表现了诗人对菊花高洁典雅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诗人用“碧菊适流霞”这样的意象,把菊花描绘得魅力无限,彰显了菊花在高洁和美丽中展现出的迷人魅力。
赵孟頫的《书苏子献花二十二韵》中有“本自清光在碧霄,扶疎未免徒争朝。
”这句诗描绘了碧菊在碧霄之上绽放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菊花高洁美丽的赞美之情。
菊花诗歌课程第一篇:菊花诗歌课程写在携露赏菊诗歌课程之前菊花是秋天的笑容,菊花是秋天的色彩。
菊花战斗在萧萧风中,怒放在苗圃村郭,菊花暗香袭人不醉人,夹裹着缕缕诗情,弥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
千百年来,诗人们尽情地讴歌菊花,寄托自己的情怀。
屈原的菊花,玉洁冰清、不屈不挠。
陶渊明的菊花,幽静安然,超凡脱俗。
元稹的菊花,新颖脱俗,坚贞不阿,菊花开罢,世间再无花,既是无奈,又是赞赏,更有一种藐视万物的情怀。
黄巢的菊花,是千千万万敢于反抗的百姓,是有血有肉的战士,是充满战斗精神的一支军队,豪迈粗犷、顽强不息,有着主宰天下的美好前景。
郑思肖的菊花,宁愿“抱香死”,也要忠于故国和正义,令后世感慨万千……菊花是方块字,菊花是水墨画,菊花是一声慨叹,菊花是万丈剑光。
历史永去,诗歌永存,诗情难释。
今天,让我们走进携露赏菊诗歌课程,与诗人一起品味菊花的悠悠暗香……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①刘景文(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话》卷下)。
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
因苏轼荐知隰州。
仕至文思副使。
七年,卒,年六十。
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
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刘景文的父亲刘皴是北宋的将军,所以也养成他豪放的个性。
因此苏轼称他为“慷慨奇士”。
②擎:文中指举,向上托。
(擎雨盖:喻指向上托举荷叶)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④君: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⑤盖: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⑥橙黄橘绿时:指秋末冬初橙子黄、橘子绿的时候,也指硕果累累的秋天【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菊花诗大全菊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与梅花、兰花、竹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菊花象征着正直不屈、吉祥长寿、高雅纯洁等,菊花具有顽强的品性,经历风霜,高风亮节;菊花隽美多姿,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盛开在百花凋零之后。
菊花在深秋不畏秋寒开放,国人赋予它高尚坚强的情操。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坚贞不屈,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
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价”。
自古不少诗人就喜欢以菊花为题材作诗,关于菊花的古诗大全如下:感遇四首(其二)【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诗人在这首诗中以菊花自喻,表达了功业未成,时光飞逝之感。
前四句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意赞美菊花,言其不畏寒冷,独自于深秋绽放,不仅有“茎疏叶且微”的怜叹之意,更赞扬菊花与春天的兰蕙相比,也自有其出众之处。
后四句表达了对菊花的深切爱怜,与此前“茎疏叶且微”相应。
菊花正值盛开,却没有人来采撷入酒,无缘热闹繁华,只能在清冷的露水中默默开放。
“当荣君不采”两句颇有“有花堪折直须折”之意,慨叹时光不再,花落无依,将菊花赋予人性化的色彩,创造了一个“东篱菊”的典型意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怅惘情绪。
叹庭前甘菊花【唐】杜甫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漫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首联慨叹檐前菊花因移植的时间晚,不能赶在重阳佳节绽放。
诗人借庭前菊花晚开,喻自己迟暮不遇。
颔联“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
颈联“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也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
《菊花》古诗赏析《菊花》古诗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菊花》古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花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释⑴融融:光润的样子。
冶冶:艳丽的样子。
⑵陶令:指陶渊明,因其主彭泽县做过县令,故称陶令。
⑶罗含:字君长,东晋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
博学能文,不慕荣利,编苇作席,布衣蔬食,安然自得。
官至散骑廷尉。
年老辞官归里,比及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时人以为德行之感。
⑷重露:指寒凉的秋露。
⑸残:一作“斜”。
⑹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泛:指以菊花浸酒。
⑺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译文暗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
它们既有陶渊明篱边菊花的色彩,又有罗含宅中的香味。
菊花不怕露水的沾湿,可是害怕夕阳的来临。
愿意留在水边畅饮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来到富贵人家丰盛的酒席上。
鉴赏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
虽然诗中写到陶渊明,但根本点则不是甘于田园。
而是借菊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热望。
这里的的菊花,淡淡的紫色,鲜艳的`黄色,他们既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
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
它可以傲然凌霜盛开,却面对时光流逝无奈。
即使它枯萎了,也可以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这里诗人热情讴歌了菊花的雅色和清香,高度赞扬了菊花不怕霜露的傲骨以及可贵的奉献精神。
诗人咏菊,以自己的观感为主,描述很是抽象。
菊中有我,我中有菊。
纵然凋谢,留下的也是白玉高堂里的精华。
李商隐晚年落泊,但毕竟是帝室远亲,他自己也以此为荣。
诗人用“金鹦鹉”“白玉堂”婉转地表白了自己的身世。
可是,他的身份并没有有给他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纵然才俊,亦不见用。
菊花古诗词集录伊丹巴、梦醒收集整理《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菊》晋陶渊明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兰确铭》晋王淑之兰既春敷,菊又秋荣。
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孰是芳质,在幽愈馨。
《菊》晋鲍照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
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
金盖复牙半,何为心独愁。
《菊》晋袁松灵菊值幽崖,擢颖凌寒飙。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
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夕上赋白菊》唐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唐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云安九日》唐杜甫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清香酒暂随。
《菊》唐杜甫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咏菊》唐黄巢(三首)(一)孤高不合压群芳,枉把香魂贮入霜。
一季寒姿难妩媚,半篱瘦骨太苍凉。
拈来漉酒调诗韵,插罢临风怨夕阳。
何必索居标别格,也和泥土共枯黄。
(二)孤标不与百花同,浅淡芳香是性空。
酒亦闲温还寂寞,风因错拂自朦胧。
冰壶濯魄怜留白,玉骨横秋怨落红。
一瓣清寒匀瘦色,东篱夕照笑仙翁。
(三)秋来不与百花妍,瘦尽清寒入楚天。
雨润流香茶外饮,霜裁彻骨酒中眠。
何须妩媚争如意,只教孤标任可怜。
一瓣芳心开淡薄,无边旧事上琴弦。
《九日与陆羽饮茶》唐释皎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欲强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国菊,应傍战场开。
《赋得残菊》唐太宗阶至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
细叶秀清翠,圆花蔟嫩黄。
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菊花》唐吴履垒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
报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堕地良不忍,抱枝宁自枯。
《感遇》唐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异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李白生于盛唐,郁郁不得志。
伤感之情跃然于纸。
《菊》唐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辉,复想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忆白菊》唐陆龟蒙稚子书传白菊开,西城湘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唐刘禹锡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
莹静真奇树,分明对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红装。
粉蝶来难见,麻衣拂更香。
向风摆羽扇,含露滴琼浆。
高艳遮银井,繁枝覆象床。
桂从渐并发,梅蕊妒先芳。
一人瑶华咏,从此播乐章。
《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高,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赵昌寒菊》宋苏轼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甘草摧时始起花。
冬景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菊绿时。
又一首轻肌弱骨散幽葩,真是青裙两髻丫。
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
菊花宋陆游菊得霜乃荣,唯与凡草殊。
我病得霜健,每却稚子扶。
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
今朝唤父老,采菊沉酒壶。
《九月十二日折菊》宋陆游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
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晚菊》宋陆游蒲柳如懦夫,望秋已调黄。
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
眷言东篱下,数株弄秋光。
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高人寄幽情,米以泛酒觞。
头分真耐久,岁晚归枕囊。
《残菊》宋梅尧臣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菊花》宋朱淑贞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头老,不求黄叶舞秋风。
《咏翻集句》宋史铸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
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
鹧鸪天宋辛弃疾——寻菊花无有,戏作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唯有酒偏香。
自从归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事避重阳。
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重阳后菊花》宋范成大(一)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二)过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诗客断知闻。
恰如退士垂车后,势力父亲不到门。
鹧鸪天《菊》宋张孝祥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
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
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和崔象之紫菊》宋韩椅紫菊披风散晚霞,年年霜晚赏奇葩。
嘉名自合开仙府,丽色何妨夺锦纱。
《咏菊》宋杨万里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菊》宋刘克庄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秋风。
不须牵引渊明比,随分篱边要几丛。
《菊》宋欧阳修共坐栏边日欲斜,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瘦菊为小婢作》陈佩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醉花阴》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咏白菊》宋李清照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擬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荼縻。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菩萨蛮无名氏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
不用泛瑶觞,花先看酒香。
《野菊》宋张滋野菊亭亭争秀,闲伴露荷风柳。
浅碧小开花,谁摘谁看谁嗅!知否?知否?不入东篱杯酒。
《赋十月菊》金元好问秋香旧入骚人赋,晚节今传好事家。
不是西风若留客,衰退久已退梅花。
《菊花》明唐寅故国三经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画菊》明戴进黄花开满院前坡,醉杀西江计汝和。
忽见前塘着色画,不知秋色较谁多?《菊》明沈周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
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晚香轩》明高啟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
地黄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
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
《咏菊》明文征明菊裳荏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
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菊》明李梦阳万里游燕客,十年归此台。
只今秋色里,忍为菊花来。
《菊》明李梦阳不随群草出,能后百花荣。
气为凌我健,香缘饮露清。
细开宜避世,独立每含情。
可道蓬蒿地,东篱万代名。
《题画菊》清陈鹤年离离风骨傲霜寒,晚节谁知事更难。
最爱东篱闲把酒,此中容得澹人看。
《菊》清许廷荣正得西方气,来开篱下花。
素心常耐冷,晚节本无瑕。
质傲清霜色,香含露秋华。
白衣何处去?载酒问陶家。
《题菊》清刘大槐翠叶丹苞斗晚霞,眼明真见故园花。
依稀白雁江天幕,得眼篱边箬帽斜。
《菊》清刘灏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菊》清刘灏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红楼梦》里的菊花诗,可为一绝。
请欣赏红楼艺苑内的菊花诗:作者曹雪芹(一)忆菊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蘅芜君(二)访菊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仗头。
——怡红公子(三)种菊携锄秋圃自移来,畔离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怡红公子(四)对菊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丝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云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沈霞旧友(五)供菊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路,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枕霞旧友(六)咏菊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运秀凌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潇湘妃子(七)画菊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蘅芜君(八)问菊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潇湘妃子(九)簪菊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蕉下客(十)菊影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格疏打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枕霞旧友(十一)菊梦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潇湘妃子(十二)残菊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相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蕉下客《画菊与某宦留别》清郑板桥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踞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菩萨蛮无名氏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
不用泛瑶觞,花先看酒香。
采桑子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爱菊》沈钧儒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
樱唇滴处酥融雪,粉靥羞时涉泛霞。
莫道婆娑春意减,案头回盱有名花。
《赏菊》董必武各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
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
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